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1292部分

逆水行周-第1292部分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栈窆怠

    这是最惬意的选择,他可以选择成为汉文帝或汉景帝,自己的享受不拉下,美人佳肴尽情享受,又能让百姓修生养息,励精图治,给儿孙打下坚实的经济、军事基础。

    平心而论,这样的选择很正确,宇文温心动不已,但,他要面对一个现实。

    他的王妃,将来就是皇后,他的世子,将来就是太子。

    而他的王妃尉迟炽繁,是尉迟氏的女子,他的世子宇文维城,身体里流淌的血液,有一半是尉迟氏的鲜血。

    这样的女人成了皇后,这样的世子成了太子,会有很多人睡不着觉的。

    宇文氏和尉迟氏的决裂,爆发了大规模战争,如今朝廷里的许多文武官员,是凭借平定尉迟氏的战功,才有了更高的地位。

    那么,当尉迟惇的侄女成了皇后,尉迟惇的侄外孙成了太子,这些文武官员,会怎么想?

    在父系社会,子女的姓氏跟着父亲,所以宇文维城也许不会有为外祖家平反的念头,但皇后不一样,谁也不知道她心中是否有恨意,会不会伺机报仇。

    汉初,吕后去世,勋贵们联合起来,诛杀诸吕,并对吕氏进行斩草除根,吕氏女为刘氏诸王生的儿子,全都未能幸免。

    如此冷血的斩草除根,未必不会在当世重演。

    这就是宇文温必须面对的现实,他要受禅称帝,必然立皇后,所以王妃理所当然是皇后,但这样一来,很多权贵会心中惊疑不定。

    那么,一股股废后的暗流会渐渐汇集起来。

    宇文温在时,压得住,他若英年早逝,根基不稳的尉迟炽繁和宇文维城,如何面对这些因为害怕被反攻倒算而团结起来的权贵?

    如果宇文温能再活三十年,他完全可以用三十年时间来慢慢化解,届时这个问题不是问题,问题是宇文温不敢确定自己能否百分百活那么久。

    武帝宇文邕三十五岁就死了,英年早逝,他现在是而立之年,身强体壮,按说再活三十年不是问题,但却很可能因为一次风寒,一次呛水、一次意外就驾鹤西去。

    到时候,怎么办?

    出于感情,他不会废后、废太子,出于现实考虑,他也不会。

    很简单,若另立王妃(皇后),次年就生子,小家伙一直平平安安,成年也要等二十年后。

    这期间他若是“崩”了,幼帝和年轻的太后,面对满朝文武,要么重演外戚夺权的故事,要么被权臣架空,江山变色。

    当然,他不一定要立嫡,为了稳定人心,他可以选择立长,也就是让大几个月的庶长子宇文维翰当太子,算是折中方案。

    嚯嚯,杨坚的女儿杨丽华在宫里喝茶,杨坚的外孙做太子,就问大家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这种事,想想都觉得不可能,宇文温觉得没必要,他不想让尉迟炽繁母子受委屈,谁是皇后、谁是太子,这事他说了算,谁也别想干涉。

    换人,是不可能的,皇后也罢,太子也罢,绝不可能。

    宇文维城已经快十四岁了,再过几年就成年,宇文温觉得只要自己认真培养,即便再过几年他就英年早逝,经过历练的儿子,靠着火炮和忠心的虎林军,总能镇住场面。

    所以,他要和时间赛跑,不能优哉游哉过日子。

    修大运河可以不急,可以从长计议,但宇文温必然要拿高句丽当牺牲,让自己的儿子刷军功,万一没刷到,还有突厥替补。

    宇文温决定要加快修炼“内功”,励精图治,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争分夺秒扫除一切障碍,以便万一英年早逝,宇文维城接受的是一个稳定的江山。

    为了做到这一点,宇文温在即将推行的官制改革里加了料,他要强势主导一些事务,加速社会变革。

    这些料,共计六味:

    宣政院、通政院、进奏院、集贤院、通商院、精工院。

    各院长官为某某使,直接听从宇文温的指挥,按照宇文温的命令行事。

    宣政院,掌管宗教事务,管理天下佛、道、释教及外邦番教,管人,管不动产(寺庙、道观及其产业),这项职能原本归属礼部的祠部司,但被宇文温分出来,由宣政院加强管理。

    有人想要出家,必须获得度牒,有人想要建寺庙、道观,或者有寺庙、道观想要开“分号”,必须得建设许可,这都必须获得宣政院或下属官署同意,不然算非法。

    而寺庙、道观的产业情况,也必须在宣政院备案,超过规定额度,就得纳税。

    宣政院类似后世的宗教事务部,宇文温要加强宗教管理,打击邪教,不让宗教做大以至于影响国家的健康发展。

    通政院,掌管邮政,以及驿站建设、管理,实际上把兵部驾部司对驿传的管理职能分出来,进行强化,类似后世的邮政部。

    在这个时代,驿传仅服务于官府(政务、军务),民间人士不容易享受到驿传服务,寄一封信很麻烦,宇文温要改革驿政,推行邮、驿合一,加强对地方的管理,这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进奏院,掌出版物、报纸,以及邸报通传,把定期刊发的邸报发放给各地方镇大员(总管府总管等),各方镇大员汇报治下情况的报告(小报告),也经由进奏院递交皇帝。

    进奏院,实际就是舆论控制及宣传机构,兼职刺探地方消息。

    集贤院,掌管学政,主要负责学校建设,督办教育;通商院,掌管商业,承担后世商务部的职能;精工院,负责“高科技”的研发和管理。

    六院,是宇文温为自己设计的六种武器,但正如龙珠必须有七颗才能召唤神龙那样,武器也得有七种才具备最大威力。

    第七种武器,当然有,隐藏在这六种武器之中,藏得很巧妙,理论上来说,根本就不存在。

    想到这里,宇文温捻着颌下小胡须,满意的笑起来。

    我的江山,以后就是我儿子的!谁也别想抢走!

