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 >

第1270部分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1270部分

小说: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迈克同样一改在冯一平面前,很好说话的性子,“不,我想是你们低估了嘉盛和冯在这几个项目的开展过程中,所能发挥的决定性作用,……,”

    以他们俩为代表,两个公司的高管团队,处处锱铢必较。

    会议室里,不时有人进进出出,那是他们在和后方,在和其他职能部门联系。

    他们也在期望,两位老板能发话,在一些问题上做让人信服的裁决,他们此时肯定没想到,他们的老板此时谈的问题,跟他们目前寸步不让的这些问题,毫无关联。

    …………

    “拉丹先生,”冯一平一改之前的轻松状态,坐姿非常端正的问他,“我们都知道,发展到现在,塔塔集团已经走过近一个半世纪,而且依然充满活力,这预示着塔塔完全有可能健康的延续又一个半世纪,再一个半世纪,”

    拉丹塔塔看出了冯一平的郑重,并没有急着对他的称赞表示谢意。

    “那么,作为这样一家长寿企业的负责人,你认为,一家企业如果要能稳固的延续下去,最重要的是哪些方面?”

    是的,冯一平现在自然也在考虑公司的延续和寿命的问题。

    这个问题,他也思考了很久,但是,并没有得出一个连他自己都满意的答案,而塔塔,应该就是一个很好的咨询对象。

    “首先谢谢你的称赞,”拉丹也调整了自己的坐姿,他看着对面这个沐浴在阳光中的年轻人,又一次调高了对他的看法。

    他现在才二十多岁,居然就在思考这样严肃而长远的问题,这就非常直观的说明了他的企图心,或者说是野心:他也想把自己的公司,做成一家长寿企业。

    “你知道,作为一个继承者而言,对这个问题,我的了解,同样不太深刻,或许这样,我可以给你分享一些塔塔的事例,”

    “19世纪70年代,我们的创始人,詹姆谢特吉先生,那时为了自己的棉花贸易,在英国工作了4年时间,”

    “当时的英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曼彻斯特高高入云的烟囱,铁路,一车车的财富铸造着我们难以企及的辉煌,但这并不是他看到的全部,”

    “后来他在日记里写道,这是大英帝国最荣耀的成就,也是大英帝国绚烂外表下的黑暗角落,人们在寒冷的北方日以继夜地工作,孩子们以一天一便士的报酬,在纺织机底钻进钻出,捡取掉落的棉花絮,穷人似乎除了被拼命地榨取,绝无改变命运的机会……,”

    “看到的这一切,深刻的影响了他,于是在1877年,他自己的纺织工厂里,架设起了通风管道和排气扇,实施徒工培训计划,每个工人都上了保险和养老金,妇女还享有产假及特设的育婴房……,”

    “在被认为最先进的《英国工厂法》颁布前25年,他创办的这家身处英国殖民地的工厂,就已经制定了更为宽厚的雇用条件,比如员工培训计划,退休金和退休制度,”

    冯一平相信,拉丹讲述的这些事,肯定经过了美化,但是,在1877年,就能做出这样的事,确实值得尊敬。

    但他也相信,在我们国家,在那个时候,肯定不是没有同样的企业。

    甚至还有可能做得更人性化,更科学,毕竟我们都知道,晋商在很早的时候,就实行了身股制度。

    那个时候,国内应该也不乏关心雇员生活方方面面的东家。

    “塔塔集团真正发展起来,是在第二任负责人,rd·塔塔先生任内,他完成了詹姆谢特吉先生不曾完成的梦想,建起了我们的钢铁公司,”

    “如今,当年的钢铁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座拥有百万居民的钢铁城,可是你知道吗,这座钢铁城市里,并没有令人窒息的污染,相反,她应该是我们国内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你在班加罗尔遇到的问题,在那里就完全不是问题,和美国一样,那里水龙头的水,可以直接喝,”

    “有一件事应该是很好的佐证,这座以詹姆谢特吉先生命名的城市,由塔塔钢铁管理的城市,是全印度唯一由私人企业负责公共管理的城市,我们的政府,曾两次希望接管城市行政,但均遭到了当地人民的强烈反对,”拉丹塔塔有些骄傲的笑着说。

    “如果有时间,我希望你能造访那座城市,那座花园式的钢铁城市,是我们塔塔的骄傲,也是我们一些理念的直接体现,”

    冯一平此时眼前一亮,这和自己的想法,不是有些不谋而合吗?

    曾经贫困的五里坳,现在在自己的努力下,不是也已经发生了非常令人瞩目的变化?

