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超级匪王 >

第157部分

超级匪王-第157部分

小说: 超级匪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后来,心灵手巧的哥俩,还会用硬木自己学做的与飞刀一个原理的木拐。专门用来击打野鸡野兔等小的猎物。一击必中。猎物身上毫无伤痕,这样在集市上就可以卖到好价钱。

    暑来寒往,孩子们学了一身的好本事,天天有两只狼狗陪着进山,也很安全。每天的早上,两个孩子都会起得很早,主动来到宽大的院子里面练习七煞功夫,互相拆博,打到激烈的时候,只见到一团的人影。

    白天有的时候有了空暇时间,也会得到自由活动的机会。玩一些山里孩子经常玩儿的游戏。往往就是与同村的小孩子,去村外的小河下河游泳,或是用自己做的抄网捞鱼摸虾。

    小河清澈透底,水质极为清亮。虽然都说‘水至清则无鱼’,可是在这条清澈透底的小河里面,并不乏有鱼虾的生存。不但有而且还很多,一群一群的,相互追逐着。

    小河的水面平时也就有个十多米宽的样子。或许是由于是从山里流出来的水的原因,里面的川钉子、柳根钉、花皮虎子、泥鳅(方言:都是水里小鱼的一种)等等小鱼儿极多。都是他们喜爱的捕捞对象。因为可以拿回家里做小鱼酱,或是用来煎炸后于大葱一块儿卷煎饼吃,那可是正宗农家风味儿。

    有的时候还会很淘气地抓来青蛙,剥去皮然后用绳拴住吊进水里,不一会儿就会见到一种叫喇鮕的大头虾,举着骇人的一对大螯钳,奇怪地倒游着蜂拥游过来。

    到时候只要一提起吊着的青蛙,就会看到吊在上面的一串串的喇轱。用抄网一抄,即可获得丰厚的收获。获得一顿美餐。可以熬汤或者是用油煎一下。味道极其鲜美。

    这条河就是孩子们的最爱,几乎一年当中的乐趣都在这条小河中度过的,春天桃花水一来,或是夏天下大雨的时候,河水就会暴涨,水质浑浊,水面也会加宽。

    那时候水浑的如同酱汤一般,就会有十几斤重的大鱼逆水而上,孩子们就会快乐地与大人们,用能抓鱼的家伙捕捞大鱼。每当有收获的时候就会高声地欢呼跳跃。最大的鱼约有大人的一人来长。

    夏天孩子们会在这里消夏避暑、游泳捞小鱼儿;冬天到了的时候,就会用这里的水来浇冰场,滑冰,抽冰猴,玩儿单拐(一种只有一支冰刀的滑板,人蹲在上面,两只手各拿一支滑冰杖)一年四季这里都会充满了孩子们的欢笑

    直到有一天,爷爷只带着他们两个人,来到了远近闻名的野狼谷。爷爷说要去给他们两个弄两张野狼皮,给他们两个孩子做狼皮褥子。

    眼看着到年龄,该去城里上学了。东北的冬天天气寒冷,城市里面没有火炕,只能睡木板床。怕孩子们夜间睡觉,底下的凉气透过床板子孩子容易身体着凉受寒。就要在棉褥子底下铺上兽皮,一来能遮挡寒气,二来还能起到保暖的作用。

    到了野狼谷,爷爷就进里面找狼王弄狼皮去了。小哥两个就自己在外面玩耍。

    “哥哥,你看这里也有两只狼狗崽儿。”

    “那不是狼狗。那是狼崽子。还小呢。还没睁眼睛呢。”

    小哥两个就逗着小狼崽子玩耍。或许是狼崽子饿了的缘故,小狼崽子哼哼唧唧地,一直在咬着小孩子的手指头。

    “能不能会是饿了?也没带什么吃的。”哥哥说道。

    “你兜里不是有药丸子么?喂喂试试?”

