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 >

第649部分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649部分

小说: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中巴车,都是公交车,售票员半个身子从窗口伸出来,拍着车身大叫,“让一让,让一让,挤什么挤?”

    不时有工人飞身而上,对着下面的工友挥手,“明天见,”

    路两旁的大小餐馆,此时全面爆满,服务员脚下生风,手上像玩杂技一样拿着好几盘菜,忙碌一天过后的人们,终于有了闲暇,此时情绪非常不错,大多数都拿着装满啤酒的一次性塑料杯,围着桌子大快朵颐,谈笑风生。

    其它的各色商店,门头霓虹闪烁,店里大小音箱马力全开,卖力的打着广告,而在一些稍微宽敞点的地方,已经被小贩们见缝插针的摆上了地摊。

    终于一睹庐山真面目,李志雄带着助手们,这会正在工业园里抓紧拍照。

    这些工厂,和他们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那些地方见到的最先进的工厂,并无二致,晚上同样有些工厂灯火通明,看来是在上夜班,只是,所有这些工厂的绿化,那真是下了很大力气,怎么说呢,一般的工厂根本比不上,比他们总部办公楼周围的绿化都要好。

    天色渐暗,李志雄他们跟在陆部长身后,徒步朝镇政府走,看着路旁那些热闹的景象,回首那边那一片和这个山区相当不搭调的现代化工业园,李志雄说,“这里真的像……,”

    “南方的那些经济发达的小镇?”陆副部长笑着接上来,“呵呵,不止一个人这么说过,其实还不止如此,很快,这个小镇的综合实力,将超过南方很多小镇,五里坳镇的目标,是希望和那些百强县一较高下,”

    李志雄不置可否,只是一个内陆偏远小镇而已,当然,有雄心总是好的。

    镇政府门口,有几个人正搭着梯子,在门头上拉横幅,李志雄记者见了,觉得有些爽,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居然还拉横幅欢迎,底下的这些人,就是热情。

    “盛县长,”陆副部长招呼正在门前指挥调整横幅位置的盛正,“这位三位是网易的记者,”

    “三位好,三位远道而来,辛苦了,快请进,我们已经备好了饭菜,陆部长,今天麻烦你,”

    “应该的应该的,”陆副部长眯眼看着门头上的横幅,“这是?”

    “你不知道?一平明天回来,”盛正笑着说,“你们几位,再辛苦一趟,把备好的这些横幅都拉起来,从镇里的街道,到工业园入口,到车站,到最前面的牌坊,都不能落下,”他吩咐那几位工作人员。

    “放心吧县长,”几个人搬着梯子椅子,拿着几卷横幅,兴高采烈的往李志雄他们来时的方向走,就好像明天是一个盛大节日一样。

    脸红红的李志雄,这时才看清横幅上的字,“热烈欢迎一平回家,”

    他有些庆幸,好在刚才没有急着出言感谢,不然就闹了个大乌龙。

 第三百六十八章 商人?共产主义战士?

    傍晚的喧嚣过后,小镇的夜,格外安静,鸡犬不闻。全本小说网,HTTPS://。m;

    十点多,昏睡了一个多小时的李志雄醒过来,觉得肚子里空得厉害,没辙,在热情的乡镇工作人员的款待下,他晚上灌了几肚子啤酒,就是没吃什么正经东西。

    怡佳快捷酒店在乡镇里的第一家分店,依然提供着和它那些在大都市里的分店一样的周到服务,听说他要找吃夜宵的地方,前台细心的给他画了一张地图,还特意到门口为他指点方向,“顺路朝工业园那边走,工业园对面,有几家馆子还在营业,”

    路灯昏黄,月光清冷,路旁的小河潺潺流淌,草丛里昆虫低声唱和,有那么一刹那,李志雄甚至觉得,在这样的小镇生活,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也就是一刹那而已,对他这样的人来说,虽然有时会讨厌大城市的喧嚣,但悲哀的是,到最后他发现,自己其实离不开那份喧嚣和浮华。

    四家风格大同小异的大排档,在工业园正对面一字排开,隔着老远,就能闻到香气,看来,这里是这会镇上最热闹的所在,不少一看就是镇上居民的人,拿着把大蒲扇,坐在折叠桌旁,标配是啤酒陪烤串。

    但看上去,他们现在到这,并不是为了吃,而是在消磨时间,或者是聊些家长里短,李志雄听了下,他们大多聊的是孩子们的工作,他们的孩子,并不只是局限在这个镇里,好多已经随着嘉盛走向全国,说起来,他们都颇感自豪。

    “老板,来份炒粉,”虽然大排档里硬菜不少,但是在这样的小地方,李大记者可不敢随便入口那些来路不明的肉食。

    “李记者,”刚坐下来,他就很诧异的听到,居然有人在叫自己,抬头一看,小楼顶上,那位主政此地的盛姓副县长正朝自己挥手,“快上来,”

    楼顶收拾得很清爽,摆着一套藤编的桌椅,桌子上铺着玻璃,旁边坐着三个人,除了盛县长和陆部长,还有一位他不认识的中年人,不过,那人是属于过目不忘的那种,长得委实太有性格了些。

    “李记者快请坐,不好意思,大晚上出来还出来觅食,我们这个地主没当好,来来,先润润口,”盛正又从旁边的箱子里拿出一瓶还微冰的啤酒来。

    “这就免了,”李志雄连忙摆手,“晚上喝的太多,”

    “呵呵,抱歉,总劝你喝酒,忘了让你填填肚子,给你,先尝几串,”他把桌上的烤串分给李志雄一半,又朝楼下喊,“老赵,再来20串羊肉,10串蔬菜,”

    桌上也没什么正经菜,除了烤串,还有一盘煮花生,一盘豆腐干子,一盘看上去是酱鸭之类的东西,还有一盘韭菜炒虾米,一盘拍黄瓜。

    李志雄看着这些看不出本来颜色和种类的烤串发愁,“我先吃点花生,”

    “李记者放心,我们这里的只要是入口的东西,绝对没问题,”长得非常有性格的那位,笑着拿起一串烤肉,大口的吃着。

    “我们这不像大城市,都乡里乡亲的,知根知底,他们要是敢玩那些猫腻,不说行政处罚,周围的人都得把他脊梁骨戳断,让他在这不能立足,”

    这是乡下特有的诚信体系吗?

