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唐朝小闲人 >

第1174部分

唐朝小闲人-第1174部分

小说: 唐朝小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治稍稍点头,道:“你说也不无道理,但与这事有何关系?”

    韩艺道:“微臣虽然不足以为人师,但是做太子的益友,还是可以胜任的。”

    “益友?”李治惊讶的望着韩艺。

    李淳风他们也都惊呆了,这辈分降得可是真快啊!

    唯独李弘眼中一亮,两眼放光的望着韩艺。

    韩艺当然注意到这小家伙的眼神了,点头道:“不错!微臣的心理学其实是针对每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因为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微臣相信太子也不例外,如果将烦恼积压在心中,这会造成一种心理疾病,微臣认为太子需要一个人在旁边开导他,让他时刻保持着积极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这对于太子的成长将会有莫大的帮助,学问的话,微臣的确教不了多少,但是微臣可以运用心理学帮助太子排解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困难。”

    许敬宗哼道:“什么心理学,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韩艺笑道:“中书令,你出身名门,再加上满腹经纶,心气高傲,这本是很正常的,因为每个人的性格和生活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可是你的高傲却有些过了,这就是因为你以前做过一些难以启齿之事,但是你又害怕人提起,故此你要不断的抬高自己,贬低他人,从而掩饰自己内心深处的伤痕,但是人生在世,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如果你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过去,那么你的心胸自然就会宽广,你得到的只会更多,其实你的那些事,你瞒也瞒不住,大家都知道,只是在背后说而已。好比说我,如果我是你这种心态,我也会不断抬高自己,让大家忘记我是一个田舍儿出身,但是这样会增加我的心理负担,因此我很坦然得面对我田舍儿的身份。至于中书令么………!”

    李义府立刻道:“我一直都觉得韩侍郎的心理学却是有可取之处,当初我在迷茫之时,也受过韩侍郎的良言忠告,令我受益匪浅。”

    这真是太恐怖了,李义府知道韩艺指的就是当初许敬宗为求保命,不顾自己的父亲和兄长,向杀父杀兄仇人卑躬屈膝一事。

    他才不想韩艺将他的丑事都给抖了出来,而且他也看出来李治安排韩艺当太子老师,可能是另有打算,不是那么简单的,因此他觉得只要阻止韩艺出任太子之师就已经算是达到目的了,因为古代老师的辈分是非常高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啊,弑师可是天理不容的,那朋友的话,就无所谓,他觉得是够了,他刚刚才当上中书令,犯得着为这点小事,闹得互揭老底,老脸丢尽么,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啊。

    许敬宗听得韩艺在那里含沙射影,偏偏还说的是一本正经,当即怒不可遏,但是他也知道韩艺要说什么,因此不敢与韩艺争论,韩艺脸皮厚,你揭他的底,他又无所谓,只能向李治道:“陛下,你可得为老臣做主啊!”

    李治都快笑出来了,摆摆手道:“行了!行了!干脆这样吧,由太子自己决定。”说着又向李弘道:“弘儿,你是否想结交这一位良师益友!”

    李弘一个劲的点着脑袋,因为他什么都不缺,就缺朋友,相比起老师,明显朋友更加吸引人,聪明伶俐的他立刻就向韩艺拱手道:“我叫李弘,不知阁下尊姓大名!”

    这小娃还挺聪明的!韩艺拱手回礼道:“在下韩艺。”

    许敬宗一看太子都表态,那他也只能作罢。

    ps:最近看了下书评,发现有很多人提醒我欠了两更,这我没有忘记,我还年轻,记忆力还是阔以的,但是这一段时期总是多多少少有点事,现在连一章存稿都没有,反正有了就会更吧,拢共也就两更而已,一定不会落下滴。

    (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战略性撤出

    其实韩艺并没有说谎,就算许敬宗没有赶来,他也不会当担太子的老师,不是他情操高尚,而是因为他听从了长孙无忌的建议,能否将太子争取过来,这是没谱的,因为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太子这个人,但是跟太子来往,这个要利大于弊,他知道对于太子而言,这老师太普通了,李治会给他找很多老师,但是李治肯定不会给他找一位朋友,皇帝都是孤家寡人的,因此韩艺早就要做太子身边唯一的人,因为唯一是不可替代的。

    另外,韩艺也没有功夫天天跑来正儿八经的跟太子上课,他希望能够给自己更多的空间,像李淳风他们就有规定的时间来给太子上课。

    但都是来自后世来的想法,而在当代人看来,也就是李义府、许敬宗看来,老师是神圣的,是有着特殊意义的,如果让韩艺成为太子的老师,这对于他们的威胁很大。

    在这一点的分歧,反而促成了此事。

    至于李治为什么选择韩艺,原因肯定有很多,但是疑虑肯定更多,就是韩艺年纪太轻了,真正促使他决定选择让韩艺这唯一一个重臣来充当太子的老师,就是因为韩艺曾上奏保过李忠,忠诚对于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韩艺为什么保李忠,就是因为忠于李治,要知道韩艺跟李忠可是连句话都没有说过的。

    而且李治对于韩艺也非常了解,知道韩艺这人比较重感情,他不希望让一些冷血政客在太子身边。

    当然,李治肯定还有很多的考虑,只是帝王之心,又有谁人可以猜透。

    但这些都只是插曲罢了,今日的主题还是正式拜相。

    甭管是拜谁为相,这对于朝纲和国家而言,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你皇帝总是模棱两可,导致很多大臣都左右摇摆,不知道朝廷未来的走向,什么事都畏首畏尾,这下就都定了下来,还是以李义府、许敬宗这几人为中心,构建宰相班子。

