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607部分

逆水行周-第607部分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肜聪肴セ故且蚝笤骸

    这就是所谓的重点防御,宇文温总觉得有人要害他,为了效率最大化的加强防卫,所以要全家人住在一起,一旦有事,大家都能得到最充分的保护。

    也是基于这种考虑,府邸机关重重,有望楼,有如同迷宫的回型走廊,一切的防御都围绕后院进行。

    种种措施,在那个除夕之夜保护了宇文温一家,杀入城内的陈国始兴王陈叔陵,甚至连宇文温的府邸外围都没有攻破。

    从那以后,还经历了假宇文温的“邺枭”袭击事件,府邸的防御水平没得说,所以宇文温从未起过变更府邸布局的想法,只是如今不得不变。

    他本人从后院搬到前院住根本不麻烦,但是由此而来导致防御布局的变化才让人头痛,宇文温和杨济研究了数日才定下方案,所以接下来的大兴土木,实际是在修防御工事。

    用防御工事来形容府邸的布局,会不会太夸张了一点?

    宇文温觉得不会,他真的是在修防御工事,若不是因为没有火炮,还真想把府邸变成棱堡。

    按照王府长史李纲的谏言,宇文温搬到前院居住,让王府佐官承担传达消息的责任,在他看来这是不稳定因素,一旦有哪个佐官做内应,招来暴徒袭击府邸怎么办?

    宇文温住在前院,日常生活和家人就有了隔阂,这不是现实的隔阂,而是心理上的隔阂,他在儿女们面前的存在感本来就不高,再搬出后院那就更低了。

    儿女也许数日都未必能见上他一面,会不会对成长有影响?

    越想越心烦,所以宇文温还要重新制定各种计划和安排,原本的生活规律,要因此而改变。

    心烦的不只是私事还有公事,宇文温为了这事有些郁闷,如今坐在后院旧居里看着面前一盆花发呆。

    此花形似虞美人,却有一个如今不显于世的名字:罂粟。经过多年的栽培,宇文温手里保存的罂粟种子越来越多,而植株的数量却一直控制得很严。

    庄园里有一小片罂粟花圃,由专人严加看管,而宇文温的住所里有一个罂粟盆栽,是作为观赏花放置的。

    罂粟花美丽而危险,宇文温如今面对的事情也是看上去很美好,而实际上风险不小:他的岳父尉迟顺,想念女儿和外孙了。

    也就是说要让尉迟炽繁带着宇文维城去邺城探亲,小住一段时间。

    尉迟炽繁此行和人质无异,但又不能不去,因为实际上是因为一连串的事情,才会有现在的局面。

    天子已经加元服,拜太庙,大赦改元,年号乾兴,所以今年即是正统八年,也是乾兴元年,这是使者昨日才带来的消息。

    宇文温记得“乾兴”似乎是原本历史里北宋某个皇帝的年号,还没来得及吐槽,安固郡公府来人同期抵达,带来了尉迟顺希望女儿进京的消息。

    所谓加元服,就是行冠礼,天子加元服代表着成年,虽然宇文乾铿才十三岁,但按着这个时代的风俗,也算得上成年了。

    周国复古,行的是周礼,而相传当年周文王年十二而冠,十三岁生伯邑考。

    汉时大儒许慎于五经异义曰:“春秋左氏传说,岁星为年纪十二而一周于天,天道备,故人君子十二可以冠。自夏殷天子,皆十二而冠。”

    按礼,传天子之年,近则十二,远则十五,就能加冠了,所以宇文乾铿终于如愿“成年”,接下来就能亲政了?

    呵呵。

    天子加元服,可国事还离不开丞相的辅佐,所以蜀王尉迟迥在天子和群臣的盛情挽留下,勉为其难的继续辅政,不过天子既然成年,那么另一件事就必须考虑了。

    如今的周国只有皇帝却没有皇后,天子既然成年,那么册封皇后便是顺理成章,然后诞下皇子,为大周江山延续血脉。

    安固郡公尉迟顺之女尉迟明月,天生丽质出身高贵,是再合适不过的皇后人选,虽然年纪比宇文乾铿大,但也在适婚年龄之中,两人的结合,理所当然。

    天子成了丞相的孙女婿,所生皇子其体内流淌的鲜血有一半是尉迟氏的,想来往后丞相辅佐起天子来,会更加尽心尽责吧?

