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965部分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965部分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中国的中央政权则在1939年时完全落入了苏联支持的布尔什维克党之手——这其实和德国也有关系,因为德国当时发动了世界大战,而且还和苏联摆出了将要结盟的姿态,使得作为苏联盟友的中国布尔什维克党和中国南方革命政权也身价百倍。因此布尔什维克党完全成为了南方革命政权的主宰力量,随后就发起了第二次北伐战争,目标是盘踞华北和东北的奉张政权。

    而英国、美国、法国等列强,由于害怕得罪苏联(他们当时非常害怕苏联和德国结盟),所以都在布尔什维克党军队开始北伐的时候,断绝了同奉张的外交关系,同时和南方革命政府建交——而这等于宣判了奉张政权的死刑!

    日本作为奉张政权的后台,则在北伐大军逼近北京时出兵干涉,而苏联也毫不示弱,从外蒙古派出了由朱可夫指挥的红军第56集团军支援中国革命。

    双方在察哈尔草原上展开了决战,但是在战后谁也没有宣布结果。似乎既没有胜利者,也没有失败者。但是根据可靠的传闻,当时日本陆军的精锐的第2师团和第1骑兵集团(相当于师团),企图在从蒙古南下的苏军和中国红军会师前,先将苏军击退。

    结果双方在察哈尔大草原上展开了野战,而日军也第一次领教到了机械化战争的厉害。…26坦克在后来的苏德战争中几乎没有出彩的表现。但是它们也不是没有什么反坦克手段的日军可以阻挡的,因此会战必然是以日军的惨败而收场的。

    而在此战之后,北伐的中国红军兵不血刃地开进了北京和天津——天津日本租借中的驻军在察哈尔大战后匆忙撤离,而驻扎在那里的英法美等国军队,也和驻上海租界的外国军队一起,在中国革命政府的要求下撤退。

    但是顺利取得华北的中国红军并没有继续向东北腹地进军,而是在苏联红军的协助下推进到辽西地区(占据了辽西走廊和热河山区)后宣布和奉系政权停战。而失败的奉系政权也出现了内乱,老帅张作霖(比历史上多活了10年)被暗杀,少帅张学良逃亡北京,奉系将领汤玉麟在奉系余部的拥护下成为东三省之主,继续在日本的庇护下苟延残喘。

    这场并不被西方关注的察哈尔大战,也成为了日本在1941年末放弃大陆扩张政策的主要原因。

    但是到了1944年,看到苏联在德国的打击下节节败退,日本再次捡起了本来已经被放弃的大陆扩张政策。以东条英机为首的陆军制订了冒险的扩张计划,准备出动100多万精锐的“机械化军队”,试图击败苏联红军夺取远东,同时拿下整个中国东北。

    不过让日本人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将在远东大陆上遇到的,不仅是德国纳粹的一百多万手下败将(打过纳粹的败兵也不是日本人能对付),而且还有不计其数的中国gc主义战士!

    在1944年之前的十七八年中,虽然中国完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革命,但是这个国家在列强眼中仍然是不起眼的。因为现在是工业化时代,而中国在这方面是非常落后的,所以也就不在大日本帝国的眼睛里面了。

    当然,日本人的看法也有一定的道理。由于当时苏联自己的实力非常有限,不可能像后来的赫鲁晓夫时期一样提供援助。所以直到1942年,中国“解放区”的工业水平仍然非常薄弱,具有指标性的钢铁产量刚刚突破100万吨,不到日本的七分之一,电力也只有区区50亿度,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煤炭产量只有几千万吨。

    不过这也不等于从1928年开始一直到1942年的近15年间,中国没有取得巨大的进步——苏联(gc国际)帮助中国培养出了整整一代人才!在1928年时,全中国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加一块儿只有区区几万人。而到了1942年,单是在校的高等学校学生就多达81。2万!而普通中学的在校学生数量更是突破了1000万人,职业中学的在校学生则超过200万人,而普通小学的在校学生更是达到了惊人的9000万人!

    在1939年时参加北伐战争的两三百万的红军战士,全都是受过至少6年gc主义革命教育的一代新人——gc主义革命教育当然是洗脑+军事化,到了初中毕业的时候都是要写血书参加红军去解放全人类的gc主义好战士。至少在思想上,比起日本的昭和武士一点不差。

    而这些gc主义小战士不仅是非常理想的兵源(而且是要多少有多少,按照小学毕业计算,每一届都有1000多万,其中适合当兵的男生起码五六百万),同时也是工业化的劳动力。

    因此从42年起,当美国决定用租借物资、贷款和工程师拉拢中国参加战争的时候,美国人很快就发现中国原来是一个被他们忽视的(这也和中国革命政府采取的闭关政策有关)具有惊人增长潜力的国家。

    只是少量流入的机器和技术(机器的价值不到3亿美元),就在中国引发了一场“工业大飞跃”。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面,中国的钢铁产量就增加了3倍有余,突破了300万吨,电力增加了1倍达到了100亿度,煤炭则突破了1。5亿吨,石油产量也突破了80万吨(玉门和延长油田都得到了开发)。包括步枪、机枪、火炮等最基本的军工产品的增长,更是达到了惊人的地步,足够武装起数量超过1000万人的军队。

    而在日本发动远东战争之前,中国的布尔什维克政府已经意识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将至,因此提前进行了总动员,组织起了几百万红军。而这支军队的骨干,则是经历过苏德战争洗礼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虽然没有向德国宣战,但是也派出了几十万国际主义战士参战,另外苏联还派出了以科涅夫元帅为团长的庞大军事顾问团。他们的军事经验虽然不能和在战场上取胜的德军相比,但绝对不是那些连机械化战争都没见过的日本陆军可比的。

