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510部分

逆水行周-第510部分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衣物、首饰甚至农具等有实用价值又耐存放的物品拿来抵押,到期归还本息。

    说起来好听叫什么“济贫”,百姓把值钱的东西拿来本店抵押,拿了质款去救急,在期限到来之前拿钱来赎即可,质库救你的急,然后适当收费。

    实际上呢,质库放款时期限很短,利息很高,往往任意压低质物的价格,借款如到期不能偿还,则没收质物,因此经常导致许多人家破产。

    而到了杨济生活的晚明,典当行业已经很兴旺了,朝廷虽然规定典当财物的利息每月不得过三分,但实际上一些当铺肆意勒取,所取利息远远超于此。

    那个时代,杨济可是体验过质库(当铺)的暴利,他看过杂剧《施仁义刘弘嫁婢》,其中描写了洛阳城典商刘弘发达的个中缘由,此人以“济贫”为名开了个解典铺,然后开始发家。

    用焦赤金化为淡金,将好珍珠写成蚌珠,将未上身穿过的新衣写成“原展污了的旧衣服”,用烂钞支付当款等各种手段获取了万贯不义之财。

    这就是真实典当行业的缩影,从南朝出现的质库演变而来的当铺,说是救人缓急的“义举”,实际上就是门暴利生意,加上兼职放高利贷,肥了不知多少奸商,却让百姓咬牙切齿。

    质库的出现,自有其原因,典当行业的对对错错也说不清楚,杨济只是不想宇文温走高利贷和典当这条路,因为真是会败坏名声。

    若志向只是当个富贵王公,这种事倒是做得,毕竟名声坏些,坐在御座上的更加放心,可要再进一步,那就。。。

    “质库、放高利贷是暴利,可本公不要这种暴利,你且放心,‘贵利温’这种名号是绝对不会出现的,新成立的柜坊也不会放高利贷或者兼营质库。”

    因为某种原因,宇文温不太在意自己的名声有些许差评,但这不代表着他就真的不看重名声,涉及到原则问题那可不行。

    “国公,何为贵利?”

    “啊,那是岭南那边对高利贷的称呼。”

    杨济对宇文温自己拿自己名字开玩笑的做法有些无语,这年头大约也只有这位才如此百无禁忌,也亏得只是私下里说说,要是大庭广众之下如此,那真是会被人说成是。。。

    望之不似人君。

    “南朝的僧人,已经开办了质库,更何况高利贷哪里都有,这种事物无论好坏与否,禁是禁不住的,只能是想办法缓解。”

    说到这里,宇文温许下了一个美好的前景:新成立的柜坊不光控制流通券,还要负责压制高利贷,当然这是长期规划,不信就拭目以待。

    “别人是高利贷,那黄州布商成立的柜坊就放低息贷款,商家做生意有恶意压价,那放贷也能来个恶意压利,看谁耗得过谁。”

    杨济闻言颇为意外,看来对方的花花肠子比他想的还多,宇文温又透露了一些打算,

    所谓唯利是图,想根治高利贷很难,所以换个办法压制却不是没办法,别的地方他管不着,但在黄州地界却有些办法,用严令禁止的方式太简单粗暴,宇文温要以毒攻毒。

    “柜坊存储客商的大额铜钱,收取存放费,即便是到了明代的钱庄、票号也是如此,似乎是天经地义,但本公以为不然。”

    柜坊、钱庄、票号,盈利模式是为客商提供存放铜钱的服务,收取服务费,另一项功能是借贷,然后演变为高利贷,抽骨扒皮吸血,赚得盆满钵满可名声坏得一塌糊涂。

    这是迟早会出现的事物,禁是禁不了,所以要先下手为强,宇文温如今就是要标新立异,所以新成立的柜坊存储钱币时非但不收钱,还要给钱。

    “存钱还能有利息!”

