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1048部分

逆水行周-第1048部分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虎林军骑兵将士知道,如果是和北地骁骑单挑或者小规模缠斗,他们不会是那些骁骑的对手,而大规模对抗时,他们坚信谁的纪律严明,谁就能获胜。

    步兵交战时必然结阵,勇者不能进、怯者不能退,只有依靠团体的力量才能获得最终胜利,在方阵面前,个人勇武没有什么用。

    步兵交战是这样,骑兵交战不也是这样么?

    组成横阵的虎林军骑兵,与如浪潮般涌来的东军骑兵撞在一起,战场上人仰马翻,鲜血四溅。

    为了维持呆板的小横阵,虎林军骑兵们实际上没有什么自由活动空间,许多骑兵位置固定,被敌人轻易用马槊刺倒,位于战线最前列的许多小横阵瞬间就消失在敌骑之中。

    然而,他们用血肉之躯组成的‘墙’,直接撞倒了许多敌骑,为后续的同袍提供了机会。

    为了躲避这一堵堵活动的“墙”,东军骑兵的阵型很快就愈发散乱,若是在宽阔的草原,或者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他们可以四散开来,如同狼群一样随意狩猎,将猎物玩弄致死。

    但在这个战场,他们的活动区域被严重压缩,左右都是军阵,无法大范围迂回,只能直来直去。

    面对着纪律严明、队形整齐的虎林军骑兵,东军骑兵技艺再好,阵型却很松散,对冲时往往是两三个人面对十个人,就像孤身冲击方阵的勇士,除了被捅成蜂窝,没有破阵的可能。

    个人技艺再精湛,也只有一对眼睛、一双手,躲过当面戳来马槊,却躲不过旁边戳来到另一根马槊,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躲不避,和一名敌人同归于尽。

    用自己的命,换来击溃敌军的机会。

    不是谁都有这样的觉悟,所以,面对纪律严明到呆板的虎林军骑兵,个人技艺精湛的东军骑兵明显落了下风,气势汹汹的冲锋,却如同拍打在河堤上的浪潮,很快便碎裂、崩溃。

    骑兵崩溃,但东军本阵随后出击的队伍依旧在前进,那是身着重甲、手持斩马剑的骁勇,落日的余辉照在剑刃上,反射出一道道寒光。

    斩马剑,顾名思义此剑可斩马,虽有剑名却为双刃长柄武器,可以当做短矛使用,方法是戳、刺,也可以当做长柄刀用,方法是砍、斩。

    在阵型严密的时候,砍只能是从上往下砍。

    即便如此,斩马剑一样可以将骑兵连人带马砍成两段,甚至当头一斩之后,还能前刺或者反挑。

    攻防兼备的斩马剑分量十足,不是随便什么人都会用、用得好,对于臂力和体力的要求也很高,而迎向西军骑兵和战象的骁勇,是精锐中的精锐。

    他们身形魁梧,久经沙场,专门负责堵战线缺口。

    本阵不容有失,战线必须保持,一旦让敌军战象突入中军,那就意味着左军、右军被切断联系,极易为敌军逐个击破。

    所以,即便冲过来的是战象,骁勇们也无所畏惧。

    看着击破己方骑兵的敌骑,看着其身后那些形如城墙的战象,骁勇们举着斩马剑,在长矛兵的掩护下,伴随着本阵那让人热血沸腾的鼓声,排成整齐的横队,大踏步迎向敌人。

    历经血战的虎林军骑兵,没有贸然冲击敌阵,许多人下马扶起坠马负伤的同袍,坐上马向后方移动,将冲击通道让给战象们。

    面对着闪烁寒光的敌阵,驭者吹响号角,战象双目猩红,明显处于亢奋状态,大踏步前进,双方距离越来越近,就在战象长啸即将加速冲锋时,东军骁勇率先冲锋。

    战阵之中呼喊声如潮般响起:“破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无畏(续)

    骁勇们将手中斩马剑举起,在长矛兵的掩护下直接冲向战象,许多人被象背上的弓箭手射中面门倒下,但更多人的人在加快脚步。全本小说网;HTTPS://。m;

