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1248部分

逆水行周-第1248部分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年,他微服出宫巡游,于秦淮河畔一酒肆吟诗,却为隔壁一人所嘲讽,于是有了一番奇遇。

    那男子自称姓“余”,似乎有心事,所以喝得醉醺醺,却因此接连做出多首好诗,每一首诗都让陈叔宝拍案叫绝。

    有《将进酒》,其“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说不完的洒脱。

    有《长相思》,“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道不尽的悲伤。

    有《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慷慨豪迈之意,让陈叔宝心情澎湃激昂,久久不能忘怀。

    他第一次见到如此才华横溢的人,对方年纪轻轻,胸中颇有才学,正该为己所用,成为朝廷的栋梁,却为了救妻子而离去,至此,两人再未见面。

    九年过去,对方就站在他的面前,身着铠甲,自称是周国豳王。

    豳王温,先前为西阳王温,邾公温、西阳公温,是威胁陈国的一大祸害,陈叔宝还以为此人是面目可憎之人,原来却是“余郎君”?

    想到这里,陈叔宝有些恍惚,周国宗室宇文温的大名,他当然很熟悉,宇文温近十年的经历,他听人说过,也知道正是有此人的骁勇善战,周国的宇文氏才最终保住江山。

    这样一个人,陈叔宝一直认为应该是个赳赳武夫,粗鄙不堪,未曾料居然就是那位文采出众的“余郎君”。

    如此文武全才,难怪。。。

    陈叔宝心中叹道,看着宇文温,想说些什么,却不知道该说什么,他已经瘫痪了,如果没有太子扶着,连坐起来都无法实现,更别说现在,他已经成了宇文温的俘虏。

    为何会如此!

    陈叔宝悲从心中来,他是堂堂天子,如今沦为阶下囚,被人居高临下看着,好像是在看一只蝼蚁,这种感觉很屈辱,他却无法反抗。

    陈叔宝瘫痪后本来说话就不利索,此时心乱如麻,哪里还能说出一个字。

    而宇文温看着陈叔宝,百感交集,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陈叔宝在位期间,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近小人远君子,荒淫无道,成日里醉生梦死,玩女人玩得肆无忌惮,连大将的夫人都不放过。

    现在当了亡国之君,没什么好可惜的。

    但宇文温原本的计划并不是这样,他本来是想取对方性命,然后只需要面对继位的新君陈深。

    陈叔宝和大将萧摩诃续弦安氏有染,当年还是贵妃张丽华做中间人牵线搭桥,于是宇文温从张丽华口中问清了细节,设了个圈套。

    陈叔宝和安氏偷情,服用了蔡脱儿献的“助兴”仙丹,极度愉悦之下便会“马上风”猝死,如此一来,陈国会有一段时间乱成一团,周军便有机可乘。

    然而陈叔宝虽然“马上风”,却没有死,只是瘫痪而已,命很硬。

    不过宇文温运气不错,陈叔宝虽然保住了性命,却陷入昏迷,也算有了群龙无首的效果,只是如此一来,那一套国君投降的流程,就没办法做了。

    国君投降,当然不像一般文武官员投降时那么随意,“规矩”自然是要有的,那就是肉袒、牵羊,隆重得很。

    这一套投降的流程,缘起商微子向周武王姬发请罪,到了春秋战国时,成了战败国国君向战胜国军队投降的必有流程,演化到现在,又多了面缚舆榇、衔璧系颈。

    然而陈叔宝活着,却瘫痪了,不要说走,就连坐也坐不起来,这一套投降的流程,自然就无从谈起。

    面对一个口眼歪斜的瘫子,宇文温要抖威风都不好抖,还担心万一说话太大声把对方吓死了,那可不好。

    所以,该说什么?

    普通藩王,此时就该说:“速速投降,免汝一死,保汝家眷平安!”

    文艺藩王,此时就该说:“汝之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

    二逼藩王,此时就该说:“寡人放汝归营,收拾兵马再战!”

    隔壁藩王,此时就该说:“汝妾张丽华姿色甚好,风情万种,寡人甚爱之。”

    “江南国主,自建康一别,转眼已是九年。”宇文温终于开口,他不可能称呼对方为“天子”、“陛下”,故而以“江南国主”代称。

    “往事历历在目,未曾料再见面时,却已是沧海桑田。”

    陈叔宝闻言不知如何回答,他的自称当然不能再用“朕”,而要称呼对方,得用“大王”一类尊称,这对于陈叔宝来说很屈辱,但又不能不开口。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陈叔宝只能低下头,含糊答道:“吾,身体有恙,无法行礼,失礼了。。失礼了。。。。”

    “无妨,国主好好休养,一众内眷,绝不会受人打扰。”宇文温说完,看向搀着陈叔宝的陈深:“世子可有话说?”

    陈森有些讷讷:“家父有恙,无法久坐,还请。。还请大王开恩,许家父休息。”

    陈深有着超越年纪的老成,但在威风凛凛的宇文温面前,也只能做到这一步。

    “也罢,国主身体有恙,确实不能久坐。”宇文温按刀起身,走下玉阶,来到陈叔宝面前。

    陈深紧紧搀着父亲,惊恐的看着走近的宇文温,他担心对方接下来会伤害父亲,却不知道真要发生这种事,他该如何是好。

    宇文温来到父子俩面前,没有进一步的动作,他看着面如死灰的陈叔宝,良久之后再开口:“自永嘉之乱以来,中原纷争不休,南北对峙二百余年,如今,该结束了。”

    未等陈叔宝表态,宇文温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所以,国主,把江山交出来!”

