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1229部分

逆水行周-第1229部分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家生死未卜,安氏惊魂未定,但她还要面对一个绕不过的坎:若夫君问她今日发生了什么事,她该如何回答?

    纸包不住火,萧摩诃不是傻瓜,只要稍微细想一下,就会发现端倪,安氏不知道自己在暴怒的萧摩诃面前,能够活多久。

    正恍惚间,脚步声起,随后房门被人推开,安氏抬头一看,不由得打了一个寒蝉:夫君回来了。

    刚从宫里议事归来的萧摩诃,见着夫人坐起身,愣愣的看着自己,赶紧快步上前,将对方揽入怀中:“夫人莫慌,没事了。”

    “夫君。。夫君。。。。”

    安氏泣不成声,不是因为激动,而是因为害怕,她和人偷情,自然做贼心虚,如今不知夫君到底知不知道真相,所以忐忑不安。

    萧摩诃揽着娇妻,低声安慰,片刻后说:“太后已经把事情原委说了,这都是误会,没事了,没事了。。。”

    萧摩诃说,太后已经把事情的梗概向几位重臣透漏,那就是天子为阉竖蔡脱儿迷惑,微服出宫,到佛寺去见什么得到高僧,服下蔡脱儿所献丹药后,毒发昏迷。

    当时恰好安氏在寺内烧香,目睹了这一切,被闻讯赶来的侍卫当做凶手抓住,带回宫里审问,其间因为误会,侍女雀儿被误杀。

    后来太后问清楚原委,知道元凶是蔡脱儿,安氏只是受了无妄之灾,所以把人放了,还让萧摩诃回来好好安慰安慰。

    听到这里,安氏哑然,她没想到太后竟然还真就把事情瞒了过去。

    但终归是心中有鬼,安氏和萧摩诃说了一会儿话之后,推说累了,要休息。

    “既如此,夫人好好休息。”萧摩诃扶着安氏躺下,亲自为其盖上被褥,和颜悦色的吩咐了几句,起身离开。

    俩开寝室、走在回廊里的萧摩诃,神态如常,但进了书房独坐之后,忽然脸色一变,变得铁青,右手握拳,就要砸向书案。

    就在拳头即将砸中书案时却停住了,青筋暴跳的萧摩诃,喘着粗气,动作就这么僵着,最后忽然双手捂脸,低声哭泣起来。

    “为何。。为何。。。”

    萧摩诃心如刀绞,他不是傻瓜,当然能猜出来今日之事不是太后说的那样。

    入宫前,他只知道官家出事,待得太后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听得自己夫人当时也在场,萧摩诃当时就愣住了。

    回府后,他没有马上找安氏,而是问了今日随着主母出行的侍女和随从,从这些人支支吾吾的说辞之中,他很快就猜出来,今日他的夫人安氏,和天子在佛寺偷情。

    天子,不是吃了仙丹中毒昏厥,而极有可能是和安氏云雨时发了“马上风”。

    自己的夫人和别的男人私通,而且还不是一次两次,好不容易消停几年,竟然又“死灰复燃”,萧摩诃只觉得头都要气炸了。

    若是换做当年,他会直接提刀把奸夫**给砍死,哪怕自己随后被五马分尸也不在乎。

    但是,他已经老了,还有儿女。

    他,还要脸。

    为国拼了一辈子的萧摩诃,如今年事已高,只想有个一温暖的家,妻儿俱在,将来还有孙子绕膝。

    自己的续弦貌美如花,那是多有面子的一件事情,所以,他不能。。。他丢不起这个人。

    太后也丢不起这个人,所以编了一套说辞,萧摩诃如今只能打掉牙和血吞,装作若无其事,回来安慰夫人“没事了”。

    只是如此忍气吞声太屈辱,让驰骋沙场数十载的老将泣不成声。

    。。。。。。

    秦淮河口南侧,被称为“周坊”的里坊处,大批陈军士兵聚集,虎视眈眈看着坊内,与此同时,坊内许多布衣拿着棍棒等器具当做武器,和士兵对峙。

    坊有坊墙,但这临时划定的里坊,坊墙为木栅,所以木栅内外对峙的两拨人,可以看见对方的动静,相互间大眼瞪小眼。

    坊门处,梁毗定定站着,看着面前的陈国官员,大义凛然的喝问:“这才过去多少日,尔等就要食言么?”

