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1433部分

逆水行周-第1433部分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济登上军器监的哨塔,看着夜色下的徒河城,陷入沉思。

    锦州,辽时建立,待到皇明时为辽西重镇,扼守着辽西走廊的入口,位置十分重要。

    崇祯十三年,建虏围锦州,松锦之战爆发,十五年,松锦之战结束,官军九边精锐毁于一旦,再无大军可用,而中原局势危急,闯军攻破开封。

    当年年底,建虏入寇,侵袭山东,一直攻到了他的家乡沂州。。。

    杨济收回思绪,那是“当年”的事了,他身处另一个时代,亲眼目睹了锦州城的建立。

    锦州于今年设立,归属营州总管府管辖,所以杨济作为营州总管,对于锦州军民事务有监督职责,他在辽地即将大雪纷飞之际,沿着白狼水视察沿岸防务,最后一站就是白狼水下游西侧的锦州州治徒河。

    徒河,古称“屠何”,在先秦时,这一带是方国“屠何”的地盘,屠何为东北夷之一,后来为燕国所灭。

    自汉以来,尤其永嘉之乱后,徒河几经废立,待到高齐末年,已经形同废墟,这里是辽西傍海道的北端,因为傍海道几无人烟,所以徒河地区自然就没有设立州郡的必要。

    但现在不一样了,朝廷要对辽东用兵,需要巩固辽西以作后方,营州总管府东南边境沿海地区的徒河故城,便成了重要据点。

    徒河城与北面数百里的营州昌黎郡治昌黎一起,支撑起东面的白狼水防线,使得朝廷能将辽泽西侧地区完全纳入控制之中。

    为了重建徒河城,杨济到任后可没有闲着,在前任营州总管留下的基础上,他调集人力物力,将彭卢水入海口处的海港扩建,大大的增加了港口的“吞吐能力”,以便接纳大量浮海而来的物资及人马。

    在莱州出发的大海船,满载水泥、石块等大量建材,经由旅顺横渡渤海湾抵达桃花岛(明时觉华岛),然后北上抵达彭卢水入海口的锦州港,内河船装上建材顺流而上便可抵达徒河。

    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破败的徒河城重建起来十分迅速,按期完工,各类生活、防御设施一应齐全,开春时迎来了各大商社募集而来的开荒农民,秋天接纳了回撤的辽东道行军。

    今年出击辽东的辽东道行军,顺利完成了袭扰任务,将辽东境内高句丽主要城池周边的农田弄得一塌糊涂,不仅干扰了对方的春耕,还影响了秋收。

    按照兵部的命令,辽东道行军回撤至辽西锦州城驻扎,与不远千里抵达锦州的家属们团圆,将士们在徒河度过寒冬后,来年开春就近出击,继续袭扰辽东高句丽城池。

    杨济对于这种疲敌之策深表赞同,不赞成急着对辽东用兵,因为高句丽并不是撮尔小国,盘踞辽东数百年,国力处于上升期,不是可以靠着一两次决战胜利就能打败的对手。

    朝廷这几年不断布局,建立海路、陆路两条粮道,为的就是将来辽东之役时,能以最低的成本,最少的消耗及最快的速度,将充足的粮草输送到前线,支撑官军的大规模作战。

    现在,海陆双线的建设已经初步完成,随着锦州港的完善,永济渠的通航,替代傍海道的辽西沿海航线也已成形,南起燕津、北抵锦州港或辽口的航路已经全面通航。

    今年锦州城内存粮,大部分都是河北出产的粟麦,这些河北地区的粮食,装在漕船上经由永济渠抵达燕津,在那里走海路北上,不过数日时间便运抵锦州,比起陆路转运要省时省力得多。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准备着,杨济想起当年天子跟他提起的规划,这些规划,如今都逐一变成现实,而最关键的永济渠已经按时通航,这就意味着,收复辽东的时机渐渐成熟。

