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 >

第1192部分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1192部分

小说: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据未竟证实来源的消息说,上头已经在关注这个问题,并准备有关人士征求意见,出台一些能提振民营企业发展的措施,据……,”

    “未经证实来源的消息,”冯一平抢着替她说了。

    “对,据说,你呢,就在那个名单上,也就是,你将有机会,和上头面对面的谈你的想法,怎么样?高兴吗?”浮云宁问。

    “不是特别高兴,我本来就是这一届全国人大的代表,有渠道向上头传递我的建议,”

    “得了吧,什么渠道能比面对面的机会更好?”浮云宁毫不犹豫的拆穿他的矜持,“所以我说你运气好,你觉得说错了吗?”

    “没有没有,你怎么会错,来来,喝水,”

    浮云宁说得对,没有什么渠道,能比和上头面对面的交流会更有效果,大佬们时间那么紧张,抽出时间来跟他见面,自然也要讲求效率,也希望能从会见中得到些实质性的东西。

    但是,如果是用其它的渠道,比如说信啊什么的,很可能永远到不了他们面前。

    “接下来的事,晓芳姐你说,”

    “我就知道是这样,”向晓芳有些无奈。

    看她们的样子,冯一平马上就有明悟,现在要说的,多半不是什么好事。

    果然,向晓芳有些羞赧的说,“一平,你也知道,我们的这样的项目,技术团队也是成功的关键,你看,你现在雇用了这么多工程师,能不能从中间挑一些,把我们这个网站的技术班底凑起来?”

    “我如果说不能,有用吗?”

    “没用,”那俩异口同声的说。

    “我得自我检讨,我早就明白,跟你们这样的人合作,就会有这样的下场,当初怎么就那么心软呢?”

    “你这话什么意思,我们这样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

    “你说,如果现在把我们手上掌握的这些情况抛出来,冯一平会就范吗?”王总把一颗玉石的棋子,随手丢在报纸上冯一平的照片上。

    “就现在的这些,我觉得他肯定不会,”老陈说。

    虽然从他现在非常不赞同跟冯一平这样的人起冲突,可是两父子都动了心,他也没办法阻止。

    而且从现在的情势看,好像还真有可能要挟冯一平一把。

    当然,这一次之后,如果不成,那么就可以说是和冯一平彻底的走上了对立面,再也没有任何转寰的可能性,既如此,准备工作就一定要做的扎实。

    “我认为,还是要等小马他们那边掌握了更翔实的资料之后,再徐徐图之,如果准备得不充分,那还不如不拿出来,但一旦决定拿出来,就要确保冯一平能顺从我们的意思,”

    “可是,冯一平现在回国了不说,闻晢他们那边这些天也一直没什么进展,你说,会不会是冯一平已经有所察觉?我们究竟能不能得到想要的那些?”

    “时间可能会长一些,但是,一定能,”老陈肯定说,“他这样的情况,一定防不住我们,”

    “王总,也不用太心急,这样的大事,值得从长计议,”

    “等等,”王总坐直身子拿起手机,“爸,什么?”

    “怎么了?”老陈小心的问了一句挂了电话的王总。

    “让闻晢那边多留点心,不要被抓住把柄,”王总闷闷的说,“冯一平,最近有可能会和上头见面,”他把那张报纸狠狠的扔出去,“这个家伙,怎么就有这么好的运气?”

 第六百三十八章 真正有钱人的玩法

    蒋教授带着几个助手站在电池研究所门口,那边,冯一平就带着吴倩,一边打着电话一边走过来。(全本小说网,https://。)

    “一平,”蒋教授笑着迎上去老远。

    “你好蒋教授,”冯一平笑着握住他的手对电话那边说,“对,中途的营地,一定也要预先准备好医疗力量和药品,还有,重点是,负责医疗保障的医生们,一定要根据直升机到途中各段的飞行时间做出预案,大家的安全最重要,”

    “好的,你带他们飞一趟熟悉一次,自然更好,”

    他终于挂了电话,握着蒋教授的手朝研究所那边走,“不好意思,刚才是在敦煌的周总,”

    “明白,是为了之后的活动做准备?”

    “对,”

    “听你们这么一说,我还挺期待的,”

    “希望你到时不要在心里骂我就好,”冯一平说。

    “怎么会?”蒋教授笑道,“我要骂也一定是当面骂,”

    这时他的助手递过几件白大褂来,大家一一换上,刷卡经过一道防护门,就进入了冯一平在影视作品中见过很多次的那种实验室。

    很多穿着白大褂的人,在高洁净的实验室里的各种仪器前旁若无人的忙活着,就连他们的到来,大多数人也无动于衷。

    第一次来这里的冯一平,认真听着蒋教授的介绍,但在他看来,眼前的这一切,不管是人还是设备,那都是一摞摞的钱。

    他也是第一次知道,搞科研居然是这么费钱的一件事,这个研究所,目前的总投入,已经接近两亿,美元。

    这还不是最终的投资,当然,像这样综合了好几个实验室的研究所,本来就没有最终投入这个说法,你总是得不断投入。

    还有每年的维护和管理以及运作费用,自然也不是小数目。

    这个研究所,可以说是目前他的产业里,最费钱的一个项目。

    民间什么穷玩车富玩表的俗话,在这样的事面前,那简直就是个笑话,那些觉得自己富的,你来玩玩科研?