    人、象距离不到二十步,战象背部的西军士兵,用架在木屋上的弩发射生石灰纸包。

    突如其来的生石灰攻击,使得大量白雾在人群中弥漫开来,让东军骁勇的冲锋为之一凝,而战象们随后呼啸着冲入人群之中。

    高高扬起的象鼻,猛地向人群抽下,忽然寒光一闪,象鼻被一杆斩马剑斩断,鲜血喷溅,被斩断象鼻的战象没有哀嚎,而是猛地前冲,将挡在面前的数人撞飞。

    眼睛被生石灰弄得几乎睁不开的骁勇,嚎叫着挥舞斩马剑砍战象,战象身上披着铠甲,象腿上也有环锁铠,而即便如此,战象也被骁勇们砍得鲜血四溅。

    一头战象前腿被砍得露出森森白骨,它却浑然不顾,继续向前冲撞,激起腥风血雨,象腿处伤口溢出大量鲜血,和人血混杂一起,染红大地。

    数头战象在围攻之中轰然倒地,压死许多东军士兵的同时,坠地的西军士兵也被乱刀砍死,然而更多的战象冲了上来,又将杀红眼的东军骁勇撞倒、踩死。

    战象愈发疯狂,在人群中践踏、冲击,原本白森森的长牙已经被鲜血染红,惨叫声、怒吼声、呼啸声此起彼伏,战场化作修罗地狱,各种残肢断臂四处飞舞。

    许多坐在象背上的驭者被射成刺猬,即便他们身着两重甲,身上也疼得不行,但一个个都咬牙坚持驾驭战象,而弓箭手们同样身中数箭,却不顾箭矢拼命向下放箭。

    有的士兵握着长矛、步槊去戳战象身边的敌兵,又有人拿着纸包着的生石灰拼命往下扔。

    无论是步兵还是战象,身上大多血迹斑斑,鲜血沾上生石灰后开始发烫,在场的人和战象都被生石灰无差别攻击,而战象看上去丝毫不受影响。

    无畏的东军骁勇,在战象面前浴血奋战,然而只撑了一会便被击破。

    满身是血的战象似乎感觉不到疼痛,满身都是箭矢、伤口,在驭者的指挥下呼啸前进,践踏着一切拦路之物,无论面对大火、爆炸还是斩马剑都不会迟疑。

    冲锋前,它们吃了特殊饮食,此时此刻处于极度亢奋状态,无所畏惧。

    不知道痛,不知道怕,只知道听了驭者的指挥,可以继续吃那些水和食物,不会全身觉得难受,此时即便被砍断鼻子、开膛破肚也不会觉得痛。

    本不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鸦片,已经出现了,鸦片可以作用于人,同样可以作用于大象。

    精心调制并实验过的鸦片饮食,可以让战象处于亢奋状态,即便被砍断鼻子、腿,甚至遍体鳞伤、身上着火都感觉不到疼痛,也不会对火和巨大声响产生恐惧。

    极度亢奋下的战象会一直战斗,直到战死。

    这种秘药的主要成分鸦片,只有一个人知道如何提炼出来。

    坐在一头战象背上的陈佛智,不知道秘药的秘密,但他知道己方战象真的不会被火、巨响吓跑,没有反冲己方军阵酿成大祸,而战象的状态明显不正常。

    作为岭表豪酋,陈佛智熟悉大象,岭表本地就产野象,时不时会被酋帅们当做贡品送到建康。

    不过岭表的野象个头较小,交州、林邑一带或者南中一带的象块头才大。

    陈佛智知道大象的一个秘密,那就是大象虽然是庞然大物,实际上胆子很小。

    无论是岭表战象、扶南战象、林邑战象、交州战象、南中战象,既然是象那就有一个共同弱点——胆小,所以要把大象训练成战象,需要花上数年时间。

    还得专门的训象人来训练,必须是从幼象时训起,然而即便经过训练,战象也无法做到无畏冲锋,而陈佛智对于此时坐下战象的表现,唯一评价是无所畏惧。

    如果去年他的战象有现在这些战象那么凶残,哪里会如此轻易就被西阳王的军队打败?

