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国医大师 >

第80部分

国医大师-第80部分

小说: 国医大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依本人所知,中医治病,在诊断病人所犯何逆。辩证准确之后,才谈得上准确用药。而遣药组方,如同打仗布阵用兵,或电脑编程,这里的基础功是,你必须熟谙药性药味,知道药物的功用搭配。以上这些知识的获得,完全可以不用学历。中医典籍浩如烟海。不单各大书店有售。民间自古广泛流传;中医人才自古在社会各阶层广泛分布,上有皇室御医,下有江湖郎中,道观寺院,不乏杏林高手,可以佐证的医籍如《千金方》《竹林寺女科秘旨》《傅青主男女科》等。近几十年来我国非常重视中医普及。即便是乡村赤脚医生,也大多接受过中医知识培训。你说学中医必用得着学历吗?至于医道水平。仲景之后谁人越?金元明清,大家各靠悟性。且不论。抗战时期的岳美中,既无学历,也无师承,医术名满全国,享誉海外!”

    王明说道这停顿了一下,他需要留些时间让这些学生消化一下他说出的话,这些话对现在的教育体制冲击巨大。这些学生都是应试教育出来的孩子,都是从小到大的被家长老师督促着上学、上学、再上学!学历、学历、再学历!

    “可能这和你们所学的一切有些冲突,但是中医并不是学历有多高你的医术就有多高!”王明接着说道。

    “有什么感想可以写下来交给我。现在说第二问!中医临床水平高低,与他背记的医籍原文多少,正比吗?”

    王明知道应试教育下的孩子都是填鸭式教育,虽然古时依然是死记硬背,但是那时候的师父还是让弟子学会融会贯通,有些悟性的人基本上都走出了自己的路子。而现在呢?可以说随着时代的展,中医学不仅没有进步还在慢慢的倒退。

    “诚然,要学好中医,必须学习中医经典。古今医著。它们是智慧与经验的结晶,仔细研磨自能受益非浅,执业临床的行为规范,莫不包含其中。但是,练毛笔字的人,如果不能走出初学时临摹的‘柳体’的束缚,他就成不了书法家;习武的人,如果不能摆脱初学拳术套路的束缚,他就成不了合格的武师。同样,习医的人如果始终要照搬前人的原文原方,他如何能胜任临床医生的工作?我敢说,书法,习武,行医,只有走出初学时那些条条框框的束缚,才会进入更高的境界,才会具有执业能力,作为执业医生行医多年,或许已忘记了自己的做法是源自哪一家,哪本书,哪条原文,但他临证治病的能力,是越来越高强的,正所谓‘忘其形而得其神,不亦高乎?’”

    “第三问:衡量中医的标准是什么?”

    “前几天在报上看见,有一大学教授公开嚷嚷:中医是伪科学!我奇怪这种没脑子的华夏人怎么会成了大学教授?他自己的民族有数千年文化底蕴,他懂多少?以现代西方文明的标准看中医,‘精’。‘气’。‘神’这些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测不出,如果缺乏些悟性,的确虚无得很。可本人生活在民间,常见有牙痛病人去看西医

    医生,我牙痛…

    哪个牙痛?…我给你拔掉就好了

    此牙一拔,果然不痛了。

    请问这就是科学吗?如果头痛呢?”

    王明说到这的时候,听了下来,下边的人包括一些导师们也都沉思了起来,这些他们并不是没有接触过,只是他们从来想过,如果归根结底还是体制上的问题。不过也有些是那些忘本的华夏人的问题!

    王明的最后一个问句把在座的一些有些轻视中医的人给弄的思绪乱了,原来的认知现在已经开始颠覆了,他们现在确实有些迷茫了,虽然王明说的很简单,也很清晰明了,但是冲击确实巨大的。

    。。。

    建了个书友群,各位支持俺的就进来吧!!群号:1511o58(。。)

    s

    国医大师的正文第一百三十九章中医三问

第一百四十章 中医与哲学(一)() 
“快去把那些博士后流动站的人还有老教授们叫来!”许院长听完王明所讲之后和司永志对视一眼然后对着身边的一位导师说道。

    “是!”那位导师点点头很快就出了阶梯教室,他也是学医的,也知道王明所说的话很有见地。

    “王医生真是不简单,一个中医三问就把郎中的心酸以及经验之谈全盘的体现出来了。”许院长对着司永志说道。

    “我看一会肯定说出不少让人深思的事,估计今天听课的学生或者导师教授们都会被这家伙影响喽!呵呵!”司永志虽然说着笑,不过目光依然还是停留在王明身上,证明着他已经被王明影响了。

    台下的一些小动作没有影响到王明,王明依然说着。

    “如果把一门科学的展喻作登山,中医是科学的,完美的。因为它已经走到泰山极顶,它看到了一个完整的人和这个人身上的疾病,以及与这个人相联系的周围环境,甚至宇宙。西医呢?它尚在登山的过程中,它看到的是局部,是零散的或大或小的部分,有的部分病了,有的部分没病。正因为这样,西医要求‘专’,中医要求‘全’;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那种用西医标准来衡量中医的做法是错误的。作为一个华夏人,应该对华夏的历史,文化,哲学,有足够的认识,中医的根在此,中医的衡量标准不应出于彼。

    拿衡量飞机的标准来衡量坦克,拿衡量鱼儿的标准来衡量鸟儿,不是混蛋,胜似混蛋。如果这种行为出自一个平民,我们可以原谅他的无知;如果这种行为成为政策,那又是谁在给我们的国粹‘穿小鞋’?”