    “从成立到现在,我们已经取得了195项专利,”蒋教授自然知道冯一平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

    对他这样的企业负责人来说,研究所的研究员发表了多少论文,他们其实毫不关心,他们关心的重点,是这里的主要产品——专利。

    “我们已经接到相关机构的电话,希望我们能参与到国内锂电池行业的国家标准设计,”

    “这是个很大的成就,”冯一平肯定道。

    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一流的企业做标准,这话不是说说而已。

    对他们这样的从业者来说,能参与制订国标,相关条款,自然是更对自家有利。

    “但是,以我们在这个行业的投入来看,如果都不能参与到相关标准的制订,那才不正常,你觉得呢?”

    “一平你说得是,”蒋教授心说,这家伙还是一如既往的精明。

    他或许不懂具体的运作,但是对大方向的把握,始终非常精准。

    “你看,不用跟我做具体的汇报,”冯一平制止了工作人员准备在会议室里做演示的准备,“说真的,就教授您刚才介绍的那些,我到现在也没记住多少个名词,所以,我就想简单的问问,在提高锂电池单位密度方面,有没有什么进展?”

    这其实是锂电池,或者说是所有电池的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

    电池的容量和大小总是成正比,但现有电池能量密度还是不够大,也就导致他们的体积始终比较大,而不论是现在正在研发的电动汽车,还是现在和将来会出现的各种便携设备,大的发展趋势,是体积越来越小的同时,处理器等主要元部件,耗费的能量会越来越高。

    这就对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坦白说,在能量密度提升方面,我们目前的进展不大,而且我可以断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方面的提升空间,有,但是,肯定不如我们所期望的大,”蒋教授说。

    冯一平知道这是大实话,后来那会的结果就是这样,但是,这样的大实话毫无用处。

    “所以我们目前一方面加大了对钠,主要是钠,以及电荷数大的镁、锌、铝金属金属的研究,但是你应该也知道,研究新材料的难度,”

    冯一平点点头,在材料研究方面,确实不能指望一下子就放个卫星,但是,要提高进程,也不是没有办法,“如果我们扩大科研队伍,比如,招募全球最顶尖的那一批专家,然后,把目前的研究员,从几百人,扩大到上千人,几千人,甚至上万人,有没有可能加快这一进程?”

    蒋教授楞了楞,然后激动起来,上万人的研究员?他哪有冯一平这样大的气魄?但如果真能像冯一平说的这样,那么他现在领导的这个研究所,绝对是世界顶级的水平,对一个讲求实效的学者来说,还有比这更好的追求吗?

    但是,他还是劝了一句,“一平,我们应该清楚一件事,从效益上来说,电池的研发不如其他硬件研发产生的效益明显,投入会远远大于产出,所以,我觉得研究所的规模可以扩大,但不能太激进,”

    “不,如果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而且设置好完善的专利壁垒,那产生的效益,完全能和投入相匹配,”

    冯一平非常清楚未来的发展,智能手机行业不说,后来一度被热炒的可穿戴设备,之所以没能快速发展起来,主要就是受制于电池。

    如果自己家在这方面能有突破,那么,市场回报真的不要太高!

    况且,上万人规模的研究所,太激进吗?完全不。

    就比如说后来的华为,在人力成本逐渐和西方发达国家接轨的时候,一个研究所有上万人,那同样非常寻常的事。

    何况在现在这个国内的人力成本,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时候,何况在冯一平目前也可以说是有太多的钱需要地方花的时候。

    蒋教授决定不和冯一平争论,“除了在材料和结构这两个方向努力,我们研究的另一个重点,是从现有的工艺方面入手,我们希望能改革目前的生产工艺和流程,进而能有效降低成本,”

    这自然也是一个正确的方向,电池方面发展的两大瓶颈,一个是单位能量密度提升缓慢,一个是成本下降也不明显。

    “这方面,包括环境友好度方面——你知道,我们必须考虑回收的问题,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眉目,当然,你提出的快充、适应温度范围这两个方面,我们也已经启动了相关的攻关,”

    “非常好,”众所周知,不论是对电动汽车,还是手机等智能设备来说,快速充电,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需求。

    冯一平也觉得,对一个刚成立不久的研究所来说,不能要求太高,“具体的研究,自然是蒋教授你更精通,既然你提到了工艺,”冯一平想了一下,“能不能这样,我们完全摈弃现有的生产工艺,重新从一张白纸开始构思?”

    蒋教授又楞了一下,跟着又来了兴致,“一平的你的想法,总是出人意表,既然你有这么大的魄力,那么没问题,我马上组建这样的一个团队,”

    他总算是明白,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为什么能如此成功。

    是的,他可能对具体的问题,并不了解,但是,他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有着清楚的认识。

    我们都知道,很多时候,能提出正确的问题,就是非常大的成就。

    何况正因为不懂技术,所以他才能不受具体技术的桎梏,提出看起来会很有突破的方向……。

    总之,这是一个有着自己的方法论,总是擅于抓住一切问题的关键,并能提出大的解决方案的,有钱人。

    蒋教授之所以要带上有钱人这个称谓,是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