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1137部分

逆水行周-第1137部分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脚步声起,有人向帐篷接近,惊得蔡五娘一个哆嗦,惊恐的看着走进帐篷之人,发现来人是李涡,不由得松了口气。

    李涡见着心上人惊恐的样子,赶紧说道:“女郎放心,没事了,官军已经做出安排,明日便送女郎回蔡家庄。”

    蔡五娘得知这一好消息,十分激动却又不敢相信:“真的么?”

    “官军说话,当然是真的。”

    “官军。。。他们是哪边的官军啊。。。”蔡五娘不懂时局,但听过父亲和兄长们议论,好像如今有两拨官军打来打去的。

    李涡将一个热乎乎的炊饼递给蔡五娘,随后坐在火堆另一侧,笑道:“管他呢,反正是好人。”

    见着蔡五娘小口吃起炊饼,他又道:“女郎放心,今夜好好休息,明日一早官军便派人送女郎回去,回了庄子,日后莫要再随意出行了,外头兵荒马乱,可不太平。”

    “嗯。。。”

    蔡五娘应了一声,默默吃着炊饼,李涡忽然哑巴了,抓抓头,不知接下来该说什么,又不敢盯着女郎看,于是低下头,往火堆里丢树枝。

    不知过了多久,蔡五娘忽然说道:“李涡。。。。”

    “啊?女郎有何吩咐?”

    “今夜。。。今夜你留在这里好么?我。。。。我害怕。。。”

    “呃。。。好。。。好。。。”

    李涡支支吾吾的答应下来,呼吸急促,心脏扑通扑通乱跳,虽然他知道女郎没别的意思,他也不可能和对方有什么事情发生,但能和心上人在一个帐篷里过夜,这种意想不到的待遇让他激动不已。

    “女郎放心,今夜绝不会有事的!”

    话音刚落,外头传来些许声音,似乎是有人惨叫,蔡五娘听得这动静,吓得面色一变,一头撞入李涡怀中,瑟瑟发抖。

    心上人竟然就这么钻到自己怀中,让此时的李涡脑袋一片空白,但他没心思想什么,不住的安慰着:“女郎末怕,没事的!”

