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洪荒巫神 >

第174部分

洪荒巫神-第174部分

小说: 洪荒巫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尧渐渐年老,就与臣子商议继任者人选,臣子中有人上前推举虞舜。虞舜名曰重华,是有虞族人。重华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

    重华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在重华的生母死后,又娶妻而生子,名叫象。瞽叟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傲不驯,顽冥不灵,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瞽叟偏爱象,于是象母子为了独占家产,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

    舜虽然在家中被视为眼中钉,但是他对父母和弟弟没有丝毫怨恨,以德报怨,只要家人有什么要求,他都会尽力去满足。舜在历山耕种,历山之人纷纷给他土地;到雷泽打鱼,雷泽上人都给他住所,凡是重华居住的地方,地方民众都慕名而来,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尧听到大臣这么推崇重华,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重华,并从女儿那里旁敲侧击,考察重华的品性。最后考察的结果让尧非常满意,就让他专门负责教化人们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人们在经过重华的教化之后,民风顿时改变过来。

    后来尧让舜参预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经受各种磨炼。舜不但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进。尧未能起用的“八元”、“八恺”,早有贤名,舜使“八元”管土地,使“八恺”管教化;还有“四凶族”,即帝鸿氏的不才子浑敦、少?氏的不才子穷奇,颛顼氏的不才子?杌、缙云氏的不才子饕餮,虽然恶名昭彰,但尧未能处置,舜将“四凶族”流放到边远荒蛮之地。这些措施的落实,显示出舜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才干。

    经过多方考验,舜终于得到尧的认可。于是尧就要禅位给重华,但是重华觉得自己声望不够,德行不足,不愿意接受。尧只好让他暂时代行人主的职责,如果天命不让重华继任的话,就一定会有所显示。

    重华代行人主职责后,通过观测北斗星,来考察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是否有异常,接着举行临时仪式祭告上帝,用把祭品放在火上烧的仪式祭祀天地四时,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名山大川,又普遍地祭祀了各路神祗。他收集起公侯伯子男五等侯爵所持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五种玉制符信,选择良月吉日,召见四岳和各州州牧,又颁给他们。二月,舜去东方巡视,到泰山时,用烧柴的仪式祭祀东岳,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各地的名山大川。接着,他就召见东方各诸侯,协调校正四时节气、月之大小、日之甲乙,统一音律和长度、容量、重量的标准。

    又过了二十多年,尧身死,百姓知道尧去世的消息,举国同悲,如丧父母。舜下令为了纪年尧的功绩,三年之内,四方不得宴饮,不能观赏歌舞。

    重华于三年的丧事完毕之后,便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但是诸侯朝觐,民众讴歌,乡里断案的时候,都到重华这里,丹朱处几乎无人问津。所有的官员都称这是天意,重华再也推辞不过,只好任人主之位,即为帝舜。

    舜执政以后,他重新修订历法,又举行祭祀众圣人、祭祀天地四时,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还把诸侯的信圭收集起来,再择定吉日,召见各地诸侯君长,举行隆重的典礼,重新颁信圭。他即位的当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见诸侯,考察民情;还规定以后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诸侯的改绩,明定赏罚,可见舜注意与地方的联系,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原来已经举用的鲧、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垂、益等人,职责都不明确,于是此时舜命鲧担任司空,治理水土;命弃担任后稷,掌管农业;命契担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担任“士”,执掌刑法,公平裁决,让所有民众能受到公平的待遇;命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所有工匠都能致力而为;命益担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担任“秩宗”,主持礼仪,上下咸让;命夔为乐官,掌管音乐和教育;命龙但任“纳言”,负责布命令,收集意见。还规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由考察三次的结果决定提升或罢免。通过这样的整顿,庶绩咸熙,各项工作都出现了新面貌。自此,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面。

    舜还让人在器物上画出五种刑罚的形状,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办法代替肉刑,以示宽大。但又设鞭刑、扑刑、赎刑,特别是对不肯悔改的罪犯要严加惩治,坏人受到惩处,天下人心悦诚服。

    帝舜时,中原洪水为灾,百姓愁苦不堪。鲧身为主掌水土的官员,受命治理水患,用了九年时间,洪水未平。舜巡视天下,现鲧用堵截的办法治水,一点成绩也没有,反而劳民伤财,为了显示公正,最后在羽山将其处死。

    给读者的话:

    今日三章结束,此章资料较多,为过渡章节,主要为引出后面章节,朋友们感觉烦的话可跳过这俩章!

