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1396部分

逆水行周-第1396部分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三九出身贫苦,自幼净身入宫,在宫里做牛做马,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宦官,幸得遇见潜邸时的宇文温,人生际遇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三九侍奉宇文温夫妇二十年,深受信任,是夫妇俩心腹中的心腹,如今有了新任用,作为观察使,为天子耳目,在外观察世间百态。

    实际上就是皇帝的密探头目,掌管着一个庞大的消息网,这消息网如同一张巨大的蜘蛛网,网住了文武百官,而身处蜘蛛网中的大蜘蛛,就是他李三九。

    蜘蛛网上一有风吹草动,李三九就要及时作出反应,防患于未然,所以他时常出宫,在宫外别院居住,以方便处理各类事务,在宫里露面的次数反倒不多,不像当年那样,每日都在府里(宫里)转悠。

    虽然在宫里露面的次数少了,但李三九的地位丝毫不降,宫里受任用的宦官不少,但没一个能威胁到他的地位,而李三九能有如今的任用,正说明天子是如何的倚重他。

    李三九虽然自幼净身,但自从入了潜邸后,伙食一直很好,加上常年坚持锻炼,所以个头不矮,身体硬朗,孔武有力,看上去和常人无异,只是说话时中气稍有不足,没有胡须。

    不明真相的人根本就看不出他是阉人。

    所以那位李干娘还以为李三九是某位有钱郎君来此花天酒地。

    不知不觉中,时针走到十一点十分,一向守时的李三九见着客人迟到,不由得皱了皱眉头,就在这时,一人入见,低声说道:“郎君,客人来了。”

    “嗯。“

    李三九示意随从打赏,舞姬和乐师们拿了赏钱后行礼告退,房内只剩李三九和几名随从,不一会客人到,却是一名深目高鼻的胡人。

    这胡人身高一般,五官端正,除了深目高鼻,没什么特别的外貌特征,看上去文绉绉的,不是很起眼。

    如此一个平平无奇的人,却肩负着一件秘密使命。

    波斯使团成员萨维尔,应约前来与周国皇帝亲信李三九密会,。

    萨维尔作为使团成员,得周国皇帝几次接见,他知道李三九是皇帝亲近之人,所以冒险将王后玛利娅的密信交到对方手中,两人今日是第二次密会。

    寒暄就免了,李三九带来了通事(翻译),两人以其为沟通桥梁,直接谈正事。

    “贵国王后的信,我已经呈交天子,天子看了之后,有几件事让我转达。。。”李三九慢条斯理的说着,尽可能不用什么华丽的辞藻和成语,省得通事为难。

    “第一件是公事,我不说,你们过几日也会知道。。。。嗯,皇朝会派出使团,与贵国使团一起前往泰西封。”

    李三九说完顿了一下,以便通事将他所说翻译给萨维尔,待得对方点头,他继续说:

    “使团在泰西封觐见贵国万王之王后,会前往罗马国,到罗马国都去,觐见罗马国的皇帝。”

    萨维尔听完通事转述,有些惊讶的问:“这。。。万一吾王不同意的话。。。”

    “那不是你需要考虑的事,我只是提前透露,”李三九说完,继续说第二件事:“皇朝海贸事宜,由南洋贸易公司负责,请王后放心,南洋公司的贸易船队,会克服所有困难,前方王后母国的阿非利加地区,开展贸易。”

    他喝了一杯酒,补充道:“贸易船队,今年秋天就会出发。”

    萨维尔闻言惊喜不已:“真、真的吗?”

    李三九点点头:“当然是真的,不过万事开头。。。嗯,走路时走出第一步最难,这支船队的规模不会太大,以安全抵达目的地为首要目标。。。”

    “东西海上航线古来有之,所以你可以放心,船队定然能平安抵达阿非利加地区。。。就不知道当地官员,会不会因为不知情而。。。。产生什么误会?”

    这个担心有道理,萨维尔答道:“还请观察放心,王后已经做了准备,阿非利加的官员,必然会热情迎接贵国的船队。”

    “需要凭证么?万一有人冒充,那该如何分辨?”l李三九问第二个的问题也很有道理,萨维尔拿出贴身携带的一块铜牌说道:“这上面的图案,就是凭证。”

    李三九点点头,收了铜牌,再问:“所以,贵国。。。王后母国那边,急需什么货物呢?”

    面对李三九的问题,萨维尔想都不想便做出回答:“丝绸,瓷器,还有。。。。还有玻璃镜!尤其是玻璃镜,越多越好。”

    “玻璃镜很贵的。”

    “没关系,玻璃镜能卖出高价,再贵都值得买,你们运多少过去,都买得起,价格好说。”

    “那么。。。”李三九思索着,随后问:“海船往来东西两端,至少要一年时间,那么王后希望每年能有多少面玻璃镜运往阿非利加呢?”

    “呃。。。一百个行么?”

    萨维尔有些为难的说,他知道产自东方中原的玻璃镜很珍贵,而在波斯或者罗马,这样的玻璃镜再贵都有人买,因为贵族们根本就不缺钱。

    但先前在波斯或罗马销售的玻璃镜,都是粟特商队经陆路运来的,数量少,供不应求,所以他不确定中原这边玻璃镜的产量究竟有多少,王后也不知道,所以只是希望尽可能多买。

    毕竟这玻璃镜在君士坦丁堡能卖出很高的价钱,王后的父亲有了这笔收入,可以缓解财政紧张的局面。

    李三九看了萨维尔,伸出一根手指:“这件事,陛下倒是有了吩咐,就这个数吧。”

    萨维尔见状很高兴:“太好了,一百个镜子,就这么定了!”

