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隋末阴雄 >

第1284部分

隋末阴雄-第1284部分

小说: 隋末阴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世充点了点头:“是的,上次雁门之战,各路兵马勤王,导致有不少叛军死灰复燃,就象那杜伏威,李子通等贼,本来已经给微臣逼入了绝境,就是因为要去救援陛下,所以让他们又有了喘息之机,上次为了救援陛下,当然是应该的,但这次为了一个陈孝意,不值得啊。”

    杨广咬了咬牙,脸上闪过一丝悲伤的神色,叹道:“都怪朕,害了陈郡丞这样的忠臣,让他这要苦撑,若是各地的守官将军都能象陈将军这样忠于朝廷,勤于王事,那何患叛乱不能平定呢?!王将军,你有什么办法,可以保住陈郡丞和雁门?”

    王世充微微一笑:“陛下勿虑,只要太原的兵力足够强大,那刘武周就不敢全力攻击雁门,雁门虽然兵力不足,但是城池坚固,陈孝意又善于抚御部下,城中粮草充足,保个几年是没有问题的,微臣以为,李渊那里的压力更大,他的太原部队已经不足两万,若是突厥不打雁门,而是联合刘武周直扑太原,那可就危险了。”

    杨广点了点头:“那依王将军的意思,又该如何呢,给李渊继续加强兵力?哼,他刚刚打了一个大败仗,又要按王将军说的那样,对他进行免职,下狱的处罚,若不是临阵换奖容易导致不稳,朕直接就想派得力将军撤换他了,还会给他增加兵力?”

    王世充正色道:“可是就算李渊再让陛下失望,他所在的太原还是万万不能失去的,这里太重要,一旦让突厥攻占,那整个并州就将不保,到时候突厥大军可以直取蒲州,西进关中,那些蠢蠢欲动的关中反贼势必蜂起响应,我大隋的天下,危矣!”

    杨广的头上开始冒汗,他看向了宇文述,沉声道:“宇文将军,事情真有王将军说的这么严重吗?”

    宇文述这回不敢再发表与王世充不一样的意见了,因为他说的确实在理,他点了点头,说道:“王将军所言极是,并州现在是最危险的地方,一定要加强防守才是,这也是老臣来之前就想跟陛下启奏的事。”

    杨广叹了口气:“那二位将军以为,哪路兵马适合去增援李渊呢?”

    王世充摇了摇头,说道:“不,陛下,您误解微臣的意思了,微臣说的不是去直接增援李渊,这时候如果派新军去太原,那指挥权会出现混乱,李渊毕竟是败军之将,难以服众,让他指挥别人,恐怕不容易,但也找不出可以替代李渊指挥的大将,所以最好是这支军队驻扎在太原南方,扼守从太原到蒲州的要道霍邑,万一李渊失利,也可以作接应,至少,不会让突厥军队一马平川地南下晋南,西向入关中!”

    杨广听得眉头完全舒展了开来,他从来都没有信任过李渊,更不希望在这个时候让他掌兵,他笑道:“好,这个办法不错,那王将军以为,谁人前往镇守,比较合适呢?”

    王世充抬起了头,脸上的神色变得镇定而坚毅,眼中碧芒一闪,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微臣以为,右骁卫虎贲郎将宋老生,可当此重任!”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举报李渊

    杨广喃喃地说了两遍宋老生这个名字,在脑海里搜索了半天,还是摇了摇头,因为他并没有任何印象,开口说道:“这宋老生是什么人,怎么朕一点印象也没有?”

    宇文述连忙回道:“陛下,这个宋老生,是右骁卫将军云定兴的副将,一直驻扎在蒲州一带,上次雁门之围,正是云定兴和此人率军摆开了疑兵,造成了十几万大军的规模,这才吓得突厥人不战而退!”

    杨广点了点头:“原来是上次救驾的功臣,难怪王将军。。。。”说到这里,杨广突然奇道,“不对啊,他不是副将吗?为什么不让云定兴领兵呢?”

    王世充笑道:“陛下,这云定兴乃是工匠出身,若是制甲造兵,弄些华丽的图案,那自然是极好的,但是行军作战,并非其所长,这些年来,在晋南训练右骁卫的军队,乃至行军作战的,都是这个宋老生负责,这次要以精兵强将作为李渊的后援,不能再象以前那样了,所以,微臣保举宋老生领兵。至于云将军,可以另排他用。”

    杨广满意地点了点头,看着宇文述,说道:“宇文大将军意下如何呢?”

    宇文述跟云定兴的交情非同一般,云定兴的这个右骁卫将军还是他保举的呢,只是杨广并不知兵,所以他把云定兴这个绣花枕头往那晋南安全地带一放就是好几年,就是不想让他平叛的时候输给叛军,把老底子给露了,可没想到上次的救驾之战,云定兴所部居然是表现最好的。

    事后云定兴又塞给了宇文述大笔的钱财,让宇文述在杨广面前把此战的功劳全给了云定兴,本来这事也就这样过去了,却没有料到王世充居然把此事给揭露了出来,现在看起来是瞒不过了。

    宇文述只有咬咬牙,恭声道:“王将军所言极是,老臣也以为,那宋老生精通兵法,善抚士卒,最适合领兵去霍邑驻扎,接应李渊了。至于云定兴将军,他的才能不在行军作战上,上次救驾也多是靠宋老生领兵,可以让他回东都负责匠作之事。”

    杨广满意地点了点头,正要开口,王世充却突然说道:“陛下,微臣还听到了一个传言,就是上次救驾之事的。”

    杨广勾了勾嘴角,说道:“什么传言?与这次的人事变化有关系吗?”

