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531部分

逆水行周-第531部分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少要把扎营地弄清楚,可现在就是弄不清楚!

    只知道是在博望附近,派出去的游骑应该是被对方骑兵截杀,杀得如此干净彻底,让杨爽只觉得精神抖擞,因为这说明对方的骑兵很强,也只有周国山南道大行台宇文亮在此,才有如此强力的骑兵。

    若是能把握机会,一战破之。。。

    “大王!回来了,回来了!”

    亲兵入帐禀报,说前往博望哨探的游骑终于回来了,不过只回来了一个。

    “一个?孤派出去的有百骑!”

    杨爽有些心痛,他派出去的游骑可都是精锐,在草原上和突厥人对抗都不落下风,结果伤亡如此惨重,这都是百战强兵!

    一个浑身是血的士兵被抬了进来,据大营外围哨骑所说,这位回来时浑身被射成刺猬,趴在马背上奄奄一息,拼着口气要向主帅禀报军情。

    “没事吧!孤让军医先帮你包扎伤口!”

    “大王!别。。。兄弟们伤。。。亡惨。。。重。”

    伤兵口中溢出鲜血,明显身负重伤命不久矣,他挣扎着向杨爽汇报军情:“周军,设陷阱专杀我军游骑。。。我。。。们探得清楚,博望来了大队兵马。”

    “大营驻扎地。。。变来变去,行踪扑朔迷离,周围有很多骑兵埋伏,探一次,兄弟们就死上一拨。。。”

    “他。。。们的驻扎地正向北挪动,我。。。看见中军大旗之中。。。是‘宇文’二字。。。”

    伤兵说道这里吐血而亡,死不瞑目,杨爽探手将其眼睛合上,随即起身说道:“立刻擂鼓,召集众将议事!”

 第八十二章 对阵

    博望以北十余里,旌旗招展,周、隋两军南北对阵,位于北面的是隋军战阵,中军位于一个土丘上,征南行军元帅杨爽举目远眺,试图看出对面周军战阵有何端倪。(全本小说网,HTTPS://。)

    掠阵的游骑来报,周军的旗帜中,可以隐约看到“宇文”二字,山南地界会打出这个旗号的只有三个人,山南道大行台尚书令宇文亮,其长子襄州总管宇文明,侄子(次子)黄州总管宇文温。

    综合判断下来,杨爽及众将认为应该是周国襄州总管宇文明领兵在此。

    对方列阵的兵力看上去大约也就五六千,若是宇文亮亲临,不该只有这点数目,而宇文明领着襄州军前来支援,倒也是在杨爽的预料之中。

    至于黄州总管宇文温,应该是在长江边的黄州防着陈国,而宇文亮应该是在安陆或者随城坐镇。

    行军元帅长史长孙览,看了看远处的周军阵势随后说道:“卫王,是否还在担心对方在使诈?”

    “当然担心,列阵在这种死地,也不知道宇文明是故意的还是不知兵。”

    “按说宇文明不该如此糊涂,就算他糊涂,其他将领都不该是傻瓜,在这种地方列阵,耗上几日就顶不住了。”

    两人议论着,周围将领没有异议,这只周军列阵的地方看起来不错,可实际上有个缺点,那就是取水不便,军队缺粮还可以熬,没水可是熬不下去的。

    地上有积雪,渴了吃雪补水不行?

    勉强可行,但容易吃坏肚子,两军交战时肚子痛的后果可不是闹着玩的,再说五六千人的规模,吃地上那点雪哪里够,如今可是天晴了。

    这附近没有水源么?有,西面大约四里外是淯水,平日无所谓,可打仗就不行,因为对方不会让你从容取水,更别说隋军骑兵众多。

    而这片即将成为战场的地区,只有隋军列阵的地方有泉眼汇成的水塘,周军列阵之地没有汲水之处,除非从身后将近四里外的小河运水。

    为何隋军如此肯定?

