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权贵娇 >

第291部分

权贵娇-第291部分

小说: 权贵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染说得没有错,历朝历代,不会所有臣子都会听皇上之言的。因为,皇上或有不明,便赖贤臣匡之。

    叶端沉默了。

    (章外:第二更奉上!)(未完待续。。)

    ps:  第二更!

439章 有心

    (第三更!)

    当长隐公子听说国子祭酒叶端所做的事情时,微微一笑,自言自语道:“连叶端都有所动了,我也应该做些什么了。”

    叶端在国子监、儒林中倡起了“尊师重教”的举动。在这个敏感的时候,在皇上夺沈肃帝师称号的时候,叶端有这样的举动,必能暗中帮助沈家一把。

    长隐公子却不曾听说,叶家和沈家有什么特别交情,能令得叶端这么这么做。似乎,当初计之及冠之时,叶端曾为计之加冠,但叶端为人加冠的时候不少,这交情几可忽略。

    叶端是为了什么呢?长隐公子也不得而知了。

    此时已经是四月,长隐公子出现在安国公府的水榭了。水榭里面,是烹茶的齐书和候着的白衣死士,他们看向长隐公子的眼神,都满是担忧。

    公子的病,才稍微好起来,沈家就出事了。这样一来,公子又要殚精竭虑了,唉。

    公子何时才能真正心无挂碍,何时才能安安稳稳养病?——齐书都知道是奢望了。

    “公子,请问是要进宫吗?”白衣人迟迟等不到长隐公子的吩咐,便这样问道。

    他知道沈家之事定会挂在公子心头,便猜想着公子会进宫,去皇上面前为沈少爷求情。这些年来,皇上对公子恩宠有加,若是公子求情,会有用吧?

    现在,安国公府就在公子的手中。若是公子有令,与府中有关的官员和姻亲们。都会向皇上求情的,需要通知其他人吗?

    不想,长隐公子却摇摇头,说道:“不,我不进宫了。传我指令,让那些官员们准备好弹劾的奏疏,等我指示,全力弹劾沈家和沈肃!”

    听见这吩咐,齐书和白衣人眼神倏地一缩。公子说,全力弹劾沈家和沈肃。他们没有听错吧?

    齐书停下了烹茶的动作。迟疑地问道:“公子,这……”

    白衣人则是抿唇不语,其实也在进一步确认长隐公子的指示。他同样想不明白,以公子对沈家一贯的态度。进宫求情才对的。怎么反而对对沈家落井下石呢?

    “照我的吩咐去做。弹劾的内容。照我说的去写,一定要让皇上看到这些弹劾……”长隐公子这样说道。

    弹劾的奏疏,定要保证送到紫宸殿。定要保证皇上能够翻开。安国公府在宫中有那么多暗线,要做到这些并不困难。

    尽管带着满腹疑惑,白衣人和齐书还是火速离开了水榭,去各处传令了。对他们来说,长隐公子的指令,就一定要执行的,不管对错。

    长隐公子斜倚在水榭长椅上,近乎透明的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这笑容衬着近水远山,如同为一幅静谧的山水画添了一抹色彩。

    此刻他的心中,毫无颜色,所想的,唯有崇德帝的为人性格。然而,反复咀嚼着自己的所下的那些指令,不断确认这些指令的正确性。

    是这样没有错的,唯有这样,才能解决沈家的困境。

    ……

    ……

    对沈肃和沈度的处境感到无比欢欣的,是太子朱宣明一系的人。为此,东宫的气氛连日来都是和洽的。

    朱宣明没有想到,望江楼一事失利,却有这么一个意外的收获。那一晚,沈度并没有入望江楼,而且成国公府的死士全灭,令得朱宣明极其失望,还有莫可名状的惶恐。

    原来,沈家如此强悍!

    他的失望和惶恐还没有散去,就得知沈肃被夺帝师称号,而随后沈度被停官。这对于他来说,简直是从天而降的喜讯,砸得他晕坨坨的,欢喜的晕。

    沈肃和沈度,也有今日!一直和他作对的这两个人,也会成为地底泥,哈哈!