    杨济听到这里觉得不可思议,自古以来,柜坊、钱庄都是存钱要收费,没听说过哪家是付钱让人来存钱,这感觉就是饭馆不但免费,还给顾客发钱。

    不过他转念一想,宇文温也不至于这么蠢,若是存钱有利息,那可以想象商家们会倾向于在这个柜坊存钱,也就是让钱‘生’钱。

    “用存钱有利息的方式吸纳资金,凭信用担保资金的安全,避免挤兑的情况发生,而流通券可以减少铜钱的使用量,这样一来,柜坊手上握着的资金就很充足。”

    “然后大量放贷,当然利率不会高,黄州地界上若是比资金的宽裕程度,那些单打独斗的高利贷能斗得过柜坊?”

 第五十章 作坊与柜坊

    杨济的脑子有点乱,宇文温描述了一个美妙的前景,看起来确实不错,柜坊既能赚钱又能保住名声,顺便压制那些高利贷,可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脑海里回忆起宇文温历次所说的相关内容,杨济终于找到了破绽,他斟酌了一下用词,随后发起反问:“国公,看来柜坊的前景不错,肯定会财源广进了。”

    “哪里哪里,这只是规划,实际效果还未可知。”

    “反正前景不错的啰?”

    宇文温看了看杨济,然后答道:“算是吧。”

    “那既然柜坊这么赚钱,商家何必辛辛苦苦开作坊?开了柜坊等着放贷收利钱不就好了?”杨济步步紧逼,“布坊、纸坊、书肆、采石场等等,忙碌一年,哪里有开柜坊赚钱那么惬意?”

    “开作坊不如开柜坊借贷吃利钱,将心比心,东家们会不会起别的心思?国公说要推动产业链养活更多人,要是这些东家都去开柜坊了。。。”

    杨济所说很实在,宇文温刚才说得天花乱坠,但始终绕不过这个问题,要是解决不好,便是弄巧成拙。

    玩借贷吃钱发大财,那谁还去开作坊,宇文温在黄州培植的“产业链”已经初步成型,雇佣了大量的从业人员,一旦东家们跑去办柜坊,实业凋零链条断裂,那该怎么办?

    “借贷,有借才有贷,老百姓不需要贷那么多资金,只有办实业才需要巨额资金周转,换句话说要商业兴旺,才有借贷的大量需求,这涉及到一个平衡,一两句话说不清。”

    宇文温继续忽悠,他不是金融专业出身,完全是野路子,按着自己的想法在这南北朝时期玩“资本运作”,成与不成,还是先做了再说。

    他的想法是让柜坊(借贷资本)和作坊(实业资本)共赢,柜坊吸纳巨额资金,为作坊提供充沛的低息贷款,作坊借此打价格战,挤垮竞争对手。

    抢占对方市场,继续借贷扩大生产,站稳脚跟后继续扩张,依旧是打价格战挤垮新的竞争对手,继续抢占对方市场。

    实业的作坊薄利多销买卖越做越大,借贷的柜坊同样“薄利多销”,即便是低息贷款也能收利息收得盆满钵满,此即为双赢。

    柜坊的生意这么红火,其他人迟早也会开柜坊,会老老实实走扶持实业来个双赢的道路么?大约不会。

    所以宇文温要抢先开柜坊,把信用撑起来吸纳资金,发行流通券掌握“流通渠道”,汇兑网络率先铺开,优先给黄州的作坊提供低息贷款。

    其他的柜坊能做到吗?能的话也不错,收益的是作坊主们,大家一起赚钱,没什么不好的,要是有谁敢不老实,他就把对方挤垮。

    瑞兴号的纸张、印刷、油墨技术一流,直接玩阴的做假钞、假汇票、假存单,要么借此搞出大规模挤兑,要么借此败坏对手的信誉。

    “假钞。。。挤兑。。”杨济呆了半响,好容易回过神来,要真用上这种手段那真是有些无耻,但效果估计不错,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以上所述只是本公的设想,成与不成,并无十足把握,也许连流通券都无人问津,后面一连串的动作更是妄想,但是呢,不试试怎么甘心?”

