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侯门纪事 >

第1427部分

侯门纪事-第1427部分

小说: 侯门纪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这小模样是从回来的那天起开始,直到今天更是少言寡语。

    老侯就编假话哄他:“很快很快,你想想啊,加喜姑娘还在京里,侯爷侯夫人难道不想着?”

    “嗯,”韩正经稍有些喜欢。

    “表哥!”远处有人招手。

    “好孩子?”韩正经眼睛一亮,在难过的日子里遇到好孩子,把她叫的亲热大多事出有因也忘记。韩正经同样热烈:“我来了我来了。”

    文章老侯放下心,自语道:“孩子还是见孩子喜欢,我不去打扰,让他们好好玩吧。”

    他往客厅上来,这一回真的是把赏赐送给掌珠。

    掌珠正在客厅上目瞪口呆,对着刚来到的安老太太和袁国夫人吃惊:“这是正经的私房?长辈们太惯着他了,倒有这么多。”

    就让人叫儿子来谢过长辈们,去的人没有一会儿回来,说世子和好孩子表姑娘出门去了,有奶妈跟着,说是给添喜姑娘买礼物。

    这说出门就出门的习惯,是跟加福表姐学会。安老太太学着袁国夫人让孩子们自立,奶妈也不会阻拦,只跟上就行。

    掌珠也不担心,和留在这里的文章老侯,闻讯赶来的老侯夫人等,听安老太太解释韩正经一箱子私房的来源。

    “加寿按月开小镇,去吃的孩子们,先从太后手里得个金钱荷包,这按月到手的,全在这里。”

    “山西给大夫人五夫人秋天送收的田租银子,冬天送山西家里分的息银,大夫人五夫人送一分儿给我和国夫人,孩子们也分些银花用。”

    掌珠继续张口结舌,不然她会难为情的把脸涨红。把个孩子丢到四妹养已是亲戚们中称奇的事情,再看看这些钱,敢情还沾光到处搜刮钱。

    太后宫里的钱也收,要是没有四妹妹,这万万办不到。

    掌珠忽然伤了心,想到宝珠夫妻失势离京,路上可难过不难过?心里可解得过来吗?

    家中办满月,掌珠还能忍住不落泪。文章老侯夫人对着这些的钱,想想袁家的好处,却哭了出来:“多好的人啊,又能当将军又能有大捷,出了京,我心里没有一天是好过的,这路上日晒风吹的,不知道过得好不好?”

    袁国夫人和安老太太对视一眼,实话不能说,想些别的话糊弄着哄一哄。

    这个时候,韩正经和好孩子来到镇南王府。

    长公主不在家,袁训没走几天,镇南王还在西山坐镇,跟冷捕头不时通信,关注林允文的新去向,老王又跟孙子上路,门人问过他们来历,因主人不在,没说请他们进去。

    “小王爷不在。”门人笑容满面。

    “在哪里?”韩正经问道。

    门人也不知道在哪里,随意地回:“在宫里。”

    韩正经带上好孩子,上车往宫门上来。

    没有表哥表姐就进不去,两个人失望的回来。在车里相互地道:“胖孩子没有我们拌嘴,一定玩不好。”

    “等两天吧,他总会想到我们。”