    “是尔等,说要划定一处里坊,让周国商贾暂居!”

    “是尔等,说在这里坊里暂居的周人,即便犯了事,也不会直接派人进来捉拿!”

    “是尔等,信誓旦旦的说,此举绝非权宜之计,是为了两国交好,不是敷衍了事!”

    “可如今,尔等想要做什么?嗯!”

    那几名陈国官员苦着脸,见着这位留在建康的周国副使态度如此强硬,不住的解释:“梁公!不是我等食言,实在是这嫌犯并非周人,我们只是。。。”

    “只是什么?”梁毗盯着对方,“只是找个借口吧!”

    “捉拿嫌犯,呵呵,然后怀疑其他人有问题,也一并带走,是不是!”

    说到这里,梁毗转身指着身后聚集的人们,大声高呼:“今日,本官决不许尔等把坊里任何一人带走!”

    那几名陈国官员急得满头大汗:“梁公!梁公!莫要误会!我们保证只抓那蔡脱儿,进去搜一搜,无论搜不搜得到,都不会牵连其他人!”

    “保证?呵呵,保证!贵国之前保证过,入坊抓人,须得与我国官员协商,如今,本官就在这里,只有三个字:不、行!”

    “梁公,这是两个字,是两个字。。。。”

    “三个字两个字,反正都是不行!”

    看着眼前黑压压一片士兵,梁毗知道自己实际上是拦不住的,但拦不住也得拦,因为他在这里要是软了,回去就要被人指责为懦夫。

    梁毗之前是作为副使,和正使王劭抵达陈国建康,与陈国方面交涉关于两起周国商船遇袭、人员被扣押的事件。

    后来陈国方面做出让步,遣使随王劭去长安做解释,而梁毗则暂时留下来,看看陈国做出的承诺如何兑现,看看对方到底是虚情假意,还是真情实意。

    为了稳定周国商贾的人心,梁毗就在这新划的里坊住下,成了周国在陈国的常驻使节(暂时)。

    现在,陈国官军抓捕的蔡脱儿,据说有人指认说已经潜入坊内藏着,所以陈国方面要进来搜查、抓人,这倒也不是违反承诺,毕竟蔡脱儿是陈人不是周人。

    但梁毗知道,这不是对错的问题,是立场的问题,他作为周国使节,就不能轻易让陈人随意入坊,即便到最后他挡不住,也是尽力了。

    马蹄声起,远处又有兵马赶来,梁毗心中苦涩,却依旧寸步不让,正要斥责对方的言而无信,却听得一旁响起呼喊声:

    “有船!有船离岸了!周人的船出逃了!”

    “拦住那艘船!拦住那艘船!”

 第九十七章 海市蜃楼

    寒风阵阵,吹不散江面上弥漫的雾气,如今虽然临近正午,但满天乌云,宛若傍晚,水天共一色,让人难以分清何处是江面,何处是天际。全本小说网;HTTPS://。.COm;

    大江之上,一艘走舸自北向南横渡,船身在水面雾气里若隐若现。

    南侧江边,京口水寨哨楼上的哨兵,远远看见江上这艘小船似乎在晃悠,赶紧吹响号角。

    号角声浑厚而有力,引得水寨中的士兵纷纷抬头看向江面,不过绝大部分人都没有进一步举动,该忙什么就忙什么。

    反倒是押运粮草抵达水寨的一些青壮,被这号角声弄得心惊胆战,他们觉得这号角声应该是示警,说明有敌人正在接近,但为什么营寨里的士兵都当做没听见一般?

