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清宫熹妃传 >

第1925部分

清宫熹妃传-第1925部分

小说: 清宫熹妃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弘历早在多日前下旨传诏弘晌入京,然后者接到圣旨后,却是迟迟不曾动身,说是身子抱恙,无法入京面圣。

    此事,弘昼也有听闻,所以在翌日早朝过后留了下来,拱手道:“皇上,弘晌此举,显然是知道自己遭了皇上疑心,怕一旦入京便难离开,所以蓄意拖延。”

    “朕知道。”弘历面色阴沉地道:“这段日子,密折不断呈送入京,除了之前知道的四府之外,又多了六府,其中不乏手握一省兵权的总督或是巡抚,能够收买这么多官员,可见弘晌已经密谋许久。”

    “皇上,既然弘晌不肯入京,还是让臣弟走一趟吧,不管怎么说,弘晌现在还是皇上的臣子,相信他不敢乱来。”

    弘历轻咳一声,冷笑道:“你相信他,朕却是一点都不相信他,朕会再下一道旨意传他入京,若然不肯,就是抗旨,朕便可以趁机罢其官位,废其兵权,不必再念什么兄弟之情。”

    弘昼皱眉道:“臣弟担心,事情一旦激化,弘晌会铤而走险,皇上刚才也说了,与他有关的人之中,有掌兵权者,一旦起乱,纵不能动摇根基,也会给百姓带来一场灾难,还是……”不等他说下去,弘历已是抬手道:“若他真要行叛乱之事,纵然你去了,也改变不了什么。”说着,他叹了口气道:“该来的始终要来,趁着气候未成之时,将他除去,是最好的选择,至于那些督抚官员……”弘历露出一抹犹豫,撑着因为连日戒药而有些孱弱的身子来回走了几趟后,咬一咬牙道:“只要不随弘晌做乱,过往之事,一概既往不咎!”做这个决定,对弘历而言是艰难的,他不愿纵容那些官员,但正如弘晌所言,一旦战乱,首当其冲的,就是百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不论王朝兴衰盛落,受苦的都是百姓,他既为皇帝,就是大清子民的君父,有责任护他们平安。

    弘昼思索片刻,道:“皇上宽仁,此举确可最大限度避免战乱,但弘晌手上那数万兵马……”

    弘历冷声道:“他若当真要战,朕就成全他,不过是区区几万人马罢了,他自己也不是什么领兵的奇才,兆惠、阿桂,哪一个都可带兵剿灭了他;朕倒要看看,有谁会帮他。”

    弘昼垂目道:“如今国泰民安,自不会有人随弘晌做乱,皇上坐拥数十万兵马,更不会惧他;但终归是一场战乱。”

    弘历冷声道:“这也是没法子的事。”他并非是一个放不下的君主,能免则免,但若当真的免不了,就遣兵灭之。

    弘昼沉默片刻,道:“臣弟始终还是想走一趟盛京,就算劝不了弘晌,臣弟也有法子令他无法作乱。”

    弘历与他兄弟三十多年,弘昼稍一动心思,便已是看了出来,冷声道:“你想伺机杀了弘晌?”

    弘昼拱手道:“杀一人而免生灵涂炭,臣弟认为这件事值得一试。”

    “朕当然知道,但弘晌知你对朕忠心,一旦你孤身进入盛京之地,他必会对你不利;除非你带兵前去,但这样一来,两军就会开战,所以此法根本行不通。”

    “皇上放心,臣弟应付得来。”面对弘昼的一再请求,弘历态度坚决地道:“朕说了不行便不行,不许再议!”

    弘历话音未落,有太监捧着折子匆匆奔进来,急切地道:“皇上,盛京八百里急报!”

    不等弘历吩咐,小五已是从其手中接过折子呈至弘历面前,待得看完后,弘历脸色铁青地道:“好一个弘晌,竟然真的敢造反,还如此迫不及待!”

