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574部分

逆水行周-第574部分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宇文温要想办法招纳人才,可那些世家、门阀子弟或饱学之士未必看得上他,他也不会厚着脸皮上门“三顾茅庐”,因为世间的人才,并不仅限于此。

    寒门或者百姓之中依旧有人才,这些人出身贫寒,多多少少都有些俗不可耐的“欲求”,一如秦汉之际盗嫂受金的陈平,只要有真才实学能为他所用,些许品行污点又算得了什么?

    为了所谓的名声,把自己变成不粘锅,结果高端人才不屑于顾,草莽英雄不敢投靠,高不成低不就,这要有多傻?

 第一百四十六章 宇文温?

    翌日午时,宇文温漫步长安街头,自从他在大象二年年末离开长安后,再次回到这座名城已是时隔六年有余,看着周围既熟悉又陌生的街道,不由得心生感慨。(全本小说网,https://。)

    长安,在历史长河之中分为汉长安和唐长安,唐之后的长安则衰落了,原本的历史里,杨坚接受禅让以隋代周,觉得当时的长安城破败狭小,不再适合做新朝的京城。

    隋开皇二年,在汉长安东南方向的龙首原兴建新城,花了一年时间建成,名为大兴城。

    开皇三年,隋国迁都大兴城,汉长安被废弃,而大兴城直到大业年间才最终修建完成,是为后来唐朝的都城,即为唐长安。

    一只穿越时空的蝴蝶,扇动翅膀带起微风,最后改变了些许历史轨迹,汉长安的寿命延续至今,至于还能延续多久,宇文温就不知道了。

    这个时代的隋国,成立之初就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压力,所以隋帝杨坚没有大兴土木修建新都城,如今周国大有希望收复故土,待得还都长安之际,会否动起大兴土木的念头?

    他觉得应该会,汉长安延续到现在,几乎有八百年的历史,“当年”杨坚修建新城,不光是处于政治考虑,汉长安确实不堪重负了。

    首要问题是水污染,长安的排水系统不行,随着人口、牲畜的增多,浅层地下水被污染,如今已不宜饮用,距离城北的渭水也近,雨季时甚至会内涝。

    然后是城池布局的问题,汉长安是从汉高祖开始修建的,规模越来越大,但是规划杂乱无章,最要命的问题是皇宫位于城池的西南角,所谓坐北朝南的气势根本就没有。

    长安城在这数百年来慢慢扩张,城中各处区域宫殿、官衙、官邸、民宅混杂,不利于管理,所以重新规划建造一座气势恢弘的京城,是很实际的需求。

    但考虑到权力博弈的问题,即便周国收复故土,而京城未必会回到长安,毕竟对于某派势力来说,邺城才是自己的地盘。

    一如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想迁都洛***体实施起来却阻力重重,因为其弟赵光义是开封府尹,开封是其地盘,绝不会坐视自己被架空。

    所谓的“还都”,最后是不是名副其实还两说,但宇文温不知道自己何时还能再回长安,所以抓紧时间故地重游。

    当年的西阳郡公府,如今已是他人宅院,历经宫廷之变的皇宫,他也没有多少兴趣去看,唯一感兴趣的,是长安的东、西市。

    奈何因为受到战乱的影响,两市如今相对萧条,店铺至少有五成关门歇业,当垆卖酒的胡女也没了踪影。

    实在没什么好逛的,宇文温在街市上转了一圈未见“奇遇”,正要打道回府之际,却在街口遇见了一个小家伙。

    大约六岁年纪,身着锦衣,白白净净,一看就知道是出身富贵之家的小郎君,只是如今小家伙孤零零一个,有些畏畏缩缩,四处张望着什么,一看就知道是迷路儿童。

    宇文温想起了远在黄州西阳的两个儿子,鹊哥和棘郎和面前儿童年纪相仿,他快步走上前去低声问道:“小郎,在找家人么?”

    “你。。。你是坏人么?”

