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929部分

逆水行周-第929部分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看热闹。

    所以在场的外地人,大多是被讽为“重义轻离别”的行商,他们常年在外奔波,见识可比一般百姓强得多,消息也比一般人灵通的多。

    如今周国形势大乱,宇文氏和尉迟氏决裂,许多山南百姓还搞不清楚到底怎么回事,但行商们却洞若观火、明白得很,时局纷乱,战火蔓延,往返于天南地北的行商们若不搞清楚局势,很容易人货皆失。

    对于来自各地的行商来说,天子驾临西阳可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这意味着宇文氏在军事上初步顶住尉迟氏的进攻之外,还在政治上扳回一局。

    根据之前的消息,天子据说已经在邺城“遇刺伤重不治”变成了“先帝”,结果却被西阳王在悬瓠遇见,来到山南,这样一来,杞王父子就免去了“弑君”的恶名,而这恶名,改由丞相、蜀王尉迟惇来承担了。

    当然,今日驾临西阳的天子是不是真的还两说,见多识广的行商们可不会轻易被小道消息误导,但他们也知道,既然这位天子敢如此大张旗鼓的巡视西阳,那就意味着其为真人的可能性不小。

    因为在西阳,可多得是见过真龙天子的人。

    别的不说,黄州州学如今声望越来越响,经学名家、饱学之士云集,他们之中许多人以前曾在朝中任文学官职,是见过天子的。

    譬如在州学讲学的“二刘”,其中之一的刘焯来西阳之前,是在邺城任太学助教,自然是见过天子的,还有其他经历类似的经学名家、大儒,在邺城时也大多见过天子。

    读书人,总是有一股傲气,如果今日来西阳的天子是冒牌货,也许这些大儒之中有人不敢吭声,但也会有人铁骨铮铮当场戳破谎言,所以天子敢来西阳,说明不是“做贼心虚”。

    在西阳的行商们大多想得明白,天子若是真的,那么宇文氏稳住关中、山南人心的可能性就会很大,所以周国分裂成东西周的可能性也很大,这就意味着新的商机。

    黄州西阳出产的布匹(染色布)、香皂、玻璃制品、白瓷、书籍已经热销各地,甚至在邺城都有了知名度,这一点不会因为周国分裂而结束,反倒会因为东西对峙,导致黄州货物在东边“奇货可居”。

    而就在数日前,一队粮船从上游而来,浩浩荡荡途经西阳往下游而去,关于这船队的内幕消息很快传遍西阳,大家听得明白,这是陈国使节带着山南的粮食回建康,同行的还有周国(宇文氏)的使节。

    两国媾和,共击尉迟氏,这极有可能成为现实。

    那就意味着,长江中游和下游之间的商路,又畅通了!

    行商做买卖,就是靠低进高出、带着货物辗转各地赚差价,而要做到这一地步,需要消息灵通,身在西阳的行商们,极度庆幸自己此时正好在城里。

    这么重要的消息,足够他们提前布局,当然,首先得想办法筹集更多的资金,赶紧到各作坊进货,晚了可就被人抢了先机。

    而有的人脑子转得很快,意识到天子驾临西阳的一层用意:要让聚集在西阳的读书人、商贾们,将正统天子来到山南的消息,向四面八方扩散。

    此即为“广而告之”。

    。。。。。。

    西阳城南码头,黄州总管府文武官员、下辖各州主要官员云集于此,按照官阶大小依次站队,排出最隆重的排场,迎接即将驾临西阳的天子。

    御驾走的是水路,天子在安陆登船,经涢水入长江然后顺流而下抵达西阳,所以官员们在城南江边码头迎接御驾,城内接驾的各项事宜均已准备完毕,就等着接人。

    天子出巡,排场自然不会小,山南道大行台尚书令全程陪同不说,禁军、侍卫等随行人员不少,还有仪仗以及外围护卫的军队,数千人的规模,接待起来可不容易。

    若是七八年前那破落的西阳,要接待天子御驾必然很吃力,但如今的西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财力每年都在增加,即便临时布置行宫,也能凭着一州之力布置得富丽堂皇。

    一想到这里,黄州长史郝吴伯就心痛。

    黄州州库的收入每年都在明显增加是不假,但是花得也多,更别说这一年来到处都在大规模开支,又要打仗,看着满仓满库的钱粮布帛运进来没多久又运出去,本来就忙得团团转的郝吴伯都已经恍惚了。

    花钱如流水,花钱如流水啊!

