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之特战兵王 >

第592部分

抗日之特战兵王-第592部分

小说: 抗日之特战兵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是大梅山根据地的民兵武装第一次向正规军输送人员。

    结果一来就是五千人,这个数字着实让王沪生吓了一大跳。

    “所以,你之前定的每个新兵五十发实弹的射击训练,该取消了。”肖雁月说,“每人五十发,五千人就是整整二十五万发子弹,团长,这都已经够打一场中等规模的战斗,就这样白白浪费在训练场上,多可惜?”

    不过,徐锐对此仍然持有不同意见。

    徐锐说道:“雁子,账不能像你这么算的。”

    肖雁月不满的说:“那你倒是说说,该怎么算?”

    徐锐又说:“你只知道每个新兵打五十发实弹,五千新兵就会浪费二十五万发实弹,可是你没有想过,如果不先进行实弹训练,这些新兵上了战场,只会浪费更多的子弹!不仅是浪费子弹,这些新兵还会面临生命危险!”

    肖雁月哑口无言,因为她必须承认,徐锐说的在理。

    停顿了下,徐锐又接着说:“而如果上战场前,先让新兵打一打实弹,熟悉一下子弹纷飞的战场环境,有助于他们的心理成长,这样等上了战场,他们就不会慌,不慌,打仗时就不会浪费子弹,活下来的机会也就更大。”

    肖雁月却还是有些不甘心,又说道:“可五十发实弹太多了,十发就差不多了。”

    “十发实弹太少,根本找不着感觉,五十发已经是底线了,不能够再少了。”徐锐说完停顿了下,又接着说,“再说咱们的兵工厂不是已经建起来了么,兵工厂都有了,你这个后勤部长还用发愁弹药?”

    “别跟我提兵工厂。”肖雁月却没好气的说,“提起兵工厂我就来气。”

    “这是咋了?”徐锐愕然道,“兵工厂又怎么招惹你了,还是郑厂长惹你了?”

    “就是那个郑家康。”肖雁月哼声说,“兵工厂自打建起来已经好几个月了吧,可那个郑家康除了给我送来一堆的手榴弹,哦还有地雷,除了手榴弹和地雷就再没有别的,子弹都不能够复装,什么兵工厂?”

    歇了一口气,肖雁月又接着数落道:“还有,就他送来的那些手榴弹和地雷,质量也是惨不忍睹,就说那地雷,蒲县县大队上次伏击鬼子运输队,从我这领了十颗地雷,结果地雷炸是炸了,鬼子也倒了,可是过了一会,被炸翻的鬼子竟又爬了起来,啥事没有,曹大队长回来后把我好一顿埋怨,团长你倒说说,这地雷能叫地雷?就一响炮。”

    “还有这样的事情?”徐锐闻言立刻蹙紧了眉头,这个可不是小事。

    电视剧《亮剑》中,一营长张大彪有句经典台词,守着鬼子运输线,还怕没弹药?

    这话说的是很霸气,但是在真正的敌后战场,想通过打劫鬼子运输线以战养战,绝对是千难万难,毕竟小鬼子也不是傻瓜,他绝不可能主动把运输物资的具体路线、时间,事先告诉你知晓,没这些情报,打劫运输队就几无可能。

    既便撞大运赶上了,鬼子运输队也会有武装押运,如果实力不够,没准还会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所以,像三八大盖、歪把子、九二式重机枪这样的耐耗品,还可以通过战场缴获来实现以战养战,但是像子弹、手雷这样的易耗品,绝不可能通过战场缴获实现以战养战,所以还得建造兵工厂自己生产。

    大梅山军分区的正规军,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万五千人的规模,加上民兵甚至已经超过了三万人,这么庞大一支部队,要想通过战场缴获来实现以战养战,不啻于天方夜谭,所以兵工厂的作用就十分之重要了。

    但是现在,大梅山兵工厂不要说生产子弹,就连复装子弹也不行,而且生产的手榴弹和地雷质量极差,这问题就严重了,兵工厂不力,势必会严重削弱,大梅山军分区下属的各个部队的战斗力,这问题必须解决!

