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1697部分

逆水行周-第1697部分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有一名工人,拿着另一种新式工具——风钎,开始借助洞眼凿石头。

    风钎又名风镐,同样是长管状,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反复冲击其前端镐钎,借助风钻钻出的洞眼,对石块实行凿击,是新式破碎工具。

    “突突”声中,大如牛的石块颤抖着,很快便有裂缝在洞眼处产生,工人用风镐陆续在几个洞眼里“凿”,很快就把石块凿得四分五裂。

    空气压缩机轰鸣着,向储气罐打气,因为气罐里的压缩空气消耗了许多,所以需要等气罐“充气”完毕,才能使用风钻、风镐进行下一轮工作。

    有青壮推着车、挑着箩筐过来,将已经被击碎的石块装车运走,其他工人围着另外几块大如牛的石块,开始琢磨要在哪里钻眼、凿击,能比较省时、省事的将其四分五裂。

    宇文温看着眼前的工作场景,看看已经被“挖”掉四分之一的石山,十分满意。

    新式工具风镐、风钻,让采石场的工作效率大幅增加,开山的时候,靠风钻钻出足够深的洞眼,埋设炸药,然后将石头炸下山。

    滚落山脚的石块,如果体积过于巨大,那就再钻出几个洞眼,用炸药炸裂。

    剩下的石块,若还有较大、无法用破碎机处理的,就用风镐将其凿碎成几块小的,然后送入破碎机,或者人工敲碎。

    这样的工作流程,也适用于矿山,譬如煤矿、铁矿的开采,使得煤炭、铁矿石的开采速度快速提升,矿工们的每日开采量,在新式工具的帮助下,翻了数倍甚至十余倍。

    也正是因为采矿技术的突破,才有了大冶制铁所那日产十万斤巨型炼铁高炉的出现。

    这种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新式工具,于去年年底实用化,但对于宇文温来说,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工具并不陌生:其来源,就是当年的气铳。

    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推动弹丸形成杀伤的气铳,曾经是宇文温手中最厉害的武器之一,在火铳还没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具备连发功能。

    却随着战争的结束,没了用武之地。

    曾经用于杀人的气铳,随着火药兵器的成熟,渐渐失去了批量装备的意义,但是,伴随着气铳发展起来的压缩空气技术却不会过时。

    随着蒸汽机技术的成熟,机械打气机的“打气能力”越来越强,演变为空气压缩机,随着压缩空气的气压越来越高,以其为动力的新式工具自然就会出现。

    于去年年底实用化的风镐、风钻,很快便在大型矿山、采石场和施工工地普及,矿石采集、施工速度的加快,让社会发展的速度,不知不觉间也加快了。

    宇文温看着繁忙的采石场,看看忙着砸石子的男女老少、“咀嚼”石块的破碎机,看着一辆辆满载碎石的马车,又看看远处地平线上那繁忙的铁路建设工地,长舒一口气。

    关中铁路一期路段,在无数人的努力下,就要提前合拢了!

 第五百八十一章 降价

    傍晚,忙了一天的宇文温吃完晚饭,闲来无事,在书房摆弄起一个装置,这装置有些特别,可以产生高频震动并且维持一段时间,所以有个名字,叫做振动棒。全本小说网;HTTPS://щww。taiuu。com;

    振动棒,在后世是两类产品的名称,宇文温手中的这玩意,是工业振动棒的模型(原理展示机),以压缩空气为动力。

    至于另一种振动棒。。。

    宇文温认为那真是“奇技淫巧”,不在考虑范围内。

    压缩空气驱动的振动棒,在工程建设上很有用处,尤其是在使用混凝土浇筑构件时,为了将混凝土中的气泡尽可能赶出来,使混凝土密实结合,可以依靠振动棒达到目的。

    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水泥工业及其运用技术(混凝土)已经十分成熟,随着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使用水泥,类似于振动棒这样的新式工具也有了用武之地。

    水泥、砖、石等建筑材料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木材在建筑结构中所占比例下降,带来的影响就是火灾几率降低,而日常维护中更换的木料同样少了许多。

    这是技术进步引发的涟漪,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说到影响,有一种东西的影响更大。

    带着资料入内的张丽华,向宇文温谈起长安煤价的走势,她负责皇室的煤炭产业(管账),所以这话题谈起来再合适不过。

    前几日,关中铁路一期路段(东段)建成并且试通车,昨日到今日上午,有二十列运煤货车顺利从渭口抵达长安,于是长安煤价随之下降。

    自今年年初以来到今日,长安煤价已经降了三成,这可是一个不得了的降幅。

    张丽华对此进行介绍:“煤价下跌,原因有三,其一,就是新式采煤技术的出现,使得河东地区煤产量大幅增加,而供应市场的煤炭增加,自然会导致煤价下跌。”

    “其次,关中铁路通车,从渭口到长安的货运运输量必然大幅增加,所以堆积在渭口港的河东煤能够更快运抵长安,这也造成市场供应充足,导致煤价下跌。”

    “其三,就是关中铁路通车,而铁路运输的成本极低,不仅低过马车运输,还比漕运便宜。”

    “所以,铁路运输是造成长安煤价下跌的主要原因,这还只是开始,随着关中铁路试运行结束、货运正式开始,长安煤价还会继续下跌。。。”

    张丽华又拿出一份资料,开始介绍因为煤价下跌,给长安物价带来的影响。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煤炭已经替代木柴、木炭,成为长安城内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燃料,蜂窝煤、煤球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所以,当煤价明显下跌时,百姓的生活成本也“降价”了。