    大臣们现在就明白了,李治不会再转向关陇集团了,心里就没有负担了,该巴结的巴结,该送礼的送礼,大家狼狈为奸也好,齐心协力也罢,反正就这回事了。

    李义府、许敬宗回到府上,就大摆筵席,其实不摆也不行呀,因为前去道贺的官员没有一百也有八十,那礼物送得是堆积如山,就这半宿功夫,比李义府几十年来还要赚得多。

    为什么这么多人渴望权力,不就是因为这些吗,谁还真是为天下黎民着想,就算要着想,也得等到满足自己的**再说。

    到了晚上,宾客尽归,李义府坐在内堂里面,把玩着一些奇珍异宝,爱不释手,这辈子就没有见过这么多珍贵的珠宝,李义府以前就是一个中产阶级,挨了这么久,总算是得到了一些回报,情绪是异常膨胀,对于未来的憧憬,那真是不言而喻。

    忽听得吱呀一声,他下意识的将手中的珠宝放入木盒里面,但见一个妇人走了进来,他当即眉头一皱,训斥道:“你进来的时候能否先敲门。”

    那妇人一看桌上的珠宝盒立刻就明白过来,笑着直点头,以前李义府窝窝囊囊的时候,她也没有少给李义府脸色看,如今可不同了,如今李义府说什么就是什么,她绝不敢回半句嘴,这就是夫妻啊,丈夫有出息,那你就吊。兴奋的坐了过来,道:“夫君,今儿可是有不少人送礼来,而且是一份比一份重,我大概算了一下,怕是有好几千贯。”

    李义府笑道:“才几千贯而已,你就高兴成这样,你现在可是宰相夫人了,不要让人将你给看低了。”

    “是是是!夫君说得是。”那妇人乖巧的点点头,眸子左右晃动着,凑了过去,小声道:“夫君,当初长孙无忌、褚遂良他们当宰相的时候,他们的子孙可都在朝做官,你是否也该考虑下咱们的儿子、女婿,津儿到现在还只是在礼部当一个九品小官,还有咱们那位女婿,以前可没少受排挤,如今都只是挂一个闲职,你在朝中也得需要人帮忙,这自家的人总是比外人信得过一些。”

    李义府笑道:“这还用得着你说么,我已经在安排了,用不了多久,他们就都会升上去,还有,让洋儿不要去参加科举,我李义府的儿子又岂需要跟那些寒门子弟争一时长短,到时直接走门荫入仕。”

    “哎哎哎!”

    这就是所谓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

    然而,就在第二日,关于韩艺与太子之师擦肩而过的消息很快就传出去,反正就是说韩艺经尚浅,出身农家,之所以李治要选择韩艺当太子之师,就是因为李治看重贤者六学,希望韩艺能够教太子贤者六学,只是最后韩艺还是没能当上老师。

    这当然是韩艺自己传出去的,这个消息的重点,不是韩艺是否成为了太子之师,而是李治看重贤者六学,这个才是韩艺主要的目的。

    与此同时,李治颁布诏令,数学科目往后延迟一个月考,任何参加科考的考生,都可以再考取数学。

    这个消息一传出,就直接证实了皇帝非常看重贤者六学。

    这皇帝看重什么,什么就火,自古以来都没有变过,后世也是一样,领导人要是去哪个饭店吃顿便饭,这饭店一定火。

    这就直接导致皇家图书阁爆满,几乎天下考生都跑去了皇家图书阁,因为他们都寒窗苦读十年,什么儒经、道经都已经背的滚瓜烂熟,他们来长安只是来参加大考的,不是临时抱佛脚的,而且如今考试,背得东西少了很多,就是一些礼乐方面,需要记住,主要是考策论方面的,为了给自己增加一重保险,他们都愿意将这时间花在数学上。

    其实皇家图书阁早已经成为长安一个重要的标志,每天都有成百上千人进出,原因很简单,有书看呀,这就跟电视刚出来时,几百人看一台电视是一个道理。

    。。。。。。

    。。。。。。

    与此同时,长孙无忌也紧急约见了韩艺。

    “哈哈!好一个良师益友,妙!妙!”

    长孙无忌何等精明,一听便也明白过来。

    韩艺谦虚一笑,道:“这都全亏太尉你的妙策,我不过都是按照太尉说的去做。”

    长孙无忌摆摆手,道:“老夫那也算不得什么妙策,这也都是因为陛下信任你,否则的话,也是行不通的。”

    说到这里,他忽然叹了口气,神色凝重,道:“其实老夫今日约你前来,主要还是因为关于此番人员调动一事。陛下这一回提拔上来的人,要么就是与老夫素无来往,要么以前与老夫或者褚遂良有过一些恩怨,依你之见,陛下究竟是如何打算的?”

    话语中,难免透着落寞和失望,可见李治还是不放心他,九个宰相连一个根正苗红的关陇集团成员都没有,两三百年来,在这一片地区,是从未出现过这种情况,隋炀帝那么憎恨关陇集团,但是在他身边还是有一个宇文化及。李世民也曾削弱过关陇集团,提拔房玄龄、魏征、杜如晦、李等人,但这是为了达到平衡,另外,最终还是坚持关中本位政策,也没有像今日这样。

    韩艺微一沉吟,道:“这几年来,陛下相继将褚遂良、柳他们赶出了京城,这人心隔肚皮,陛下又怎知道他们的人不会记恨在心了,即便太尉你已经致仕了,也不可能消除陛下对于太尉的戒心。但要说主要是针对太尉,我看也不尽然,我认为陛下主要还是希望朝纲能够稳定下来,毕竟争争斗斗已经好几年了,这种内耗是陛下不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