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1058部分

逆水行周-第1058部分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治本不行,但治标总是可以,这就要看上位者的能力,而宇文温,正是要让王頍承担部分责任。

    王頍关于路线图的异议,只是提一下而已,宇文温明显不是征求他的意见,所以意见提出来之后对方听不听,王頍可不管,而宇文温将他的问题归纳为管理问题,倒也合适。

    以西阳为、涡阳为终点(暂时)的粮道,宇文温将其分为三段,西阳到光城这一段,由黄州总管长史郝吴伯负责,光城到汝阴这一段,由王頍负责。

    汝阴到涡阳、日后到彭城这一段,由宇文温负责。

    郝吴伯坐镇后方,负责一段粮道理所当然,宇文温坐镇粮道的重要枢纽涡阳,当然也要负责一段粮道,而中间那一段位于淮西的粮道,就由担任行军总管长史的王頍负责,这也是理所当然。

    王頍要辅佐行军总管宇文十五坐镇淮西,而宇文十五多年来一直没有独自领兵、独当一方的机会,坐镇淮西治军、治民经验不足,宇文温便让自述胸中有韬略的王頍去帮忙。

    顺便给这两位刷刷资历,好歹立一些军功,为日后的晋升积累资本。

    宇文温对东南道行军接下来的战略做出了决定,淮西必须稳住,所以王頍赶来涡阳述职,向宇文温介绍一下淮西如今的情况,他顺便给王頍做出些新的指示。

    宇文温的指示(要求)很简单,淮西地区那些新上位的坞堡主要坐稳位置,避免旧势力反扑,这些坞堡秋天能收上来粮食,供应大军所需。

    他大力提拔的那些吏员,正在各处坞堡辅助坞堡主恢复生产、维持粮道通畅,事务繁杂,又是战时状态,所以宇文温要求王頍注意下一考核尺度,标准不要定得太严、太苛刻。

    俗话说得好,做多错多、做少错少、不做不错,宇文温需要干实事的人,不需要只会座谈的清客,所以他必须有容忍度,不能打击这些渴望脱去吏籍而努力表现之人的积极性。

    宇文温亲自定下尺度,王頍心里就有了数,他作为行军总管长史,负责考核淮西地区各吏员的政绩,知道此事事关重大,他的评语会决定那些吏员的人生。

    大权在握的感觉确实不错,但要是搞砸了,王頍知道自己的机会怕是很难再有。

    在他看来,西阳王年轻、精力旺盛,军政能力很突出,想法(歪理)多,有主见,似乎不太需要那种出谋划策、时不时指点迷津的谋士。

    反倒更需要能够坐镇一方、独当一面的人才,所以王頍觉得自己目前的位置倒不错。

    宇文十五,是宇文温的心腹,但因为长期坐镇黄州,缺乏历练,无论是治军还是治民都是如此,那么他身为长史,若能协助宇文十五把事办好,让宇文温能集中精力来关注战局,这样反倒合适一些。

    所以,王頍又有个大胆的想法,正好探探宇文温的口风。

    “大王,陈国的淮南驻军,始终是威胁,所谓能战方能言和,不知淮西方面,可否为大王分忧?”

    宇文温闻言看了看王頍,微微一笑:“搞边境摩擦?是个好办法,不过火候很难把握好。。。。”

    王頍闻言大喜,既然宇文温有想过这方面的事情,那么他就可以做到:“大王放心,火候当然难把握,不过下官有信心做到。”

    “是要做到,不是嘴上说说,逞口舌之快。”

    “是的,若大王首肯,还请给宇文总管下一道命令。”

    “是密令还是明令?”宇文温似笑非笑的看着王頍,王頍很果断的回答:“当然是密令,如果火候把握得不好,导致局势恶化,下官愿承担一切后果!”