第一卷  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禹治水,人族更替【第一更】

    鲧的妻子是有莘氏女,修己,二人生有一子,叫做大禹。

    舜处死鲧后,有遍访族中治水能人,后来听人提起,说鲧的儿子大禹,治水厉害,于是舜便命大禹,代替欺负鲧,统领治水之责。

    禹接受任务以后,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失败的原因,决定改革治水方法,变堵截为疏导,亲自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从来不敢休息。他与涂山氏女名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重又踏上治水的道路。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都咬著牙没有进家门。第三次经过的时候,他的儿子启正抱在母亲怀里,他已经懂得叫爸爸,挥动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儿挥了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还是没有停下来。禹三过家门不入;正是他劳心劳力治水的最好证明。

    禹亦关心百姓的疾苦。有一次,看见一个人穷得把孩子卖了,禹就把孩子赎了回来。见有的百姓没有吃的,他就让后稷把仅有的粮食分给百姓。禹穿着破烂的衣服,吃粗劣的食物,住简陋的席篷,每天亲自手持耒锸,带头干最苦最脏的活。几年下来,他的腿上和胳膊上的汗毛都脱光了,手掌和脚掌结了厚厚的老茧,躯体干枯,脸庞黧黑。经过十三年的努力,他们开辟了无数的山,疏浚了无数的河,修筑了无数的堤坝,使天下的河川都流向大海,终于治水成功,根治了水患。刚退去洪水的土地过于潮湿,禹让益发给民众种籽,教他们种水稻。

    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都了如指掌。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

    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禹还规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朝政教。

    由于禹治水成功,帝舜在隆重的祭祀仪式上,将一块黑色的玉圭赐给禹,以表彰他的功绩,并向天地万民宣告成功和天下大治。不久,又封禹为伯,以夏(今河南万县)为其封国。禹在天下的威望达到顶点。万民称颂说:“如果没有禹,我们早就变成鱼和鳖了。”帝舜称赞禹,说:“禹啊禹!你是我的胳膊、大腿、耳朵和眼睛。我想为民造福,你辅佐我。我想观天象,知日月星辰、作文绣服饰,你谏明我。我想听六律五声八音来治乱,宣扬五德,你帮助我。你从来不当面阿谀背后诽谤我。你以自己的真诚、德行和榜样,使朝中清正无邪。你发扬了我的圣德,功劳太大了!”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正式将禹推荐给上天,把天子位禅让给禹。十七年以后,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丧结束,禹避居阳城,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往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天子位,以安邑(今山西夏县)为都城,国号夏。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改定历日,以建寅之月为正月。又收取天下的铜,铸成了九鼎,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

    当了天子的禹更加勤奋地为万民谋利,诚恳地招揽士人,广泛地听取民众的意见。有一次,他出门看见一个罪人,竟下车问候并哭了起来。随从说:“罪人干了坏事,你何必可怜他!”帝禹说:“尧舜的时候,人们都和尧舜同心同德。现在我当天子,人心却各不相同,我怎能不痛心?”仪狄造了些酒,帝禹喝了以后感到味道很醇美,就给仪狄下命令,要他停止造酒,说:“后代一定会有因为酒而亡国的。”

    禹继帝位不久,就推举皋陶当继承人,并让他全权处理政务。在皋陶不幸逝世以后又推举伯益为继承人,负责政务。

    帝禹在位第十年南巡。过江时,一条黄龙游来,拱起大船,船上的人很害怕。帝禹仰天叹息道:“我受命于天。活着靠上天的佐助,死了要回到天上去。你们何必为这一条龙担忧?”龙听到这一席话,摇摇尾巴,低下头就不见了。帝禹到涂山,在那里大会天下诸侯,献上玉帛前来朝见的诸侯竟达万名之众。

    帝禹在帝位十年后逝世;共在位四十五年。

    大禹在位的四十五年,为洪荒人族做出了无尽的贡献。他不仅为洪荒人族,祛除了水患,更是分封了九州大地,并分别铸造九鼎,以镇守九州平安。这九鼎因由镇守九州之功,借着大禹之手,尽皆得到了上天功德,成为了功德九鼎。

    在大禹治水之时,这洪荒之中,也多有截教门人的足迹,这大禹治水,有几宝,分别是黄河河伯赠与的黄河河图,避水剑,开山斧,还有测量海水的定海针,赶山移位的驱山铎。

    这几件法宝之中,其中有避水剑,开山斧,驱山铎皆是截教所赐,而跟随大禹治水之人,也多有阐截两教修士的身影。

    借着大禹治水之顾,两教修士积累了一些功德,同时也正是此时,开启了修士进入人族,帮助人族君王治理朝政之事。

    数十年后,大禹年老,禅让帝位于伯益。但是大禹之子启也是一位能力出众之人,大禹尚在之时,启就团结了一大批的臣子在自己身边。等到大禹传位与伯益,身死之后,启在自己手下的帮助下,突然袭击了钧台,杀死了伯益,自立为王,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