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唐朝小闲人 >

第1431部分

唐朝小闲人-第1431部分

小说: 唐朝小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更加喜欢李泰,就不太喜欢李治,觉得李治不像自己,优柔寡断,缺少一分霸气,李泰要更加聪明一些,是长孙无忌他们这些大臣从中安排,各种阴谋诡计,才扶得李治上位,其实这是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的胜利,不是李治的胜利,所以李治非常渴望证明选自己是对的,我才真命天子。

    连许敬宗都这么说了,李绩、任雅相当然支持韩艺。

    李治点点头道:“其实朕也是这么认为的,这弘化公主怎么说也是朕的族姐,是皇亲国戚,如今她登上可汗之位,朕若都不保护她,天下人又如何看待朕,连自己的姐姐都无法保护,百姓们还能奢望朕会保护他们吗?大唐不但要出兵驻扎,而且还要明确得告诉赤海、白兰等部落,它们若再敢挑起事端来,朕就让他们整个部落都消失。”

    李治这么一个温文尔雅的皇帝,竟然说出这等话来,虽然语气还是非常温和,但许敬宗他们都知道,韩艺的这一番话确实将他给激怒了,不得不说,也只有韩艺敢这么说,他们是不敢,万一没有说好,李治就会对他们发飙的。

    韩艺高呼道:“陛下圣明!”

    李治微微一瞥韩艺,一语双关道:“这都是爱卿的功劳啊!”

    他当然知道这只是韩艺的激将法,但是韩艺说得很对,他的确不应该再往后退了。

    其实在此之前,韩艺跟李治是一个德行,都是鸽派来的,就是不想打这仗,只想维持现状,因此他是穷尽洪荒之力,阻止战争的发生,可是他越是这样做,战争却爆发的越快,越凶猛,因此他才改变思路,不能一味的用红枣去哄着对方,那禄东赞又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岂会因为他的花言巧语,而放弃自己的宏图伟业。

    这也让韩艺受益匪浅,他渐渐明白过来,大唐想要做主,让自己的话语更具有权威,首先就得挥起大棒来,打不打是另外一回事,你要不亮出大棒,是没有人会听你的。

    李治又道:“但不管怎么样,吐蕃王已经写信来谢罪,朕也不希望将先帝建立起的与吐蕃的关系,毁于一旦。这样吧,李中书,你替朕拟写一封回信,告诉吐蕃,朕也希望两国能够维持这来之不易的关系。但是同时也希望吐蕃不要再与吐谷浑发生战争。”

    李义府颔首道:“微臣遵命。”

    李治又向任雅相道:“任尚书,如今吐谷浑完全得依靠我们大唐的保护,因此朕希望能够在凉州、鄯州增派兵力。”

    任雅相道:“微臣遵命。”

    李治又向韩艺道:“至于出兵驻扎一事,韩爱卿上一道更为详细的奏章来。”

    “微臣遵命。”

    李治笑着点点头道:“不管怎么样,韩爱卿凭借一己之力,保住吐谷浑的半壁江山,化解了吐蕃与土语的争斗,并且帮助弘化公主继承汗位,稳定住了吐谷浑的局势,功劳甚大。正好高尚书久病在身,也一直在上书朕,表示已经力不从心再管理财政,希望能够致仕,回家颐养天年。而你在户部干得非常不错,朕打算升你为户部尚书,加封江都县候,食邑千户。”

    “微臣叩谢隆恩。”韩艺高呼道。

    其实这封赏都是很虚的,就是好听一些,其实谁都知道,韩艺一直干得就是户部尚书的事,高履行早就将大权交给了他。高履行是何许人也,你瞧韩艺这回又立下大功,于是赶紧上书,请求致仕,让韩艺名正言顺的来管理户部。

    李治一笑,又道:“对了,韩爱卿,听闻你还去了一趟大都护府?”