    不过,李志雄依然有些不太放心,各地花了那么多专业的部门,花了那么多力气,还解决不了的食品安全问题,靠这样原始的手段就能解决,他深表怀疑。

    “哦,对了,这位是我们镇里主管工业黄副镇长,”盛正这才想起来跟他们介绍,“他孩子,”盛正停顿了一下,“和一平一直是同学,”

    “你好黄副镇长,”

    “李记者好,”

    女儿也是刚回家,黄承忠晚上没有参与接待,就晚上,还是被盛正给硬拉出来的。

    “那对我们这位年轻的首富,黄副镇长肯定最熟悉了吧?”李志雄问。

    “那你算是问对了人了,黄镇长对我们的一平,那是非常熟悉,”盛正笑,陆副部长也笑。

    能不熟吗?

    “原来李记者是为了一平来的?”黄承忠问,稍微有些警惕。

    好像这最近,一平就没有接受过什么访问,他这样做,肯定有他的道理,没搞清楚之前,还是谨慎些好。

    “也不瞒几位,这次主要还就是为了了解冯总,”到镇上的这几个小时,他很快就搞明白了一件事,镇里的所有人,看上去对冯一平那都是相当喜欢,估计自己的这个采访目的,这几位也能支持。

    “自从他被媒体称为首富之后,我们就想做一个专题报道,你们知道,这么年轻的首富,而且还是国外很多年轻人心目中的创业偶像,有很多人希望能更详细的了解他,”

    “他从纳斯达克回来,我们的记者跟拍了他一段时间,发现他除了去公司去学校,就是呆在家里,作息非常规律,说实话,真不像是一个首富过的日子,比他大多数同学和同龄人的日子还要枯燥。”

    “这样的报道,首先没什么亮点,另外,如果就这样报道,估计有很多人看了以后不会相信,所以我们就想,干脆深入一点,结果,还没等我们有所行动呢,非典就来了,只能拖动现在,这次刚好知道冯总也要回来,我们就想着跟他一起来看看,”

    “我们一平,从小就是一个很刻苦用功的孩子,”说这话的,是陆副部长,“这绝不是假话,李记者,因为工作关系,我们部门,应该最了解一平,我们不但问了老师,也问了他的同学,从三年级开始,他就一直是优秀学生,以及他从二年级开始就名列前茅的成绩,同样说明了这一点,”

    这些话李志雄只是姑且听着,就是冯一平小时候是个从来不好好上课,只知道打架欺负人,让老师和同学头痛的小霸王,现在肯定也会被粉饰成为一个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好孩子。

    “我最想不通的一个问题,是他为什么会在这样的地方,几位别介意,我并不是说这里不好,只是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说,至少省城比这里有优势,”李志雄问。

    有另两位在,其实黄承忠真不好回答这些问题,他要是回答,那就近似于自夸。

    好在还有号称最了解冯一平的陆副部长。

    “放在一般人身上,这样的问题,确实不好解释,但那是因为他们都不是我们一平,”陆副部长来了谈性。

    “虽然我们没有机会当面问一平,他爸妈也没有明确回答,但他们家从92年开始试着做点小生意的时候,始终就坚持两个原则,首先,他们做的生意,是要能带动周围的乡亲也能致富的,其次,当然是自己也要能致富,”

    李志雄是越听觉得越假,拜托,我是记者,我要听到的是事实,不是故事。

    虽然他掩饰得很好,但脸上依然露出了些不以为然的神情,那三位也没说什么,听陆副部长继续讲,这样的事,盛正特别有体会,一开始,他也是不信的。

    “比如,最开始,他们家在省城推着车买糖炒板栗,很快,带动村里的十几户去省城做同样的小生意,后来,他们家又开起了面馆,就是现在牌子非常响,加盟店众多的老家味道面馆,现在,他们帮助我们镇近百人,在各地开了近两百家面馆,而且,不收一分加盟费用,”

    “他们在市里收购了一家破产的国有加工厂,投入大量资金改造后,从他们村带去了几十位工人,工资和原来留下来的工人同一个水平,”

    “至于他们在镇里开办的第一家工厂,就是那一家,现在最靠近路边的那一家,嘉盛橱柜厂,就是为了帮助他们村更多的人脱贫,”

    “如果单纯从投资回报的角度考虑,那家工厂也不应该办在这里,因为像橱柜厂需要用到的木材这样大宗的原材料,很多也要从外面运进来,”

    “他高中的时候,开始在市里开便利店,一开始的所有一线员工,都是我们县里的中专职高之类学校的学生,当然,到现在也有很大一部分都是,”

    “他们的装饰公司,一开始所有的工程队,都是我们县里的人,”

    “后来,他们又在村里办起了食品厂和茶叶厂,前两年开始,陆续投资5个多亿,在这建起了这个工业园,和一个桑蚕丝基地,”

    “李记者你应该也知道,他用的全部是自有资金,没有让银行配套过哪怕一分钱的贷款,以他这样的投资额度,别说在我们省城,就是在沿海,你说,会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