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异世农家 >

第111部分

异世农家-第111部分

小说: 异世农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婶没做两个就可以独自做煎饼了,厚薄均匀,比二丫滚动的还要好!二丫不佩服都不行!

    太爷爷吃完一个,还想再吃一个,但是又怕吃积食(老人吃积食可是很难受的事情)。就围着炉子,左转专右转转。拿不定主意到底要不要再吃一个。

    二丫看着奇怪,就问道:“太爷爷,您怎么了?”

    太爷爷有点难为情的说道:“我还想再吃一个,又怕吃多了难受!”

    二丫笑了,“嗨!太爷爷。这有什么难的?等三婶这个做好了,给您一半,我吃一半,不就好了!”

    太爷爷大笑,“是哈!我怎么没想着可以分一半呢!”大奶跟她的儿媳孙媳们也低声的偷笑着。文越早晨跟着哥哥已经吃过一个,这会儿又想吃了,就扯着二丫的裤腿叫道:“娘亲!老太爷那一半给越越吃!”

    二丫抱起文越,笑着亲亲他的小脸蛋,说道:“好!给小越越吃!”接着又对大奶说道:“昨天给这小家伙,吓得我差点背过气去!”

    大奶一惊,忙问:“怎么了?”太爷爷跟其他成员也都一脸好奇加疑问的看着二丫。

    二丫伸手揉揉文越的头顶,有些后怕的跟她们说道:“昨天,铁匠铺子把这锅送过来,我为了试试手,就和了一点玉米面,弄了几个煎饼。结果这熊孩子,一眼没看到,就吃噎着。要不是我一边煎着煎饼,一边抬头看他一眼,发现他在使劲的伸脖子。我赶紧的跟乳母一起,又是抠他嘴里的煎饼,又是给他灌水,终于把他给缓过来,要不然等他噎的时间长了,可就傻眼了,想救恐怕都来不及了!”

    大奶她们这些妇人听了,都是一阵的惊怕,纷纷说道:“这孩子可得看好了,真是稍一疏忽,就会酿成大祸。刘丫头啊!以后可得看紧了!”

    “是呢!是呢!不管大孩子还是小孩子,都得惊醒着点!”

    “可不是!这孩子就知道往嘴塞,也不知道自己个儿能不能吞的下!”

    太爷爷却是生气的责备二丫:“你们两个大人带一个小孩子,还差点让孩子给坏了性命!你们怎么搞得?以后记着,不管什么事,都没有孩子重要!”

    二丫慌忙点头,回应太爷爷的话:“对对!太爷爷说的对,以后我一定尽心带孩子!”

    大家在一块,吃着玩着,终于把早饭给对付了过去,太爷爷一大家子回了家,大爷却突然过来了!

    二丫看着大爷很严肃的样子,就有点不安,忙问道:“大爷,可是出了什么事?”

    大爷面带愁容的点点头,低沉的说道:“刚刚从官府得来消息,北边边关打起来了。也不知道小虎他们知不知道掉头回来?听说,皇帝还要御驾亲征!不过大臣们都发对!”

    二丫大惊,惊慌的问道:“大爷!消息确实吗?”二丫最怕遇上战乱。**永远比天灾更恐怖,更不给人留活路!

    大爷很确定的说道:“确实!官府已经下牒文,要我们这些里镇向各个管辖地域的百姓征粮,一家至少要出一旦粮食!”

    大爷又交代道:“你暂时不要让别人知道!免得有人哭闹!”

    二丫无力的跌坐在凳子上,嘴里无意识的“嗯!”了一声!她自己就想哭闹,可是跟谁哭跟谁闹呢?(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章 话说馆长

    这几天,二丫一直是心神不宁的等着小虎他们的消息,分分钟都觉得那么的难熬!