    两个人淘气似的就给小狼崽子喂药丸子吃。你还真别说,狼崽子吃的津津有味的,头都不抬。

    不一会儿,爷爷的身后跟着一头大青狼回来了。再后面就是一头母狼。一看小哥两个在逗小狼崽子。母狼立马就急了。刚要扑上来,大青狼一头就将母狼掀翻,滚到了老远的地方,呲牙威胁着。

    或许是狼王嗅到了丹药的气味,知道自己的孩子有了奇遇。坚决不许任何的狼伤害到这两个孩子。

    爷爷对着狼王说话了:“大青,这是我的孙子,以后不要伤害了他们。他们也不会伤害你们的。”

    原来爷爷来这里,是朝狼王要老狼皮来的。爷爷从来不打狼的。知道狼最通人性的。所以有需要,也是来找狼王索要老得要死了的野狼皮使用。

    以后的一年当中,小哥俩个又来了几次玩耍,小狼崽子每次见到小哥俩个,都会欢快地围着他们欢跳玩耍。而小哥俩个也会逗着狼崽子,每次都会喂小狼崽子吃药丸子。渐渐地培养出来感情了。

    直到要去上学了,最后一次来的时候,两个狼崽子已经发育的极快,变成了个头儿很高的大狼了。他们给它们起了名字。一个叫小青,一个叫小白。

    两个狼崽子也是对这哥俩个恋恋不舍地,直拿头蹭这哥儿两个的裤腿,伴随在哥俩的左右前后。

    自那以后,爷爷家的门口,经常地会不时地有小野生动物,不是野兔就是野鸡放在了大门口。

    就这样,一直到了将近7岁,该是上学的年龄了。两个孩子才离开了爷爷、奶奶,又回到了在哈尔滨的父母身边。但是。这时候的货栈,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红火了。几年不见反差变得这样地大。

    因为,父亲的经商秘密被人家发觉了,大家群起而作,竞争也变得异常地激烈。就没有了往常那样大的利润空间了。但是货栈依然是一如既往地繁忙。

    父亲以往最重要的买卖就是,经营海参崴的海参。那时候的海参崴,盛产海参,经常有海浪将海参卷到岸上来就再也回不到海里面了,时间一久就被晒干了。老毛子不识货,不知道如何将晒干了的海参,用水发了再吃,那样营养价值还很高。就捡拾海岸边晒干的海参回家烧火。。

第五章 命运的转折() 
第五章命运的转折

    那海参就是个大,一个鲜活的好海参就有一个苞米穗般的大小。李老板见到了,立即开始了收购。

    用每市斤半个大洋收购,装好箱后直接用货轮发往上海,到了上海撕掉货运单,以每市斤二十个大洋的价格卖掉。净赚的存进了上海的洋行。

    但是好景不长,尽管多方的掩蔽,还是被有心人找到了他的秘密,就有多家参与进来,哄抬物价,结果涨到了几块大洋一市斤的地步,利润渐微。。

    多亏了还有山野货的买卖维持着。这些山野货也就他们家的还能够正常地在山区之间运输。别人家的山货就没有了那样好的境遇了,经常被土匪抢劫。因为亏损巨大,也就没有人愿意做了,不经意间就变成了他们一家独大的局面。

    山野货多属季节性货物。就是春季上山采摘的野菜,用盐腌制保鲜,然后分门别类地装进大花蒌里面,用桐油浸泡过的牛皮纸捆好口,再用胶泥封口阴干了即可运输了。

    那时候的大花蒌,大都是用梢条,也有叫柳条(因为它的叶子酷似柳树的叶子而起的名字)编织的。里面用牛皮纸、桐油糊内胆,刷上桐油糊三遍再用牛皮纸湖三遍,一层牛皮纸一层桐油,滴水不漏。外边再套上粗麻编织的大网眼的提套,就可以运输了。

    秋季就是晒干的蘑菇,秋霜一过,那满山的蘑菇就如同雨后的春笋,从地里冒出来。一窝窝,一蓬蓬。一簇簇,满山遍野的名贵山珍。只要你勤快,你就会获得大山给你的无尽的恩赐。