    杨济此时看着夜色下的东方,那是辽东方向,而高句丽在辽东的核心城池,名为辽东城,便是当年的襄平城。

    襄平城,始建于战国燕,自那以后直到汉时,襄平之名一直沿用下来,为汉辽东郡治所。

    后汉末年中原大乱,辽东郡偏居一隅,成了不错的避祸之地,大量中原士人及百姓迁居辽东,让襄平成为十分繁荣的大城。

    待得晋时天下大乱,中原战火纷飞,历朝历代无暇顾及辽东,襄平便为高句丽所占,改名辽东城。

    辽东为中原故土,却为宵小所占,迄今近两百年,风土人情迥异,宛若离家多年的游子,乡音荡然无存,对于父母亲人再无记忆。

    这样的局面,不会再持续多久,辽东襄平之名,必将再显于世。

    近两年,朝廷对辽东用兵,数次兵临辽东城下,却围而不攻,不是攻不下来,而是要给高句丽一方以侥幸心理,让对方认为,只要坚守城池,就能逼退周军。

    如此一来,高句丽会尽一切可能调集人力物力守辽东城,为此连年大量消耗物资,国力渐渐透支。

    同理,虽然官军也曾兵临平壤城外,同样围而不攻。

    杨济知道,朝廷就是要让如今的辽东城变成高句丽躯体上一个无法愈合的创口,造成对方大量失血而体力虚弱,基于这个原因,官军从未在辽东动用过火炮。

    等到高句丽被消耗得国力大衰,顾此失彼,官军再全力出击,届时必然事半功倍。

    他看着遥远的东方,心中暗道:你们野地浪战打不过,城又守不住,耗也耗不过,凭什么赢?

 第一百九十五章 哨探夜不收

    寒风吹拂,草木枯黄,辽泽之中一片萧瑟,飞禽未见身影,走兽难觅踪迹,七八月间蚊蝇漫天的情景,如今已荡然无存。全本小说网;HTTPS://щww。taiuu。com;

