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1094部分

逆水行周-第1094部分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如此,针织品在坚牢结实、挺括等方面又不及纺织品,所以针织工艺用于编织袜子这类紧身织物再合适不过。

    针织,分为经编、纬编,针织品相对于纺织品来说很少见,但不是没有,渔网就可以看做针织品,针织袜当然比渔网要复杂。

    所以手工针织品织起来很麻烦,一个熟练工每日也就能制作三到四对针织袜,所以成本居高不下。

    有了手动针织机,织袜的速度明显提升,但这还是得用手不停摇把柄,若引入水力驱动,就成了水力针织机,织袜的速度大幅加快。

    看起来是几句话的事情,西阳王手下的工匠们花了数年时间,耗费无数钱帛才制作出实用化的手摇针织机,为此,西阳王给能工巧匠们的奖赏不下十万贯。

    工匠们又花了差不多两年时间,才制作出实用化的水力针织机。

    一个小柜子大小的手摇针织机,变成水力针织机后,尺寸翻了几倍,每台水力针织机足有大衣柜那么大。

    织袜的针织机实际上是“纬编机”,可以快速编织出环状织物,因为结构里有一个大圆盘,所以称为“圆机”。

    吴明今日是第一次认真翻看画册,所以有些心虚的问妻子:“这一台水力针织袜机,大概多少钱?”

    “折铜钱不下五百贯。”

    “啊?”吴明闻言愣住了,这水力针织袜机的价格之高,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一旁的贾牛也被吓到:“五百贯一台机器!这都能买二十多匹马,一座像样的宅院了。。。。”

    司马令姬回答:“当然贵,必须贵,这可是接上了线就能不断织袜的机器。。。”

    “水力针织袜机,每个时辰能织袜十对,线够的话,一昼夜能织一百二十对袜子。”

    她顿了顿,说了个新名词:“织袜机连续运转时,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达到六十八个时辰,也就是持续无故障运行五天多,即便出了故障,修一下就好,所以怎么能不贵?”

    “而织袜机运转时,操作工操作起来不会太累,三班轮替,人停机不停,成本就降下来了。“

    贾牛想了想又问:“嫂子,这样的机器织出来的袜子,要卖多少钱一对?”

    “不算织袜机成本,以麻、葛线织一对袜子,成本大概在三文,一对袜子在邸店姑且卖六文钱,如此低廉的售价,还怕卖不出去?还怕百姓穿不起?”

    吴明对这个成本觉得不可思议:“三文钱成本、六文钱售价?那一个人只要有手有脚,认真劳作,一日的收入就能买几双袜子了!”

    司马令姬点点头:“水力针织袜机,可以大批量、低成本织袜,让袜子的成本降下来,让穿袜子的成本大幅降低,那么百姓们每日着袜的生活方式,迟早会出现。”

    掷地有声的结论,让在座其余三人十分赞同,不过贾牛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他脑子有点乱,于是拿笔在纸上算了一下,疑问越来越大:

    “即便如此,按一台机一昼夜能织一百二十对袜子,一个月能连续运转三十日,织出三千六百对袜子,除去织袜机的购置成本,每对袜子三文的利润,卖出去后利润为一万八百钱,按十贯计。。。”

    “而一台水力针织袜机折铜钱五百贯,那得。。。织五十个月的袜子并全卖出去才能回本啊!”

    司马令姬笑了一下,笑容有些神秘:“所有参与流通券联保的西阳纺织作坊,都会陆续开办针织作坊,首先织袜子,第一批共三家即将正式营业的作坊,每个作坊都有五十台织袜机,我们这家就是其一。”

    “原料够、没出太多故障的话,月织袜不下十七万对,不久,会有一个大订单。”

    “如今前方正在打仗,冬天就快来了,所以官府要为出征的将士们采购寒衣,去年亦是如此,将士们所穿布袜是随军裁缝用布帛在军营缝制,而今年官府要为将士们采购针织袜,大量采购。”

    听到这里,贾牛激动起来,说话声音都有些打颤:“那么。。莫非。。。”

    司马令姬莞尔一笑:“大王要借着这个机会,让所有投资开设织袜作坊的东家,把购买水力针织袜机的成本赚回来!”

    “所以。。。。往后每台机每月差不多十贯的利润。。。。”吴明话说到这里都有些结巴了,“五十台织袜机,袜子销路不错时,每月就是五百贯的利润。。。一年六千贯?这么多?”

    “这利润太少了。”

    司马令姬见夫君终于认真起来,心中雀跃不已:“方才所说,只是以麻、葛线织一对袜子为例,那只是打开市场的廉价品,靠的是薄利多销,要高利润,得靠别的袜子。。。此事以后再说。”

    说到这里,她合起画册,向在座之人透露了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她原本没资格知道,但西阳王府把即将正式开业的针织作坊转给她夫妇,有些秘密就会透露。

    “大家都知道,黄州以水力纺织布匹而出名,然而现在山南各地,大量水力纺织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黄州的纺织业若不及时应对,迟早会衰落。”

    “山南各地的大户,当年以供应当地所产麻、葛到西阳为代价,和黄州的纺织作坊定下契约,约定期限结束后,黄州纺织作坊向他们转让水力纺织技术。”

    “现在,各地大户自己的水力纺织作坊开始投产,把当地及附近地区出产的麻、葛消耗掉,再也不会供应黄州这边,畅销各地的黄州布,产量上不去不说还会下跌,价格没有优势,销量会大幅萎缩。”

    “大东家们不会坐以待毙,大王也不会看着黄州兴盛的纺织业凋零,所以,针织机出现了,这既是黄州纺织业的终点,也是新,而黄州正在起步的针织业,别处无法抗衡。”

    “价廉物美的针织袜,只有黄州的针织作坊能织出来,水力针织袜机只有西阳王的工坊能制作,只有工坊的工匠能维修,而这些针织袜机一台也不会离开黄州!”