    当然,在西阳王的善战军队面前,他迟早还是要败的。

    此战之前,陈佛智不知道西阳王竟然会运来战象,他有指挥象军作战的经验,所以被西阳王委以重任,此役率领象军以奇兵的姿态投入作战。

    当时,陈佛智担心这些战象受惊后反冲本阵,而西阳王拍着胸膛保证绝对不会出乱子。

    西阳王战前的承诺兑现了,战象不会被吓跑,那么现在,就是他这个临时上阵的象军主将立功之际,为己方的最终胜利创造有利条件。

    大量步兵紧随战象之后,那是陈佛智麾下陈氏族兵,还有冯暄、宁长真各自率领的族兵,他们养精蓄锐大半日,终于等到了投入作战的时机。

    来自岭表三豪族的族兵,身着坚固的铠甲,握着制作精良的武器,与来自交州的战象一起,在战场上浴血奋战。

    他们的目标,不是前方空荡荡的敌军本阵,而是其左翼,即己方右翼当面之敌。

    陈佛智吹响号角,下令战象群右旋,这样一来意味着己方左翼就暴露在敌军中军面前,先前后撤的虎林军骑兵再度前出,要压迫敌军本阵。

    同时出战的,还有西阳王王府司马张定发率领的骑兵,兵员多为助战的宗族武装构成,他们要和虎林军骑兵一起,为象军左翼做掩护。

    西军右翼主阵,目瞪口呆的李靖揉了揉自己眼睛,他不明白为何己方的战象为何能够如此勇猛,即便承受了敌军火矢攒射、轰天雷集中轰击都没有发狂。

    如此无畏的战象,和史书所载战象怕火、胆小的形象完全矛盾。

    此时的李靖心中纠结万分:难道书中所载都是假的?都是糊弄人的?这怎么可能啊!明明。。。

    “药师,愣着做什么,准备出击了!”

    李药王的喊声将李靖拉回现实,他见着舅舅韩擒虎已经骑上战马,兄长和其他骑兵们已经整装待发,李靖冲到韩擒虎马边,顾不得失礼直接发问:“战象之事,舅舅战前就知道了?”

    “哈哈,西阳王为了让大家放心,甚至想立军令状,保证战象不会出乱子!”

    韩擒虎捻着胡须大笑,见着外甥那迷茫的双眼,扬鞭一指前方:“接下来,就是我军破敌之际,赶紧上马,到尸山血海里取功名!”

 第一百二十六章 判断

    金乌西落,夜幕即将降临,持续了一日的战斗,出现决定性的转折:东军中军被打残,西军战象撞入东军左翼(左军)军阵,这意味着持续了一天的战斗就要分出胜负。/全本小说网/https://。/

    所谓三军,最初的含义是周制的中军、上军、下军,而在两军交战的战场上,其战线形态就是左、中、右三军,在中军无力、左军被击破的情况下,东军最后除了溃败再无第二种结局。

    正是因为如此,东军开始做最后的坚持,左军军阵一面承受着西军步兵的正面进攻,一面奋力抵抗右侧(北侧)敌军战象的冲撞,另一面的左侧(南侧)则承受着敌军骑兵的冲击。

    东军左翼骑兵一直在和西军右翼骑兵交战,而西军右军主将、行军总管韩擒虎率领麾下骑兵和部曲冲阵,东军骑兵一时间无法拦截。

    东军长矛兵向军阵左侧(南侧)外沿移动,要组成抵抗骑兵突击的防线,而韩擒虎所率骑兵则不住跑动,在调动敌兵的同时寻找敌阵破绽。

    他们将马槊横于马背,槊头对敌,时不时忽然接近敌阵,见着突出阵型的敌兵,赶在长矛捅来之前,横槊一击将其刺倒。

    这种进攻方式很有效,可以降低敌军士气,只要刺倒几个士兵,其他人就会畏畏缩缩,但如此接近敌阵,风险也很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