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巫谣 >

第39部分

巫谣-第39部分

小说: 巫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069章 聚魂之术

    真想真想杀了她!

    沈兰醒怀着对沈遥华的杀气疾行于韶光山中,不多时便到了洛经年的韶光洞。

    没有了洛经年的韶光洞已失了光彩,像死去的韶光山一样,韶光洞也死了。

    楼宇倾塌,花木凋零,红的黄的粉的蓝的紫的……所有的色彩都退成了晦暗的灰,一眼望去,颇有繁华盛景转眼空的悲凄之感。

    沈兰醒本就不是个容易伤春悲秋的人,她的柔软在沈竹息与沈竹竽先后‘背弃’于她时便消失殆尽。

    她忘着眼前干涸的湖,倾倒的亭,只是皱着眉头,将灵识丝丝缕缕散步出去,细细感受洞府中的气息。

    灵识交织如网,渐渐便覆盖了整个洞府,捕捉着人与物留下的最后生机,就算是一根草都逃不过她的天罗地网。

    她在那其中看到了白发白衣的洛经年的背影。

    他侧躺于倾斜于湖面上的竹榻上,背影消瘦,衣袂与白发皆垂于水面之上,随风轻轻飘荡着,带着凄清与孤绝之气。

    白发?

    沈兰醒只是略微怔了怔便调整心绪继续查验,但除了洛经年,她始终没有看到第二个‘人’。

    不可能!

    沈兰醒愤怒的拍碎了湖畔的大石。

    若不是她在闭关,怎么会出这种事,若是没有高手在背后帮忙,洛经年怎么可能离开韶光。

    找死找死!全部找死!

    沈兰醒愤怒的将韶光洞再毁了一遍,跨出洞外后随手向后拍了一下,‘轰隆’声中,韶光洞彻彻底底的毁掉了。

    沈兰醒片刻不停的出了山,竟是一声招呼没打,谁也没有告知便离开东巫去寻找洛经年了。

    洛经年对她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与前巫主有契在先,他既然应了永远守护韶光山,为东巫弟子大开方便之门,便不可以在她的时期反悔!

    便是找到洛经年,她也只会杀了他。

    谁叫他们一个一个影响她晋入半神之境的!

    先是老神婆不合时宜的归来,那时她收到神意正在闭关破境,老神婆与她有着微妙的心灵感应,离得近了便显现出来,害她在闭关之时心神不宁,不得不破关而出。

    在那之后,或是说沈遥华出现后她便总是心神不定,直到不久前才再次感受到了神意降临,在闭关正入佳境时,她感觉到了强烈的死亡气息。

    心一乱,神息便断,断则不可续,不得已,她再次破关而出。

    所以她便决定了,天涯海角也要令洛经年灰飞烟灭,然后,便是沈遥华!

    反正老神婆已经魂飞魄散了,留着那个祸害再没有半点用处,只要沈遥华存在,她便没有真正安心的日子!

    有些人,在漫长的岁月里,在无尽的旅途中,不知不觉便偏离了道路,离自己最初的目的地越来越远。

    他们察觉不到自己的迷失,再脱离不了那个古怪的迷境。

    沈兰醒如此,洛经年如此,还有许许多的人如此。

    沈兰醒离开后不久,沈遥华身侧已枯萎的花草便慢慢的恢复了生气,一只只小小的灵由鲜绿的草或绽放的花之中飞了出来,在空中盘旋了一阵,纷纷落在沈遥华身上,很快便在她身上形成一层碧莹莹的光。

    沈遥华身上的血慢慢的消失了,脸色也渐渐红润,然后她便做了一个梦。

    梦中她回到了韶光洞,洛经年背对着她躺在倾斜于湖面的竹榻上,白衣白发,背影消瘦,便如沈兰醒捕捉到的影像一样。

    只是沈遥华听到了沈兰醒听不到的声音。

    他说:华儿,我要走了,有个人与我做了笔交易,我觉得甚为合意便答应了。我没时间与你告别了,但我会尽快回来找你的。我留了东西给你,这样不管以后我变成什么样子都会认得你。