    夜不收百户李涡,此时趴在一处土丘顶上,看着眼前情景,心里忽然觉得有些舒坦。

    夏日过辽泽,那是极其难受的,泥泞难行不说,大泽里无处不在的蚊蝇,无论人还是马,都会被叮得苦不堪言。

    现在好了,虽然还是秋天,天气却已转凉,草枯水冷,蚊蝇不见踪影,在大泽里转来转去的人们,虽然依旧苦于泥泞,但蚊虫叮咬,日子好过许多。

    李涡用千里镜看了一会儿四周,只见举目苍茫,没有什么人影,收起千里镜,接过部下递来舆图,仔细研究起来。

    他在土丘上研究舆图,边上小树林内,几名夜不收正在挖无烟灶,准备夕食。

    在野地里埋锅造饭,冒起来的炊烟很容易暴露位置,引起别人的注意,尤其在这荒无人烟的大泽里,升起来的炊烟更加显眼,很坑你会招来危险。

    但不生火做饭,光靠啃冰冷的干粮、喝冰冷的水,很容易拉肚子,所以需要挖无烟灶,在确保不暴露位置的情况下,做出热烘烘的食物和汤水。

    这种无烟灶有两个灶坑,灶坑甲为方形,足以躺下一个人,用于堆放干柴生火,因为灶坑位于地面下,所以火光不会被人看到。

    然后在灶坑甲后端挖圆形的灶坑乙,相互间用烟道连接,形成一个“串”字,灶坑乙的大小刚好能放下一口锅,然后用泥土将锅和灶之间的缝隙填满,免得火光、炊烟冒出。

    在灶坑乙的后面,挖三条发散的烟道,再用树枝覆盖,这就是散烟道,分散排放炊烟,避免凝聚成烟柱,使得别人大老远就能看见。

    对于常年风餐露宿的夜不收们来说,用随身小铁铲挖无烟灶很简单,每五个人一组,分别挖十个无烟灶,一桩香时间便能完工。

    旁边,另有十几名夜不收在处理猎来的猎物,待得无烟灶准备完毕,就要入锅放水,弄个白煮肉。

    还有其他人,散布在四周,小心的警戒着,避免宿营地被敌人摸过来,来个一网打尽。

    他们所在位置,是辽泽的北部边缘,为汉时望平县地界,也是往来辽泽东西的南北两道之北道中途必经之路,高句丽原本在望平故地筑有城池,却已被官军攻破,沦为废墟。

    但官军并未在此设立据点,所以高句丽必然会卷土重来,眼下寒冬将至,官军已撤回辽西,于是望平故地的情况,就由李涡率领的夜不收们来哨探。

    夜不收,算是捉生队的别称,主要职责是侦察敌情,因为要不分昼夜在外哨探,所以得名“夜不收”。

    李涡作为天子潜邸时的侍卫,如今任夜不收“百户”,在营州驻扎,听命于营州总管杨济,和其他百户一样,带着部下深入敌境,风餐露宿,在辽泽北境一带活动,随时注意东胡各部的动态。

    这个任务很艰巨,因为在辽泽北境,没有周国的据点,夜不收又是小队出击,每支队伍的规模最多也就百余人,要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活动,条件艰苦,而且危险。

    他们要面对高句丽的骑兵,时不时得玩命,除此之外,还会碰到靺鞨、契丹各部的零星人马,这些东胡非敌非友,一不留神很容易倒霉。

    夜不收们这几年出征颇有伤亡,用生命为代价,将辽北地区的情况探得大概,汇总之后上报朝廷。

    可以说,辽地的山川、河流走势,都是夜不收们用血和泪描绘出来的,正是因为如此,夜不收的待遇丰厚,立功有赏,双倍军饷,三倍抚恤,家人免租庸调,而且本人的晋升速度也快。

    这就是夜不收们明知风险巨大,却依旧往险地钻的原因。

    李涡作为天子潜邸侍卫,本来可以寻个好差遣,或者作为诸位皇子的侍卫,舒舒服服待在长安享受,无性命之忧,但他选择到边地冒险,原因就是想要出人头地。

    并且争一口气。

    李涡出身卑微,原为蔡家庄庄客,后来机缘巧合,成了天子潜邸侍卫,当时有机会得天子牵线,与蔡庄主的女儿蔡娘子成就姻缘。

    但蔡庄主拒绝这一提议,因为蔡娘子早有婚约。

    对此李涡一直耿耿于怀,他不是恨蔡庄主,而是一直想要向蔡庄主证明,当年不把蔡娘子许给他是个错误。

    蔡娘子早已嫁作人妇,相夫教子,而李涡后来也成了家,有了家室,他不是对蔡娘子念念不忘,就是要争一口气,要衣锦还乡,让蔡庄主知道他李涡也是有本事的人。

    这些年,李涡一直在努力,出生入死,凭着本事一步步向上爬,原本认为已经小有成就,但和蔡娘子的夫君比起来,却相形见绌。

    那年他外出公干,路过洛阳,偶遇随夫赴任的蔡娘子,见着人家夫君已是州长史,一方父母官,李涡觉得自己差得太远,相形见绌。

    他也要当大官,但舞文弄墨不行,所以只能靠立军功晋升,当开府将军,做府主,有僚佐,然后以军功封爵,封妻荫子。

    到时候,他要风风光光回家乡,带着妻儿祭拜祖坟,让家乡的亲朋故旧知道,他李涡也是有本事的人。

    让蔡庄主知道,李涡不比他选的女婿差!

    这一切,需要他去玩命,而成了夜不收百户的李涡,为了一个好前程,带着部下在辽地哨探敌情,即便前方困难重重、危机四伏,他也不会犹豫。

    李涡想得很明白,朝廷迟早要收复辽东,而陛下必然让燕王或其他皇子挂帅,那么作为潜邸旧人,他有机会得任用,所以需要提前打好基础,将辽地情况摸透,待得大军出动,才能效命马前。

    李涡这几年在辽地拼搏,骑射技艺精进许多,又学会了靺鞨语、契丹语、高句丽语,带着百余部下在辽泽四处游荡,立下不少功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