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隋末阴雄 >

第1070部分

隋末阴雄-第1070部分

小说: 隋末阴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监察御史(十三更)

    杨义臣的脸色一变,沉声道:“萧御史,你这是什么意思?杨某所言,有何悖逆不当之处,你可以直接说出来!搞这种暗地里打小报告的行为,只会让人不齿!在场的都是血性男儿,自有公论!”

    杨义臣一言出口,下面的众将都纷纷起声附和:“就是,这里是军议,没什么不可以说的,萧御史,你在一边偷听,现在拿人话柄,不太好吧。”

    “我看杨将军没什么出格言论,也没有对圣上有半点不敬,凭什么说他要谋反?”

    “姓萧的,你家萧萧复又起的事情还没完,就想害我们关陇大将?老子第一个不服气!”

    “就是,你有本事就向圣上报告,就说我们众将都站在杨将军一边!”

    萧禹的面沉如水,一双眼睛,犀利如电,从破口大破的众将脸上一个个扫过,如同有神奇的效应一样,他看上哪个人,那个人刚才还是豪气干云地破口大骂,转瞬就闭上了嘴巴,不敢再开口,给他眼睛这么一扫,刚才还气势汹汹的整个大帐,很快就变得安静了下来。

    萧禹的目光,最后落到了杨义臣的身上,冷冷地说道:“杨将军,你说你的言行,没有悖逆不当之处,那么,请问你在这里煽动众将的情绪,领他们一起违抗圣上的旨意,这又算是什么?”

    杨义臣厉声道:“萧御史,本将可没有违抗圣上的旨意,圣上让我等来辽东,就是为了消灭高句丽,至少是要攻下辽东城的,现在陛下回去平叛,本将率自己的本部人马留下,继续攻城,这怎么能叫抗旨呢?”

    萧禹也跟着抬高了嗓门:“陛下要的是全军回归,全军!明白吗?杨义臣,你以为你的这点心思。我萧禹不知道吗?哼,打下辽东城,你就可以在这里镇守,就象原来的幽州总管燕荣一样。把这偏远之地,弄成你的独立王国,最后就和高句丽那样,上表称臣请藩,而实际自立!”

    杨义臣气得把头盔重重地往地下一砸。这顶银盔跳了两跳,几乎弹到了萧禹的腿上,萧禹却是如没事人一样,看都不看一眼,直视着杨义臣,寸步不退。

    杨义臣指着自己额角之上,一道长达五寸的箭痕,咬牙切齿地说道:“萧禹,你看看我头上的这道箭痕,这就是当年我当年镇守朔州。汉王杨谅起兵造反,他是我的上司,也拿出了先皇的伪诏,要我起兵附逆,结果我坚决不从,站在了朝廷的一方,我的堂弟杨思恩战死沙场,而我杨义臣也是额头中箭,几乎性命不保。萧禹,我杨义臣在为国拼死拼活。尽忠报君恩的时候,你在哪里?”

    萧禹冷笑道:“养兵千日,本就是用在一时,这征战沙场。本就是你们军人的本份,朝廷也会根据你们的战功,加以抚恤,怎么到你这里,反倒成了你可以居功自傲的资本了?”

    杨义臣的脸涨得通红,厉声道:“义臣绝无摆功之心。只是想让你,让大家,让圣上都知道,杨某一片忠心为国,可昭日月,绝非某些个小人,鼓弄唇舌,就可以泼脏水的!义臣在朔州的时候,都没有反叛,今天在辽东也是一样,辽东之地,自汉以后,不复中原所有,已有六百年,今天不趁着这大好时机收回,下次再取,还不知道要等到何时!”

    杨义臣一番义正辞言,声泪俱下,说得在场众将无不动容,就连薛世雄也是不停地轻轻点头,可是萧禹的脸上,仍然没有任何表情,他冷冷地说道:“你当年在朔州忠于至尊,本就是应该的事情,杨谅扯起叛旗,天下没有哪个将军站在他的这边,而且朔州离关中,离大兴这么近,你若是当时想反,也迟早要给剿灭,这不奇怪,也不值得夸耀,倒是这辽东,哼,去国万里,你若是占了这里,就成了土皇帝,到时候至尊想要诏你回来,还会这么容易吗?”