    这天家里来人,原来是小虎大舅,带着草绳扁担和他大儿子一起过来了。

    “大舅!你们可是有事?”二丫情绪很低落,打招呼也显得很直接没有礼貌。

    不过大舅倒是没有在意,看二丫神情很忧郁,心情好像很不好的样子,就小心的问道:“外甥媳妇!可是家里有什么事?要是有需要大舅的地方,你就说!”

    二丫摇摇头,心说:‘这事你可帮不了!’

    大舅见二丫摇头,就想起自己的事来,跟二丫说道:“外甥媳妇,听说你家今年收了不少的山草回来了,我想挑几挑回去插屋子。”

    二丫家的山草都放在镇上,没有往家里拉。便说道:“大舅,山草都还在镇上呢!您用我家的牛车去拉吧!靠人挑能挑多少?”

    大舅儿子生怕自己爹拒绝,忙在后面接下话,“好叻!谢谢表弟妹了!爹,我去套牛车去!”说着去后院拉牛。他跟着他爹来过几趟帮忙干活,倒是对二丫家的牲口挺熟悉的。

    大舅他们赶着牛车走了没有多久,镇上的一个护卫,叫秦三根的,跑了来。二丫以为是为着小虎的情况送信来的,忙站起来迎到院门口。

    “秦护卫,可是送你东家的消息来了?”二丫急切的问道!

    秦三根摇着头说:“东家娘子!不是的呢!孙兄弟去省城打探消息还没回来!是学堂里的馆长先生,让我过来有事跟您禀报!”

    二丫一听不是为小虎他们来的。就有点儿不耐烦,“什么事?说吧!”

    秦三根看着东家娘子有些不高兴的样子,也不敢啰嗦。直截了当的把事一说:“今天来了一个人,说是来接他们孩子回去的。吴兄弟不在,是学堂里馆长先生接待的。他说的情况和本子里吴弟兄记得情况一样。”

    二丫不耐烦的打断道,“那就让他拿出官府的身份条子登记完了领回去呗!还用的着过来说一声吗?”

    秦三根赶紧的解释说:“那个!后面还有事!那两孩子在这儿呆惯了不愿意回去,馆长先生也说两个孩子念书念得很好,要是好好培养,将来考个举人没问题。然后。那人就想投靠您。要是您愿意收留,他就回去把家人都接过来!”

    二丫有些发蒙,这个投靠是什么意思?卖身为奴?那他孩子又怎么考功名?不卖身为奴。又算什么投靠?

    二丫想不出,就开口问道:“他是做什么的?可有什么特长?想以什么方式投靠?”

    “听他自己说,他家是工匠,世世代代都是做木工的。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木工?工匠倒是用的着!

    二丫一直想要弄得编织机。到现在还没有摆弄出来呢!大伯和二叔因为弄这玩意。头发都急白了,也没有多大进展,二丫想着他们毕竟不是专门学过的木匠,确实有些为难他们了。后来越来越多的小媳妇大姑娘们想要挣钱,人员上不缺,二丫就让大伯和二叔别在管那事了。

    如果真有信得住的好木匠,二丫还是想把编织机给弄出来,另外还有好多很先进的生产工具。也是需要有木匠和铁匠来完成。如果想在西北开荒,那么半机械化就必须得实现。完全靠人力,一方面成本太大,另一方面不好管理不说,还容易受有心人操控。若是有个能得自己信得过的工匠班子,那可真不错!

    二丫想想既然自己有需要,那就见见人吧,于是对秦三根说道:“你让那人过来一趟,我见见人,看看有没有什么麻烦再说!若是他在家惹了什么事,我们也不知道不是?”

    秦三根连连点头,“东家娘子说的是,我们都还没有想到这些呢!恐怕就连馆长先生都没有考虑到呢!”

    说起这个馆长,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故事。这馆长姓史名长运,原是这个县少有的几个举人当中的一个,家里也有百亩良田、县城里还有商铺、有朝廷供奉,家境富足。虽然不是官身,却也处处受人尊敬!