    作为经手人的郝吴伯,如同帮东家算账的掌柜,看着大笔钱粮在自己手上不停流转,已经有些恍惚甚至麻木,他没想过自己年纪轻轻,就能有机会掌握如此巨额的“财政现金流”。

    “长史?”

    “嗯?”

    “御舟靠岸了。”

    “噢。。。”

    一旁的黄州司马宇文十五,提醒了走神的郝吴伯,此时天子乘坐的御舟已经靠岸,一会大家行礼叩拜天子,届时就走神的郝吴伯一个人站着,那可是极其失礼的行为。

    迎驾的相关礼节自然有人安排、指挥,大家只需要按照事前便已告知的流程行事即可,万一谁出丑,那可真就是出丑。

    待得踏板放好、禁卫们登岸排出队形,身着天子冠冕袍服的宇文乾铿,在山南道大行台尚书令宇文明的陪伴下,昂首挺胸登上码头。

    在场所有文武官员山呼万岁,向年轻的天子行礼,场面十分盛大,让许多小官们激动得几乎不能自己。

    宇文乾铿和迎驾的主要官员交谈片刻,向备好的御辇走去,即将登车时不知何故停下脚步,迎驾官员们还以为是不是御辇出了什么纰漏,吓得额头冒汗之际,却听得天子发问:

    “这御辇能把顶棚、帷幕去掉么?”

    此语一出,在场官员有些回不过神,一旁的宇文明问道:“陛下,若无顶棚、帷幕,恐怕不妥,一旦有逆贼混在人群中。。。”

    “这是西阳王治下的西阳城。”宇文乾铿先是面向宇文明,然后转向面前官员,“朕,不认为城里会有逆贼。”

    听得这种要求,官员们面面相觑,见着宇文明点头,赶紧亲自跑去御辇处,将顶棚拆掉,没多久,本来富丽堂皇如同一座移动宫殿的御辇,变成了一辆没顶的平板马车。

    宇文乾铿登上马车扶栏而立,宇文明赶紧跟着登车,站在天子身后作为护卫以防不测,左右小宫伯宇文化及和刘居士领着侍卫紧随御辇左右,迎驾的文武官员次之,都是步行。

    西阳城南门缓缓打开,准备就绪的仪仗队伍,向着城内前进,街道两旁看热闹的百姓们瞬间安静下来,看着仪仗之中的御辇目瞪口呆。

    他们一开始的期待,是要看看传说中镶金嵌玉的御辇,没想到这御辇宛若平板马车,而站在马车上凭栏而立的年轻人,冠冕堂皇,难道是。。。

    不知是谁大呼一声“天子万岁”,然后所有人都跟着喊起来,见着有人跪地叩首,街道两边的百姓也跟着跪地叩首。就连排成人墙维持秩序的士兵,也纷纷放下武器,向着御辇下跪。

    无数人呼喊着“天子万岁”,声浪如潮般汹涌而来,凭栏而立的宇文乾铿看着眼前情景,心中激动不已,这是天子本该享受的荣耀,在安陆已经历过一遍,此时此刻却让他特别激动。

    黄州西阳,是西阳王治下之地,百业兴旺,商贾云集,堂堂大周天子驾临,没必要藏头露尾!

