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1222部分

逆水行周-第1222部分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惬意。

    这可比在宫里要轻松,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周围的人愿意和自己说悄悄话,还分享许多小故事,有个头痛脑热,会有人关心。

    当然,在宫里时,母亲也会关心自己,但陈媗在豳王府的侍女生活,让她渐渐开朗起来。

    一想到母亲,陈媗就有些失神,手中的鸡毛掸一凝,忽然间面前置物架上那琉璃盏一晃,随后落下地,“啪”的一声碎了。

    陈媗见状脑子一片空白:我碰到了?怎么会。。。

    “这是怎么回事?”

    声音响起,宇文温抬头看过来,看着地上的碎片,面色不善,陈媗窘迫得低着头赔不是:“大王,奴婢不是故意的。。。。”

    “陈娘子。”

    “奴。。。奴婢在。。。。”

    宇文温放下书,看着陈媗:“你是不是对寡人有什么想法?”

    “啊?”陈媗惊呼一声,她一下子没回过神:我能有什么想法?

    但现在不是发呆的时候,陈媗苦着脸说道:“不不不,奴婢只是一时失手。。。”

    陈媗惊慌失措的摆着手,置物架忽然倒下来,上面摆着的东西砸得稀烂,陈媗为此愣住了:我好像没碰到啊?

    或者真碰到了?

    陈媗心乱如麻,她弄不清楚自己是否真的碰倒置物架,一旁的侍女见状吓得面色发白,宇文温“哼”了一声,再问:“怎么,如此接连失手,是想引起寡人的注意么?”

    陈媗和几位侍女都没反应过来,宇文温随后“邪魅”一笑:“很好,你成功引起寡人的注意了!”

    没错,是霸道总裁最喜欢的“邪魅一笑”,虽然宇文温实际上不知道到底怎么笑算是“邪魅”,但既然鱼儿上钩,他可不会客气:

    “从现在起,你就是寡人的妾了!”

    “啊?”

    旁边的一名侍女脱口而出,随后捂住嘴巴,和其她人一样,满是羡慕的看着陈媗:能做大王的侍妾,这可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啊!

    处在众人视线之中的陈媗,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愣愣看着宇文温,满是不可思议的表情,随后面色发红,一直红到脖子:“不不不,不是,不是这样的。。。”

    她没想到事情竟然变成这样,明明好好的一天,她只是被叫来打扫书房,怎么就成了大王的妾了?

    这、这是怎么回事啊?

    陈媗脑袋一空白,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这两年来她主要负责养白鹦鹉,所以时常跟在豳王身边,目睹豳王和王妃、院主以及子女们相处的情景,也目睹了贵妃和豳王相处的情景。

    贵妃看起来很快乐,甚至比两年前还要光彩照人,陈媗渐渐觉得豳王好像不是什么坏人,对人也好,如果、如果。。。

    那想法让她脸红,所以不敢想下去,结果这一天来得这么快,也太。。。

    回过神来的陈媗,发现几位侍女不知何时已经退出去,此时的书房里除了豳王和自己,就没有别人。

    见着豳王向自己走来,陈媗心如鹿撞、呼吸急促,转身想跑,双腿却如灌铅,好一会才走了几步,距离房门却还有一段距离。

    她眼睁睁看着豳王走近,向自己伸出手。

    两年前,戏场包厢内,贵妃和豳王在一起的那一幕,又浮现在陈媗脑海里,回想起贵妃那摇曳的身形,还有那一阵哆嗦,她不由得面颊发烫。

    正纠结间,却见豳王擦身而过,抬手将门推开。

    “想什么呢?光天化日的。。。”

    宇文温说完,走出书房,陈媗僵在原地,听得对方说“跟上”,不知怎的,懵懵懂懂就跟了上去。

    房外候着的侍女们,向她投来羡慕的目光,陈媗窘得低着头,紧紧跟着宇文温,不敢说什么,听着对方又说“随寡人去给王妃请安、奉茶”,心如鹿撞。

    “愿意么?”

    面对宇文温的提问,陈媗声若蚊咛,面若桃花,也不知说的是“愿意”还是“不愿意”。

    既然跟着走,那就是愿意咯!

    宇文温如是想,对此很有把握,套路一出,陈小娘子是绝对跑不掉的。

    而另一边,套路一出,绝对十拿九稳。

 第八十六章 布局

    书房内,丞相、杞王宇文明正与世子宇文理交谈,父子俩面前是一副舆图,上面画着淮南、江南山川形势,而宇文明正在听儿子陈述平陈方略。全本小说网,HTTPS://。m;

    宇文理年纪轻轻,任雍州牧一年多,实际上才刚适应,更别说从没带兵打过仗,光凭他自己,哪里想得出什么平陈方略。

    实际上,这是身为父亲的宇文明对儿子的考校,他将心腹们拟定的几个平陈方略交给儿子,让儿子自己琢磨琢磨,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

    说得好不好、对不对都是次要的,关键是要对此进行认真思考,以便将来真的领兵南下时,心里有数。

    到时候平定江南,班师回朝,儿子风风光光,他这个做父亲的自然也会风光。

    陈国,本来四年前就该完蛋了,只是因为周国内部发生变故,所以陈国才能苟延残喘至今。

    对此,宇文明觉得拖下去没意思,而且迟则生变,所以他这一年多来稳住朝野内外局势之后,就开始策划平陈,统一天下。

    结束数百年的战乱、南北对峙,这是名垂青史的大功,宇文明本该自己亲自带兵出征,奈何他身为丞相,不能轻易离开长安,以免生变。

    他对于朝局的控制,还没到十拿九稳的地步。

    对于宇文明来说,可靠的官员太少,自己远离长安这个权力中心多余不妥,所以他若是出征,最好带上天子一起,来个“御驾亲征”。

    但天子年纪太小,一旦出征途中水土不服导致出了意外,那就会面临进退两难的困境,所以宇文明知道自己是动不得的。

    如此一来,得任命别人为行军元帅,带兵平定陈国,虽然合适的人选不少,但实际上宇文明能选的只有两人,一个是弟弟,一个是儿子。

    豳王宇文温,征战沙场十余年,战功累累,未尝败绩,有“不败”之名,若以军事角度说,任命宇文温为平陈主帅再合适不过。

    但问题在于,宇文温立下如此大功,该怎么赏?

