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849部分

逆水行周-第849部分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呆呆的看着阶下,看着文武百官在尉迟惇的带领下向自己行叩拜之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一百三十九章 好消息(续)

    大周天子于大婚之日遇刺身负重伤,最后不治,大行皇帝并无子嗣,丞相尉迟惇奉遗诏,率领文武百官于邺城拥立西阳王世子宇文维城继位,暂时沿用乾兴年号。全本小说网;HTTPS://。m;

    正所谓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然而大行皇帝宇文乾铿与嗣皇帝宇文维城并非父子,也不是兄弟,按辈分来说是祖孙关系,两人隔了一代。

    按宗法来说,宇文维城继位不合适,但数百年的腥风血雨中的一幕幕往事,证明新君继位不需要这么多讲究,反正宇文维城是如假包换的宗室,身上流着宇文氏的血,那就足够了。

    而这个年幼的新君,身上还流着尉迟氏的血。

    同时拥有两个家族的血脉,新君继位可谓‘众望所归’,而之前开始流传的谣言,如今已没有任何意义了。

    传言有很多,譬如有人在漳水打上一尾鱼,剖开鱼腹之后发现帛书,上书‘天子落难、佛祖护佑’;有人在夜里听见狐狸叫,说的是“天子出,尉迟灭”六个字。

    这些传言似乎要让大家相信,天子并未因为遇刺身负重伤,而是得神通庇佑逃出邺城,要召集勤王兵马杀回来,不过随着皇宫传出天子驾崩的正式消息,加上新君继位,这些传言已经没人再关注。

    大家关注的是一个‘好消息’:逆贼杞王宇文亮及其世子宇文明弑君未遂,大行皇帝遗命,得宇文亮首级者封国公,得宇文明首级者封郡公。

    这可是极大的赏格,所以。。。关平民百姓何事?大家没那本事拿宇文亮、宇文明首级,所以不过是闲谈时议论一下谁会是幸运儿。

    而有人则议论起遗诏另一个内容,那就是新君生父、西阳王宇文温进爵邾王的事情。

    周国封爵,最初时因为天子称天王,故而王爵不以封亲子弟,诸亲子弟但封国公而已,到了明帝武成元年八月,改天王称皇帝,而亲子弟封国公不改。

    武帝建德三年正月,始封齐国公宪、卫国公直、赵国公招、谯国公俭、陈国公纯、越国公盛、代国公达、滕国公逌进爵为王,帝之亲子弟从此皆为王爵。

    起初,帝之亲子弟封国公者,并食邑万户(虚封),其后进爵为王,而食邑户数不变,待宇文赟继位之后,要随心所欲故而忌惮诸皇叔,先杀齐王宇文宪,后令余下诸王出京。

    以洺州襄国郡为赵国,以齐州济南郡为陈国,以丰州武当、安富二郡为越国,以潞州上党郡为代国,以荆州新野郡为滕国,邑各一万户,此五国为实封。

    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随后之国,成为有实际封地的国王,他们是太祖的儿子,当然有资格封王,但也有人并非太祖子孙,也封了王。

    周国王爵有国王、郡王、县王,周国起初并无异姓封王,而旁支宗室封王者只有宇文护,由晋国公进爵晋王,不过到了后来,成例均被打破。

    首先是大象二年末,辅政丞相、隋国公杨坚进爵为隋(国)王,其次是八年后的乾兴元年,蜀国公尉迟迥进爵为蜀(国)王,宗室、杞国公宇文亮进爵为杞(国)王,西阳郡公宇文温进爵为西阳(郡)王。

    如今一年之后,大行皇帝遗诏封西阳王宇文温为邾(国)王,又打破了成例。

    宇文温昔年由西阳郡公进位邾国公,受封郡王爵时郡号源自西阳郡公之西阳郡,那么进位国王爵时的国号,自然源于曾经的邾国公之邾国。

    有来源有出处,没什么奇怪的,特别之处是邾国之食邑二万户为实封,并以黄州为邾国,这样的待遇堪比当年的五王,还胜出一筹。

    大行皇帝遗命,以西阳王宇文温嫡长子宇文维城为继位新君,那么作为生父,宇文温的待遇更上一层楼也说得过去,毕竟嫡长子即位称帝,宇文温又不能做太上皇,就只能以实封王国来作为补偿。