    这一天,韩正经稍稍有些开心,让表妹的话提醒胖孩子没有走,还有一个玩伴儿在京里。

    当晚他收拾书包,对母亲说明天一早去姨妈家学念书,指望能遇上胖孩子。掌珠答应,韩世拓说亲自送他,韩正经这一觉睡得香香甜甜。

    。。。。。。

    元皓小王爷在路上,一天比一天开心。

    袁训让儿子女儿教他亲近祖父,小王爷对祖父还不能放心,但不再一躲祖父八丈远。

    也还在生坏蛋舅舅的气,不怎么理会坏蛋舅舅,但坏蛋舅舅练功的时候,小王爷恢复在家里的情景,站在旁边看得津津有味。

    甚至表哥们练举弓箭,元皓手里没有弓箭,也比划个拉弓的姿势,自己笑得格格响。

    他还是最粘加寿,但香姐儿出尽法子讨好他,也能把表弟讨到手里做上一夜的伴儿。

    加福也怜惜表弟跟来的不容易,有一晚也睡到二姐车上,两个表姐哄元皓一个,元皓这一晚很得意,唱了好些儿歌,说了好些话。太子在他的儿歌声里入睡,第二天夸他唱的好。

    他脑海里几乎没有想到过还有两个小伙伴,一个是好孩子,一个叫韩正经。

    他开心的每天“陪加寿姐姐写字”是享受,每天晚饭后,没到睡的时候,打起竹帘,和不管哪个表姐坐在车尾巴上,看星星看月儿,表姐教他念书,也是种享受。

    他在京里就会背子曰,换了一本新的书,抑扬顿挫的清脆小嗓音,总是和星光一样,把一路洒满。

    太子在他念书声里入睡,第二天又夸他,说他念的好,元皓劲头儿更十足,把书背的更上心。

    这让祖父心满意足。出行前几天怕提出回京,孙子不答应。这几天是不情愿提出回京,想想回京他不肯这样念书,老王寻思自己一个人哄不好他。

    就这一个男孙,强压他未免委屈,当祖父的不到万不得已,不愿意屈着孙子。

    镇南老王就不提出回京的事情,混着继续跟上。也不孤单,还有梁山老王这亲家谈谈说说,半夜里往车里一睡,一觉到天亮,客栈外面转转,午饭和梁山老王、袁训用几口当地的好酒,孙子不要他,他自在的睡一个好午觉。

    没事儿想想,竟然他一生里,懂事时苦读,少年时开始当差,青年中年全在差使里打滚,头一回有这样好日子。镇南老王看向袁训的眼光,由出京隐含生气,到现在变成笑意盎然。

    镇南老王现在只烦恼一件事情,就是如果他写信回京说祖孙也跟忠毅侯同行,太上皇那里可怎么解释?

    。。。。。。

    六月的京里,闷热的不时雷雨阵阵。不下雨的时候,又坐着不动就是一身汗水。

    这是指穷人家里,大宅院里荫凉地方多,相对好一些。

    但韩正经左一趟右一趟的往二门上跑,跑一趟就一身汗水,家里的荫凉对他来说等于没有。

    又一回怏怏回到母亲身边,有个小案几给他写字,垂头丧气去拿笔时,掌珠满心里都不忍。

    “祖父为你打听去了,这大热天的祖父没歇过,你乖,你不想写字,让人取冰果子给你吃好不好?”

    韩正经摇摇头:“不想吃。”

    掌珠叹气:“姨妈一家走的不到一个月,你就瘦了好些。等姨妈回来,难道不心疼吗?看着姨妈,看着表哥和表姐,你多吃东西吧。”

    韩正经所问非所答:“为什么胖孩子也能跟去?”

    “小王爷不在王府里,也不见得就跟姨妈一起,你安心吧,祖父为你打听呢。”掌珠打迭起柔声哄他。

    韩正经憋着气重新写字,写不到两个,外面一声炸雷响,雨随后哗啦下来。

    雨帘中,文章老侯没打伞,也没走抄手游廊,一路淋着进来。

    掌珠让丫头取干巾帛,老侯摆手:“不用!我和正经说两句,外面约了人,我还得出去。”

    韩正经希冀的起身:“祖父找到胖孩子了吗?好些天他不上学,在宫里有人看着他写字吗?”

    “不在宫里,”文章老侯跑回来,天气热,有些喘息:“正经,让你猜对了,小王爷只怕都不在京里。”

    韩正经眼睛一亮:“他能跟去,我也能是不是?姨妈姨丈对我们从不分彼此。”又想到什么,重新没精神:“他跟王爷在西山避暑吗?”