    因为行军元帅长史长孙览知道。

    两年前,隋军进攻山南荆州的主帅就是长孙览,对这一带的地形很熟。

    此次原本也该是他挂帅,只是天子调卫王杨爽南下,宗室藩王不可能为人驱使,所以杨爽挂帅,长孙览为行军元帅长史。

    “大王,周军不会这么蠢,定是引诱我军包抄,他们的两翼及身后必然挖了陷阱布下兵马,就等着我军去闯。”

    “若是我军不包抄,他们会如何?之前一步步北进逼过来,就是逼我军决战,若是我军就这么耗着,他们怎么办?难道宇文明没想过退路么?”

    杨爽的反问很有道理,诸将的看法多有不同,不过唯一一点可以确定,他们是被对方逼着决战的。

    周军从博望北上,向隋军大营步步紧逼,隋军骑兵不停骚扰,结果伤亡惨重,对方就这么逼近己方大营,然后开始对峙。

    如果双方最后就这么对峙下去,形势对隋军略有不利,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算是被盯死了。

    将近一万的兵马,骑兵还很多,结果被五六千以步卒为主的敌军盯死,这是要有多无能才出现的情况!

    杨爽有些无奈,周军兵马明显少于自己,不动不行,所以变相的被迫和对方在这里决战,不过幸运的是对方似乎忽略了水源的问题,所以接下来他得决定是就这么耗下去,还是试探性进攻?

    。。。。。。

    周军战阵,后方丘陵为中军大帐,宇文温和其他将士一样正在吃午饭,当然吃的是便携军粮——肉松炊饼,外带温热的开水。

    开水从哪里来?煮呗!

    我擦,都已经列阵了,敌军就在面前,你跟我说点火烧水?

    便携式炊事小推车,备有柴火随时点火烧水热炊饼,不服?

    还是不服,你从哪里弄来水的!

    随军水车若干,装有足够全军喝两天的水,省着喝能喝三天,你服不服!

    宇文温吃饱喝足,擦了擦手,看见陈五弟等将领已经准备妥当,随即站起身问道:“大家都吃过了?”

    “吃过了,现在已过了半小时,剧烈运动不会肚子痛。”

    “隋军那边呢?”

    “按照观察哨观察,对方士兵已经分批进食。”

    “卫王杨爽,果然是和突厥玩过命的将领,可惜,他可能连敌军主帅是谁都搞不清楚。”

    宇文温用千里镜观察敌情,隋军大约距离己方一千步距离,应该是为了防备大弩远射,不过他不打算用大弩。

    隋军军阵气势十足,看得出领兵的卫王杨爽是个知兵之人,宇文温觉得这种大场面很适合用黑尔火箭来一千发打个招呼,不过存货都被父兄带走,他只能看着办了。

    “准备好了么?”

    “回禀国公,一切准备就绪。”

    “很好,开始吧。”