    “查到父皇动怒的原因了吗?沈家一定不会坐以待毙,本宫担心他们还有后手。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他们有机会再起来!”朱宣明如此说道。

    他下首坐着的,是蒋钦和张龟龄,是他最信任的两个官员。这里本应还有秦邑的,但现在秦邑只能在成国公府中了,再不能出现在东宫这里。

    事实上,对朱宣明来说,随着成国公府的死士被歼,成国公府现在的用处,真的很微了。

    “臣尚未查到皇上动怒的原因。但臣却知道,沈家已有所动作了。国子祭酒叶端提倡尊师重教,若是儒林声势浩大,想必皇上不会不在意。”蒋钦如此说道。

    叶端站位一向不偏不倚,这一次怎么会出手帮沈家呢?蒋钦想不明白。

    朱宣明眉头一皱,心中不由得泛起酸涩嫉恨的情绪。若不是叶端的孙女儿不孕,叶端在儒林的影响力本应是归于东宫的。现在,他曾极渴望得到的影响力,如今作用在沈家、沈度上,他很难没有想法。

    “派人去找叶端谈谈,警告叶端最好停住这些动作。不然,就是与本宫为敌、与父皇为敌!”朱宣明森然道。

    蒋钦领命,知这是一件相当为难的事。叶端,是老狐狸也是硬骨头,太子殿下的吩咐,真不太好办,只能勉力为之而已。

    张龟龄所奏报的,是现在京兆官员的动态。在他看来,这种动态对东宫是有利的。

    想到此,他笑眯眯说道:“殿下,臣得知。现在京兆很多官员,都已经写好了弹劾沈肃的奏疏,很多已经送进紫宸殿了。可见,沈家得罪了不少人。臣还得知,这些官员不少和安国公府是有关系的。”

    言下之意是,以安国公府为首的许多官员,都和沈肃不和,在这个时候弹劾,对沈家来说就是雪上加霜。若是沈家还能势起,那才是怪事!

    朱宣明眼一亮,连声说道:“好好好,没想到韦传琳病了,换了那个病鬼主事,安国公府倒帮了大忙了,太好了!”

    他对长隐公子并无什么看法,但因秦绩对长隐公子并不待见,令得他言辞间也习惯称长隐公子为“病鬼”。

    想了想,他下令道:“既然如此,让底下的人也准备弹劾奏疏,本宫要让沈家再也翻不了身!”

    他期待着,沈家被官员的弹劾奏疏淹没。而事实,也正如他所希望的一样。

    (章外:第三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理。)(未完待续。。)

    ps:  第三更!谢谢大家!

440章 全弹劾

    (第四更!)

    源源不断的弹劾奏疏送进了紫宸殿,多到令内侍首领常康都诧异。他伺候在崇德帝身边,弹劾的奏疏见得多了,但一次过这么多、针对的是同一人,还真没见过。

    官员们何时如此同心同德了?还是说,帝师大人真的犯了众怒?

    帝师一事,当中水太深,常康不敢深思下去,怕犯了什么禁忌自己也不知道。

    崇德帝在翻看着这些奏疏,脸上没有什么表情,看不出是震怒还是欢喜。照理说,皇上现在如此对待沈肃,看见这些弹劾奏疏,应该很开心才是的。

    怎么会是这样一副面无表情的样子呢?——崇德帝心中有疑,对这些弹劾的奏疏有疑。

    他知道,沈肃与朝中一些官员不和,但这些弹劾的官员当中,有不少官员是一向不问事的,肯定是和沈家无仇无怨的,他们为何要弹劾沈肃呢?