 第一百二十六章 期待

    山阳,守城的陈军,攻城的周军,相互间已经激战多日,山阳守军凭借护城河、壕沟等各类防御设施,顽强击退周军一轮又一轮的进攻,丝毫未现疲态。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当然,攻打山阳的周军即便战事暂时不利,同样也未现疲态,对于山阳是志在必得。

    山阳,是广陵北面门户,两地相距三百里左右,还有邗沟连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广陵位于邗沟南端,山阳位于邗沟北端,而邗沟是勾连淮水、长江的一条古运河,自古以来,北军大举南下经两淮饮马长江,山阳首当其冲。

    也正是因为如此,周陈两国一开战,作为淮水重镇的山阳必定会被战火波及。

    周、陈两军围绕山阳爆发激战,但今日战事却忽然停顿下来,因为南边的广陵出事了。

    山阳城外周军大营,行军总管杨素正在视察军营,连日征战的将士们,如今偃旗息鼓,正在各自营区休息,或者修整甲仗,或者饮马、樵采。

    若是往日,杨素绝不允许麾下将士如此懈怠,但今时不同往日,因为战争快要结束了。

    虽然,战争只是刚开始不久。

    想到这里,杨素停下脚步,看向远处的山阳城,此时城头守军戒备森严,丝毫没有懈怠的样子。

    但杨素知道再过不久,对方很可能就会开门投降。

    行军元帅、豳王宇文温,派骑兵来到他的大营,而这些骑兵不是从北面或者西面来的,却是自南面广陵而来,为杨素及诸位将领带来了一个惊天的好消息。

    豳王亲自率军攻入广陵,陈国天子、太子、宗室悉数投降。

    在这之前,豳王率军渡江入广陵,击败陈国宗室、豫章王陈叔英,俘虏陈国文武百官。

    随着骑兵来的还有陈国使者,其人带来了陈国天子的诏书,劝降山阳守军。

    如此消息,让杨素和将领们有些错愕,一如当初听到朝廷使者宣旨、说即将对陈用兵时那样错愕。

    一场灭国之战,忽然发生,让大家倍感意外。

    而这场灭国之战,刚开始就要结束了,同样让大家倍感意外。

    梁国开战前,杨素作为徐州总管,根本就没听到半点风声,他只是根据当前时局的变化,大概判断出朝廷可能要对陈用兵,只是不知何时动手。

    结果战争突然爆发,让徐州文武官员措手不及,杨素觉得这事情有些蹊跷,因为丞相宇文明若真要动手,不该这么仓促。

    至少,要向豫、亳、徐、青四州总管通一下气,以便让大家心里有个数。

    然而战争就这么爆发了,更让杨素吃惊的是,豳王宇文温身为行军元帅,居然以身犯险,领兵南下渡江入建康,然后掉个头北上攻取广陵。

    俘虏了避难广陵的陈国天子、太子、宗室,然后派人带来陈国天子陈叔宝的诏书,到山阳劝降守军。

    不止山阳,还有盱眙、钟离、寿春,汝阴,以及建康上游门户当涂,恐怕其守将也会陆续收到陈叔宝的诏书,让其投降。

    其他各地陈军,迟早都会得知天子投降,那么周军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让这些地区传檄而定。

    陈国,就这么完了,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灭亡。

    虽然这是迟早的事,但杨素没想到,将近三百年的南北纷争,竟然就这么落下帷幕。

    更没有想到,豳王宇文温是如此用兵。

    联想到先前有周国水师袭击陈国京口,然后强攻建康得手,杨素觉得必然和宇文温脱不了干系,而宇文温如此大胆的用兵,让杨素惊讶的同时颇为佩服,也颇为忌惮。

    豳王宇文温,不只会用“奇技淫巧”,其人用兵本领了不得,不可小觑。

    杨素觉得丞相、杞王宇文亮有这样的弟弟威慑朝野内外,那一天怕是很快就要到了。

    时局的发展,一直处乎杨素的意料之外,他当年和儿子杨玄感护送落难天子宇文乾铿南下,实际上想得很清楚,当时的杞王宇文亮资质平平,而天子迟早要和杞王发生龃龉,他就有机会从中渔利。

    然而去年年初的一场剧变,天子崩、杞王薨,让杨素愕然,随后他认为继杞王位的宇文明不一定能有效控制朝政,自己可以浑水摸鱼。

    结果宇文明还真就坐稳了位置,与其弟豳王宇文温一内一外,牢牢控制着朝野内外,任谁也掀不起风浪。

    现在,周国快速灭亡陈国,丝毫没有拖泥带水,宇文明凭借执政时统一天下而获得的巨大声望,杨素知道对方受禅称帝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那么,当兄长御宇天下之际,要如何提防声名赫赫、甚至超过自己的这个弟弟?

    会不会,有一种如鲠在喉、欲除之而后快的想法?

    毕竟,皇权面前,连父子都会自相残杀,更别说兄弟!

    杨素如是想,他可是亲身经历了周国政局的许多风风雨雨,当年,亲眼看着权倾朝野的晋王宇文护全家灭门,随后,又看着武帝宇文邕是如何提防弟弟宇文宪。

    宇文邕和异母弟宇文宪自幼一起长大,关系密切,但那又如何?

    宇文邕除掉了大冢宰宇文护,随后让宇文宪做大冢宰,看上去是高官厚禄,贵不可言,实际上就是架空宇文宪,因为此时的大冢宰,根本就没有实权。

    宇文邕是不相信宇文宪么?不,兄长宇文邕,绝对相信弟弟宇文宪,但天子宇文邕,绝对不敢不提防齐王宇文宪。

    这就是现实,谁当皇帝都会如此。

    当年,宇文邕如此提防劳苦功高、文武双全的弟弟宇文宪;现在,宇文明会不提防同样劳苦功高、文武双全的弟弟宇文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