    朕,要让大家广而告之,让天下人都知道,谁,才是大周的天子。

 第二百五十章 广而告之(续)

    西阳城东,巴口西港,天子宇文乾铿饶有趣味的看着巴口东侧那座大风车,这座大风车可是黄州的标志性建筑,虽然宇文乾铿是第一次来西阳,但他早已“见过”这大风车了。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黄州总管、西阳王宇文温,时常遣使至邺城,将黄州物产作为礼物送入宫,在这些礼物之中时常有图册,图册上都是一些“素描”,画的是山南各地风景图,其中就有黄州巴口的大风车。

    这些图册,让形同被软禁在宫中的宇文乾铿爱不释手,他通过一幅幅“素描”,了解遥远山南的各地风情,虽然当时没能到西阳,却对西阳的风貌了如指掌。

    三台河上的水力作坊,龙头山景,长江大堤,西阳城街景,巴口大风车,他就像亲眼看到过一样,而如今亲临现场,看着大风车扇叶缓慢旋转,感慨非常。

    “巴口港,可比去年要兴旺多了。”

    “陛下所言甚是,靠泊的船只日渐增多,官府只能不断扩大港区。。。”

    “许郡守,从湓口赶回西阳,逆水行船怕是不容易吧?”

    “回陛下,若是大船,确实颇为麻烦,不过臣等轻装简从,乘快船回西阳倒是很方便。”

    “许郡守,江州情形如何了?”

    “回陛下,江州一切安好,官军将士严阵以待,无论是北岸还是南岸,来犯之敌必将遭到迎头痛击。”

    “这便好,陈国欲与皇朝结盟,要。。。。”

    “微臣惶恐,此乃军国大事,不可入臣之耳。”

    “哈哈哈哈,无妨无妨,西阳王没说错,许郡守果然少年老成,行事慎重得很呐。”

    宇文乾铿此时正与巴东郡守许绍交谈,黄州长史郝吴伯亦在场,而许绍还兼任江州浔阳郡郡守,是奉诏临时从郡治湓口赶回西阳,能获此殊荣的人可不多。

    身为郡守的许绍,只是周国数百上千个郡守之一,按说没道理引起天子的关注,而去年他父亲许法光被任命为雍州牧属官时,名字才会在诏书上出现,入天子之眼。

    许绍之所以被天子记住名字,完全是因为被人提携的缘故,那个人甚至将许绍变成故事主角,讲给天子听。

    昔年,西阳郡公宇文温前往邺城面君并在邺城住了一段时间,期间不时入宫陪天子聊天、讲故事解闷,他讲的许多故事中,几个“小伙伴”是故事主角,所以宇文乾铿对这几个人印象深刻。

    宇文乾铿从安陆出发,走水路前往西阳,经涢水入长江时,在鄂州州治夏口停留一夜,鄂州刺史周法尚如今在巴湘之地坐镇,州务由长史郑通处理,而郑通便是他记得的一个人。

    当年郑通随着宇文温去邺城,所以宇文乾铿见过这个“布衣神算”,见识过对方的口才。

    还有其他几个人,宇文乾铿也想见见,当年陪同宇文温到邺城的周法明、田益龙,还在那场隋军的袭击中和宇文温一起断后,立下大功,奈何此次却见不到。

    周法明是鄂州刺史周法尚的弟弟,去年年底随着岭南道行军南征,如今留在岭表广州,和让宇文乾铿只闻其名不见其人、刀法出神入化的杨济一起坐镇岭南。

    而田益龙如今在大别山北麓的光州州治光城,和其他官军将领一起守城,抵挡尉迟氏大军的猛攻。

    还有田益龙的“好伙伴”田六虎,宇文乾铿虽然没见过其人却记得对方的名字,这个长着一字眉、养猫头鹰作宠物的少寨主,可是有不少历险故事让宇文乾铿听得津津有味。

    如今田六虎带着义兵,在光州地界活动,与城内官军互为呼应,对抗尉迟氏的军队。

    还有那个骑战无双的大将军史万岁,“面如活蟹”的弟弟史万宝,如今权鄱阳郡守的任冲,以及虎林军的几位将领,此时都在江州,防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