    李三九笑了笑:“不,是一千面。”

 第一百四十一章 紫气东来

    酒过数巡,李三九和萨维尔的密谈接近尾声,双方就一些重要事宜达成了约定,而萨维尔不能在此待得太久,以免让使团其他成员起疑,所以李三九抓紧时间,进行下一个话题。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taiuu。com;

    他命人端来几匹布,这些布都已染上紫色,但紫色各有不同,萨维尔一一过目,看了看有些疑惑:“这是?”

    “我听说罗马国以紫为尊,但紫色有许多种,不知这几匹布上,哪种紫色是罗马国那尊贵的紫色?”

    “喔。。。。”萨维尔仔细看了看面前几匹布,过了一会摇了摇头:“最多是接近,但并不完全一致。”

    “是么?”李三九有些惊讶,随后饶有兴趣的追问:“罗马国用的紫色,我听说是从海中螺贝里取出来的?”

    萨维尔答道:“是,所以成本很高,十分珍贵。”

    他见李三九对此事颇为感兴趣,于是简要的介绍了一下在罗马和波斯是如何获得紫色染料的。

    海里有一种名为骨螺的海螺,这种海螺分泌出白色或无色的粘液,放置一段时间后,这些粘液会变成紫色,能够用来给纺织品染色,十分神奇。

    经由海螺(海贝)得来的紫色,称为“贝紫”或者“骨螺紫”,是罗马和波斯及周边国家、地区紫色染料的主要来源。

    从骨螺里提取紫色染料,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和挤牛奶一样,挤压这些骨螺,让其分泌出粘液,然后将骨螺放回海里,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挤”。

    另一种方法就是将骨螺的壳去掉,将其软体直接“榨汁”。

    第一种方法比较麻烦,单次获取紫色染料的量较小,但不伤害骨螺,可以“反复使用”;第二种方法可以获得较多紫色染料,却是一次性消耗。

    无论哪种方法,从单个骨螺中获得的紫色染料都是很少的,要数百上千只海螺才能提取像样分量的紫色染料,所以紫色的提取成本很高,紫色纺织品只有有钱人才用得起。

    越稀少的东西越珍贵,所以紫色就成了罗马国最尊贵的颜色,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波斯及其他国家,紫色同样为贵族们欢迎。

    “原来如此,怪不得那么贵。”李三九感叹道,今日他可是大开眼界了,继续发问:“那么,如果中原的海船,能够将和骨螺。。骨螺紫相近的紫色纺织品染料运到阿非利加,你觉得销路会怎么样?”

    萨维尔看看手中的布匹,试探着问:“你是说。。紫色的丝绸?那紫色是接近骨螺紫的紫色?”

    “是。”

    听得李三九这么肯定的回答,萨维尔有些不敢相信:“中原也有很多骨螺么?”

    “不,中原的紫色染料,主要来自一种草,也就是紫草,你可以称之为草紫。”

    这回轮到李三九来介绍中原的紫色染料,实际上他根本不懂相关知识,是天子昨日介绍了一番,他才大概了解一二。

    中原的紫色染料,源自一种叫做“紫草”的植物,这种植物的根可以榨出紫色的汁,是紫色染料的主要来源,自古以来都是这样。

    正如从骨螺中提取紫色成本较高的缘故,从紫草中提取紫色的成本也不低,加上染色工艺很麻烦,所以中原的紫色同样地位不低,多为高品官服用色。

    但那是过去,现在不一样了。

    自从有了“化学之道”,印染业的发展很快,传统的染料提取工艺在各种化学品的帮助下得到了显著改进,成本大幅下降,而染色工艺也是如此。

    李三九是昨日才知道,草紫的提取工艺已有了突破性进展,据说用了“酒精萃取”后,草紫的提取率增加,所以成本大幅下降,而新式染色剂的研制成功,让紫色的染色成本也降了下来。

    各色染料和助染剂、染色剂,以及染色纺织品,是两洋贸易公司大力推出的海贸新产品,如今尊崇紫色的罗马国找上门来,那么淮南投产不久的新式染料工场就有了大主顾。

    这都是一连串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结果,如同面团发酵一样,变化很快。

    随着水力纺织的普及,中原的纺织业得到了极大发展,随之而来对印染业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多的染料,更好的染色工艺。

    以制作染料出售赢利为目的得大型染料工场已经出现,而染料作物的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还是以紫色染料为例,淮南地区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紫草种植园,为染料业提供了大量原料。

    而蓝草的种植规模更大,因为朝廷对于靛蓝的需求量已经不能用“饥渴”来形容了。

    李三九作为天子心腹,知道靛蓝能用来制作“猛炸药”,也知道染料作物的种植,是朝廷推广“经济作物”种植的一个重要环节。

    于是身为密探头目的李三九,临时兼职“推销员”,向密使萨维尔推销中原的草紫。

    如此转变,让李三九觉得有些尴尬,他不是很擅长做买卖,更不擅长推销商品,只能按着宇文温传授的“秘诀”,自卖自夸。

    “这样吧,此次前往阿非利加的船队,会有一艘大海船满载紫色丝绸同行,当然,为了避免意外,实际上是两艘船运货,每艘船各装半船的丝绸。”

    说到这里,李三九又补充:“这种丝绸的紫色,就按你方才指出的颜色来染,会很像骨螺紫。。。。”

    “当然,如果日后需要染料,中原的海船也能运过去。。。”

    萨维尔听着听着,有些回不过神,看着手中的紫色布匹,他有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么?中原能对外出售这么多紫色染料和紫色纺织品?

    这么多紫色染料和紫色纺织品运到罗马,运到波斯,想来销路根本就不用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