    小家伙怯怯的问道,让宇文温和随行人员哭笑不得。

    “叔叔当然不是坏人,你见着叔叔脸上写着坏人两个字么?”

    “呃。。。”小家伙明显不相信,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二郎君!终于找见你了!”

    不远处一个男子呼喊着跑来,看上去面色焦虑,应该是小家伙的家人,不过宇文温没那么好糊弄,那一世法制节目看多了,他总觉得此人有问题。

    假装是儿童的家人,不顾哭喊强行抱走,要是有人起疑,就推说孩子闹脾气。

    男子跑到面前正要去拉小家伙,却被宇文温挡住,他见着一众人等面无表情,急忙说道:“诸位,我家小郎君方才不见了踪影,我一路寻来才看见,此是何意?”

    “你家小郎君?府上如何称呼啊?”

    “你这人怎么回事?又不是官差,凭什么盘问!”

    宇文温盯着面前之人,心中提防之意更浓,不过他还是决定稳妥为上,低头问小家伙:“你认识他么?”

    “认识,他是阿六,每日陪着我的,今日出来游玩,走着走着就走散了。”

    搞什么,原来真是自家人。。。等一下,走着走着就走散了,其间必有蹊跷!

    宇文温觉得这位叫做“阿六”的男子,有可能是故意让自家小郎君走失以报复郎主,如此不怀好意的仆人,可不能把小家伙再交回去。

    闲来无事,宇文温索性亲自带着小家伙回家,一行人就这么走着,不知过了多久来到一处府邸外,抬头一看匾额,居然写的是“宇文府”三字。

    宇文姓氏,周国宗室并非唯一,宇文温不以为意,毕竟长安城姓宇文的也有一些,例如濮阳郡公宇文述便是其一,其长子更是从未疏忽。

    宇文化及,我可没有忘记你,有机会定要永绝后患!

    宇文温正想着,那位名叫“阿六”的男子入府,片刻后一名年纪看上去“奔三”的男子领着几个仆人急匆匆赶来,见着小家伙赶紧喊道:“阿温!”

    “阿耶!”

    父子重逢的场面颇为温馨,宇文温默默旁观,男子上前行了一礼:“多谢郎君相助,鄙人宇文恺,不知尊姓大名?”

    ‘建筑大师宇文恺?’宇文温心中一动,随即还礼:“本公宇文温,宇文将作名声在外,久仰久仰。”

    ‘竟然是邾国公宇文温?’

    宇文恺闻言心中咯噔一下,还没来得及说话,身边的小家伙惊讶道:“咦,叔叔的名字也是宇文温么?”

    ‘也?’宇文温注意到小家伙的用词,他记得宇文恺叫其“阿温”,那么。。。

    “小郎,你的名字是?”

    “我是宇文温!”

    稚嫩的童声,雷得宇文温外焦里嫩,同名同姓的情况,居然让他遇到了,宇文恺有些尴尬,邾国公宇文温就在面前,而他的次子也叫宇文温。

    虽说当初起名字时是无心,可如今算是占了邾国公大便宜,万一这位心眼小。。。

    宇文恺当年是知道宇文温其人其事的,只是六年前周隋对立,看形势周国宗室宇文温大概一辈子都没机会回来,所以就定下了次子的名字。

    结果世事变迁,进爵邾国公的宇文温竟然打回来了,宇文恺知道这位如今不得了,万一在其伯父(父)宇文亮耳边嘀嘀咕咕,那自己一家的性命可就难保。

    想到这里他赶紧谢罪:“国公恕罪,在下实在是不知道。。。马上改,马上改!”

    “误会,误会嘛!”

    宇文温没说认可,也没说反对,模糊两可的目的就是让宇文恺自己看着办,以免说得太直接让人诟病自己以势压人,他不是小肚鸡肠,但是这种巧合实在是有些无奈。

    长安城,只有一个宇文温!

