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1587部分

逆水行周-第1587部分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问题,如今困扰着宇文温。全本小说网;HTTPS://щww。taiuu。com;

    虽然如今是下午,但他刚睡醒,不是因为偷懒,而是因为多日忙碌,得知洪峰过了济州,心中高兴,睡觉也睡得踏实许多。

    当然踏实,洪峰过了济州,距离入海也没太远了,即便在济州下游州郡破口,造成的损失也不会有多大。

    这可比宇文温一开始设想的开闸泄洪、牺牲泄洪区保其他地区安全的结果好很多,这是他事前没想到的。

    但他没有想到的事情还有一件,那就是“抗洪英雄”宇文化及。

    那位身先士卒跳入决口抢险的宇文使君,其壮举让宇文温觉得意外之际十分“感动”,于是现在开始琢磨一个可能。

    那什么,你还能熬多久?

    以这个时代的医疗水平,人落水后呛水入肺导致染病的可能性不低,而一旦染上肺病,那就是绝症。

    以宇文温知道的例子,明武宗朱厚照身强力壮,结果失足落水,水呛入肺,加上着凉,以至于染上肺病,没熬过几个月就“崩”了。

    明熹宗朱由校同样是失足落水染病,医治无效,几个月后就“崩”了。

    这两位,一个三十多岁,一个二十多岁,都因为落水染病而死,那么已经年逾“不惑”的宇文化及,此次抗洪落水染病,大概也没多久好活。

    当然,宇文温手中有“秘药”青霉素,虽然可靠性依旧不行,但之前救活了失足落水的幼童李世民,如今再试一下,也不是不行。

    然而,你个鸦片鬼本来就没几年好活,费那事干嘛?

    想着想着,宇文温琢磨起宇文化及的病情来。

    昨晚,当济州那边的消息传来时,宇文温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不认为宇文化及会如此拼命,但这位跳进决口却是事实。

    没过多久,宇文温收到了密报,那是他安插在宇文化及身边的“耳目”所写,简单而又明了的介绍了当日现场的真实情况。

    宇文化及作为济州刺史,确实驻守在河堤上,而当日险情发生时,也确实没有掉头就跑,而是站在决口附近指挥堵口,只是因为脚下地面塌方,导致他和随员一起滑落决口。

    其他不明真相的青壮以为“宇文使君”身先士卒跳下去堵口,当时就嗷嗷叫起来,也跟着跳进去堵口。

    于是,阴差阳错之下,一个意外使得宇文化及成了“抗洪英雄”,河堤面临的险情由此得到化解。

    被“宇文使君”身先士卒、率先跳入决口抢险事迹感动的百姓,愈发拼命守堤,终于熬到洪峰过去。

    而落水的宇文化及,果然因为呛水、着凉,当天就发起烧来,以其本来就差的身体状况来看,应该熬不了多久。

    宇文化及因为长期服食鸦片,身体健康每况愈下,活脱脱一个鸦片鬼,本来就差不多油尽灯枯,宇文温作为幕后主谋,乐见这位就此“英年早逝”。

    但他没想到,宇文化及会以如此“壮烈”的方式离开人世,如今身染重病,极大概率医治无效而“因公殉职”,如此一来,对方可就要名垂青史了。

    对此,宇文温哭笑不得。

    多年前的恩怨,到现在早已没有追究的必要,宇文温既然已经放过宇文化及,就不会再在明面上动手,现在,宇文化及病重,他没必要救,而且青霉素的药性很低,救不救得活还两说。

    如果这位伤重不治,对于宇文温来说,倒也是一个好机会。

    臣子因公殉职,是对君王和朝廷忠心耿耿,事迹传扬开来,必然让朝廷声望大涨。

    所以宇文温亲自提笔,给宇文化及的抢险事迹“适当”加了点料,包括那个口号,并借助民间说书人之口,将这个真真假假的事迹传播出去。

    然后,他要大力褒奖忠臣,并且好好对待其遗孀及后代,此举也会让自己的声望大涨,体现他爱护忠臣的明君本色。

    所以,时值宇文化及病重之际,宇文温必须要有所表示,还得赶在对方断气前,下正式诏令慰问,给对方一个保证。

    那就是要向宇文化及说一声:“汝妻子朕自养之,勿虑!”

    想到这里,宇文温眉毛一扬。

    他当然没什么别样念头,而这句话“原版”的出处,其实也没有什么别样意思,忠臣为国殉难,那么天子照顾好其遗孀及孩子,理所当然。

    皇帝还可以将功臣之后养在宫中,省得幼年丧父的苦命孩子被人欺负,如此做法古来有之,以示天子对忠臣的回报,让其含笑九泉之下。

    或者再进一步,赐姓,甚至纳入宗籍。。。。

    宇文温沉吟起来。

    宇文化及若病逝,留下遗孀和孩子,这孩子虽然没了父亲,却还有母亲,若是把小家伙接入宫里养着,那就是母子分离的人伦惨剧。

    若遗孀也一起入宫住下的话,名不正言不顺,所以,这样不合适。

    宇文化及姓宇文,却不是周国宗室,本就是祖上得赐姓的结果,所以现在不存在赐姓的可能,但若说到其子入宗籍。。。。

    仅就操作层面而言,宇文化及的父亲宇文述、弟弟宇文士及还活着,就这么把宇文化及的儿子改入宗籍,那宇文述和宇文士及算什么?

    不可能也把这两位归入宗籍,那么宇文化及的儿子若改入宗籍,从宗法上来说,就此和祖父、叔叔形同路人,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这样做的话不太好。

    而且,若官员治水时因公殉职,儿子就能入宗籍,天下以后总是会有地方发大水的,那么隔三差五就有官员殉职,周国宗室就隔三差五喜迎新成员?