    可惜“长运”运不长,有一年,他舅兄与人斗狠,打死了人。那时馆长先生得中举人时间不长,因为都想着他还有可能中进士,都想与他交好。他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又出钱搞定死者亲眷,就把舅兄的死罪改判成流放。这事原本只要死者亲眷不闹腾就算了结了,可是他那舅兄就是个找死的货。

    在新皇登基的时候,大赦天下,馆长的舅兄也在可赦的范围内,馆长又忙着帮他从流放之地找回来。一般人这样遭受过一次大罪,就该老老实实过日子了。可惜这个人,就不!他不服气死者家人拿了几百两的赔偿银子,跑到人家不单在言语上羞辱和威吓人家,还动手打人!惹得人家急了,宁愿不要赔偿银子也要告到他赔命!

    这么一告状,而且是翻案,那可就严重了。当地已经结案的是不能原地重审的,必须交到上面重审。这下子就牵扯到馆长曾经为舅兄洗罪所做的行贿朝廷官吏以及收买受害人亲属、干扰官府量刑等各项罪名!

    功名被取消,还永不得参加各种科考,不得受朝廷任用。就是说连里镇和官办学院的先生都做不了了!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馆长一时受不了这打击,生了大病差点儿死去。他妻子为了给他治病保命,把商铺、田地都卖了干干净净。馆长命大终于挺过来了,可他妻子又惊又怕又劳累,没多久就去了!

    那翻案的人家也没能达到目的,原因很简单。既已收了人家的赔偿,就该认了这结果,如今反悔要翻案。实在可恨,以扰乱公堂之罪名打了二十板子。

    馆长舅兄因为已经流放了几年,并且得了朝廷的赦免,就不好再重新量罪。最后以威吓加伤人的罪名被关了六个月的监牢!

    再说馆长吧!家破人亡之后,族人也恨他不该做出那样的事,差点连累家族其他读书人。面对他的困境都是冷眼旁观,没有一个人伸手帮帮他。好在他的儿子已经十一二岁了。能够帮着他做不少的事情。

    最后找到二丫在镇上的学堂,也是他这儿子的功劳。因为他儿子以前在县里读书的时候,就听说过。和浦镇有王家开的学堂,给先生的束脩相当的高!而且要举人不要秀才。

    他儿子叫史景轩,胆子够大,一个人靠乞讨的方式。找到了和浦镇。他来到镇上学堂的时候。镇上学堂当时只有一个秀才先生,孩子多先生少,正是缺先生的困难时期!

    开这个学堂的时候,二丫是想着反正这些孩子,也不是以考学为主要目的,最好是让他们多学一些生存的技能,孩子们以后要是愿意留在她家做事,就更要有一技之长。要是不愿意留在她家。出去了也能靠自己生存,不至于过得太落魄。

    所以。她后来杂七杂八的,请了账房先生过来,给他们开一堂财会这一类的课程;又托陈掌柜给找了个老管家,教授管理这一块课程;又让寡居的妇人当中针线活最好的担任先生教授女孩子女红;炒茶和农活技能由小虎担任先生,初期的武术也是有小虎担任的。

    虽然有这么多的东西要给孩子们学,但是识字读书还是为主,教学上也需要有个更好的先生教导。光靠一个秀才先生,一方面是教不过来,另一方面也很有可能会耽搁一些有前途的孩子。

    因为这些孩子,二丫是不可能花钱送他们去县上的官学的,倒不是她怕花钱,只是她潜意识中觉得那样的话就太过了。

    要是以后真有谁有了出息当了大官什么的,肯定会想:当初东家出大价钱送自己读书,一定是有所求,绝不可能是毫无目的的花那么多钱,做一件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的事!然后越想延伸就越远,再然后可就坏事了,好心也会被想成了恶意!如果一直都没事求他还好,一旦有个什么事求到他,那就会引起百倍千倍的反感!说不定不知不觉的就生出了自己都不知道的仇意!

    但是想要请一位有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