    韩艺忙道:“启禀陛下,臣有事禀报。”

    ps: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求推荐。。。。。。

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买与卖,胡与汉

    其实韩艺此番回来,可真不敢说是回来领功的,因为他在安西大都护府干得事,根本没有跟李治汇报过,这可不是小事。韩艺也不是成心的,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会这么快去到西北,哪里来得及回报啊,不过他干的事可还真不是突然的,是他一早就计划好的。

    韩艺大概将来龙去脉解释了一遍,然后递上一折子,显然是早有准备。

    “商人条例?”

    李治拿着韩艺递上来的奏章,这才刚刚打开,不禁就是一愣。

    许敬宗、李义府他们听得不禁眉头一皱,露出困惑之色来,这商人条例他们并不陌生,可问题在于商人条例是用来限制商人的,例如商人不准乘坐马车。可是这一份商人条例是出自韩艺这个商人之手,他们当然知道这跟以前的商人条例是大不一样的。

    李治又继续往下看,越看越是惊讶,眼睛睁的老大,好似在说,还能这样玩。

    李义府、许敬宗等人见李治面色有异,心中是万分好奇。

    过得好半响,李治的目光渐渐变得困惑起来。

    许敬宗知道李治已经看完了,于是道:“陛下,可否容老臣一观?”

    李治一怔,将奏章递给边上的张德胜,张德胜立刻将奏章给许敬宗送去。

    许敬宗接过来,立刻看了起来,目光急扫,大吃一惊,看罢,直摇头道:“不可,不可,这如何能行,这简直在胡说八道。”

    李义府更加好奇,小声道:“许侍中。”

    许敬宗将奏章递给李义府,又向李治道:“陛下,这可不能行呀,自古以来,皆是士农工商,怎能以商为先呢?此乃本末倒置之举。”

    韩艺早就料到许敬宗他们肯定会反对的,是神色若定,古井不波,不急不慢道:“许侍中,你这么激动干什么,这西北地区自古以来皆是士农工商?我咋从未听说过,这西北有士子吗?说得跟真的似得。”

    “你………!”

    许敬宗顿时哑火了,他下意识的就将西北看作是中原了。

    李治道:“韩艺,你为何要这么做?”

    韩艺立刻一本正经道:“回禀陛下,臣当时也是顺势而为。不瞒陛下,当初的牧场协议和让商人去西北投资修路,在西北地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因为如此,导致西北百姓非常崇尚买卖。臣当时也感到非常惊讶,为什么这商人在西北会受到如此的欢迎,待臣一询问,方知原来这跟西北游牧民族的习俗有着巨大的关系。

    游牧民族与中原民族的生活习俗大不相同,农耕民族一直以来都是落地生根,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出过村,而游牧民族则是居无定所,走南闯北,但目的是一样,大家都是为了生计。而买卖也是生计,只是买卖讲究的就是流通,因此游牧民族的习俗与商人的特质非常吻合。而且,游牧民族中有很多部落自顾就热衷于行商。”

    许敬宗道:“正是因为如此,那些胡人永远都是蛮夷,不可教化。依老夫看来,想要教化那些胡人,首先就得改变他们那种粗鲁的习俗,你看居住在中原的胡人,跟草原上的胡人可是大不相同,就是因为他们学习了我们中原的文化。”

    韩艺笑道:“许侍中,你是在搞笑么?你连胡汉都分不清楚,嚷嚷什么啊!”

    许敬宗恼羞成怒道:“你说老夫连胡汉都分不清?”