    。。。。。。

    林间某处,张铁炉和几个手下静静躺在地上,已经没了气息,作为单纯打家劫舍的贼人,他们在强者眼中没有活下去的意义,于是各自的人生走到了尽头。

    卢勿吉看着这些倒霉鬼,想起当年的自己,他和同伴过的日子和这些人差不多,都是到处流窜,靠抢劫、杀人越货过日子,这种刀头舔血的生活里,每个人随时都有丧命的可能。

    运气好的队伍,占山为王,头领当个寨主,打劫周边村落、过路商旅,或者经商,变成亦匪亦商的大掌柜,成日里吃香喝辣,有花不完的钱粮。

    运气还行的队伍,做部落酋长或者豪强大户的鹰犬,跟着郎主作威作福。

    运气一般般的队伍,就像小股狼群,游走在荒野里觅食,饱一餐饿一餐,随时想着捕猎,随时提防着被其他狼群捕食。

    卢勿吉的队伍,就是运气一般般的队伍,在幽燕之地游荡,什么活计都做,自己是好是坏、是善是恶说不清楚,反正没有什么前途。

    适逢官府招募好汉为国效力,他便带着人投了官军,跟着大军南下,试图闯出另一片天地。

    能在刀头舔血的生活中活下来的人,除了运气好,本事必不可少,卢勿吉和同伴对各自的本事很有信心,无论是骑术、箭术还是搞偷袭,甚至包括拷打询问,都不在话下。

    然而现在,他是真正见识了何为“专业拷问”。

    张司马手下的“小李”,带着几个帮手,在短短一炷香时间内,就把几个贼人肚子里的话全都掏出来,连这些人小时候鸡毛蒜皮的事情都问出来了。

    对方并不是简单的严刑拷打,而是用了许多技巧,这些技巧让一旁“观摩”的卢勿吉大开眼界。

    而已经被处死的张铁炉等人,遗体被布置成互相残杀的样子,日后要是被人发现,只会得出这伙人因为分赃不均自相残杀、最后同归于尽的结论。

    不会想到是遇到了什么人,然后被灭口。

    如此处理尸体的思路,也让卢勿吉“耳目一新”,见着那几位颇为熟练的能手,他不由得对西阳王帐下好汉们的实力刮目相看。

    这些人同样是出来当斥候,捉俘虏,勘察地形,刺探敌情,行事的风格和卢勿吉一行人有些不同,至于有何不同,卢勿吉觉得和厨子做菜一样。

    一只羊如何做?卢勿吉等人的做法就是将羊剥皮,开膛破肚,然后砍成几大块架在火上烤,根据经验判断火候,烤得差不多就行了。

    而西阳王府张司马带来的这群人,会随身带着各类刀具、佐料,将羊细心处理,连内脏都处理好,用随身携带的小炊具,将整头羊做成各种美味的菜肴。

    也就是说,这支队伍是专门为做斥候而组建的,刺探军情有一整套“流程”,队伍中的成员各自分工协作,不像卢勿吉的队伍,虽然人人都是多面手,但除了杀人、搞偷袭以外,却有些“样样精、样样松”的感觉。

    张司马的队伍里,有许多奇特的装置,譬如“指南针”,譬如双筒千里镜,估算路程时还要看怀表,记下从某处到另一处花了多少时间。

    有人专门拿着个奇怪的装置观测太阳,说是要测量什么“纬度”,又有人用奇怪的千里镜东看西看,说是什么“测距”、“测高”。

    测距,指的是两点之间的距离,卢勿吉等人估算距离只能凭借经验,误差不小,而据说有了这测距的装置,估算两点之间距离时“精度”很高。

    至于测高,卢勿吉不能理解把一座丘陵的高度测出来有何意义,而测量河流深度的行为很正常,毕竟要考虑大军过河时是直接涉水过河还是必须搭桥。

    但连河水的“流速”也要测量,这有何用?

    卢勿吉跟着张司马出击,刺探敌情,真是长了见识,他发现队伍每到一处地方,除了抓舌头、打听消息,还要“测绘”。

    测绘出许多结果,然后有专人根据这些结果在一张张网格纸上绘制舆图,把河流、道路走向以及村庄、水源等重要内容标在舆图上。

    也就是将各种探听来的消息,变成图形和文字,一张张小舆图,渐渐汇聚成一张大舆图,

    这一点,就是卢勿吉的队伍无法做到的,他们刺探得来的消息,都是以口头形式向西阳王汇报,最多拿根树枝在地上比划比划。

    和张司马队伍绘制出来的精细舆图相比,卢勿吉及同伴比划的图形,就像是孩童画的画,乱七八糟。

    灭口完毕的卢勿吉,来到一处帐篷内,西阳王府司马张定发和几个人,在帐内借着篝火火光,研究一张刚绘制好的舆图。

    张定发见着卢勿吉过来,示意他坐下,随后接着分析搜集而来的消息。

    “总总迹象表明,扶沟城确实出了事,城门紧闭,城外有骑兵游荡,百姓不得接近,所以我们无法得知城内情况。”

    “一队抵近扶沟城侦察,未见城外立有营寨,说明许昌方向敌军还未派出其他兵马抵达扶沟,而一队能够接近扶沟,城外游骑拦截力度较弱,说明对方兵力确实不足,只能防内,不能防外。”

    “如此一来,我方就有机会试探对方虚实,所以,既定计划要有所改变。”

    张定发作为西阳王任命的“首席情报官”,带着西阳王直属的精锐斥候,对扶沟城及附近地区展开“战役侦察”,有现场临机处置的权力。

    这支队伍,就是西阳王最可靠的眼睛、耳朵,所见所闻,会成为西阳王部署作战时的重要参考。

    而卢勿吉等人的加入,让这支斥候队伍的实力大涨,进攻性更强,那么可采取的手段就多了一些。

    张定发掏出怀表,其他人也纷纷掏出怀表,众人对了对时间后,张定发做出安排:“现在是晚上九点,大家抓紧时间休息,凌晨三点整,依次出击!”

