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 >

第139部分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139部分

小说: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冯一平留在家里,他靠在沙发上翻着自己写的计划,看需要完善和修改的地方,看着看着,也不知什么时候,就睡了过去。

    这个也说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后来不管他多大,回到父母身边的时候,总是觉得特别安逸,也特别放松,有时候比在自己家睡的还好。

    等他醒来的时候,用手擦了一把口水,发现自己身上搭着条毯子,冯振昌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回家,正坐在沙发的另一端看他写的计划。

    看儿子醒过来,他扬了扬计划书,“这是你写的?”

    “恩,”冯一平用手在脸上摩挲了几把,让自己变得清醒些,“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想法,在香港的这一年,又花了不少时间去了解和学习,等智通公司的软件雏形出来,我想先在市里试试。”

    “真有你说的那么好的前景?”冯振昌还是有些迟疑。

    冯一平这个计划书里写的,是连锁便利店,性质上和小区门前的那几家店差不多,他有点不理解儿子怎么这么看好这样生意,要是冯一平说想开家现在很火的仓储式大超市,他还觉得不错,这样的小店,一天能卖多少东西?能赚回本钱吗?

    这其实是好多人认识的误区,总觉得自家楼下的那些小店都没什么钱赚,其实完全不是这样。

    我们不讨论具体市场空间和盈利空间,只想一条,那些小店,可都是个人的,不像是国企,亏点赚点无所谓的。

    个人开的店,要是亏损,或者说,除了房租水电及其它费用之外,没有利润,那最多三个月到半年,肯定就会关张大吉。

    但是,细想一下,我们看到周围有理发店关张的,有饭馆关张的,有服装店关张的,还就是没有看到一家这样的小卖部关张,这就从侧面说明,它至少是赚钱的。

    至于大卖场,说实话,冯一平当然也很想做,但是,有一个严酷的事实是,后来国内大型的连锁商超,除了极有数的几家还能偏居一偶,苟延残喘,其余的都倒在沃尔玛和家乐福脚下。

    虽然我国对外资零售业的进入审批手续非常严格,但是通过变通,比如和中资公司合资成立商业管理公司,家乐福和沃尔玛已经分别于95年和96年进入国内。

    就他目前这点资本,更没什么人才,想去和那两家竞争,有些不智。

    况且,二十多年后,随着互联网购物的高速发展,这些传统的大型连锁超市也受到了很大打击,门店成交量在萎缩,原来乐观且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也被迫放缓了脚步,有些地方,甚至在关店。

    那时反观各地,品牌各异的连锁便利店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虽然都只是在区域内连锁,能走出省的基本上没有,即便是这样,上市的也不少。

    所以,在98年来看,这一块绝对是一处蓝海。

    冯一平大概和爸爸说了几点,冯振昌一想,还真是那么回事,他自己也是开店的,要是一家店三个月不赚钱,他肯定会关掉,要是一家店不亏,但半年下来也赚不了多少钱,他也会考虑关掉。

    “那就是这个可以做?”

    “真的,做的好没准还能上市呢!”冯一平说。

    选择便利店,还有一个理由,当形成一定规模以后,也可以在店里销售自有品牌,比如可以把老家的一些出产深加工以后,放到货架上去,更好的带动家乡致富。

    就老家那点人,只要有一两家效益不错的工厂,绝对能带动大家富起来。

    当然,他也没有那么伟大,是专门为了造福乡里才想出的这个计划,但是,在自己能赚钱的同时,带动家乡发展致富,确实是他追求的。

    我不能让自己变得伟大,但我可以使自己变得崇高,这是重生的冯一平一个小小的信念。

    “为什么不在省里开?”冯振昌又问。

    “不要看它就是一个小店,可比我们的面馆复杂多了,你想想,单货品就那么多,你说是不是?”

    冯振昌点头,做事了才知道做事的不易,要是面馆出售的面再增加几个品种,他的工作量就要翻上几番。

    “我是想先在市里开个几家店试运行一阵子,主要是发现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软件和硬件上同时完善,制定出合理的流程来。只是靠空想,制定的计划再完美,很多问题还是发现不了的。

    同时,那几家店,也可以为后来的店储备人才,只要把所有的工作都理顺,那以后一个月开几家店,主要就是店面选址的问题。”

    “那这个计划书我好好看看。”

    晚饭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了冯一平的新想法,开始的时候都很不以为然,后来听了冯振昌的解释,才觉得好像真是那么回事。

    “那还是缺人啊,你还读书呢,不可能所有的事都你做,还有组织货源这些,不是得要找人往厂家跑?”小舅说。

    “我已经在上海的人才市场上发了招聘广告,高薪聘请运营总监。”冯一平说。

    小舅妈用勺子把一块鱼肉刮成细绒,小口小口的喂给儿子,“一平要做的事,肯定都是计划好的,你就说我们能出什么力吧。”

    还是那几样,店内的柜台和装修,不过便利店和面馆又不一样,要用到的木制品不多,货架肯定都要用便于组装的金属货架。

    至于其它的,就是人的问题,这个也不难,冯一平想,让冯振昌回县里一趟,和中专还有技校接洽一下,择优先招个二十多人过来。

    这件事应该很轻松,县里的中专和技校,一方面要想办法招生,另一方面,又要想办法让自己的毕业生有个好去处,不然,以后谁还会花钱来读?