    冬季那可是最好的季节了,冬季里的山货是一年中最值钱的。有大量的各种兽类的皮毛交易。这个季节是各种兽类皮毛最丰美的时候,皮毛柔软、厚密,色泽光滑、明亮,是加工裘皮最好的材料。也是皮货行的最爱。故此东北的裘皮制品,那也是在全国都闻名。

    两个孩子,是在将进7岁那年上的小学。学校是哈尔滨市内的一座俄国教会学校。因为父母经商,以及其他的事情,实在是太忙了,两个孩子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在忙什么,经常的常年也不着家。不在家。据说是在全国东奔西跑的。

    由于无法自己照料孩子,就将他们两个寄养在了一对叫作福田直造的日本老年夫妇家中,拜托两位老人帮助照料。

    这家人家没有孩子伴随,见到了两个孩子的时候,也很喜欢这两个孩子。最主要的是,两位老人的家里还很干净。

    就这样,两个孩子就在这样的畸形环境下。顽强地、健康地成长着。虽然离开了爷爷,但是自小就已经养成了练功的好习惯,两个孩子自动自觉地,依然是每天修炼不止。

    期间,由于环境条件的方便,还学会了俄语、日语。也在自己修炼之余,不时地与富田爷爷学些日本的剑道、柔道、空手道什么的。或是市面儿上的一些其他门派的武功。

    在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大多的都会一些功夫的。那些个武功,他们只要看人家耍上两遍两遍,就会记住全部的套路。几乎是过目不忘。

    回到家里就会相互间的印证一遍,看看有什么奇特的一招半式的,若是没有用的,也就不再关心了。

    有用的、有独特创意的招式,就会融进自己的功夫里边。去芜存真,也就形成了他们自己的一套风格。

    就这样,也不耽误学习,还是连跳了两级,提前毕业了。

    小学一毕业,就被父亲又送到了当时的奉天。奉天在当时的年代里,在关东就算是最大的都市了。那里毕竟是清朝皇太极的发祥地,也是东北最早由大的集镇,形成起来的大规模的城市,更是东北军的督抚衙门所在地。

    他们就读一所中学,这时候的奉天,已经在沙皇俄国时期的影响下,有了西式的教育了。

    这时候的两个孩子,也许是因为修炼的缘故,身高也较一般的孩子高出了许多。但是他们两个严守爷爷的教诲。从不与人动手打架。宁肯自己挨打,只要是不打坏了,也不还手。

    寄住的地方,是在一个货栈伙计的亲戚家里。这家人家的男主人叫贾师道,是个唱戏班子里的化妆师,手艺精湛。

    经过他手化妆过的人的脸面,都是栩栩如生。尤其是他还有一门奇特的手艺,那就是喜好做些精致的面具。。

    哥俩个一看就喜爱上了这门手艺,这比街上面卖的那些假面具,可是要好的太多了。非要学会不可。贾叔没办法,也是见他们两个悟性高,也就全身心地教他们哥俩儿。

    这个面膜的主料,是用鱼鳔熬成的胶,再添加几种辅料、基础颜料混合,制作而成的。然后用矿石染料画成面色即可。整个面具柔软透气,结实耐用,还可反复使用,不易损坏。

    哥俩个玩的是不亦乐乎。。手艺也练得极为熟练,制作的面具惟妙惟肖。难辨真假。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哥俩个在奉天最爱去的地方,要说起来,那就还的是城隍庙,那里是百艺俱全,他们当然最爱看的还是练武把抄(方言:练武术的)的,或许是习惯成自然的原因。再说了东北的民风也比较彪悍,土匪胡子遍地,习武练功的年轻人也很多。

    另外也是以前来东北的,大多都是苦役或者是流放过来的囚犯,本身就大多数都有家学,都是有一定的功夫在身的。因此习武风练功的风气很是盛行。各种流派也是很多的。

    哥俩个就在修炼与学习中,度过了初高中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由于修炼不辍,灵智大开,记忆力超凡,哥俩个双双地又接连地跳了两级,十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