    “那是给雾里的船只指明方向,大雾天气常这样的。”一名军吏说道,随后不忘补充:“赶紧干活,莫要磨磨蹭蹭。”

    青壮们心中的疑惑得到解答,继续将粮草从车上卸下来,他们是服劳役的平民,对于军旅生活不是很懂,许多人是第一次来京口,待得卸车完毕,不由得好奇的四处张望。

    那军吏见多识广,见状笑道:“你们来得不巧,若是再过一阵子雾气散了,那大江之上的景色,才叫好看。”

    见着这位好说话,许多人纷纷问起来,因为大家都听说,若是天气好时,在京口可以看见江对面的广陵。

    “天气好时,确实可以远远看见,但那得眼力好,还得江上没有雾。”

    有人听了便问:“那么,在这江面上,可以看见广陵潮么?”

    军吏闻言哈哈一笑:“时机不对,你们得来早几月,广陵大潮要到七、八月时才最好看。”

    “哦。。。。”那人不死心,想了想又问:“那能看见海市蜃楼么?”

    “海市蜃楼?你如何想到问这个?”

    “嗯,我是听人说的,说京口和广陵江面下游入海口,有海市蜃楼。”

    “嗨,那是乱讲,这得在青徐沿海才能看见的。”

    两人一问一答,让旁边的青壮摸不着头脑,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又名“蜃景”,据说是海中一种名为“蜃”的异兽施展出来的异象,具体些来说,就是这种名为“蜃”的异兽吐出如同烟雾般的蜃气,然后幻化出亭台楼阁或者街市。

    这种海市蜃楼,只能在海边见到,而那名军吏却说虽然京口下游就是大洋,但要看到海市蜃楼却很难。

    首先,这得在夏天,因为据说只有天气炎热,那潜伏在大海深处的“蜃”才会浮出海面,吐出大量蜃气,幻化出蜃景。

    其次得没有风,或者风不大,不然“蜃”吐出来的蜃气很容易被吹散,无法幻化出亭台楼阁。

    这两点,实际上在长江入海口处很难同时碰到,所以,自古以来的“海市蜃楼”传说,都是在青徐沿海一带比较多。

    见多识广的军吏,娓娓而谈:“东海之上,不止有海市蜃楼,传说还有蓬莱等仙山,所以那始皇帝派人寻访海外神仙,都是从青徐沿海港口出航的嘛,谁听说过从长江出海的?”

    军吏说得头头是道,青壮们听得津津有味,对于他们来说,家乡之外的地方,都是神秘莫测的秘境,许多传说,还得让有见识的人解说一二,自己才能理解。

    今日大家运粮草到京口,本想看看传说中的“广陵潮”,结果时候不对,就只能等下次了。

    那玄之又玄的“海市蜃楼”,不可能看见,如今江面上灰蒙蒙,没什么好看的,那艘南渡的走舸渐渐靠向水寨码头,而青壮们随着军吏们的吆喝纷纷起身,开始将一些营中物资往车上装。

    这些物资,是江北广陵那边送来的,据说有很多是和周国淮北州郡互市得来的货物,具体是什么不得而知,反正和青壮们无关。

    广陵和京口,隔江对望,而两地之间的船只往来,不断输送着大量物资,从建康出发运送粮草到京口军营的队伍,回程时当然不能拉着空车。

    此时天色转亮,天上厚厚的云层也出现许多缝隙,阳光从云缝中漏下,洒在江面上,似乎让雾气消散了许多。

    江上有大雾时不利于行船,所以水寨船只大多停泊在岸边,至于巡逻什么的就不用提了,如今见着雾气渐渐散去,有士兵开始给一些船只解缆绳。

    每日都有会有函使往返于长江两岸,以此将大量公文带往淮南或者建康,如今耽搁了半日,眼见着雾气消散,函使自然不敢耽搁,无论如何,今日一定要抵达北岸广陵。

    同样,广陵那边也会有人等着渡江抵达京口。

    岸上,一辆辆本已卸空的马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