    也正是如此,宇文维城的生母尉迟氏、嫡亲弟弟宇文维乾也有封赏,而封赏就是尉迟氏为邾国王后,宇文维乾为邾国太子,而正是这两个封赏,引来众人瞩目。

    周国王爵,王之嫡长子称世子,王之正室称王妃,王之嫡母称王太妃,之前一直没有王后、太子的封号,第一个打破惯例的是当年的杨坚夫妇。

    杨坚篡位之前受封隋王,以随州为封国,其妻独孤氏受封隋王后,其嫡长子杨勇受封隋太子。

    往事重现,代表着宇文温要走杨坚的篡位之路么?那倒不是,明面上是提升宇文温的地位,可有识之士却从中看出了不一样的含义,那就是此举实际是做铺垫。

    邾王可以有实封的食邑、王国,可以有王后、太子,那么以后蜀王不就可以循例了?

    宇文氏日薄西山,邾王有实封、有王后、太子又如何?不过是为将来蜀王走上那个位置做个铺垫罢了。

    更别说这样的封赏能不能落实还是个问题。

    对于邺城来说,山南那边的情况还不明朗,但宇文温如今远在岭表广州,对于嫡长子继位之事肯定不知情,而即便他人就在邺城,也不会同意。

    男子无后,其兄弟过继一名儿子做嗣子,为其延续香火,这种事情很正常,宇文温本身就是嗣子,也不缺儿子,所以真要过继一个儿子给宗亲没什么难处。

    关键在于,宇文温和大行皇帝宇文乾铿是(堂)叔侄而不是(堂)兄弟关系,他的儿子和宇文乾铿是祖孙关系,按宗法来说隔代是不能过继的。

    虽然宇文维城不是以大行皇帝嗣子的名义继位,但他是宇文温的嫡长子,即皇帝位后,拜的是历代先帝也就是宇文泰一系的牌位,而不是生父宇文温百年之后的牌位。

    以宗法而言,决不能让嫡长子做这种事,因为这就是所谓‘人伦惨剧’,宇文温会答应么?肯定不会。

    那么关于邾王的一系列封赏,宇文温也绝不会接受,更别说遗诏里还宣称杞王宇文亮、世子宇文明为弑君未遂之逆贼,号召天下兵马共讨之。

    丞相尉迟惇因此获得了讨伐宇文亮的大义名分,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宇文温进爵邾王、实封邾国的封赏,这样的区别,彰显大行皇帝恩怨分明。

    事情果然是这样么?谁知道呢,遗诏是谁写的还不一定,不过没人会纠结于这个问题。

    宇文温受封邾王,会和杞王宇文亮划清界限么?不会。

    宇文温受封邾王,黄州变成邾国,朝廷大军会避开邾国么?不会。

    待得宇文宗室败亡,坐在御座上的还会是宇文家的皇帝么?不会。

    那么纠结遗诏真伪有意思么?

    稍有见识的人都会明白,尉迟氏和宇文氏已经公开决裂,那么站在胜利者一边才是最重要的,而未来的胜利者已经将大行皇帝遗诏以及讨伐宇文亮的檄文昭告天下。

    使者带着公文以及檄文策马离开邺城,将‘好消息’带往四面八方,与此同时,城郊某处庄园里,数只鸽子振翅高飞,飞向遥远的南方。

 第一百四十章 好消息(再续)