    宇文温已经位至国王爵,再高,难不成封疆裂土?

    功高不赏、难赏,宇文明知道弟弟的位置已经很高了,再高也不能高过自己。

    当然,宇文温真要是平定陈国立下大功,实际上也不是没办法赏,那就是封宇文温的儿子们为郡公、国公,以此作为嘉奖。

    但这样下去,若干年后,该怎么办?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宇文明知道自己的处境,势必坐上那个位置,那么到时候他就得面临一个问题:弟弟的儿子太多了,以至于将来会成为皇权的威胁。

    自大象二年那场浩劫后,宗室男丁凋零,而截止今日,成年的男子是宇文明和弟弟宇文温,宇文明的长子宇文理,今年未到二十,勉强算真正成年。

    而未成年的男丁们,宇文明有次子、幺子,宇文温则有六个儿子。

    宇文明父子四人,宇文温父子七人,到了十余年后,小家伙们开始入仕,双方人数对比就会开始失衡,这对于皇权来说是隐患。

    当年天元皇帝排斥皇叔们,以至于让外戚有机可乘,有鉴于此,宇文明知道自己将来坐上御座,就得给宗室分权,以宗室拱卫皇权。

    但到时候除了皇子,其他宗室就是宇文温及其儿子,这样一分权,宇文温父子的实力大增,这可不好。

    然而若不分权给宗室,且不说宇文温会怎么想,宇文明觉得光靠自己和儿子,要想镇住那么多权贵很吃力。

    所以,宗室要用,却又不能太过重用,这对于权术有很高的要求,即所谓的“帝王之术”,宇文明怕自己百年之后,宇文理坐不稳皇位。

    要么如同天元皇帝那样,一门心思防宗室,却便宜了外戚;要么宇文理被叔叔和堂弟们架空,最后倒霉。

    宇文明甚至觉得自己要压制弟弟都会很吃力,因为宇文温实在是太出色了。

    去年年初,故杞王宇文亮临终前做了安排,让宇文明身处长安执政,让宇文温在洛阳震慑关东,兄弟俩一内一外,互为支援。

    这番布置确实效果不错,宇文明这一年多来,渐渐稳住了人心,把权力抓得越来越紧。

    但随着时光流逝,兄弟俩的关系必然发生变化,最后由上下级关系变成君臣关系,到时候,情况又不一样了。

    宇文温坐镇洛阳,时间长了会尾大不掉,对皇权来说是一个隐患,对于国家来说也是隐患,一旦处理不当,就会有爆发内战的危险。

    宇文明知道自己迟早要面对这个问题,必须想办法解决,但他的动作要“轻”,不能刺激弟弟,否则稍不留神,大周就真会爆发东西内战了。

    真要打起仗来,宇文明对于战胜弟弟不是很有信心,因为宇文温在战场上的表现太过神奇,各种奇奇怪怪的武器层出不穷,宇文明不确定自己的军队面对宇文温时能有多少胜算。

    更别说兄弟阋墙,只会让外人趁虚而入,手足相残,无论是谁赢了,都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

    宇文氏的江山经不起这样的折腾,所以宇文明不到万不得已,不想选择这条路,那么得在平时就开始布局,慢慢将弟弟的实力削弱。

    这是严峻的现实,和兄弟之情没有关系,宇文明知道自己若是不提早做打算,日后自己登基称帝,怕是会更加头痛。

    现在就是提前布局的时候,宇文明下定决心,绝不能让宇文温担任主帅,立下平定陈国的大功。

    所以,宇文明要让儿子宇文理当主帅,拿下这个大功,一来可以避免宇文温功高不赏、难赏,二来也好让宇文理积累声望。

    日后当了太子,能有足够的声望聚拢朝士,和豳王一较高下。

    这是宇文明的布局,谁也改变不了,但问题不是没有,那就是用兵时机的选择。

    若能在明年秋天动兵,那再好不过,这样可以做好充分的准备,但宇文明生怕拖久了生变,儿子的功劳被弟弟抢走,那可不好。

    所以最好是今年年底动手,赶在明年雨季到来前结束战争。

    但这样就太匆忙了,毕竟河南之地修生养息不过两年,若大举动兵,宇文温必然会以此为借口加以劝谏(阻拦)。

    当然,宇文明有信心排除非议,让儿子年底就带兵攻打陈国,只是如此一来,万一战事不利,麻烦不小,更别说若宇文温在后背使坏。。。。

    虽然宇文明不认为弟弟真会在粮草供应上动手脚,但权力斗争,有时候还是考虑周到些为好。

    宇文明思来想去,觉得夜长梦多,所以最后决定就在年底动手,无论如何,也要保证儿子拿下平陈大功,所以这几日开始考校儿子,看其对于平陈有何构想。

    但实际上宇文理不需要具体参与军务,指挥大军作战的重任,由行军元帅长史、司马来负责即可,宇文明如此认真考校儿子,是为了让儿子有真正锻炼的机会。

    要知道如何用兵,不然,在叔叔面前会露怯的。

    至于战争的借口,当然不会缺,从陈国逃入周国的宗室陈伯固、陈方泰,和陈国皇帝陈叔宝有仇,对于宇文明来说,这两个人是很好的工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