    杨济依旧被那“假钞”“挤兑”震撼,他没想过玩钱还能玩出这种花样来,但疑问不是没有,若别家推出汇兑业务,汇票的防伪必然有密文,这可不一定能破解。

    “密文,总要体现月份,金额,地点之类,难是难,但不是不可能,无非是成本问题了。”宇文温信心满满,“多说无用,请君拭目以待。”

    杨济觉得自己脑子不够用,宇文温总是怎么说怎么有理,其实他觉得按照目前的情况继续下去就不错,新修水利开垦荒地,种出更多的粮食养更多的兵。

    慢慢扩充地盘,把手里的兵练成精兵,又兴办学校吸引各地寒门学子,未来扩张势力时这就是最好的后备人才,宇文温是总管,想必要投到名下的寒人不会少。

    如今天下的形势,人才、地盘、粮食还有兵是最重要的,结果宇文温又折腾起柜坊来,杨济觉得若有这时间精力,还不如多和寒门士子来往,培养名声。

    柜坊搞好了无非是锦上添花,可要是搞砸了不但浪费精力,连带着败坏名声,杨济觉得此举有些画蛇添足,想劝劝宇文温三思后行,奈何他自己说不过。

    前个问题告一段落,宇文温也看完了报告,他一直边答边看,算是两不误,杨济基本上再没什么问题好问的,所以轮到宇文温发问了。

    “假设,陈、隋两国水军从上游全力冲下来,鄂州的周使君能拦住么?”

    “千里奔袭和陈军联手?国公,隋军吃错药才这般做吧?”

    “你就当本公吃错药行否?说说,如果真是这般,会是何种情况?”

    “恕下官无法作答。”

    “不答也要答,否则本公睡不着,不用立刻回答,回去好好琢磨,三日后写报告交上来。”

    “又要写报告?!”

    “要不晚上你做什么?这长夜漫漫的孤枕难眠,本公不找点事给你做,你成日里健身消耗精力,手臂越来越粗了,这是要练麒麟臂么?”

    “要不找个媒婆给你说门亲?有了媳妇晚上就有事做。”

    “国公莫要说笑了!”

    。。。。。。

    时钟敲响,正是晚上二十二点整,详谈了接近两个小时后,杨济告退离去,宇文温起身在房内来回走动舒展筋骨,随即坐回书案边,继续看资料。

    他很忙,每日都很忙,时局艰险还未到放松的时候。

    耕、战是最基本的,得益于江堤河堤的完成,如今黄州的耕地翻了数番,但要把荒地开垦为熟地需要时间,所以粮食产量还不能马上暴增。

    分了地,军心定了,但黄州能负担的脱产兵有限,所以虎林军这数年来再未扩充,兵力总数依旧保持在五千,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拿下大冶铁矿山,有了充足的铁,武器、铠甲有了保证,数量正在累积中,以满足连番大战的需求,如今是守有余,至于攻么。。。

    兵从来不嫌多,关键粮食不充足,养不起那么多兵啊!

    “二郎。”

    一声轻呼将宇文温的思绪打断,他抬起一看,却是夫人尉迟炽繁端着盘子站在一边。

    “嗨,方才谈了许久,都忘记了。”

    宇文温拍拍脑袋,他光顾着想事情都忘了今夜和夫人有约,尉迟炽繁在他身边坐下,将夜宵放到案上。

    “棘郎他们都睡了么?”

    “都睡了,先前又嚷嚷着要找阿耶,妾怕打扰二郎和杨先生商谈,没让他们过来。”

    “事务繁忙,日后补上。”

    宇文温就着咸菜吃着白粥,虽然他锦衣玉食出身,但不代表着顿顿离不开山珍海味,走访士兵家属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