    当年,宇文温和尉迟炽繁的婚姻,成为宇文氏和尉迟氏之间的纽带,如今天子和尉迟明月的婚姻,能让宇文氏和尉迟氏的关系愈发紧密。

    这件事还未对外公布,所以宇文温算是率先知道内幕的消息灵通人士,不光如此,即将成为国丈的尉迟顺,还会受封国公。

    尉迟顺为尉迟迥发妻元氏所生,按礼制就是嫡子,奈何尉迟迥续娶了王氏为妻,按说王氏身为续弦地位无法和元氏相比,甚至不能称为嫡妻,然而。。。

    反正王氏如今就是嫡妻,其所出的尉迟惇自然也是嫡子,考虑到多方因素,尉迟迥立四郎尉迟惇为世子,而三郎尉迟顺就受委屈了。

    所以作为补偿,尉迟顺之女尉迟明月当了皇后,尉迟顺成了国丈受封国公。

    娘家喜事连连,尉迟炽繁回去探望二老和即将出阁的妹妹,那是再正常不过,本来宇文温也该一起回去,但是基于一个原因不能去。

    天子迎娶皇后,身为宗亲自然要在场,杞王宇文亮、世子宇文明届时必然会在邺城,所以宇文温作为“保险”,可不能再去邺城了。

    万一被一锅端怎么办?

    当然明面上的理由是宇文温要坐镇黄州,提防陈国搞小动作所以不能轻易离开,反正有两位宗室在邺城观礼,也没什么人会质疑宇文温为何不去。

    各种因素影响之下,宇文温只能无奈的接受现实:他的王妃和世子,要远赴邺城做客,至于什么时候回来,谁知道呢?

    更让人感叹的是这场政治婚姻,他的小姨子尉迟明月当了皇后,能得到皇帝的真爱么?

    尉迟明月和姊姊尉迟炽繁一样,是个沉鱼落雁的美人,可是对于形同傀儡皇帝的宇文乾铿来说,即将迎娶的皇后最让其刻骨铭心的,是“尉迟”这个姓氏吧?

 第十三章 代购

    周国正统八年二月底,天子加元服,大赦天下改元乾兴,乾,为八卦之一,代指天,又可代指男性,所谓乾兴,对于收复大半河山的周国来说,意头再好不过。(全本小说网,HTTPS://。)