    “皇上,弘晌已经起兵了吗?”在听到盛京八百里急报之时,弘昼已经隐约猜到了奏折的内容,除了弘晌谋乱造反之外,没有事情值得动用八百里加急。

    “尚未起兵,不过近日多有异动,起兵怕是迟早的事。”弘历重重合起奏折,对小五道:“立刻传兆惠与阿桂入宫见朕。”

    小五正欲离去,弘昼忽地跪下道:“皇上,臣弟知道京城的兵马,仓促之间,三大营能用的兵马不足五万,调集其他地方的兵马需要时间,相较之下,弘晌却是准备充份,在各地兵马增援之前,咱们将会处于劣势,这对皇上,对大清皆极为不利,还请皇上允许臣弟一试!”

    弘历语气冰冷地道:“就算劣势,也不过是一时,朕耗得起!”目光扫过跪地不起的弘昼时微微一软,道:“朕固不愿百姓遭难,但同样不愿老五你有危险。”

    弘昼迎视着他的目光道:“臣弟答应皇上,一定会平安归来,所以还请皇上应允。”不等弘历说话,他又道:“前几日,江宁府发生水灾,受淹的百姓虽然不多,却有上千亩良田被冲毁,江宁乃是大清最富庶的地方之一,江宁水灾,必然影响今秋收缴的赋税,令国库难以充盈,且皇上又刚刚拨了一百万两银子赈灾,此时动兵,实在不是上上策!”

    见他提及此事,弘历不禁有些烦燥,挥手道:“你说的这些,朕自然清楚,但……”弘历沉默片刻,叹然道:“能不动兵自然是最好的,但老五,不是朕不相信你,但是……弘晌狼子野心,他不可能听你的劝,而且盛京是他的地盘,你去等于羊入虎口,至于行刺……”他摇头道:“老五,你觉得弘晌会给你机会行刺他?”

    “臣弟相信世事无不可为,只看如何去做。”说着,他再次恳求道:“请皇上给臣弟一个为您分忧,为百姓消弥灾难的机会!”

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全权指挥() 
弘历被他说得有些动心,但思索之下,仍是摇头道:“话虽如此,但此事风险太大,万一你出了什么事,朕如何向太后,向裕太妃交待?”

    “太后与额娘那里,臣弟会亲自去解释,只求皇上应允!”见弘历不语,他又道:“臣弟说会活着回来就一定会活着回来,从小到大,臣弟何时让您失望过?”

    “你确实从未让朕失望过。”这般说着,弘历走到弘昼身前,沉声道:“老五,朕问你最后一次,你真的想好了吗?”

    弘昼毫不犹豫地点头,仰头道:“从小到大,四哥都护着臣弟,但凡得了好东西,从不忘记给臣弟一份,四哥登基之后,更是立刻封臣弟为亲王,许臣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荣耀;这份兄弟之情,臣弟未有一刻忘记,如今四哥有难处,臣弟若袖手旁观,以后还有何颜面自称一声‘臣弟’?!”

    自从弘历登基之后,弘昼恪守君臣之别,不论人前人后,皆以皇上称之,四哥这个称呼已是许久不用,这会儿突然以此称之,不由得令弘历想起数十年来,他与弘昼一路扶持共行的岁月。

    许久,他俯身扶起弘昼,叹然道:“看来除非朕以皇帝的身份压你,否则你是不肯改变心意了。”

    “四哥应该清楚,这样做,对大清,对大清的百姓是最好的。”面对弘昼的回答,弘历沉沉叹了口气,“朕当然知道,朕只是担心你……”他拍一拍弘昼的手臂,神色凝重地道:“罢了,朕答应你,不过为保你安全,朕会命一百七十九名密探,全部随你去盛京,全力保你的平安,在你回京之前,由你全权指挥,不得违抗!”