    这样也不好。

    宇文温坐起身,披着衣服继续思考。

    宇文化及之父宇文述,因为明德元年以来屡立战功,如今是许国公,世子自然是长子宇文化及。

    若宇文化及去世,按说许国公世子之位,该由宇文述仅存一子宇文士及继承,那么,为了表示褒奖,要不要让宇文化及之子作为“许国公世孙”,将来继承这一爵位?

    这样一来,孤儿寡母的,会不会被宇文士及明里暗里排挤?搞出个叔侄形同仇人的结果?

    这样也不好。

    宇文化及当年因为救驾有功,自己也有郡公爵位,如今幼子可以继承这个爵位,然后作为褒奖,进爵国公?

    然而,宇文温已经对授爵制度进行改革,一般情况下,一个人除非立下救驾等特别大功,否则不立军功不得封爵、晋爵。

    所以,就让幼儿继承父亲爵位,然后天子赏赐良田、宅院、奴婢、牲口,时不时派人嘘寒问暖,保得孤儿寡母衣食无忧、不受欺负?

    宇文温想到这里,摸着下巴处的小胡子,喃喃自语:“这倒不错,养一对母子,又能花多少钱。”

    “所以,你就安心的去吧。”

 第四百二十八章 黄河安流

    上午,政事堂里,宇文温及三高官官正听取汇报,做汇报的官员,目前隶属于山东治水使司,奉治水大使、尚书右仆射郑通之命,向天子及政事堂诸公介绍黄河灾情。/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黄河汛期洪峰已经入海,这意味着此次汛期接近尾声,从总体而言,中下游地区已经平安,这样的结果,是大家事前没有想到的。

    朝廷事前的预计,是下游部分地区开闸泄洪,牺牲小我、保全大我,而黄河沿岸各州郡奋力防汛、抗洪,加上这十来年修筑的河堤及各类水利设施质量不错,才有了抗洪成功的好结果。

    但是,洪水过后,防疫、赈灾的工作依旧要做好,虽然黄河水没有肆虐沿岸地区,但频繁降雨依旧造成部分地区内涝,当地河流水位上涨,也造成了一定的人员及财产损失。

    灾民需要赈济,而疫病也需要防治。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是千百年来无数血泪凝结成的经验教训,所以山东治水使司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督促各地防疫、赈灾,所以此刻身处政事堂的官员,也要向天子和三高官官陈述接下来的防疫工作内容。

    宇文温拿着资料,听着讲解,又看向绘着黄河下游地区形势的舆图,陷入沉思。

    如果他没有记错,现在的黄河应该处于“安流期”,像今年这种大洪水,出现的几率很低,也就是说,今年黄河爆发大洪水后,很可能往后十几年都不会再有了。

    所谓黄河“安流”,指的是黄河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水文现象,那就是自东汉起,到北宋初,长达近八百年的时间里,黄河很“安静”,基本上没有频繁的水患,也没有改道这种大灾难。

    黄河就这么“安稳”流淌了八百年。

    这个时期的黄河,和宋以后那暴虐的黄河相比,仿佛换了个“河格”一般。

    对于黄河在这一时期的“安流”,后世学术界多有论证,宇文温不是水利专家,当然不太清楚具体细节,但得益于发达的传媒,倒是有些肤浅的了解。

    从有历史记载即殷商时代起,到秦以前,在这千年时间里,史籍中关于黄河决溢改道的记载很少,这可以认为,在先秦时期,黄河是很“安静”的。

    当然,这种“安静”是相对而言,不是说这一时期黄河就没有水灾,相反,在春秋时期黄河下游就改道过。

    到了西汉,黄河开始躁动,从史籍记载就能看到西汉时期黄河水患频仍,甚至出现了五次改道。

    这一状况,持续到东汉,东汉朝廷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治理黄河,治水专家王景主持这项庞大的工程,指挥数十万人修建各种水利设施,最后终于将躁动不安的黄河“安抚”下来。

    这次安抚,让黄河“安静”了近八百年。

    虽然这期间,黄河也发过大水,若单纯以频率而言,并不比西汉时期少,但水灾的严重程度却远低于西汉时期。

    而且,这八百年中,还包括了南北朝、晚唐藩镇割据的漫长时期,当中原战火纷飞的时候,没有中央朝廷来治理黄河,黄河却还那么“安静”,可见东汉王景治水的功劳有多大。

    这一切,到了北宋时戛然而止,那时的黄河,下游部分河段的河床甚至已经高过地面,成为悬河,于是开始不安分起来。

    黄河安流的局面,就此一去不复返。

    想到这里,宇文温有些感慨,感慨的是很可能在他的“任期”内,像今年这般大规模的洪水极有可能不会再发生,感慨的是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最后使得本来已经安静下来的黄河暴躁起来。

    黄河为什么会有八百年的安流,学术界有争论,若单纯把功劳全归于王景治水,好像说服力不足。

    但对于北宋时起黄河暴躁的原因,大家的意见倒是相对统一:

    自唐以来黄河中游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曾经郁郁葱葱的高原变成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黄河含沙量剧增,于是下游地区泥沙淤积速度加快,河床就渐渐提升。

    加上关中残破,经济、政治中心转移到通济渠(汴渠)的物资转运枢纽开封,为了保证通济渠的航运,统治者不得不拼命维持黄河水位,不停地加高河堤,于是出现了悬河。

    水往低处流是自然规律,当河床高过周围地区时,这条大河变得暴躁不安,动不动就发大水,动不动就改道,甚至有了夺淮入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