    号声响起,周军大阵开始骚动,原本盘腿坐在地上的士兵们,纷纷站了起来,开始检查身上的铠甲和武器,中军所在丘陵前,许多张拖曳式三弓床弩开始上弦。

    上弦用的是滑轮组上弦器,省时省力,放在弩槽上的不是长枪般的巨箭而是石灰弹,如今挂着轻微北风,周军处于下风向,按照选定的战术来说,却是使用石灰弹的好时机。

    第二遍号声响起,无数放在地方面的两丈长枪被士兵们竖起,密集如林,长枪兵们将御寒的披风取下,露出身上所穿西阳铠。

    得益于大冶监的铁产量,周军的被甲率大增,西阳铠是札甲形制,甲叶为水力锻锤冷锻,比一般甲叶防护力强,士兵穿着西阳铠和带护脖的铁兜鍪,从头到膝盖只有双眼没有防护。

    冬日的阳光洒下,被锃亮的甲叶映出点点光芒,周军大阵瞬间化作钢铁森林,一张黑底白纹虎头大旗升起,那是邾国公宇文温所属虎林军的旗帜。

    第三遍号声响起,士兵们确认各自所属阵型排列无误,中军传令兵将主帅的命令传达各方阵将领,双方当面确认无误。

    黄州总管宇文温,本该坐镇黄州为山南看守东大门,如今率领战兵倾巢而出,来到山南荆州东北地区作战,并不是违令,或者擅自行动。

    朝廷给山南周军的任务,是攻打武关牵制长安方向隋军,为朝廷大军攻打洛阳做策应,而山南道大行台尚书令宇文亮的决定,是倾尽全力强攻长安。

    宇文亮父子三人,精心准备了六年,如今要为了宇文氏的命运做最后一搏。

    成,局势逆转,不成,就此消亡!

 第八十三章 意外

    连绵的鼓声响起,周军大阵开始向着隋军移动,长枪如林,阵中虎头旗飘扬,眼前一幕,让隋军主帅、卫王杨爽有些意外。(全本小说网,https://。)

    “长枪阵,虎头旗,竟然是宇文温!”

    “这厮不在黄州守门,跑来这里作甚么!”

    中军一片惊讶之声,先前诸将一致判断对面的周军主帅是襄州总管宇文明,未曾想来的却是不可能来的黄州总管宇文温。

    大军南下,自然要对山南周军的情况作一番了解,而宇文温的虎林军比较特别,以长枪结阵为作战方式,这已经有了教训,自然让人有些印象。

    话说回来陛下似乎对宇文温很关注啊,提到此人似乎情绪有些激动,也不知道所谓何故。

    诸将先是闪过这个念头,然后思绪转到宇文温这边来,愈发的觉得不可理解:黄州治所距离荆州上宛将近千里,你领兵跑来这里,就不怕陈军攻打黄州救援不及么?

    长孙览惊疑不定的看向卫王杨爽,杨爽被对方看得有些不自在,低声说道:“陛下可没说陈国同周国媾和!”

    “莫非陈国那边最近有异状,所以宇文温敢抽调兵力北上?”

    长孙览说出了看法,“无论如何,眼下还是先打胜再说。”

    杨爽脑海里飞快闪过各种内容,宇文温的虎林军以长枪阵为作战方式,据说防御十分森严,近战极难破阵,五年前在两河口大战中,宇文温就是领着长枪兵列阵在乱军之中强行推进。

    鼓声中,周军方阵摆开阵势向着隋军方向逼近,对方主动求战,让杨爽有了主意,他和长孙览商量片刻,开始下令迎战。

    中军后撤让出大土丘,给前方后移的步阵让出位置,尤其是阵前的弓箭手,悉数撤上土丘,两翼的骑兵开始向左右散开。

    防备大弩的楯车前移,在军阵前组成盾墙,士兵手持武器在楯车后严阵以待,刀牌手和长矛手护住两翼,就等着周军撞上来。

    隋军训练有素,临敌变阵没有多少混乱,当周军逼近到四百步距离时已经变阵完毕,中军位于大阵之后,两翼骑兵左右突出,呈现包抄之势,是为鹤翼阵的变种。

    周军的骑兵不见踪影,也许是躲在哪里伺机而动,既然敢只用步阵推进,那么隋军也不客气,两翼骑兵就等着包抄,隔断其与后方本阵的联系。

    加上中军之后备战的另一股骑兵,隋军将领不觉得周军有机会“以步制骑”。

    周军本阵响起号角声,长枪方阵忽然变换方向,从中间裂开向两翼分流,让出身后紧随的所谓大弩——拖曳式三弓床弩,分成左右翼的长枪阵没有停留加快速度向前进军。

    突如其来的变化,让隋军阵后土丘上的大弩有些不知所措,不过很快便按照主帅的命令向着长枪阵瞄准,就在这时长枪阵忽然动了。

    原本呈现一个个方块的阵型,分成纵队向前快步前进,看样子是分散开来避免被大弩攒射,可是周军在没有骑兵策应的情况下,在隋军面前连续变阵,置侧翼的敌军骑兵不顾,已经是露出巨大破绽。

    杨爽立刻下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