    华儿,保重。

    说完这些,洛经年的影像便消失了,同时,覆在沈遥华身上的莹莹碧色皆渗入了她肌肤之中。

    那便是洛经年留给她的韶光之灵,是由他自己精魄中剥离出来的,星星点点散在韶光山上,沈兰醒即便察觉到了,也只当是残存的花木之灵。

    沈遥华并不知道这些变化,她只记得洛经年的白发。

    他是灵体枯竭了还是已经入魔了?

    沈遥华心事重重过了两日便又打起精神来。

    大巫要传她们聚魂之术了。

    有灭便有生,巫之一道信天道却不那么守天道,为恶的一般信手便除了去,可以救的便也顺手而救,不太讲求那么多因果报应。

    有许多人死前受到残忍的迫害,或是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投胎,魂魄便会有损,凝魂之术就是帮这些魂魄慢慢补全魂魄,用的,是自身的灵气和运数。

    运数可增可减,凭的又是个人施为。

    只有巫启才能准备预知自己的劫数与运数,巫灵为天地所钟,行得是自然之道,运数一般都不差,危险的是巫祭,以雷霆手段震鬼,以致总是阴气缠身,大多运数都不好。

    玲珑曾说让沈遥华定要修巫灵,因为她一直认为人鬼平等,从小到大,她接触的最多的是鬼非人。

    只是现在还没到让她选择的时候,她便专心的修起聚魂之术。

    老神婆的一缕残魂就在她体内,沈遥华便想着替老神婆聚魂。

    然后大巫讲的越深沈遥华便觉得越失落,原来那聚魂之术也不是万能的,想要修补魂魄,那魂魄至少要存有十之七八才可。

    这十之七八还需要三魂七魄俱全,哪一魂哪一魄缺了些可补,失了可是寻不回来的,茫茫天地,谁知道那些缺失了的是上了天还是入了地,是日久消失了还是被他人炼化了……

    一听如此,沈遥华的兴趣突然就少了许多,老神婆可是一魂一魄都不存的,该用什么来补?

    她便问了大巫,大巫答曰:大罗金仙也没法子补。

    沈遥华便觉得心灰意冷。

    想想也是,以沈兰醒的地位和修为,一丝替老神婆补魂的意思都没有,那便是说明了根本就补无可补罢。

    沈遥华怅然而叹:婆婆,我该怎么才能救你呢?

第070章 鬼山**

    大巫在传术时是极为细致认真的,但也只传一遍,领会与否全看弟子自身资质。

    东巫对弟子是极严苛的,每年一次的年试,达不到标准的便会降去下一堂。

    一入东巫山便终身都是东巫之人,除非到达大巫之境,否则是不可以随意离开东巫的,你若不成材,便一辈子只是弟子,直至老死在东巫。

    这要求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不过除了沈遥华,每位弟子在入山之前,都心甘情愿立了血誓的。

    知道了这一点,沈遥华因为没办法帮老神婆聚魂的郁闷的心情便好了许多,暗中发誓自己绝不立血誓,她才不要与东巫牵扯一辈子。

    当然,沈兰醒似乎也不愿意,否则不会忘了这么重要的事。

    转眼,她便在东巫待满了两年。

    这两年间她学了辨鬼、缚鬼、灭鬼,也学了聚灵、祈灵、聚魂等术法。

    每样术法想达到最佳效果,便要借天地之威,有本事请神,没本事请鬼请灵都是可以的。

    现在的弟子们只是懂个皮毛,请出来的灵多是懵懵懂懂的,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在没有灵的地方可以请鬼,请鬼比请神要容易一些,不过风险很大。如果请出来的是善良或柔弱的鬼还发说,若请出来的是厉鬼或心怀叵测之鬼,在期间施术者若没能力护持住自己,后果不堪设想。