    “算了,你那副身子骨担不起,大家也不会相信,真要闹出乱子,还是寡人来担。。。。”

    宇文温收起笑容,表情严肃起来,王頍那么上道,他就直接交底:

    “你的看法没错,若我方为了确保侧翼无忧,一味讨好陈国,对方怕是会得寸进尺,所以边境摩擦必然是要搞的,至于尺度,寡人有个好想法。”

    “还请大王示下。”

    “你,找个由头,在寿春北面、淮水北岸地区组织兵马搞一场演习。。。狩猎,然后说有两个士兵走丢,怀疑跑到南岸入了寿春城,要求陈国守将开城门,让你的人入城搜查!!”

    王頍听了之后面色一僵,心道这么做是不是太无耻了一点,不过既然西阳王给他的尺度放得这么大,接下来就好办事了。

    “大王,如此擅开边衅,朝廷。。。恐怕陈国那边会遣使到涡阳,当面质问大王吧?”

    “无妨,寡人在涡阳等着,记住,就是要搞事,不弄得建康那边鸡飞狗跳、陈官家睡不着觉,陈国就不会心急火燎维持盟约!”

 第一百四十章 搞事!

    既然是阴谋,既然要策划一个阴谋,场景当然要烘托出气氛,昏暗的烛光,映在窗户纸上摇曳的背影,窃窃私语,还有奸笑。。。。

    奸笑是没有的,宇文温一本正经的和王頍策划阴谋,他要搞事,却不能打破底线。全本小说网;HTTPS://。m;

    底线是什么?

    就是在河南、淮北局势稳定之前,避免和陈国决裂,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却要搞事挑起边衅,让陈国君臣心中那点小心思不至于蔓延、扩大,最后变成铤而走险。

    因为对方不但会想着收复江州地区,还会想要收复岭表地区。

    去年,周国生变,宇文温紧急赶回黄州,在岭表的周军主力随后也北返,留下一部分军队,由‘权广州总管’杨济统帅,而‘权交州总管’慕容三藏坐镇交州。

    没过几个月,大规模叛乱在岭表东部地区爆发,那些陈国的故吏以及当地酋帅,趁着周军主力离开的好机会,串联起来作乱,要死灰复燃。

    这是宇文温早就预料到的事情,离开广州前做出了相应部署,所以即便乱兵来势汹汹,已经转正为广州总管的杨济不会猝不及防。

    各地驻防周军在泷州陈氏、高凉冯冼氏的协助下,很快就顶住了乱兵的进攻,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冼夫人派出孙子冯魂领兵助阵,协助周军接连击破乱兵主力,现在岭表局势已经好转,然而在建康方面看来,这是“收复”广州地区的大好良机。

    所以,得到杨济通报消息的宇文温,自然要在淮水一带搞事,来个围魏救赵,只要吓得建康那边鸡飞狗跳,陈国君臣就没心思去打岭表的主意。

    那么,宇文温作为策划人,王頍作为执行人,需要尽快敲定一个‘剧本’,尽快付诸实施,折腾一下陈国君臣。

    不知不觉又过了一段时间,王頍眼见着‘剧本’已经完善,而宇文温看上去有些疲惫,于是识相的告退。

    房内剩下宇文温一人,侍卫入内给香炉换了香药,房间内淡淡香味驱赶着蚊虫,窗外夜色深沉,宇文温看了看怀表,现在是晚上十点,忙了一日后终于有空了。

    今日一早,宇文温去巡查城防,然后去看蛮兵们的“强化操练”进度如何,午后,在议事厅敲打各地豪强子弟,下午军议,然后一直见客,忙到现在才有空闲时间做自己的事。

    那就是撸串。

    宇文温平时很少在晚上撸串,因为吃完后没什么体力活动,没多久就要睡觉,届时吃宵夜时摄入的热量会聚集起来导致发胖。

    不过他今日忙了一天,消耗太大,需要撸串来恢复一下,至于多摄入的热量,明天他会全部消耗掉的。

    所谓撸串,当然就是一串串的羊肉、猪肉,货真价实,绝对不是用老鼠肉抹了肉粉冒充的,虽然没有什么诸如孜然等调味料,但用酱油处理过的羊肉串、猪肉串,烤过之后味道还是可以的。