    在韩正经的潜意识里,如果胖孩子没有跟去,他反倒有失望。这来自他的直觉,也猜得半点儿不差。

    “我也这样猜,如果在西山,你想他,祖父怎么样也得托人捎个话给小王爷,如果他也想你,千难万险祖父也送你过去。”

    掌珠不过意:“父亲,您有了年纪,歇会儿吧,别为他天热跑出病来,可怎么是好。”

    “不行,我的孙子要办的事情,我就得想法子办成了。”文章老侯对孙子笑容满面:“祖父等下约的人,就是在西山大营里当差,他难得回京,昨儿晚上才到家,祖父这就跟他吃酒,请他带个话给小王爷,你们玩的那样好,他难道不想你吗?”

    说完,一头扎到大雨里。急得掌珠唤家人跟上去:“有抄手游廊可以走不是?请老侯爷换干衣裳再去会客人不迟。”

    再看儿子,小脸儿上多出一层光辉,渴望见到元皓小王爷的神色更厚了些。

    ------题外话------

    么么亲爱的们,好孩子和韩正经,咱们一个一个的来。

    ……。

    本书出版文即将在各大网站上架出售,感谢一直支持本书的亲,请多多支持。书名不改。

    豪门世家的生存之道,尔虞我诈的重重考验,矢志不渝的坚贞爱情!

    为一纸言诺,愿随海盟美誓山眷如花;

    捧一心一意,守住海枯石烂似水年华。

    随书赠送精美书签和大海报,值得收藏。

    么么哒求票票。

 第六百一十一章 正经离京

    掌珠在家里令出必行,她派的家人一直跟到文章老侯回正房换衣裳,又打伞到二门上车出去。

    老侯为孙子见重要的人,他不换衣裳也不可能去见——掌珠放下心,但接下来直到晚上,摆在心里是件事情,韩世拓从衙门回来,掌珠一五一十的告诉他。

    “怎么办?正经变成这没力气的样儿,父亲为他更是东奔西跑。一年一年有了年纪,主要天气太热,跑出病怎么办?”掌珠忧心忡忡。

    看在韩世拓眼里,比掌珠任何时候都要美貌。她关心的一是儿子,二是当丈夫的父亲,三,她本来就美貌出众。韩世拓对着妻子就更怜惜,含笑:“父亲为正经奔波,再累心里也喜欢。”

    掌珠急性子上来,跺脚埋怨韩世拓:“哪有你这样当儿子的,你不劝着父亲太惯着他,反倒说什么累是应该?”韩世拓继续笑着,掌珠翻翻眼,扭身冲儿子也来了脾气:“全是在姨妈家里惯的你,想什么就是什么!你是个小侯爷,能跟小王爷玩几年已经不错,知足!别再成天不高兴,逼的祖父在这六月里能热死人的天为你在外面呆着。”

    韩正经本就心情不佳,闻言小脑袋往下更是一垂,韩世拓见到心疼,还是劝掌珠道:“他比同年纪的孩子长进,还不就因为呆在姨妈家里长大。你出去尽管打听,跟正经一样年纪的孩子,有几个有他背的书多,还成天自己就肯写字?”

    掌珠说不赢,闭嘴不言。

    当天老侯没回来,第二天老侯带回重磅消息,镇南王的长子萧元皓,的的确确也不在西山。

    这消息算老侯拼尽人脉打听出来,元皓小王爷去了哪里,文章老侯却找不到门路。这又开始成天在外面寻门路,没有几天,晒成一块黑炭头。

    宝珠不在家,掌珠和玉珠约好,时常去看望老太太和袁国夫人。在文章老侯黑了一大圈儿的第二天,老太太面前就听到掌珠的话:“祖母,可怎么办呢,正经的祖父说正经是跟着哥哥姐姐长大,不在哥哥姐姐身边所以没精神是理所应当。这理所应当都出来,正经的祖父打算送正经出去逛逛呢。可这天太热了!”

    安老太太也和韩世拓一样,为掌珠发自内心的关心婆家而喜悦。随喜悦而来的,是老太太的偏心。

    两个孩子是在老太太面前长大,都瘦了,老太太看在眼里不说,也跟文章老侯一样,认为是表哥表姐不在正经身边的缘故。老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