    杨义臣咬牙道:“义臣的家属子侄,俱在东都,又怎么可能生出叛心?就算义臣有这个想法,义臣属下的十万将士,也都是中原人,他们怎么可能长期地驻守这里,不回故乡与妻儿团聚呢?”

    萧禹哈哈一笑,拍了几下手掌,说道:“好,说得真好,连萧某都快要给杨将军所感动了。只是既然如此,杨将军就不怕拿下辽东之后,士卒思归,无法镇守吗?”

    杨义臣摇了摇头:“刚才杨某已经说了,打下辽东城后,这里无法防守,就要拆毁城墙,带上全城的居民百姓撤回营州。”

    萧禹的眼中神光闪闪:“是么?圣上有这样的旨意吗?你以为就你杨义臣忠心,就你知道报国?陛下不知道要打下辽东城,以为基业吗?”

    杨义臣一时语塞,过了一会儿,才开口道:“上意未知,陛下大概是想早点回去平叛,没有想到这一层吧。”

    萧禹哈哈一笑,厉声道:“杨义臣,不要再找借口了,你以为陛下还不如你想得多吗?实话告诉你,他老人家就是怕有人想要趁机拥兵自立,借着攻取辽东城,而在这辽东一代割据,成为新的渊太祚,这才让大家全都撤回呢。他留我在这里是做什么?就是想看看是不是真的有人有不臣之心,想要抢功呢!”

    杨义臣的脸色一变,颤声道:“不会的,不会这样的,陛下是明君,怎么会如此不信诸将?还要留你萧御史监军?”

    萧禹冷笑着从怀中摸出了一个黄色绢书,在手上摊开,朗声道:“敕书在此,众将还不跪听令?!”

    这下从薛世雄开始,帐内所有的人都脸色一变,赶紧起身下跪,杨义臣呆若木鸡地站在原地,若不是王仁恭拉了他一把,他还没反应过来呢。

    随着杨广下令全军撤退,不得留守或者继续攻城的命令,从萧禹的嘴里一条条地传出来,所有人的脸色都开始变得绝望,最后,只能化为一声声的叹息,和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声音,从口中发出。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口不择言

    萧禹读完圣敕之后,众将都站起了身,薛世雄看了杨义臣一眼,神色肃穆,缓缓地说道:“圣敕大家都听到了吧,撤兵之事,乃是陛下的旨意,如果有违反的,就如同敕书里最后一句所说的,即以谋逆论处,勿再多言!”

    杨义臣只能长叹一声,行了个军礼:“末将遵旨。”然后他狠狠地剜了萧禹一眼之后,转而退回了原来站的位置。

    萧禹也不看杨义臣一眼,清了清嗓子,说道:“萧某不是将军,不懂军事,只是在这里监督和传达陛下的圣意,这撤军之事,由薛将军一力安排,萧某并不加干涉。不过圣上还有一句口谕,说是各部宜分批秘密撤离,不让城中的高句丽军看出虚实,最后断后的部队,需要忠诚可靠的精锐之师才可。”

    杨义臣咬了咬牙,又站了出来,大声道:“义臣不才,愿率本部兵马断后!”

    萧禹摇了摇头,冷冷地说道:“别人可以,唯独你杨将军不行,杨将军,你刚才在这里公然地质疑,反对陛下的圣意,还企图继续攻打辽东城,被本御史制止之后,又说要断后,本御史为安全起见,以特使的身份,否决你的这一请求,如果你有什么意见,去跟陛下说吧。”

    杨义臣气得怒发冲冠,厉声道:“军旅之事,什么时候轮到文官来指手划脚了?自西魏以来,就没有过这种先例!”

    萧禹冷笑一声,眼中杀机一现:“杨义臣,你说什么?西魏?”

