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最强人生 >

第1507部分

重生之最强人生-第1507部分

小说: 重生之最强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万人的规模,每天工作超过了10个小时,自然就带来了大量的消耗。
    他们不但是采购了大量的粮食公司和蔬菜公司的菜肉果蔬,许多农民们用板车拖来的各种农产品,也是来多少买多少,绝对不让你落空。
    毫不夸张的说,方圆百里的农民们,都因为这个工程,而增加了自己的劳作积极性,而且是赚得比挑担子卖要多多了。
    也不是只有农民们受益。
    因为华建和华铁这样的大单位,他们都有自己的任务,比如各种基础建设的任务,所以他们的人手通常都是有地方去的。
    如今他们紧急调集了数十个工程队过来,可也只是核心的人员,那些干杂活儿的人员,却是不够。
    然后没有办法,只能是向社会上招募临时工,让他们来帮忙打下手,做一些简单的工作。
    华京有数百万的人口,这几年回到城市里面的知青也有十几万,比沪海少不到哪里去。
    正好有了这么一个工作的机会,政府方面就组织了这群经过了锻炼,却暂时没有工作的人过来。
    一方面是让他们能工作起来,养家糊口,另一方面也是减轻社会压力。
    香江来的经理们,来之前都受到过叮嘱,知道这也是属于双方达成的协议的一部分,必须要接受更多的工人,让他们工作。
    所以这么挑挑选选的,又增加了一万多的临时工。
    虽然是临时工,但待遇却比雇佣的也差不了多少,每个月100块的薪水,比起绝大部分的工厂工人都还要高。
    这些都是小的方面。
    更大的在于钢铁、水泥、河沙这几样的消耗。
    华京周边的几大钢铁厂,24小时不间断的开工,日日夜夜都能看到大烟囱冒着滚滚的烟雾,笼罩着附近的天空。
    这些工人们干劲儿也是十足啊!
    香江人给的价格不错,要的量又多,只要你质量和规格合格,那么两个星期结一次账,从来不拖欠。
    厂长们拿着了这些货款,自然不会亏待加班加点的工人们,于是他们的加班工资比起正常工资还要高。
    才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已经连续发了几次猪肉和劳保用品了。
    周边几个省市的水泥厂也更是如此,一车皮一车皮的水泥,跟那些铁矿石一起,生产了就从各地迅速的运了过来。
    上好的河沙也是打包成了一袋又一袋,顺着铁路和公路便运送到了工地上。
    这些原材料,足足占据了最近两个月运往华京的30以上的运量。
    整个华京的东北部,就像是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一样,源源不断的吸收着各种养分,来修建各种设计好的场馆等建筑物。
    中枢的大佬们由此也终于是实际体会了一把,知道了什么叫做拉动经济。
    眼下光是华京这边,为亚运会建设劳作的就超过了10万人了,你更别说外省的那些工厂、砂石厂、矿山等等,更是因此而干得热火朝天。
    什么放假、什么休息,都没有!
    好难得遇到这么好的机会,大家可都是卯足了劲儿的干活!
    可惜了。
    这么大规模的亚运会建设就这么一个。
    要是全国上下都有这样的工程,那经济可真是要有一个腾飞了啊!
    ……
    (感谢最近打赏、月票、推荐等各种支持的老爷们,谢谢!)