    “行,这个事我知道了。”当下徐锐点头说,“我会跟老郑谈。”

    肖雁月说:“团长你可得尽快找郑家康谈啊,战事可不等人。”

    徐锐说道:“那,我现在就去工业区找老郑。”

 第730章 筹建化工厂

    郑家康将一颗刚试制成功的一斤装地雷小心翼翼的埋进土里,布好引线,然后在地雷周围放了三个木头人偶,这三个木头人偶是用来测试地雷杀伤力的,安排停当,郑家康就带着兵工厂的技术人员撤到了五十米外。

    “准备了,各部门注意。”郑家康大声示警,心中却难免有些紧张。

    不得不说,上次生产出来的那批劣质地雷,给了郑家康极大的刺激,从肖雁月那里接到反映之后,郑家康便亲自带队组建了技术小组,对之前的地雷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导致杀伤力不大的主要原因是,铸铁外壳太厚!

    因为铸铁外壳太厚,导致地雷在爆炸之后只裂成两半。

    所以,这次郑家康专门改进了工艺,不仅是减小了铸铁外壳的壁厚,而且还效仿鬼子的甜瓜手雷,将外壳浇铸成一个个小方块,每两个小方块之间的凹槽更薄,更易断裂,这样一来就会产生大量的破片!

    可不要小看这么个小小的技术改进。

    为了使外壳变更薄,并浇铸出凹槽,郑家康带着十几名徒弟连续奋战了十几天,解决了十几个工艺难题,今天才终于浇铸成功。

    然后,郑家康就迫不及待的到试爆场上测试威力来了。

    “各部门注意,十秒钟倒计时,十,九、八……一!”十秒计时结束,郑家康狠狠一拉引线,五十米开外的地雷便轰的一声爆炸开,原地立刻腾起一团耀眼红光,放置在爆炸点两米内的两个木头人偶顷刻间被掀翻在地。

    不等硝烟散尽,郑家康就头一个冲上去。

    冲进爆炸现场,郑家康的目光首先落在直接放在地雷上的木头人偶上,却发现,这个木头人偶的两条木腿已经完全被炸碎,木头制的身体上也是布满了铸铁破片,郑家康粗略的数了数,至少有二十多块破片!而且钉得极深!

    这要是在真正的战场上,这个“鬼子”绝对是死得不能再死了。

    再看两米外的那个人偶,虽然保持完整,但已经被掀翻在地上,而且身上也同样布满了破片,而且至少有三处破片命中了要害部位,这要是真正的战场上,这个“小鬼子”十有八九也是救不活了的。

    再看十米外的那个人偶,还好好的站着,不过身上也钉入了不少破片,从破片钉入的深度看,不足以造成致命杀伤,但是丧失行动能力绝对是毫无疑问的,也就是说,在经过改良之后,一斤装药地雷的杀伤半径大约是十米。

    “师傅,这杀伤力应该差不多了吧?”一个学生喜孜孜的说。

    郑家康身为兵工厂厂长兼首席工程师,手下带了十几个学生。

    郑家康点点头,有些感慨的说:“所以说,经验主义害死人哪,以前在汉阳兵工厂,所有的手榴弹和地雷,用的全都是黄色炸药,到了大梅山兵工厂之后,我就直接把那边的规格照搬了过来,结果就成了一炸两爿,你们可得吸取这个惨痛的教训。”

    “嗯呐。”十几个学生连连点头,脸上都是一副虚心受教的样子。

    这时候,试爆场外忽然传来一阵引擎轰鸣,郑家康和十几个学生扭头看时,只见一辆边三轮摩托车犹如风驰电掣般疾驰过来,闯入试爆场之后兀自还不减速,竟然笔直的向着郑家康他们猛冲了过来,转眼间相距已经不足十米。