    再来是请神,先不说那有多么遥远,便是真到了可以请神的那一日,风险也不比请鬼要少。

    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

    这个易便已是十分不易,先要有强大的灵力护持着,还要付得起代价。

    巫之请神基本上是一方之灵,比如山神、水神之类,也有人称之为山鬼水鬼,山妖水妖……

    它们并非天界正神,但是被天地所接受,在某一地域有着绝对的权威。

    神并不是无所求的,普通百姓拜神不管灵不灵至少也要敬些香火的,巫既请神求的便是大事,请便有做好心理准备,若是送不起还不如不请。

    此类神怪还大多任性,心情好时随便什么人一唤便出,心情不好了,任你千呼万唤,用尽全身解数也不肯现身。

    洛经年便是一方之神,因为与原巫主有契,对东巫弟子在韶光山中行事是放纵不理的,但谁也别想请他出来,便是沈兰醒,最多也是靠着强大的术法闯入他的韶光洞中与他大打出手而占不到便宜。

    他是韶光之神,整座山的灵气都为他所用,所以他在韶光时,是没人奈何得了他的。

    从东巫到西巫,两峰之间隔了数山,绵延成岭,名为风华岭,期间还有数山,也各有山神守护,只可敬之不可逆之。

    风华岭正中是一座矮山,山中有村,百十户人家并不聚居,而是散居于山脚处。

    山中一花一木都有讲究,屋子更是连结成阵,引鬼入山,有入无出,因此此山名鬼山,此村名**。

    东巫与西巫的弟子在修为到达一定程度时,便会被送来此处,验证所学之术和隐藏的潜力。

    弟子们入山,先要过村民那一关。

    住在这样一个地方,成日与鬼为邻,人的性格自然也是怪的。

    弟子们最终的目地是安然上山再安然而归,村民若不让进或是将人引入迷阵中,那弟子们这一试便有始无终了。

    便是村民们指引了正确的上山之路,期间会遇到什么,那便只有鬼才知道了。

    鬼山中的鬼是自由的,有本事杀了村民逃出去也无人追究,对于闯到自己面前来的自然也不会留情。

    所以这年试要弟子们自己选择去与不去。

    去,若是安然归来,便进入东巫弟子的核心之地,巫堂。

    不去,便留在密语堂继续修炼,五年后再去也可,十年后再去也成。

    去,便是冒险,每次至少有一半弟子会折在其中,有些会被善良些的村民救下,身受重伤灵气尽失还是好的,有些,会丢了性命。

    山中会给弟子一颗保魂珠,当肉身被灭时,保魂珠会自动碎裂,将弟子的魂魄纳入其中,由守在山下的大巫施术收回。

    这般的死去是投不了胎的,而最终只剩魂魄的弟子的归处如何,大巫并没有详说。

    如此年试,还未开始便让人觉得分外沉重。

    与沈遥华一同入密语的原明珠堂弟子,除了顶尖的四个都选择了放弃,原密语弟子也在大半选择了不去。

    此乃人之常情,能入巫堂纵然好,但比起性命,那便显得无足轻重了,毕竟她们年纪都不大,区区几年还等得起。

    最终选择去鬼山的只有三十人,都是堂中最优秀的弟子。

    沈遥华原是不想去的,她在东巫待了两年,真正学习的时间不到一年半,没有那个神秘女子,她现在可能还是什么都学不会的傻子。

    所以找死这种事,她没冲动到脑子空白的时候是不想做的。

    凤纤华、言倾嫣要去她不以为然,不是对她们死活的不以为然,而是在心里,她总觉得那两位处处都透不寻常,既然要去,自是有了把握的,否则那种一看便知家世不俗的千金小姐,是不会拿自己的命去冒险的。

    柳鸳儿要去她便不能不管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