    他是真的对那座城市有了兴趣。

    “同时,我们一直在大力资助国家的教育事业,早在1892年,我们就创办了印度第一家慈善信托基金:詹姆谢特吉。塔塔教育捐赠基金,”

    “在英国殖民时期,每5个到英国等西方国家留学的印度学生中,就有一位受到过我们基金会的资助,”

    好吧,这事自己目前也在做。

    “rd·塔塔先生,还做出了另一个重要举措,他成立了两家带有慈善性质的信托基金,把家族的资产全部注入其中,同时通过重新设置的企业架构,保证了这两家基金会,对集团下属公司的控股权,”

    “这就完全稀释了如你这样的家族传人手中的股份,”冯一平想了想,马上说道。

    大家族发展到后来,总会面临财产分割的问题,如果子辈是两个,孙辈就可能会有四个……,经过一代代的分割,再加上避免不了的内耗,也许当初还显赫一时的企业,后来就消失无踪。

    “对,我们认为,正是他的这个举措,让塔塔,从一家家族企业,变成了企业家族,”塔塔笑着说。

    这好像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只是目前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冯一平了解得不多。

    “我可不可以这样总结,不考虑从大环境的变化,一个企业如果要长寿,就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冯一平说。

    这一点,他认为自己是不缺的。

    他或者可以夸口,这个世界上比他还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也许有,但绝对很有限。

    说实话,从那个暑假在塆后的山上醒过来后,他就知道,自己不用为钱发愁,自己应该追求其它更高的目标。

    “我想,至少这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一家只考虑利润,只考虑赚钱的公司,不排除它在一段时期内,会有很好的发展,但这肯定不足以保证它长寿,”

    “这就相当于一个企业的品格吧,”冯一平说。

    “嗯,确实可以这么比喻,”拉丹点点头。

    “那么,另一个问题是,如何选择接班人?”冯一平接着问了另一个关键的问题。

    人的因素,尤其是负责人,自然也会极大的影响到一家公司的命运。

    拉丹看着冯一平眼里的疑问,马上知道,对这个问题,他肯定也已经有很多的思考。

    他既考虑企业长寿的问题,又考虑接班人选择的问题,这自然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他对自己创办公司的自信,而且还不是短期的自信。

    他又一次感叹,这还真是个妖孽的年轻人。

 第七百三十九章 传承

    企业寿命这个问题,对那些有想法的企业家来说,都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全本小说网,https://。)

    因为我们国家改革开放才几十年,加上中间还是有一些波折,我们国家的统计数据,可能不一定有说服力。

    但美国的统计数据,应该很能说明问题。

    在商业体系发展成熟的美国,大约有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能存活50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一般的跨国公司平均寿命10~12年。

    这样的数据,任谁看了都不会觉得乐观,正因为不乐观,所以才要思考。

    按塔塔的经验,无论是社会责任感,还是给员工的回报,冯一平觉得自己都可以做到和塔塔一样好。

    那么随之而来的,自然就是掌舵者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目前的他还没想出正确答案的问题。

    或许有人会说,这多简单,找职业经理人不就好?

    事情真不是这么简单。

    有很多例子说明,家族企业,其实更长寿。

    现在的冯一平,倒并不一定就希望自己的事业,将来就一定要由自己的孩子继承,他相信,将来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决定,比如自己退休后,把公司交给职业经理人运营,也一定会得到广泛的支持。

    只是,我们都知道,家族文化,是东方文化在经济领域里表现的显著特征之一,印度如此,我们国家也不例外。

    我们国家留存至今的那些不多的老字号,较为可考的,比如王老吉,一直靠的就是家族传承。

    其它的如张小泉、同仁堂、六必居……,同样也是如此。

    世界上可能老字号最多的国家,要数日本,传承千年以上的企业,就有好几家,像塔塔这样,传承了近150年的企业,更是多达上万家。

    这上万家经营了超过一个半世纪的企业,同样也一直是家族式运营。

    欧洲的卡地亚,欧尚,美国的杜邦、福特……,同样也是如此。

    也即是纵观世界,从亚洲到欧洲,包括美国,那些长寿的企业,多半都是家族企业。

    我们不讨论如果长寿企业太多,可能会导致的创新乏力,阶层固定等不利的影响,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家族传承,由创始人的后人担任负责人,这样落后的方式,在延长企业寿命方面,真不一定没优势。

    可能是因为,由创始人的直系后人担任负责人的家族企业,在遭遇逆境时,血缘的纽带、亲情的联系,会把他们整个家族的所有人,紧紧的捆绑在一起,荣辱与共,祸福同当,共同维系前人创下来的基业。

    大家对这个问题,最大的担忧,就是老子是英雄,儿子不一定是好汉,把公司交给后人打理,出现一个坑爹加败家的二世祖,你辛辛苦苦建的楼,他可能几年就拆个干净。

    这确实是个问题。

    但客观的说,职业经理人里,同样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金翎和他这样的搭档,可想而知,没有重复的可能性,金翎是把冯一平的事业,当成了自己的事业。

    但是其它的职业经理人,经理人前面的那个定语,“职业”,自然有专业的意思,但应该也有这样的意思在,就是对很多专业人士来说,“经理人”,不过是他们的一个职业。

    既然是一份职业,他们在有些问题上倾向于自己的利益,也是必然的事,这家干得不好,他还可以去下一家,你不能期望所有的职业经理人,都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

    这样的还算好,那雀占鸠巢,把你的事业,演化成他的产业这样极端的人,也不是没有。

    如这会已经声名鹊起的国美那般,后来遇到的那位里外勾结,算计大股东的陈先生,或者牺牲大股东的利益,让自己的腰包丰厚一点的,更是普遍。

    还有,比如说苹果,请了那么多一流的职业经理人,为此把乔布斯都毫不客气的驱逐出去,又怎么样呢?结果还是越来越差。

    那还是在美国,苹果可以想到请可口可乐的负责人来担任ceo。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