 第一百八十九章 承诺

    箭堂,宇文维翰正在练箭,夜里光照不好,堂内火光闪烁,百步距离的箭靶看上去有些昏暗不明,想要准确射中靶心殊为不易,而他连射了十支箭,八支箭上靶,六支箭命中靶心。全本小说网;HTTPS://щWW。TAiUU.COm;

    以宇文维翰的年纪来说,这是不错的成绩,但他觉得还不够,因为传说中的神箭手,都是百发百中的。

    上了战场,策马疾驰于万军之中,可能瞄准敌将的机会就那么一次,如果射不中,是不会再有机会射第二箭的。

    宇文维翰希望能和父亲那样,驰骋沙场号称不败,所以在读书之余,刻苦训练,他的骑术、射术,都比弟弟宇文维城稍胜一筹,但和“高手”比,就差了点意思。

    兄弟俩在和长安的贵族子弟们游猎时,就见过射术精湛的同龄人,宇文维翰觉得和这些人比起来,自己的箭术只能说合格,远谈不上优秀。

    站立不动射固定靶都不能百发百中,那要骑马射移动中的目标,更是难上加难。

    至于一箭双雁甚至一箭双雕,想都不要想。

    宇文维翰回想起一次打猎时,那同龄人一箭双雁的表现,不由得叹了口气,放下弓,接过一旁递来的手巾擦了擦汗。

    男子满十五岁就可以从军,上阵厮杀,他还没到十五岁,力气还在锻炼中,所以用的弓,弓力寻常。

    如果用寻常的弓都做不到百发百中,那么用强弓就更难做到了。

    弓马娴熟,这对贵族子弟来说不是什么稀罕的技能,即便那些看起来文弱的人,也许一辈子都没上阵打仗,但有一手好箭术丝毫不奇怪。

    那么问题来了,射箭,讲天赋么?

    宇文维翰有一段时间都在纠结这个问题,不过父亲的话,让他有了信心。

    善射?无他,唯手熟尔。

    父亲的意思,就是想要成为百步穿杨的神射手,只要勤奋练习就行,练多了,自然就善射了。

    当然,这不代表傻傻的练,要多动动脑子,多总结经验教训,这样才能快速提高自己的箭术,经年累月练下来,必然水滴石穿,实现突破。

    父亲这么说,那就一定是对的,宇文维翰对此深信不疑,所以他严格按照训练计划,按部就班的锻炼力量、耐力,然后每日都要练箭,积累经验。

    认认真真的练上几年,到时做到弓马娴熟、身备三仗,我就能上阵杀敌了!

    宇文维翰如是想,觉得有些口渴,便向身边伴当说道:“拿水来。”

    一杯水递到面前,宇文维翰正要去接,却见拿着杯子的手修长而白皙,转头一看,惊道:“阿姨?”

    “水温着呢,赶紧喝。”

    杨丽华看着儿子,温柔的说道,宇文维翰作为庶子,按着惯例要喊嫡母为“母亲”或者“阿娘”,喊生母就只能是“阿姨”。

    当然,这种惯例不遵守也行,但宇文维翰已经习惯了。

    他喝着水,抱怨着:“阿姨为何不说一声,把孩儿吓了一跳。”

    “你呀,独自坐着入神,阿姨来了都不知道。”杨丽华摸着儿子的头,亲切的说:“你在想何事?”

    “没,没什么,就是想着练箭。”

    “时间不早了,莫要练了,赶紧洗漱一下,歇息去吧。”

    “嗯。。。阿姨,再陪我说说话嘛!”

    “好呀!”

    杨丽华和儿子闲聊,她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才,看着儿子眉目间和宇文温颇为相似的容貌,心中宽慰不已。

    一眨眼,差不多十五年过去,她为宇文温生的第一个孩子,已经这么大了。

    杨丽华看着儿子,忽然眼前一花,想到了弟弟。

    那年,睍地伐也是这么大年纪。

    如果能活到今日,也该到了而立之年。

    也不知阿摐现在如何了。

    杨丽华收拾心情,陪着儿子离开箭堂,距离父母、弟弟们遇害已经过去七八年,悲伤之情,已经不会溢于言表,所幸弟弟杨广还活着,虽然出家但留下了血脉,这就够了。

    在宇文温的许可下,杨丽华暗中抚养着侄子,杨家有后,对她来说,足以告慰父母的在天之灵。

    而她的侄子迄今都不知道身世,只知道父亲姓杨,早已去世。

    在她的暗中照顾下,侄子会平平安安的生活下去,过着殷实的生活,娶妻生子,延续杨家的香火。

    至于杨广,就陪伴青灯古佛,了此一生。

    这是宇文温对她的承诺,没有赶尽杀绝。

    而宇文温,对宇文维翰倾注了许多的心血,杨丽华看得出来,宇文温很喜欢宇文维翰,虽然要求严格了些,但儿子的成长也是很明显的,表现也很出色。

    宇文温和她独处时,有时会感慨,说“鹊哥似我,当有一番大作为。”

    由此可知,宇文温对庶长子的期望,一点也不比世子少。

    杨丽华满怀期望,盼着儿子将来会有一番大作为,想着想着心情缓和许多,陪着儿子说了一会,便转往自己的小院。

    她行走在回廊,忽见王妃迎面走来,赶紧让到一边:王妃是正室,她是妾,必须如此。

    不过她觉得有些奇怪,因为时候不早,该是就寝的时间了,今夜是王妃到大王寝室侍寝,怎么现在王妃是反方向离开?

    杨丽华没有多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