    杨义臣刚才气极而言,口不择言,这一下突然意识到问题大了,连忙说道:“我,我只是随口一说,没别的意思,萧禹,你休要借题发挥!”

    萧禹哈哈一笑:“我说呢。你们这些武夫们怎么一个个这么胆大包天,连陛下都不放在眼里,合着在你们眼里,还想学当年你们的祖宗那样。六镇起兵,废皇帝,建立自己的武家天下吧,再学学当年的北魏,生生给高欢和宇文泰分裂成东西二魏的旧事。对不对?”

    杨义臣的头上汗如雨下,眼中的神色也开始慌乱,无论何事,牵涉上谋反和大不敬这两条,都是足以抄家灭族的,他咬牙切齿地说道:“义臣绝无此心,义臣所说的,不止是西魏,而是自古以来,文人都不得干涉将帅的作战之事。这乃是兵家的铁律!”

    萧禹冷笑道:“好了,杨义臣,你不用解释什么了,你的这句话,本御使会原封不动地上奏陛下,由圣上来亲自定夺,不过本使还要告诉你一句话,就是陛下已经命我为监军,这个监军的职能,虽然不干涉作战。但是对主帅有建议之权,薛元帅,本使认为,杨义臣杨将军。不适合作为断后的人选,不知你意下如何?”

    薛世雄连忙说道:“既然是萧御使的建议,就是圣上的意思,自当服从。”

    薛世雄转过了头,对杨义臣说道:“杨将军,你所部的朔代突骑。乃是全军的精锐,现在陛下平叛,正需要你的这支部队,你现在抓紧时间,紧紧地跟上圣驾,既有护驾之功,也可以向陛下证明你的忠心,如何?”

    杨义臣开始还有点不愿意,可是当他抬头看到薛世雄的时候,却看到他的眼中炯炯有神,轻轻地点着头,似有深意,杨义臣转念一想,马上明白了过来,薛世雄这是给自己创造一个立功讨好杨广的机会,以抵消这萧禹将来的报告,毕竟杨广的心胸狭窄和猜忌,是出了名的,若不趁机证明自己的忠诚,以后还真是会有大麻烦呢。

    于是杨义臣感激地点了点头,正要开口接令,却听到一个粗浑苍劲的声音响起:“薛元帅,老将不才,愿意率先领兵护驾。”

    薛世雄的脸色一变,看了过去,却见李浑正向着自己行礼请命。他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满,因为薛世雄跟杨义臣年龄相近,都是五十多岁,少年也曾在一起征战过,交情不浅,可是这李浑已经年过六旬,又因为贪财好利,几乎得罪了所有关陇家族,跟宇文述一样,与众世家几乎没什么交情和来往。

    所以薛世雄心中不爽,暗道明明给杨义臣留了一个立功抵罪的机会,你李浑跟来掺和什么,但他脸上仍然挂着笑容:“李老将军,你的右骁卫所部,乃是步骑混合,不象杨将军那里,骑兵众多,本帅以为,你还是跟在杨将军之后,再行撤军的好。”

    李浑打定了主意,要争这个从龙护驾之功,又哪里肯让,他哈哈一笑,摆了摆手:“薛大帅,你有所不知,我右骁卫虽是步骑混合,但是骑兵也不在少数,老将我可以亲率精骑,在后面护驾。”

    “这一路之上,契丹之地和北部的边塞,都是由我右骁卫一路扫平的,对那里的道路河山,老将我都很熟悉,陛下现在是由宇文述将军率骁果军先行保护撤离,虽然战斗力强劲,但道路不熟,老将跟上,正可以为大将先导,至于我的步军,可以混合在别的将军的队伍里,一起撤回。”

    薛世雄叹了口气:“李老将军所言不错,可是你刚才也看到了,杨将军刚才有些出言不妥,这个时候,他需要证明一下自己的忠诚,这个机会,我觉得各位将军,以我关陇世家数百年的交情为重,不要跟杨将军有所争抢的好。”

    薛世雄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其他众将都纷纷点头,就是有几个本来想跟在李浑后面争这机会表忠心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