 第二百五十章 洧水寒

    深夜,北风吹拂,天空又落下柳絮般的雪花,纷纷扬扬落在旷野里,落在洧水上,朵朵雪花随着潺潺流水,向着东南方向缓缓流淌。全本小说网https://。

    一朵雪花尚未完全化入水中便被人用手捞起,捧到嘴边后轻触嘴唇,感受到河水的丝丝寒意。

    “都下雪了,河面竟然还没结冰。”

    郑八斤将手掌一反,使得手中的水落入河中,如此冰凉的水若直接喝进嘴里,怕是要拉肚子,所以即便他有些渴,还是忍住了。

    他的两名同伴亦在洧水岸边,正在测量此处河段的水深、流速,对于小队成员来说,这都是驾轻就熟的技能,所以即便洧水寒凉,也耽搁不了多少时间。

    郑八斤,因为出生时刚好八斤重故而得名,给儿子取这样的名字,由此可知他家中没什么有学问的人,郑家祖辈都是农民,到了他这辈却转了运——如今的郑八斤,可是能读能写两千“常用字”。

    不仅如此,郑八斤还会算数,擅长三角函数,所以在小队里负责核算“测距”、“测高”所得数据。

    岸上草地里的同伴已经架起三脚架,搭上测距镜和测高镜,开始观测鄢陵及其周边地形,虽然夜里视线很差,天上的月亮被乌云遮挡,月光时有时无,但对于小队成员来说,这不是问题。

    他们可不是雀蒙眼,在夜里的视力,比普通人强很多。

    郑八斤和同伴们是西阳王直属的精锐斥候,有个很特别的名字,唤作“夜不收”,夜不收的各支队伍,都具备一般斥候不可能具备的侦察技术,“测绘”便是其一。

    用精密的观测镜在远距离观测一个固定目标,以三角函数算出自己距离观测点的距离,或者估算出远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若以寻常的方法,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只有那些经验老道的斥候,才能大概估算一个距离,但有了观测镜(测高镜、测距镜),这样的技术可以通过“培训班”来大量培训。

    郑八斤是测绘培训班的优秀毕业生,和其他学员一样,参与过武昌、夏口长江大堤选址的测绘工作,积累了大量测绘经验,能根据测绘结果绘制舆图,是夜不收里第一等的测绘人才。

    他接过同伴递来的小本子,就着若有若无的月光,好不容易看清上面记载的数据以及计算公式,验算了一会,确定没有算错,点点头后说道:“很好,把仪器收起来。”

    有人看了一眼河边情形,低声问道:“头儿,那么选址就定在这里了?”

    “这里比较合适,不过得大王最后拿主意,收拾收拾,要回去复命了!”

    郑八斤低声吩咐,看着远处的鄢陵城,又看看洧水南北两岸的旷野,丝毫不敢掉以轻心,他们小队在洧水边查探地形,不是只顾着埋头做事,还分有警戒人员在四周放哨,一旦不对头,马上就得跑。

    此时,他们位于洧水北岸,距离东南方向的鄢陵城大概六百三十步左右距离,脚下的河段,将会是大军渡河的地方。

    之所以选在此处,是因为此处的洧水河段在鄢陵城上游,不怕守军放火船破坏浮桥。

    自西北向东南流淌的洧水,先经过鄢陵城南侧,然后继续向东南流淌,流经东南方向的扶沟地界,最后汇入颍水,郑八斤之所以带队来这里侦察,是因为大王要夺鄢陵。

    鄢陵西偏南约五十余里处是许昌,鄢陵东偏南五十余里外是扶沟,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