    “价廉物美的针织袜,必然会像先前物美价廉的黄州布一样,畅销各地,那么各地大户想要从中牟利,就得跟黄州的大东家们合作,所以,各地的葛、麻等原料,还是得老老实实低价供应到西阳来!”

    “针织袜的原料,不光是麻、葛,而且产品不光袜子,还会有别的针织品,所以,针织作坊的产品种类会增加,作坊每月的利润绝不止区区五百贯。”

    区区五百贯,好大的口气,但贾牛可不认为嫂子在说大话,他和媳妇对视一眼后,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呃。。。那个。。。之前说的入股的事情。。。。”

    吴明见着司马令姬点头,哈哈一笑:“都是好兄弟,就按先前说的办!”

    “王府当然是针织作坊的二东家,你老贾,就是三东家!”

 第一百八十八章 冷汗

    上午,一处食肆内,柳桢正在用膳,吃完朝食之后去街上转转,西阳城的饮食比别处要好很多,所以他每次来西阳,都要大快朵颐一番。(全本小说网,https://。)

    西阳的饮食里,烹饪手法有“炒”,这是别处之前从没有过的厨艺,西阳各食肆、酒肆都有手艺不错的厨子,能炒出各类美味佳肴,往日里很寻常的食材,经过那么一“炒”,风味就变得与众不同起来。

    西阳的特色菜,排第一位的就是“东坡肉”,还得是“红烧”的那种,每个来西阳的过客,只要不是囊中羞涩,必然要吃一吃东坡肉。

    很多人吃了之后都会念念不忘,而其他西阳美食,同样让人齿间留香。

    每到西阳,柳桢的胃就会很累,因为各种佳肴让胃应接不暇,他每天都可以点不同的菜色,而随着西阳城内人气越来越旺,各地的菜肴也在西阳出现,真是饕餮们的福地。

    山南不靠海,黄州亦是如此,然而在西阳城,可以吃到海边特产诸如鳆鱼、墨鱼等,虽然价格不菲,但各种海鲜佳肴让柳桢吃了之后大呼过瘾。

    嘴巴过瘾,钱袋就不那么过瘾,不过对于他来说无所谓,因为完全撑得起这样的花销,

    柳桢是荆州人士,家住穰城附近,家族子弟众多,实力雄厚,他又多年经营族产,钱袋鼓囊囊,不然哪里能在西阳逍遥快活、品尝各种美食。

    他虽然不是黄州人,却对西阳很熟悉,可以说,当黄州出现物美价廉的水纺布时,他是头几批到西阳进货的商贾之一,这几年亲眼看着黄州的纺织业从诞生到成长,然后是如日中天。

    而现在,柳桢要看着黄州的纺织业日薄西山了。

    结束用膳,柳桢径直走出雅间,在恭候多时的掌柜那里签了“单”,领着随从飘然而去。

    他是这食肆的老主顾,出手阔绰,和东家熟得不能再熟,所以每次用膳之后可以直接“签单”,三个月结一次账。

    走在街上,看着热闹的街景,柳桢惬意的哼起小调来,这是他在看皮影戏时听的曲调,觉得颇有禅意,于是时不时哼上一哼,感慨世事无常。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柳桢还不到三十岁,但经商已经有十余年,他是次子,所以从半大不大起就跟着家里的掌柜们学着做买卖,做的还是行商,吃了许多苦头,见过许多悲欢离合。

    所以他对这几句小调颇有感触,而眼下,黄州纺织业即将日薄西山,正配得上这几句小调。

    就在十年前,西阳不过是长江边上一个破败小城,而长江中游地区,西起江陵,往东有巴陵、夏口,又有武昌、江州湓口,哪个城池不比西阳有名得多。

    江陵、夏口、湓口且不说,和西阳隔江对望的武昌,也是古来名城。

    当年汉末三国鼎立,武昌有一段时间是孙吴的国都,而西阳算什么,从那时起的数百年中,西阳不过是作为武昌江北屏障存在的小城而已。

    十年前的黄州(巴州),地少人稀,没有什么产出,也不是什么纺织重地,比起汉时就是富饶之乡的荆州各地,简直寒酸得不行。

    结果那一位来到西阳,让西阳脱胎换骨,出现了水力纺织作坊,大量纺织出物美价廉的黄州布,很快把荆州各地出产的布匹压下去,黄州西阳这一地名,渐渐为人熟知。

    靠着水力纺织带来的低成本优势,黄州纺织业迅速发展,还把荆襄各地出产的麻、葛都“吃掉”大半,各地布坊主们只能黯然关了作坊,因为他们织出来的布卖不过黄州布。

    柳桢家族的布坊也是如此,各地有纺织产业的大户们,无奈的看着黄州纺织作坊大赚特赚,自己却只能收购麻、葛运到西阳以供应对方,借此换得约定期限到来之后,对方转让水力纺织技术。

    熬了数年,终于熬到了头,如今大量水力纺织作坊在荆襄各地出现,大家不用眼巴巴的看着别人发财,可以凭借当地及邻近地区出产的大量葛、麻,纺织出同样物美价廉布匹,大赚一笔。

    柳桢自家的水力纺织作坊已经全力开动,为家族带来滚滚财源,麻、葛都不够用,哪里还会运去西阳赚些辛苦钱。

    所以,从今往后荆襄各地不会再有人往西阳运麻、葛,因为这些麻、葛在当地就会被织成布匹,同时,黄州布也不会在荆襄各地有销路,因为成本上再也没了优势。

    销往关中的布匹,由荆襄各地的水力纺织作坊全包了,黄州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