    安陆,山南道大行台尚书令宇文明正在处理事务,他前日夜里抵达安陆,虽然连夜赶路疲惫不堪,但顾不得风尘仆仆,立刻主持大局。//全本小说网,HTTPS://。)//

    那日他在湘州州治临湘,得宇文温于江州南昌遣使密报,说局势极有可能大变,宇文明震惊之余,赶紧布置相关事务,随后召集精兵动身北上。

    身为江南西道行军元帅,宇文明未得诏令不得擅自班师,但他此次不是班师,而是以视察防务的借口,到被攻克的陈国巴州州治巴陵。

    巴陵位于洞庭湖入长江口处,地势险要,自古便为江防要地,虽然上游的陈国州郡已被周军攻克,但他去巴陵视察防务,实属名正言顺。

    宇文明抵达巴陵的同时,派人前往西北方向的荆州(江南)州治公安打探消息,结果探得的消息让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公安城戒备森严,宇文明派出的人被守军杀了几个之后,余者还被对方追杀。

    事已至此,一切都不言而喻,宇文明召集众将议事,安排驻防巴陵的水军总管周法尚布置巴州防御事宜,集结水军战船扼守洞庭湖口,严防敌军顺流而下实施突袭。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宇文明乘船连夜赶往下游,路过鄂州夏口时顾不得休息,登陆北岸骑马赶往安陆。

    昼夜兼程当然累,但宇文明再累也没宇文温累,宇文温从广州番禹赶往江州湓口,七天内跑完一千多里路,这其中还有许多崎岖道路,为了赶路连续几日都没合眼。

    又从湓口赶往西阳,再赶到安陆,宇文温的赶路速度很快,宇文明知道若是换成自己,若是这般赶路也会累得不像样子。

    而到了安陆还不得好好休息,因为告急文书如同雪花般飘来,不光是山南,还有关中,局势岌岌可危,不是休息的时候。

    江陵被围攻,方城被围攻,桐柏山、大别山的关隘也都有敌人在进攻,而黄州以东,还要面临尉迟佑耆麾下兵马的进攻,而陈国的反击也迟早要到来。

    尉迟惇既然选择动手,那么必然会优先选择解决宗室力量,所以灭亡在即的陈国,肯定会苟延残喘,而双方很可能停战。

    即便不停战,江北的尉迟佑耆也不会对江南动兵,而陈国也会优先选择进攻江州,进而进攻巴湘收复失地,借以重新组织长江防线,那么黄州和江州就会同时面临两股敌人的进攻。

    下游三吴方向的攻势即将展开,而上游蜀地方向的攻势也即将到来,按照坐镇巴州的周法尚来报,说上游围攻江陵的崔弘升,已经得到益州总管席毗罗派来兵马的支援。

    而席毗罗接下来是派兵东进攻打关中,还是再派主力乘船顺流而下进攻江陵,都是不能轻视的举动,宇文温之前已经调兵遣将增援江陵,若崔弘升又有强援到来,那么宇文明之后还得调拨援军。

    到处都在起火,到处都需要增援,虽然先行一步抵达安陆的宇文温已经做出了应对,但昨日开始接手的宇文明依旧觉得焦头烂额。

    双方决裂的日期比预期要来得快、来得突然,但事情已经发生,长吁短叹是没用的,尉迟惇既然撕破脸,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宇文明对己方的准备有信心。

    正思索间,随从来报,说西阳王已到,宇文明将公文放好,示意走进来的宇文温坐下。

    昨日宇文明开始主持大局,见着‘当家的’回来了,宇文温做好交接之后,回到别院睡了一天一夜,如今好歹恢复了精神。

    “兄长,一会我便启程回西阳,是否还有交代?”

    “一切都按之前议定来办。”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事到如今,只有父子三人齐心协力,才能扛住尉迟氏的全面进攻,为了这一日,宇文氏准备了很久,虽然决裂的时间提前,但不代表尉迟氏就能占尽便宜。

    若论兵力、地盘,当然是尉迟氏占尽优势,但宇文氏的杀手锏可是一直藏得很好,也准备充足,真要决战,胜负还在两可之间。

    交谈了一会,宇文温起身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