    小插曲没有影响宇文温的心情,出来闲逛好容易有奇遇,碰见了青史留名的建筑大师宇文恺,自然是不会轻而易举放过对方。

    “久闻宇文将作精通建筑技艺,本公欲兴土木有许多疑问,不知方便讨教否?”

    “在下不才,敢不从命。”

 第一百四十七章 狡兔三窟

    下午,长安郊外某处坟地,宇文温正在一处坟前锄草,这座坟和四周的一些荒坟不同,坟头草长得稀稀疏疏,墓碑上的字迹清晰可见,似乎时常有人打理。全本小说网;HTTPS://。.COm;

    如今还未到清明时节,宇文温一行人在墓地里显得特别显眼,他因为不久后便要启程回山南,所以临行前抓紧时间扫墓。

    何人之墓?故西阳郡公宇文翼。

    邾国公宇文温的嗣父葬于此,相邻一坟则是其嗣母之墓。

    宇文温于大象二年年底返回安陆,时隔六年多才回长安,虽然每年都祭拜府里供奉的宇文翼牌位,但一直未能扫墓。

    故西阳郡公宇文翼,是杞国公宇文亮的弟弟,因为早逝无后,宇文亮便将次子宇文温过继,为宇文翼接续香火和爵位。

    如今宇文温已经进爵邾国公,按着惯例,已故的宇文翼会被朝廷追封,不过这得等周国收复故土,大加封赏之际才能定下来。

    锄草完毕,宇文温在墓碑前下跪,认真的磕了头,又斟满酒杯,在坟前洒了三轮,拿出纸钱投入火盆,再上一轮香。

    宗法,嗣父即父,过继的儿子和原先的生父已无关系,所以正式场合里,宇文温不能称呼宇文亮为“父亲”,他只是杞国公的侄子。

    家庙另立,祭祀分开,宇文亮即便过世,若严格按照礼节,宇文温没资格按照儿子的礼节服孝,他要拜的父亲是宇文翼,和杞国公世子宇文明是堂兄弟。

    大象二年十月,在长安做人质的宇文温返回安陆,每年清明时节只能在家中祭拜父亲牌位,远在长安的坟茔,只能是靠他人代为管理。

    “一转眼将近七年春秋,多亏老管家这些年守护坟茔,未让此处杂草重生。”

    “此乃分内之事,如今郎主家业有成,老郎主泉下有知,自当欣慰不已。”

    和宇文温交谈的,是当年西阳郡公府的老管家,如今幼主老仆时隔将近七年再次聚首。

    大象二年四月,宇文温离开长安前往安陆避难,临走时遣散家仆,将府邸交与老管家对外出售,西阳郡公府从此在长安消失。

    七年来,老管家在家中闲居,帮宇文温看管宇文翼之墓,然后私下里为宇文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然基于保密的原因,实际上也没太多事做。

    狡兔三窟,宇文温在长安布下的线有数条,老管家只是其中一条用得较少的线,毕竟稍微有心的人都能搞清楚他和宇文温曾经的联系。

    “朝廷迟早还都长安,到时本公不知是做外官还是回来做京官,如今局势尚未明朗,不想牵连老管家,所以。。。”

    “老仆知道,全凭郎主安排。”

    “如今长安是杞国公做主,老管家若是有何疑难尽管说,本公回山南后,有事也可找宇文骥,都是自家人,不用担心什么。”

    “老仆明白。”

    宇文骥是杞国公宇文亮的亲随,其子宇文十五为宇文温的亲随,老管家和故西阳郡公宇文翼的关系,一如宇文骥和宇文亮,宇文十五和宇文温。

    祭拜完毕,宇文温收拾香案,远处的大树上不时有燕子落脚,春天燕归来,待到秋天又往南过冬,而宇文温一如归燕,来了又走。

    。。。。。。

    长安一隅某小院,宇文温正和手下交谈,张定发率领的猫队精英刺杀隋帝杨坚得手,但损失也很大,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