    “难道不是么?”韩艺哼道:“何谓胡?何谓汉?你让胡人梳发髻,穿长衫,你分得清他是胡是汉么?胡汉之分,须得因地而议,生活在草原上放马牧羊就是胡人,生活在中原耕地种桑的就是汉人,这习俗是能改的吗?要改,行啊,你去让胡人在草原上种出粮食来。”

    许敬宗争辩道:“你简直就是在强词夺理,老夫说得是礼仪人伦,放马牧羊与耕地织布没有区别,我们在西北也可以推行士牧工商,你说得那些并不是以商为先的理由。”

    韩艺笑道:“我方才就说了,我那是顺势而为,不是我要强行要以商为先,是西北地区的百姓本就崇尚行商。你要以士为先,那你说该如何让那些胡人接受你的这个理念。你别以为人家都是傻子,玩笔墨,玩诗词,胡人能是汉人的对手么?而士子最终的出路是仕途,如果遵从士农工商的话,那胡人很自然会降为二等百姓,与部曲无异,因为他们很难考上仕途,永远无法登上仕途之路,你认为那些胡人会答应吗?而且,这与先帝独爱之如一的思想可是背道而驰的。”

    许敬宗哼道:“既然我大唐统治了那里,那里百姓便是我大唐的子民,那当然得按我大唐的制度来定。”

    韩艺笑道:“许侍中,我如今才发现,原来一向求贤若渴的太宗圣上,竟然遗漏了你这一位经天纬地的人才,当初商量如何统治东突厥旧地时,你就应该出声,告诉先帝,你有办法推行我中原的礼仪人伦,我中原的文明文化,我中原的人文制度,干嘛费神册封可汗,直接派许侍中你去管理不就得了。”

    说着,他向李治一拱手,道:“陛下,臣无能,你还是让许侍中去办这事吧,我坚信许侍中能够让草原上的百姓接受士牧工商的制度和我中原的礼仪人伦。”

    李治沉眉道:“这国家大事岂非儿戏,你身为朝廷重臣,怎能意气用事。”

    他当然知道这事不简单,要是如许敬宗说得那么简单,那李世民早就这么干了,这都护府可是起源于汉,可才维持多久,就被胡人给推翻了,因此李世民才本着以德服人的思想去统治少数民族,只要你们别给我惹事就行了。

    韩艺垂首道:“臣有罪。”

    此时李义府也已经看完,然后双手送给李绩,这便又向李治道:“陛下,这胡人本就不知这礼仪人伦,是以商为先,还是以士为先,臣以为倒不是很重要,可是韩侍郎提出的这税法,臣倒是以为不妥,税收乃国之大事,理应由朝廷来决定,怎么能让那些酋长来定税?而且这种交税,仅限于地方上与百姓的关系,对于国家财政毫无益处。”

    韩艺笑道:“李中书此言差矣,如今户部每年都得给各个都护府拨钱,如果采取这一套税法的话,至少可以减少国库的压力,怎能说是毫无压力啊!”

    李义府道:“如今我大唐才刚刚征服西北地区,暂不收税只是权宜之计,将来还是会征税的,可若采纳韩侍郎的税法,将来可就不好变动了。”

    韩艺呵呵道:“李中书,西北的确才刚刚征服,可是东突厥旧地呢?可有不少年了吧,而一直也不设常赋,朝廷也一直满足于征收纳贡。为什么李中书不建议陛下在东突厥旧地征收常赋,我这税法虽不如中原税法带来的效益大,但至少也是明文规定,是以常赋,比起羁縻制度,是一种进步,并且还深得西北各部落的推崇,为什么明显的进步,落到李中书嘴里,就变成了毫无益处,我真是费解。如果李中书能够想办法在东突厥旧地征收常赋,并且不引起纷争的话,我就收回我的话,并且向李中书赔礼道歉,如果李中书能够我这位学生,我愿意拜你为师。”

    李义府要有这个能耐,他就早上位了。

    他跟许敬宗都是读书人出身,当然是遵从古制,而且看不起胡人,韩艺这一套完全就是颠倒过来了,太过于超前,因此他们没法接受。

    可不管怎么说,韩艺都是进一步加强了朝廷对于少数民族的统治,以前都是隔三差五上个贡,朝廷还得回馈礼物,类似于藩国与宗主国的关系,但是韩艺这么做,至少每年都有税赋,可别小看这一点点税收,这可是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