    且看看这些弹劾的官员都有谁:宗正卿蒋钦、户部尚书张龟龄、吏部侍郎贺肇、太原府尹范泰言、关内府尹祁玄、兵部尚书霍韬、虎贲中郎将张旭……

    这些弹劾的官员,有京兆官,有地方官,有文官,也有武官,涉及五省九寺五监、九府十六卫。沈肃与沈度,怎么会与这么官员交恶?不会,绝不会。

    蒋钦、张龟龄、贺肇这些官员就算了,他们都是东宫一系的官员。对于太子和沈度之间那些微妙的不和,崇德帝是清楚的。也一直放任着。

    但范泰言是怎么回事?他远在太原府当府尹,怎么会上这样一道弹劾奏疏?还是弹劾陈年旧事,弹劾沈肃奏请杀二王的事!

    在范泰言的奏疏上,沈肃奏请杀二王之举,就成了沈肃连皇族成员都敢杀,其行不容,云云。

    这样的弹劾奏疏,崇德帝当然不会顺之。如果不杀二王,崇德帝的皇位怎么能坐得这么安稳?崇德帝如果准许了范泰言这个弹劾,那就等于否定了当初登位所扯的大旗。

    所以说。范泰言的弹劾奏疏。太有问题了!

    还有兵部霍韬的奏疏。霍韬的主意还是很正的,当初崇德帝想借理由对付傅家,霍韬还曾出言阻止过。以霍韬的为人,是不会做落井下石之事。况且他和沈家并无恩怨。

    到底。像范泰言和霍韬这些人。为何要上这样的弹劾奏疏呢?

    崇德帝在苦苦思索着缘由,半响后,才问道:“现在。朝中有何大动静?”

    “回皇上的话,大动静有两个。其一是国子祭酒叶端提出尊师重教;其二是东宫发起了对沈肃的弹劾。”常康回答道。

    宫中的内侍及皇家暗卫,就是崇德帝的耳目。常康将朝中的动静汇报,却不敢加以详细修饰——虽则他知道这两个大动静,应该都是和沈肃一事有关。

    “东宫发起了对沈肃的弹劾……原来如此啊。”崇德帝停住了翻阅奏疏的动作,似是了悟般说道。

    如此,就能解释为何弹劾沈家的奏疏会如此多了,范泰言和霍韬等官员的所为,也就有了原因。

    “你去查一查,范泰言和霍韬这两家,可与东宫有所联系!”崇德帝一把合上了奏疏,下令道。

    他像是想到了什么,眉头一突一突的,显然有怒火勃生。

    很快,常康的查探便有汇报了。他查得,范家和霍家没人与东宫有联系,但这两家的管家,却和程家的管家连日小聚,看样子交情甚深。

    程家,淑妃的娘家,太子的母族。这么说来,范泰言和霍韬这些官员弹劾沈肃,定是与东宫有关了。

    东宫发起弹劾,就有了这么弹劾沈家的奏疏,涉及了这么多官衙和地方。东宫的影响力……真是深远宽广!

    崇德帝觉得,他近日专注于对付沈肃和沈度,似乎遗漏了些什么。东宫的影响如此深远宽广,令身为帝王的他,并不愉悦……

    听了常康的汇报,崇德帝没有追问东宫的情况,反而问起了沈家:“沈家那里,有什么动静?”

    这么多弹劾的奏疏,若是压在沈肃身上,怕是能将他淹了。现在的沈肃,在做什么?

    “回皇上,沈家平静,并没有什么官员进出。”常康立刻回道。现在沈家大门外,守则皇上派去的人。谁人进沈家,谁人出来,常康都是清楚的。

    平静,无人出入。

    听到常康的禀告,崇德帝脑中忽然浮现了一个画面:冷寂的东园、微弯着背、满头白发、被弹劾奏疏淹没的沈肃……

    崇德帝猛地摇摇头,将脑中的画面甩出去。不对,他不应该有这样的画面的。沈肃不会就这样认命,沈家不应该如此平静的,怕是,还会有些什么事。

    于是,他吩咐道:“传朕之令,这些弹劾奏疏不能再入紫宸殿。”

    这些弹劾奏疏,他是不想再看到了。关于沈肃之事,他不想越闹越大,差不多就可以了。

    但是,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