    所以从1944年7月开始的远东战争,就打成了日本陆军的噩梦。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的中俄红军,一开始还故意示弱,在锦州…热河一线,以及苏联远东的各大据点采取守势,把盲目自大的日军拖入了伤亡惨重的冬季战争。接着又利用1944年12…1945年3月间的冰雪季节发起了冬季大反攻(苏军和参加过苏德战争的中国国际主义战士有丰富的冬季战争经验),不仅将日军从除北库页岛之外的全部苏联领土,以及除旅顺要塞之外的全部中国领土击退,而且还雄赳赳、气昂昂打过了鸭绿江。一直推进到北纬三十八度附近,才因为气候转暖和东北融雪季节到来而停止了进攻。

    而这场打得丢人现眼的战争也在日本国内引发了一场政治危机,从1942年开始一直春风得意的东条英机不得不在1945年初辞去了首相职务,取代他的则是海军的功臣山本五十六。

    已经意识到日本无力同时击败美国、苏俄和中国的山本,则在1945年初加紧了同美国议和的进程,开出了“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非军事化的条件。

    “不!”杜鲁门摇了摇头,“一个过分削弱的日本对我们也没有好处。因为那会让欧洲的势力重新回到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德国人很可能在打这个主意,要不然日本人不可能在远东战争中惨败到如此地步。德国人一定想借着苏联、中国和我们的力量把日本打垮,然后让欧洲人收回东南亚殖民地和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我们不能让他们如愿以偿!”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254章 原子弹 十一

    (从今天开始,至少三更,本月底完结)

    勃兰特和他手下的二十几名伞兵在26日和27日两天,表现的也的确像是孤立无援。

    除了必须的睡觉和吃饭以及连续使用奇怪的防护用品的时间,他们都在格雷斯机场外围的阵地上加固各种防御工事。不过让久经沙场的勃兰特感到非常奇怪的是,阵地上的避弹掩体似乎有些太多,而且构筑的要求也太高了。不像是在修野战工事,倒仿佛在建一条马奇诺防线。

    不过勃兰特和他的手下还是充分发扬了德国鬼子严谨服从的良好作风,结结实实干了2天的苦力,没有一句抱怨。其实真没啥好抱怨的,对现在纽芬兰岛上的近30000德军而言是根本没有什么好差事的,不是没日没夜干苦力,就是在前线和美国人的装甲部队玩命!相比之下,还是干苦力比较安全。

    到了28日凌晨来临的时候,纽芬兰岛被一大片黑压压的降雨云笼罩了,一场冰冷的降雨眼看就将来临。因为天气不佳,德军的空中优势暂时无法发挥。

    而早就得到了准确的天气预报的盟军(加拿大到底是人家的地盘,在预报天气这方面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发起了猛攻。

    虽然英美海军在康塞普申湾内拥有极其坚固的防御,但不管是柯林斯还是弗雷泽,不管是沃克中将还是罗斯少将,所有人都不愿意将赌注全部压在海湾里面的水雷、潜水艇、鱼雷艇和护卫驱逐舰上面。特别是英国女王刚刚把“解放加拿大”的大义名分给了德国侵略者的当口,让3万德军蹲在加拿大的大门口实在是太危险了,谁知道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变故?还是早点把他们赶进海里去喂鱼比较安心。

    淅淅沥沥的雨丝开始飘落下来的时候,勃兰特拿着一块香喷喷的斯帕姆午餐肉在大口咀嚼,另一只手上还端着一大杯加了奶片的速溶咖啡,此外他刚刚还吞下了两块夹着奶酪的饼干和一块巧克力——这些从美国人那里缴获来的野战食品,大概是他空降到纽芬兰岛后最让人满意的事情了。不过这个时候,正在享用早餐的勃兰特脸上,却有一种说不出的凝重。因为他知道这个阴雨笼罩的白天将会充满了鲜血和厮杀。他知道美国人绝不会错过这个德国舰载机无法出动支援地面作战的白天,过不了多久就将有美国人的坦克海在强大的火炮支援下进攻自己所在的阵地。

    他现在正在享用的,很有可能是一顿最后的早餐!

    就在勃兰特和他的手下在享用“最后的早餐”的时候,施瓦辛格中校正趴在一个巨大的弹坑里面,眯起眼睛看着对面密密麻麻进攻的美国坦克和步兵不由得想到了苏德战场上的红军。

    美国人的装甲战术显然是学习红军的,但也不完全一样,苏军是人海淹没坦克海,而美军显然是坦克海盖过人海,而且美国人还有密集且精准的火力进行支援。虽然他们在战场上表现出来的指挥和战术水平还是远远不如德军,但是施瓦辛格却还是对胜利充满了疑问。

    因为指挥和战术是可以通过实战进行提升的,德军正是经历了无数次征战,才锻炼出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战术配合。但是施瓦辛格也知道,再高超的指挥和战术,在面对压倒性的物质和人力优势时,是不可能创造出惊人的奇迹的。德国之所以能打败苏联,归根结底还是赢在物质和指挥、战术的完美结合之上。

    苏联的物质虽然丰富,但是和以法德为核心,控制了伊拉克和波斯石油产区的欧洲共同体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瞧的。

    可是美国的物质,真是多到了让人发指的地步!且不说不断出现在战场上,仿佛永远都打不光的坦克/坦克歼击车(的确打不光,美国人现在一年8…10万辆各种坦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