    “除了你们,还有不少人曾试图去报考大学的中医专业。但因为数理化不过关而被拒,这些人也曾试图去参加中医执业资格考试,因为学历。西医知识,过分西化的试题,而自打退堂鼓。如果当今的数理化和西医知识是学成中医的必备条件,那历史上那些名中医肯定都是假的。诸如张仲景,孙思邈,朱丹溪,叶天士,吴瑭等;而近现代史上。秦伯未,施今墨,蒲辅周,岳美中,高辉远等前辈,都是在数理化和西医知识过关以后,才成为名中医的。这种结论有多么荒唐,大概只有政策的制定者。弄不懂!

    前段时间在报纸上我看见了一位记者问药监局官员的话:现在药店卖药。政策面对中药和西药有没有不同的监管标准?答:没有。问:中草药,中药店呢?答:都一样。

    也见到过病人对一位科班出身,具有高级职称的退休老中医的问话:请您帮我看一下,这包中药用了哪些药?答:我不认得草药。在医院,我只管开方就行了。

    我们读古人遗著,总讲药物成色。修合炮制,甚至有因修制药物而中毒身亡者。如上海御医陈莲舫。中草药是大自然的产物,成色不同。产地不同,效力就不同,用量配比也就不相同。一个老中医高级职称,竟不识中药饮片,何谈用药精准?!是他的过错?医院的过错?这种体制能使中医事业得到展吗?”

    “今天我说这些,只是要告诉你们,中医的展,以及他能展到什么程度完全取决于你们,你们知道为何学医,如何去医之后必然会挣脱枷锁,跨上更高的一步。”王明对着下边的已经被震住的学生说道。

    这些听课的有学生,导师,甚至老教授,不过大部分人都在做着笔录!他们打内心里也是赞同王明的看法!

    “说的挺好,但是这些怎么可能会和哲学玄学历史古文化等结合!”略显刺耳的声音在本来安静的教室中显得格外的突出。

    几乎所有人都回头看向后面说话之人,那人却也不惧别人的目光,依然看着王明。

    王明看着说话之人,心中好笑。整间教室中,有不少的外国人,不过这些人却都能理解以及赞同自己的说法,这让王明欣喜,不过眼前之人乃是土生土长的华夏之人,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这让他生气的同时也被气笑了。

    “无妨,可能你们在做的人心里也有些疑惑,中医为什么会和那些联系起来!那我们就说说中医把!”

    王明说完之后,伸手在后边黑板上指了指中医那两个字。

    “阴阳平衡,五行生克之类的理念你们都知道和中医有关。那我就说说这些哲学理念吧。谈起中医,人们往往想起阴阳平衡、五行相克之类的华夏古代哲学理念。但究竟什么是中医?何谓阴阳五行?如何相生相克?或许很多人并不明白。中医融合了哲学、宗教、艺术的文化,是哲学智慧的实践,是一种“生生之学”,集养生、治病、恢复于一体。但在近代西医思维的结构下,我国中医已经生变异,渐失原貌。当务之急,展中医需要唤醒国人的文化主体意识,从根上来一番变革。”

    “老师,那您看来,中医和哲学之间有什么关系?”刚才出刺耳声音的学生,现在满上换了一副面孔,王明短短几句话就说明了为什么要知道那些看似与中医无关的事,这不仅是保存中医,更是珍重华夏文化!

    “华夏哲学和中医是紧密相通的,可以说,中医是在实践华夏哲学和华夏文化的观念。中医是华夏哲学实践的最好体现,它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完善理论和整个理论构架。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整体关联、动态平衡、顺应自然、中和为用、阴阳消长、五行生克等理念,这些都是华夏哲学甚至华夏文化最根本的理念。

    在华夏的哲学中,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和事物之间是一个整体中的各个部分,各个部分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开的,不是没有关系的孤立的个体,而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又是相对的,是相互牵制相互推动的,那么这种用华夏哲学的理念来讲,就是阴阳相制、五行相克,这个道理可以运用在各个方面包括维护我们的生命上。”(。。)

    s

    国医大师的正文第一百四十章中医与哲学(一)

第一百四十一章 中医与哲学(二)() 
“在华夏的哲学中,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和事物之间是一个整体中的各个部分,各个部分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开的,不是没有关系的孤立的个体,而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又是相对的,是相互牵制相互推动的,那么这种用华夏哲学的理念来讲,就是阴阳相制、五行相克,这个道理可以运用在各个方面包括维护我们的生命上。我们的五脏六腑相对于五行之间是相生相克的,人体阴阳平衡就健康,阴阳失调就要出毛病了。这种阴阳理论,实际上就是利用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规律来判断和分析人的生理状况、病理状况,然后进行相应的治疗。”王明看到对方的态度转变了很多,满意的点了点头,回答道。

    “老师,这些理论在很多人看来很玄乎,是说不清楚的。比如说,中医里面所谓的经络,实际上找不到。现在很多西医就是拿着这些来攻击中医,贬低中医的!”一位有些激进的学生对着王明说道,他不能在理论上去证实这些。

    王明也知道,类似这些问题这些学生甚至是老教授们在理论上都证实不了。点了点头接着说道:

    “其实可以说的清楚。比如按照阴阳五行的学说,肝属于什么,胃属于什么,好像似乎没有什么根据,这是因为你没有以生命解剖作为基础。所以我提出一个观点,即内观解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