    烤串,当然是用炭火来烤,但无需宇文温亲自动手,他甚至连撸串都不需要用手,只需要张嘴就行,但这样太纸醉金迷了,宇文温是断然不肯的。

    一碟碟烤好的肉串很快便被侍卫端上来,还有一壶酸梅汤、几碟小菜,宇文温坐在房间里,借着烛光自饮自酌自己撸串。

    喝酒误事,没东西喝的话撸串没意思,所以宇文温用酸梅汤代酒,自饮自酌,对坐无人,孤零零一根蜡烛,场面有些萧瑟。

    老婆儿子被扣留做人质,他每到夜里躺在榻上时,情绪就会不可避免的低落,虽然情绪很快就会恢复,但宇文温总归是有血有肉的人,烦恼始终挥之不去。

    正烦恼间,侍卫在外禀报,说王府有信使刚刚赶到涡阳,此时就在院外候见。

    宇文温不久前才收到杨丽华、萧九娘的家书,而现在王府来人大半夜赶到涡阳、入城见他,要么是真有急事,要么是易容的刺客。

    他大概询问了一下情况,待得知道信使确系王府中人,便让其进来。

    见着来人是猫队成员,宇文温彻底放下心,开口问道:“何事如此急切?”

    “大王,这是李管家的书信。”

    信使将一封信递上,其下夹着另一封信,宇文温不动声色接过信件,示意对方退下,拆开明、暗两封信看起来。

    明面上的那封信,是管家李三九所写,内容是王府的一些近况说明,而暗地里的那封信是密信,只有一张白纸,宇文温将白纸在烛火附近隔空烤了一下,上面很快便显现出一些相互间毫无关联的字句。

    字迹是李三九的字迹,宇文温确认无误后拿出密码本,开始逐字翻译密信的内容,眼睛渐渐睁大、呼吸急促。

    猛地站起身,宇文温揉了揉眼睛,抽了自己一个耳光,然后坐下重头翻译起密信,翻译到一半时,“嗖”的一声窜起来,强忍着兴奋之情,紧握双拳挥舞数下,在房内来回走动。

    李三九给他带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那就是潜伏在邺城的吴明,带着手下成功将王妃、世子救出皇宫!

    看到这个消息,宇文温几乎要喜极而泣,他的尉迟炽繁和棘郎逃出皇宫了,躲在安全屋里,至少数月内无忧,尉迟炽繁不会被人逼迫改嫁或者苟合,儿子不会被人欺负、忽然“染病身亡”!

    作为丈夫,作为父亲,宇文温知道老婆儿子逃出皇宫,哪里能不高兴,安全屋是他早就布的局,备有大量生活物资,肯定能保得母子俩安全。

    即便日后官军围攻邺城,尉迟炽繁母子也不怕被战火牵连,躲在安全屋里,吃得饱穿得暖,不怕被乱兵祸害,不怕被流矢射中,待得官军收复邺城,他们一家就能团聚了!

    欣喜若狂的宇文温,原地来回走动许多圈才再次坐在案前,反复看着那密信,笑得眼泪水都流出来,时不时用手去擦。

    这个消息,是猫队首领吴明用飞鸽传书传到西阳的,而其所用信鸽,是内战爆发之后,从西阳送去邺城的信鸽,邺城秘密据点里之前的那些信鸽早就用光了。

    西阳王府的猫队,为了穿越战乱地区送新一批信鸽去邺城,折了五条人命,而这些殉职的侍卫们,并没有白白牺牲。

    他们用生命护送的信鸽,将重要的消息及时传递回西阳。

    吴明将王妃和世子救出皇宫,同时逃出来的还有“太后”尉迟明月、千金公主,还有那个波斯胡姬,如此一来,所谓的“天子”、“邾王后”、“太后”都不在尉迟惇手上。

    宇文温知道,尉迟惇肯定会立一个替身当天子,掩人耳目,但纸包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