    郑家康已经看清楚了是来的是谁,站在原地岿然不动,可他手下的十几个学生却全都吓得脸色发白,纷分走避,结果那辆边三轮摩托车却来了个漂亮的甩尾,然后嘎吱一声停在了郑家康面前,最终相距不过区区半米。

    “老郑。”徐锐部郑家康挤挤眼,说道,“有人到我面前告你状了。”

    “是肖部长吧?”郑家康一猜就着,又苦笑着说道,“这事还真不怨她告状,是我犯了经验主义错误,把以前汉阳兵工厂的手榴弹和地雷规格照搬了过来,结果就出了问题,因为汉阳兵工厂用的黄色炸药,这边用的却是黑火药。”

    徐锐说道:“在来的路上我也在琢磨这个事儿,研究所的郑二强教授不是已经研制出黄色炸药了么?为什么你们兵工厂生产手榴弹和地雷,用的还是黑火药?”

    “司令员,这事我也正想跟你说呢。”郑家康苦笑说,“郑教授他们确实已经把黄色炸药给研制出来了,并且已经做好生产黄色炸药的工艺流程,可问题是,没有化工厂,再好的工艺流程也白搭,也生产不出来黄色炸药。”

    “化工厂?”徐锐的眉头一下蹙紧了。

    说起这个化工厂,确实已经成为徐锐心头一根刺了。

    眼下大梅山根据地的发电厂、洋灰厂、兵工厂都已经开始运转,甚至连钢铁厂也已经建起两座小高炉,不久前已炼出第一锅铁水,虽说铁的质量有待加强,只能用来生产手榴弹和地雷的铸铁壳,但好歹已经能生产钢铁了。

    但是这个化工厂,却不是土法可以解决的。

    因为化工厂所涉及的专业设备实在是太多,泵和阀门就不说了,只要肯花钱,日占区甚至国统区也能够搞到,但是像离心机、除尘器、压滤机、干燥机、球磨机、混合机、气化炉、散热器、压缩机、反应炉等专业设备,有钱也买不到。

    你说为什么买不到?因为整个中国就没有这玩意!

    说起这事,还得从蒋委员长说起,说白了,蒋委员长就是一大买办,他所代表的就是买办阶级的利益,什么是买办?买办就是替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市场服务的中间商或经理人,通过在中国市场倒卖洋货赚钱。

    买办当国,你完全可以想象,像化工厂这样技术性极强、利润极高的重化工,是完全不可能在中国的土地上出现的,所谓的黄金十年,所谓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其实真正发展的不过是外贸经济以及纺织等轻工业,或者采矿业。

    而像钢铁、冶金、化工、材料、机械等等重工业,中国要么就没有,既便有,规模也是小到非常可怜,比如说钢铁,国民政府产能最鼎盛时,年产钢材也不过一千余吨,还不及日本零头的零头,说起来实在是可怜。

    郑家康接着说道:“司令员,钢铁厂眼下也炼不出高品质的合金钢,但是既便只是依靠各地民兵送来的铁轨,也勉强够用,至少每月二十挺马克沁重机枪的产能是能够保证的,但是如果没有化工厂,我真的是一粒子弹也生产不出来。”

    “行了,这事我已经知道了,我会想办法。”徐锐说完,转身就走。

    徐锐办事素来雷厉风行,既然已经问出问题的症结还在于化工厂,那么再留在兵工厂就没有必要了,于是徐锐又匆匆驱车来到了不远处的化学研究所,找到了郑二强教授,可这事找郑二强教授也没用,因为化工设备确实没办法用土设备替代。

    最后的探讨结果,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将汉阳兵工厂搬迁到重庆的小型化工厂搬到大梅山来,再就是从国外进口全套的设备,第一条路显然不可能,所以就只剩一条路,从国外进口全套的化工设备。

    徐锐当即又驱车返回了梅镇,然后在青训队的教室里找到了切列夫还有史迪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