    王世充正色道:“听说上次云将军一开始以军队散布各处,一时难以集中为理由,不想马上就出兵勤王,是李渊派去请救兵的二儿子,担任千牛卫的李世民给云定兴出了主意,让他马上出发,前后拉出几十里的规模,以为疑兵,让突厥人误以为大军出动,而各路援军也纷纷效仿,这才有了雁门解围。”

    杨广的眉头一皱,看向了宇文述:“竟有此事?怎么后来朕不知道啊。”

    宇文述心中一边暗骂王世充,一边说道:“陛下,微臣上报的,只是云定兴上报的情况,事后没有人提出异议,所以微臣也没有去查实,毕竟几十万勤王军队,都是各位大将上报战况,微臣不可能一一去查实军功啊,这也不符合大隋的军法制度。王将军,请问你是从哪里听到这个传言的?”

    王世充微微一笑:“微臣奉了陛下的圣命,正好在云将军所部有些眼线,是他们上报的情况。“

    杨广冷冷地说道:“好了,既然王将军这样说了,那此事当一查到底,不过朕很奇怪,那李渊的儿子给抢了军功,他居然不闹?如果李渊当时就表示异议,那宇文大将军一定会彻查此事的,怎么会到了现在,才把此事给揭开呢?”

    王世充叹了口气:“微臣以为,此中必有蹊跷,陛下,微臣一会儿还有事需要向您单独奏对。”

    杨广点了点头,说道:“那就按王爱卿的意思,先让宋老生领兵镇守霍邑好了,王爱卿,河北那里,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王世充摇了摇头:“河北那里的各路官军都在努力平叛,幽燕的薛世雄在征讨历山飞,冀南的杨义臣也在全力对付张金称,高士达等反贼,涿郡一带的李景,罗艺等部是以防守为主,微臣以为,可以分出涿郡通守郭珣所部,加入冀南战场,去对付高士达所部,这样就可以让杨义臣的军队单独征讨张金称,省得让他两线作战,疲于奔命。”

    杨广看向了宇文述,这回不等杨广开口,宇文述就说道:“老臣完全同意王将军的意见,河北各路叛军,已经集中成大股,是时间一战而定了。如果能平定张金称,高士达这两股势力,那就可以释放出大量的军队进入并州,夺回马邑了。”

    杨广笑道:“好,既然宇文大将军和王将军都这样说了,那就不会有错,虞侍郎,你都听清楚了这些人事变更吗?”

    虞世基恭声道:“微臣铭记在心,这就去拟旨。”

    杨广摆了摆手,说道:“好了,都下去吧,只留王将军一人在这里奏对。”

    在众人神色各异的眼神扫视下,王世充袖手而立,很快,两仪殿里只剩下杨广和那几个聋哑侍卫了,杨广勾了勾嘴角,说道:“王将军,你有什么想法,现在可以说了。”

    王世充的神色变得异常严肃,正色道:“陛下,微臣刚才之所以让您派宋老生驻军霍邑,不是为了防突厥,而是为了防李渊!”

    杨广的神色一变,他已经隐约有些料到此事了,但听到王世充这样说出来,还是有些吃惊,他的面沉如水,说道:“李渊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王威和高君雅都没有上报朕他的异动?”

    王世充说道:“李渊的动向绝对有问题,上次雁门救驾,他明明是离圣上最近的一支军队,连李世民都能想到给云定兴出这样的疑兵之计,可是李渊为什么没有照做呢?这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上次的雁门之围,李渊根本不想救陛下!甚至他让李世民去找云定兴,只怕也不是要云定兴迅速出兵,而是想要拖延云定兴出兵的时间,给突厥人攻下雁门创造机会!”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阴雄复盘

    杨广的双眼开始发红,沉声道:“王将军,你要知道,这是非常严重的指控,你这等于是直接说李渊要谋反,请问你有证据吗?”

    王世充摇了摇头:“如果微臣有证据,早在雁门之战后,就会向陛下禀告了,但就是因为没有真凭实据,只有微臣根据各种情报得到的一些线索,靠了微臣为将多年的一些判断,才得出这样的结论,所以微臣只能继续观察李渊的动向,这次对刘武周的叛乱的应对,进一步证实了微臣的判断,李渊对陛下已经无忠诚可言,只是希望陛下的江山四处狼烟,不可收拾,而他则会看准时机,起兵自立!”

    杨广的眉头紧锁:“这回的马邑叛乱,你又有什么证据说李渊有问题?”

    王世充正色道:“因为李渊不同寻常的行为,就如微臣刚才所分析的那样,李渊这样迫不及待地去平叛,甚至赌上了整个并州的命运,这正常吗?这合理吗?与其说他是积极去平叛,不如说他是要去杀人灭口!”

    杨广睁大了眼睛:“杀人灭口?什么意思?”

    王世充的眼中碧芒闪闪:“上次陛下雁门被围,本身就是很奇怪的事情,陛下的行踪,兵力的虚实,突厥人如何得知?别人不知道突厥的动向,可久在并州,身为河东道安慰大使的李渊,又怎么可能一点风声也听不到?后来派去突厥,到义成公主那里打探消息的,就是这个刘武周!”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刘武周多年来一直就跟突厥保持了联系,他不过是个马邑的土豪,要说跟突厥做些生意,合情合理,但是可以直接接触,联系到义成公主,突厥的可贺敦,不靠贵人的穿针引线,又怎么可能?!”

    杨广的额头也开始冒汗,雁门之围是他一直不愿面对的恶梦,但今天听到王世充这样分析,复盘,他的心底深处的那份恐惧,已经几何级数地扩大了。他咬牙切齿地说道:“所以王爱卿就认定了,这个穿针引线,让刘武周得以结交义成公主的人,就是李渊?”

    王世充正色道:“陛下可别忘了,李渊是关陇首领,除了这个身份外,他的二公子李世民,和长孙晟的儿子,就是您上次派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