    冯振昌只要说说前景,怕是那些校领导就会反过来求着他。

    另外,这一次,刚好可以把李嘉拉过来,让她负责财务,同时做自己的小秘,她已经参加工作一年多,已经不再是个菜鸟。

    把李嘉拉过来,那高志毅多半也要跟着来,通过他们,指不定又能拉些大学过过来,作为人才储备也好啊!

 第四章 不如意的大学生

    现在的李嘉,已经没有当初在学校时的朝气和淡然,刚参加工作,想到自己可以养自己时的兴奋和激动,也早就丢到了爪畦国去。/全本小说网/https://。/

    工作时难得有个闲暇,她看着周围那些小格子里和自己一样,忙得连抬头的工夫都没有的天之骄子们,她忍不住就想,难道自己这16年的学习,就是为了有能做现在这份枯燥无味的工作的资格?

    有时候越想越泄气,特别是因为一些小原因,或者莫须有的原因,被主管狠尅的时候,她不止一次的想,是不是认真考虑父母的意见,按他们的安排,回家进单位做个公务员。

    比李嘉更郁闷的是高志毅,堂堂金融系的高材生,在校的时候,都想着以后能像美国华尔街的那些精英一样,挥手间,都是几十上百万的大生意,最好是自己也能开发出一个模式来,那就一生受用无穷。

    然而,如果理想是一斤的丰满,那么现实最多只有不到二两的骨感。

    应该说他们的就业选择还是很多,各家单位到学校来招人的很多,他们选择的余地很大,但是,要找到对口的单位还真不多。

    96年国内股市的整体情况不错,随着通胀消失,银行利息下降,连续几年下跌之后,沪深两市当年都大涨,这对他们的就业,当然是个利好。

    他高兴的挑了几家,最后选中了一家大型券商,并被安排到他中意的投资部门,这一块可是收入高,前景也好地方。

    可是,对他这个新人来说,他就是公司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没完没了的帮着做各种文件,出差的机会也有,不过那是那些老人们不愿意出的差,跟着赴宴的机会也有,不过是去作为酒桶。

    更气人的是,有功是领导的,有错就绝对是他们这些下面的人——当然,对这种情况,他现在已经不气了。

    同部门的有个工作了快三年的人,到现在还是捞不到项目做,听他私下里说,那些头头脑脑们,都是有关系的,像他们这样没有背景的,只能苦熬。

    当然,客观的说,他们工作苦是苦点,可工资收入还不错,况且,说不定哪天机会就来了呢,所以,一向乐观的高志毅坚持了下来。

    做牛做马一年多,终于,他好容易有个机会去做一家公司的辅导改制工作,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办事员,可也是个机会不是?

    可是,这个被他认为是事业第一步的机会,他明明已经抓住了,却在头一天,被一个新进公司不久的女孩子顶替。

    要是本来没这事他也无所谓,可是临时被顶替,他受不了!他虽然是个心宽体胖的胖纸,却也是有脾气的,当即去找主管理论了几句,当然抗议无效,之后,他所遭遇的,就是各种小鞋。

    直到有一天,他终于忍受不了,把一纸辞职报告丢到了猪头主管的头上。

    之后小半年的工夫,辞职就是家常便饭,他辗转了五六家公司,目前,他所从事的工作,是和他专业风马牛不相及的药企销售代表,而且,现在连他子也说不准这份工作会干多久。

    他现在工作就是工作,完全没有激情,更不用提什么规划。

    所以,等冯一平稍稍一提,这两个已经住到一起的家伙也就矜持了那么几秒钟,马上就同意下来,连工资待遇也没细问。

    特别是李嘉,“哈哈,姐我也终于做了主管。”

    “哎,还是我的兼职秘书哦!”冯一平提醒她,当着高志毅的面,在秘书这两个字上,加重了语气,秘书这个词,现在正在被先富起来的那一群人改变内涵。

    “哼,你还能怎么样我不成?”李嘉马上拉着旁边高志毅的胳膊,“倒是我,以后可以光明正大的狐假虎威。”

    一想到93年初见面的的时候,冯一平那青涩的模样,哪怕他现在就要成为自己的老板,李嘉还是找不到一点敬畏的感觉,还是把他当那个爱吃肉,很精明的小弟弟。

    至于先期要离开省城,到冯一平他们市里去,他们也没意见,“我们可都是小县城出来的。”

    “要再多找几个人吗?”李嘉一边吃着火锅里的毛肚,一边问冯一平。

    “那当然好,不过,等年后架子搭起来之后,假假的也要面试一下。”冯一平说,这个环节不能少,再缺人,对招进来的人也要有个大概的了解。

    在这个已经一切向钱看的年代,有钱还是好办事,冯一平需要的业内人士,已经从上海第一家连锁超市里挖到了一个。

    呵呵,这也是国内的一个特色,当然,估计在好多国家都是这样,走在行业前面的公司,往往会成为该行业的黄埔军校,为自己培养人才的同时,也给后来的竞争对手们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该高管也会带几个人过来,年后就能到位,到那时,项目也就差不多可以启动。

    冯一平已经快满18岁,终于到了可以考驾照的时候,早就习惯了有车,也终于到了年龄,现在算算,人民币身家也不少,他就决定,还是去买个车吧。

    梅义良带着冯一平到了他们当初考驾照的学校,用烟酒开路,让冯一平在驾校的考场上测试了几项,冯一平的水平当然得到了肯定,然后多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