第1769章 品控和态度
    前世今生的许多事实都证明,大规模的基建工程,不但能拉动就业,根本提高经济的发展。
    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为了亚运会工程在拼命努力,带来的对各个行业的拉动,对经济消费的促进,就远远不止70亿人民币这么简单了。
    随着那些知青们的融入,三五年的亚运会建设结束之后,建筑公司将会得到一批非常优秀的工人。
    殷俊都打算好了,要是过几年麒麟集团在内地会开发新的工程的话,这些人他都会全部雇佣过去,让他们来继续的做建筑方面的事儿。
    都不用让他们出华京,单是这华京就有巨大的机会,未来几十年都不愁有没有工程做。
    香江那边的总负责人是郑羽彤,但具体在华京这边负责的,是殷俊建议的一位资深建筑公司老总,叫做陈懋生的,负责调配和掌控工程的全局。
    陈懋生不属于这些香江房地产公司的任何一家,这就能让他不受干扰的做事情。
    而即便是如此,陈懋生来到内地的第一天,就马不停蹄的去拜访了麒麟集团副总裁兼麒麟集团华京分公司总经理魏小范。
    想要在华京好好的开展工程,不但是需要有上面的支持,底下的地头蛇也是绝对不可缺。
    陈懋生是聪明人,他本身也是从内地跑到香江的,知道在这个年代,内地和香江之间,有许多观念上的不同,必须要好好的沟通,不然肯定做不好。
    魏小范就是典型的地头蛇,而且他也是香江人,所以大家能有很多共同点,也能理解陈懋生的许多做法。
    这些内地人难以理解的事情,让魏小范去沟通,就非常的便利了。
    比如说很简单的一个。
    香江是有严厉的监管制度和辞退制度的。
    陈懋生来华京开始工作半个月,他手下的这么从各大建筑公司临时聘用的经理们,就忍无可忍的解雇了130多个建筑工人、临时帮工。
    原因多种多样,有偷偷拿东西出去卖的,有迟到早退的,有出工不出力的,有玩忽职守的……
    这个年代的内地工人,虽然大部分是优秀的,可一些人的小习惯也不好,再加上时代限制的缘故,这些事情在内地是很司空见惯。
    但香江来这群人看不惯啊,你们这样弄,不但是让公司利益受到了损失,更是会带坏整个工程的风气,如果不处理,后果很严重的!
    所以他们都按照香江的规矩来,虽然对内地的工人有容忍一次犯错的机会,但再多了的话,还是直接的解雇。
    关于这一点,来到内地之前,他们都被殷俊提前叮嘱过。
    早在五六月份,殷俊还在香江的时候,他们就都被招募过来,开始学习各种内地的常识,还有认真听贝钰铭的学生替他们讲解各大场馆、亚运村设施的建筑特点和注意事项了。
    毕竟香江那时候的大环境还不够好,能去内地出公差两三年,赚取比现在薪水多两倍的薪水,大家都愿意。
    然后殷俊就对他们说了,对内地的工人,不但在待遇上要一视同仁,在犯错的处罚上面,一样要一视同仁,绝对不要姑息,一定要认真严肃的处理。
    这话也只有殷俊敢说。
    霍先生年龄大了,不会这么的杀伐果断。
    包船王出了名的老好人,更不会这么的讲话。
    其他的人,在内地眼里分量还不够。
    也只有殷俊这种铁杆,才能制定这么严厉的方案,而不会让中枢的大佬们有什么想法。
    他们当然听的是殷俊的话,不说端了殷俊等富豪的饭碗,殷俊本身就有这种魅力,让人能听他的话。
    然后来到内地,他们大家一看,果然如同俊少所言,大部分人是淳朴的优秀工人,但也有极少数偷奸耍滑的人,混在人群之中,造成了不小的坏影响。
    所以在一次警告处理之后,第二次再被抓住的,立刻当场就解雇,没有半点的商量。
    那些人被解雇的时候,都呆了。
    临时工人许多人老脸挂不住,灰溜溜的当场走了。
    但也有少数几个滚刀肉,耍浑耍泼的,硬挺着不走。
    经理们也做得绝,直接叫了旁边新设立的临时派出所的警察过来,把他们给哄了出去。
    这几年的警察叔叔可是威风凛凛,打击了太多的犯罪份子,让那些小x氓看着都害怕。
    有了警察的出面,别说是临时工了,就是建筑工程队的被解雇的人,也不敢再闹腾什么。
    这么一来的杀鸡儆猴,短短的半个多月时间过去,整个亚运会工程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工作态度积极了不少不说,工作效率也高了不少。
    对于香江经理们提出的质量上的瑕疵、需要再返工的活儿,这些工程队硬是没有再敢去理论,而是乖乖的去做。
    他们这样的老实和听话,让同时在工程组的老专家们感叹不已。
    也只有这些香江的私有公司的经理,才能制服他们啊!
    要是换成了在内地的这些建筑公司,因为大家都是国家的,国有企业也不怎么辞退职工,所以对他们的态度不一样,以至于稍微要求严格了一点,就会被他们闹起来,弄得很麻烦。
    现在多好?
    不愿意干就直接滚蛋,敷衍了事的话我直接也不用你们了!
    当然了,话说是这么说,风气焕然一新是没错,可因此带来的负面效应也不少。
    很多人当面嘴里不说,但转过身就去告状,他们都是有单位的,再加上了那些被解雇的临时工也到处散播谣言,让这边的亚运会工程组很有些被动。
    在这种情况下,魏小范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都不用陈懋生去求救,他直接就去求见了云老和萧老,向他们阐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晓以利害。
    云老和萧老是经历了最残酷的战争年代的人,深知道什么是纪律的重要性,知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故事。
    所以在听到魏小范所说,又派人去仔细了解了方方面面之后,果断的选择了支持香江这边的经理们。
    不说什么亚运会是整个儿国家的颜面,单说这工作的态度,就不能让人容忍。
    要是当年我们像你们这样,敷衍了事,凑活着去做事儿,能把常凯申他们给赶走,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吗?
    所以,凡是来总指挥部闹腾的单位头头们,全都被挨个儿的骂了一顿,最严重的一个直接解职,让他提前退休了。
    这么一来,大家算是了解了上面的态度,赶紧的夹紧了尾巴,不敢再去跟工程组作对。
    少了这些制约,工人们就更加的听话,工作起来也更加认真了。
    没有了后面的靠山,他们生怕如果自己不行,立刻就会被解雇,那么这比寻常工资高出3倍的工资,就拿不到了!
    谁不想有好日子过啊?
    每个月保底200,干得特别好、效率特别高的,还有50到100不等的奖金,这样的工作,你数遍全华国内地都找不到第二个啊!
    以前的漫不经心和拖拖拉拉,是因为觉得自己背后有靠山,香江人不敢对自己怎么样。
    可现在靠山的靠山都被骂得狗血淋头,他们哪里还敢懒懒散散?
    而一旦他们放下了别的小心思,专心的开始工作了,那么华国的工人就基本上不逊色于日本和德国工人了,至少在勤劳度和兢兢业业方面,能比得上他们。
    到了如今,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过去了,亚运会工程组的工作,已经被理清了头绪,干得热火朝天,不能不说和最初这么严厉强硬的态度有关。
    云老和萧老都悄悄的来看过,对于工地现场的干劲儿都很满意,觉得这和五十年代的大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差不多。
    当然也有不同,五十年代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努力,属于自带干粮都愿意的。
    现在的则是在金钱的刺激和严厉的规则的双重因素下,他们才会爆发出这些能力的。
    对于干活儿的工人们,都是如此的严厉,那么对于原材料质量的把控,更是重中之重。
    香江地方狭小,地势的特性复杂,所以必须要最好的材料,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