    与此同时,周国朝廷调集人力物力,于洛阳兴建皇宫,从各个途径传出来的消息是待得皇宫修成,周国便迁都洛阳。

    时隔五十余年,洛阳即将再次成为一国之都。

    北魏永熙三年,孝武帝元修与权相高欢决裂,率领文武百官离开国都洛阳,逃往关中投靠宇文泰,高欢另立一帝,后来迁都邺城,洛阳失去都城地位,变为东、西魏对峙前线。

    东西魏的对峙,演变为成周国和齐国的对峙,洛州地区沦为战场,洛阳城内昔日宫阙化作废墟,后来周武帝平齐,先于齐都邺城设六府,后迁至东京洛阳。

    宣帝下诏设洛州总管府,营建东京,齐国故地上的河阳、幽、相、豫、亳、青、徐七州总管,均受东京六府管辖,洛阳的地位日渐重要。

    后来经历周、隋两国鏖战,洛阳亦为双方争夺的要地,如今战事平息,洛阳即将重新成为国都,百姓皆云太平日子即将到来。

    西阳城,一座府邸里热闹非凡,院子里摆着许多木箱,唐国公李渊在一旁监督仆人将书籍装箱。

    手里拿着一张单子,上面密密麻麻写有许多字,这是一张清单,记载着要托运的书籍。

    足足有十几个木箱,放的都是刚从书肆送过来的书,李渊要一一点过之后,委托黄州商会将其送往关中。

    他从关中长安来到山南黄州,一家人在西阳住了大半年,形同软禁的生活原本无所事事,但西阳城和别处不同,书肆极多,还有一个对外开放的州学图书馆,这让李渊有了好去处。

    每日去图书馆成了习惯,虽然那里有些贵贱不分,不过李渊不在乎,他虽然贵为国公却形同笼中鸟,没必要摆场面。

    身着便服和诸多学子在阅览室看书,那种感觉着实不错,似乎又变成了少年,在乡学、国学的学堂里读书。

    黄州州学图书馆的藏书十分丰富,虽然都是一本本的“线装本”,但印刷质量不错,习惯之后阅读起来也很方便,看着看着就入神,不知不觉半天就过去了。

    或者到书肆街逛书肆,那里有许多有趣的书籍,尤其关于医学的一本《五脏图》,李渊第一次知道人体器官到底是如何分布的。

    著者是名医姚最,书中对人体五脏进行了详尽说明,又附图若干张,画的是死囚的解剖图,当然绘者别有其人,附图之中那副《李阿五五脏图》,让李渊印象深刻。

    曾经犹豫要不要买回来,怕吓着夫人方才作罢,而现在李渊却买了整整一箱《五脏图》,不是自己看,而是要托运回长安。

    周国收复关中,黄州书商的动作很快,在长安城里设点开业,列出书单接受预订,黄州的书籍本来就已在长安小有名气,如今越发的火爆起来。

    物廉价美的黄州书籍,从黄州千里迢迢运到长安,书商进货之后转往关中、陇右各地贩卖依旧有得赚,更何况有些全套的书籍,别处是买不到的。

    除了世家大族有全套藏书,寻常读书人总会缺那么几卷,而黄州书肆出版的书籍,极大的弥补了这种缺憾,所以一本本的书籍成了黄州“特产”。

    身在黄州西阳城的李渊,成了亲朋“代购特产”的最佳人选。

    他在西阳的生活虽然形同软禁,但却没禁书信,随着周国在收复河东、陇右,形势越来越好,李渊在西阳城里受到的限制也越来越少,待得与亲朋好友的通信频繁起来后,生意就上门了。

    君子耻于言利,可李渊一开始真的只是帮忙,他逛书肆多了知道行情,加上有同学许绍帮忙,能够以“优惠价”买到许多书籍。

    经过几次帮忙之后,尝到甜头的亲朋们一发不可收拾,不光李渊这边,就连夫人窦氏那边的亲戚都知道了这条捷径,随着“帮个忙”的请求越来越多,李渊有些尴尬了。

    他一家在西阳城没有收入,每月伙食由官府提供,还发有些许流通券,光是应付日常所需倒是无忧,但若要大量买书就显得囊中羞涩。

    一箱箱的买书倒是爽,奈何书费蹭蹭蹭往上窜,虽然亲朋们事后不会拖欠书款,可他又做不出让对方先给钱的事来,至于在书肆赊账什么的,更是想都不敢想。

    堂堂国公,如此去找店家赊账太丢脸了!

    许绍倒是豪爽,猜出他买书的钱不够,流通券一沓沓的送,李渊不好意思总靠许绍接济,奈何实在是捉襟见肘,就在这个时候,某人登场了。

    西阳王宇文温,请李渊夫妇到王府做客,一开始李渊是不愿意的,奈何不去不行,毕竟人家给脸不要脸的话,耍起心眼来倒霉的是他自己。

    提心吊胆进了王府,见着了许绍夫妇后,李渊才稍微放心,宴席上西阳王妃的出现,让李渊惊叹其容貌之余,彻底放下心来。

    尉迟氏如此国色天香,西阳王宇文温哪里会对他的夫人起兴趣?

    本来一场寻常的酒宴,边喝边谈结果谈到后面变成谈买卖,作为书肆大东家的宇文温表示可以帮李渊一把:钱不够可以赊账,等到关中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