    已经遍布长安城的熟水铺,为居民提供大量开水、热水、茶水,因为烧水锅炉烧的是煤,而煤价下跌,所以,熟水铺的水降价了。

    同理,各茶肆、食肆的茶水价格下降,根据有司的调查结果显示,熟水铺、茶肆的销售额,从总体而言同比去年增长了大概两成。

    而提供早餐(朝食)的小食肆,因为燃料煤的降价,各种食物的价格也下调。

    由此带来的影响,就是在各作坊、工场“做工”的人们,更倾向于上班路上买早餐,而不是自己在家煮,这样的变化,也开始在普通居民家庭出现。

    因为燃料降价,使得小食肆的成本更降低,许多店家的营业时间,由早上延长到午后,而小食肆乃至摊贩的数量明显增加。

    这就意味着,许多务工家庭有能力保证一日三餐。

    自古以来,一日两餐(朝食、夕食)是平民百姓的用餐习惯,可现在,因为食肆里各类食品的价格低廉,许多家庭可以在朝食和夕食之间加一顿午餐。

    朝食和午餐,全都通过在食肆或者摊贩那里购买食品解决,等到了傍晚,再在家里自己准备夕食。

    此为普通民生,而有钱人家,因为煤价下跌,所以使用“空调”、风扇的成本下降,今年入夏以来,“空调”、风扇的“装机量”,同比去年增加了大概三成。

    这种情况,只是煤价下跌后带来的影响之一(生活成本下降),张丽华以此为例,是要从一个侧面(煤价)向宇文温说明铁路通车后,给长安城内居民带来的影响。

    铁路运输,使得陆运的运力大增而成本却大幅降低,不仅煤是这样,其他货物、商品亦是如此。

    百姓的生活成本下降,而就业机会(工场、作坊大量招工)增加,使得务工家庭的收入增加,于是有了余钱进行适当消费,连带着餐饮业甚至娱乐业兴旺起来。

    这就是铁路带来的变化,如今还只是开始。

    说到这里,张丽华感慨:“铁路真是好东西,就是贵。”

    “贵不要紧,物有所值就行,等火车跑起来,靠着收益,慢慢的就能把钱赚回来嘛。”宇文温笑道,将资料放下,淡定的喝茶。

    “可铁路真的贵呀。。。”张丽华坐到宇文温身边,为他斟茶,“为了体恤民力,修铁路以花钱雇佣劳力为主,雇佣施工队,雇佣百姓,花大价钱买原料,花掉的钱,都以百万贯计。。。。”

    “虽说这些费用,有海贸赚回来的黄金白银托底,可是,可是。。。”

    张丽华大概知道这条关中铁路(东段)修得这么快的背后,朝廷为此付出了多少真金白银,其实她觉得大可不必如此,但又怕抱怨多了宇文温不高兴。

    “海贸赚回来的黄金白银,存在库房里,能下蛋么?”宇文温反问,不等对方回答,又问:“拿去打造首饰,又能带来几分收益?我们需要这玩意装扮门面?”

    “你也知道,钱得流通起来,才能创造更多的利润,黄金白银得用起来,才能证明它们的价值,可是用法有讲究。”

    “若是直接拿来买东西,譬如买奢侈品,反倒无法创造太多的利润,你说这是为什么?”

    张丽华想了想,答道:“商家收了黄金白银,恐怕不会再轻易将其用出去,只会存着,所以,黄金白银的流通戛然而止,无法创造太多利润。。。“

    宇文温点点头:“对,但是用来买名为‘基础建设’的商品,那就不同了。”

    “花出去的黄金白银,变成铁路,还有在上面奔跑的列车,当火车汽笛响起来的时候,财富就随之滚滚而来。”

    “低廉的运输成本,使得铁路沿途地区的各类物资降价,百姓生活成本下降,能消费更多的商品,进而促进工商业发展,这样的收益,直接用黄金白银可买不来。”

    说到这里,宇文温摩挲着张丽华光滑的面颊,叹道:“再说,不要以为手上黄金白银多了是好事,一旦操作不当,导致通货膨胀,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第五百八十二章 福兮祸所伏

    库房里,一根根银条码成银墙,在烛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白光,宇文温看着这银灿灿的银墙,眼睛一花,仿佛看到了美好的未来。(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随着海贸大兴,大量倭国以及美洲白银流入中原,这让银储量贫乏的中原开始流通白银,随着民间对白银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朝廷的货币单位,出现了“两”。

    白银正式成为货币,因为输入中原的白银越来越多,出现了“物贵银贱”的现象,于是通货膨胀开始,物价明显上涨(以银价为参照)。

    而越来越繁荣的经济,使得朝廷对于白银的需求越来越大,于是税制改革开始,百姓缴纳的赋税,由实物变成货币(白银)。

    农民之前缴纳的赋税,为粮食、布帛、丝麻等实物,改制后,必须自己想办法将实物售卖,换得白银,上缴官府。

    与此同时,身庸(免役钱)也得用白银而不是铜钱来缴纳。

    在州县层面,田赋、劳役以及其他杂征总(编)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所以,新法名为“一条编法”,又名“一条鞭法”。

    税制改革,起初带来了不错的效果,然而随着时间流逝,其弊端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

    田赋折价(钱)的做法,其实在以前就出现过,南朝建康朝廷,某些时候会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