    弘昼愕然看向弘历,自大清入关以来,皇帝手中就一直掌握着一群密探,除去皇帝之外,再无人知道这些密探的身份与具体人数,更不要说是指挥了;当年康熙爷在世之时,胤礽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可是对于密探之事,依旧只知一些皮毛,可见其隐藏之深;可现在弘历不仅让密探随他入盛京,还让他全权指挥,想来他是大清立国以来,第一个得此恩宠之人。一百七十九名,应该是密探的全部人数了,也就是说,在他回京之前,弘历将无密探可用。

    待得回过神来后,弘昼连忙道:“密探一向隶属于皇上一人,臣弟万万不敢差遣,至于臣弟的安全,皇上大可以放心,臣弟会带王府的护卫同去,不会有事的。”

    “你这次要去的是龙潭虎穴,区区几个护卫如何能护你周全。”说着,弘历重重拍了两下手,不多时,一个看不清面目的黑影出现在养心殿,扯着嘶哑的声音道:“奴才参见皇上,皇上圣安!”对于弘昼这位亲王,他连看都未看一眼,更不要说请安了,在他们看来,除却皇帝之外,亲王与乞丐并无区别,只要弘历一声令下,他会毫不犹豫地扭断弘昼的脖子。

    “两日之内,召回你手下一百七十八名密探,暗中保护和亲王前往盛京,除非你们所有人都死绝了,否则不可令和亲王有任何损伤,听清楚了吗?”

    密探头子眸中掠过一丝异色,自他为密探以来,尚是第一次接到这样的命令,不过他并未多问,依言道:“奴才遵旨!”

    弘历点一点头,再次道:“另外,在回京之前,你们所有人都听从和亲王指挥,但凡是他下的命令,皆不得有违。”

    若说弘历刚才的话令他有些惊讶,那么这一次,就是骇然失色了,急忙道:“皇上,此事万万不可,自顺治爷创立密探营始,便立下旨意,所有密探皆只听从当朝皇帝之命,和亲王只是一个王爷,由他指挥奴才等人,实在有违顺治爷遣旨!”

    弘历眸光森冷地道:“你这是拿顺治爷来压朕吗?”

    密探头子听出他话中的怒意,连忙道:“奴才不敢,奴才只是觉得此事有所不妥,还请皇上三思。”他们掌握着弘历以及皇家太多的机密,只要指挥他们之人稍稍心存不轨,就会酿成一场灾难。

    弘历冷哼一声道:“总之依朕的话去做,记住了吗?”

    见他心意已定,密探头子只得依言答应,两日之后,他会带同所有密探,暗随弘昼去盛京。

    在弘昼准备退出养心殿时,弘历唤住他,神色凝重地道:“老五,你答应过朕的,一定要平安归来!”

    “臣弟遵旨!”待得退出养心殿后,弘昼来到慈宁宫,这几日裕太妃都待在宫中陪凌若礼佛,果然到了暖阁,裕太妃正在陪凌若眷抄佛经,他没有打扰,静静站在一旁,待得凌若抄完佛经,抬起头来之时,方才上前行礼,“弘昼给太后请安,给额娘请安!”

    “免礼。”凌若慈笑道:“何时进来的,怎么也不出声?”

    “弘昼见太后与额娘正在眷抄佛经,不敢打扰。”这般说着,他看向裕太妃,关切地道:“儿子前日来请安时,听得额娘说有些气闷,今儿个可有好些了,若是还难受,就传太医看看?”

    裕太妃温言道:“没事了,前日你走后不久,太后就替额娘召了周太医来看,几服药喝下,已是一点事情都没有了,你不必担心。”

    凌若笑道:“弘昼对妹妹真是孝顺,你随口一句话,他就牢牢记在了心里。”

    裕太妃示意宫人将抄好的佛经收起后,笑言道:“论孝顺,谁能及得上皇上,这么多年来,皇上处处想着太后,不让太后有半点心烦之事。”

    凌若笑一笑,转而对弘昼道:“怎么这会儿才过来,早朝不是早就已经下了吗?”

    弘昼稍一犹豫,垂目道:“回太后的话,臣刚才与皇上商议了一会儿盛京之事。”

    凌若眼皮微微一跳,拨弄着手中的佛串道:“是关于弘晌的?”杭州府那桩事,弘历曾与她提过,所以弘昼一提盛京,她便猜到了几分。

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裕太妃() 
“是。”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