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幼崽保育堂 >

第699部分

幼崽保育堂-第699部分

小说: 幼崽保育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个水泥楼他虽然没有靠近,也看不清楚那些玻璃窗后面究竟是什么样,可他早听胡如说过火车站里面的情形,知道那里面的屋子小是小了点,可十分干净整洁,用的被褥、衣裳都是极好的,拿到京城去不知道要多少银钱才能买到。
  且火车站里面有个大饭堂,跟着吃大锅饭也行,单独出银钱叫里面的厨子单独烧菜也行,吃的那都是极好的,不比在京城的日子差。
  尤其是现在天冷,火车站里面定然是暖暖的,待在屋里都不需要穿棉衣,只需要穿单衣即可。
  那么好的地方偏偏贾经不去,要去边城大营?
  “请。”道兵眼中闪过一丝笑意,倒是觉得这位贾大人也没有传闻中那么讨厌了。
  是了,有关这些功曹的身份早就已经传到边城,出来迎接功曹的道兵全都知道。这事原本寻常,只是这回来的全都是老臣,道兵这才格外注意。
  引着他们进了边城大营,道兵直接领着他们到早就准备好的帐篷里。
  帐篷是早就准备好的,里面的被褥也全都是新的,只不过没有床,被褥全都铺在地上,帐篷当中用石头简单的垒了个灶台,里面烧着煤,上面坐着一个铁壶,正在咕咚咕咚的冒泡,水已经烧开了。
  围绕着灶台摆着一圈桌子,看上去虽然没那么好,可也比没有强。
  “不错、不错。”贾经在帐篷里转了一圈,对于这迥异于京城的帐篷十分满意,他也正想体验一下不一样的感觉呢。
  胡跃群板着脸上前抹了把被褥,见着都是新的,且十分柔软,这才微微点头,可脸色也还是不好看,这里再好又怎么能比得上火车站的水泥楼呢。
  偏偏贾经很满意,还拿出银子打赏道兵。
  道兵不要,“各位大人有什么吩咐尽管喊我等。”
  说完他赶忙跑了,倒是觉得这些老头没传闻中那么难以对付,尤其是贾经,看着虽然有些不像话,可出乎意料的好打发。
  来都已经来了,再说别的也迟了,几个老头只得分别挑选自己的被褥,把行囊放上去,又都凑到灶台旁边烤火取暖。
  “今儿个歇息一天,明儿个就把战功定下吧。”胡跃群哈了口气,不悦道。
  “成。”贾经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
  胡跃群看了眼其他老头,又说:“不知这回燕大人会不会插手此事,咱们毕竟势单力薄,还是得想法子提前见见裘将军才行,可别到时候咱们这一把老骨头都撂在这儿。”
  说话的时候胡跃群就下意识去看贾经和黄侍郎。
  黄侍郎猛地站起来,也不说话,大步走到帐篷门口,冲着外面看似保护他们,其实也是监视他们的道兵说,“小兄弟,老夫要求见燕大人,你给我带路。”
  “见燕大人?”道兵挑眉,“这恐怕不行。”
  “怎样才能行?”黄侍郎一副誓不罢休的架势。
  “这……”道兵犯了难,便低声道,“这事儿我做不了主。”
  “去找能做的了主的人。”黄侍郎道。
  他今儿个是一定要见到燕大人,其一是要对过去自己的所作所为表达歉意,其二是要向燕洵道谢,他们家的那个什么遗传病,虽然在保育堂医馆的大夫眼中看来根本不是病,可对于黄侍郎来说,那可真是要了命了。
  故而对于燕洵,黄侍郎心中的想法已然是完全变了。
  他迫不及待要见到燕洵,要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激和喜悦,哪里还有半点恨意。
  而很快道兵再次回来,看着黄侍郎的眼神带上了一种看自己人的热切,甚至是连语气都变了,“黄大人,您现在就可以去找燕大人。已经往那边送消息了,燕大人很快就能知道。”
  “真的吗?”黄侍郎赶忙整理自个儿身上的衣裳,又冲着道兵拱手,“多谢。”
  “跟我来。”道兵赶忙道,“那边有铁驴,我骑铁驴带黄大人,更快一些。”
  铁驴别看只有两个轮子,可跑起来其实很稳当,也很快。
  黄侍郎家中就有一辆铁驴,是他想法子从保育堂医馆那边找到宝宝,又排队等待许久,这才得了那么一辆铁驴。那可是家里头的宝贝疙瘩,不但家里的年轻小辈喜欢骑,就是黄四郎也经常骑着出门,那是相当溜。
  快要靠近水泥楼的时候,道兵赶忙停下。
  黄侍郎不慌不忙的从铁驴后座上跳下来,仔细的整理身上的衣裳,冲着道兵拱手道:“多谢。”
  “客气。”道兵同样拱手,“黄大人,请……”
  边城的这栋水泥楼模样跟京城鸿胪寺那栋水泥楼一样,就连外面墙上画着的花纹也一样。
  不过京城的那栋水泥楼按理说是鸿胪寺的,虽然除了燕洵和小幼崽们也没人敢靠近,而边城的水泥楼则是完全属于燕洵,任何人都不能置喙。
  黄侍郎仰着脸上上下下的看着水泥楼,见着那墙外的一些战斗痕迹,顿时眼眶就湿润了,燕洵和幼崽们在边城的日子看上去并不好,不但很危险,甚至是连他们住的地方都受到了波及。
  这让黄侍郎一下子就觉得心里头难受起来,他想着京城的那些满脑肥肠的人对边城指手画脚,想着那些一心想把燕洵拉下马,好自己出出风头的胆小鼠辈,心里头就愈发的难受起来。
  不应该那样啊。
  不应该啊。
  凭什么那些人待在最安全的大后方大言不惭的指手画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觉得自己若是来了边城就能比燕洵更强呢?凭什么?凭借他们的无知吗?
  水泥楼中。
  蛋弟弟趴在玻璃窗后面,胖乎乎的脸蛋压在玻璃上,弄得扁扁的,小鼻子看着跟猪鼻子似的,“蛋巨巨快来,是黄大人来了。就是我跟你说的那个黄大人,当初他来边城的时候,那可是嚣张不可一世的……”
  另外一边燕洵郑重其事的换上官袍,亲自出来迎接黄大人。
  敌视他的人,燕洵也不会给好脸色,但是认可他的人,燕洵总是会给予自己能给予最好的东西。
  “黄大人。”燕洵快走几步,冲着黄侍郎拱手。
  “燕大人。”黄侍郎哽咽了,“燕大人,以前是……是下官对不对你!”
  燕洵赶忙上前扶起黄侍郎,引着他往水泥楼里面走,一边说,“那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现在不都是好好的,快些进屋暖和。蛋弟弟、蛋红红,快上茶……”
  屋里蛋弟弟就哒哒哒跑到茶壶旁边,掰开阵势,力拔山兮气盖世似的抱起茶壶倒茶,又抱着茶杯哒哒哒跑过来。
  旁边蛋红红跟着有样学样,抱着茶杯哒哒哒跑过来给燕洵。
  燕洵招呼黄侍郎上炕,就道:“有些日子没见黄大人,看着是有些瘦了,精神倒是不错。”
  “燕大人。”黄侍郎又哽咽了。
  他没想到燕洵还记得他当初的样子,而他当初的样子是多么的无耻和不要脸,这让他羞愧,让他抬不起头,几乎是不敢面对燕洵。
  “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人总要往前看。”燕洵就说,“不知黄大人此次前来,可还顺利?”
  黄侍郎的注意力被转移,便说起路上的事儿。
  他也是颇为感慨,“以前从未注意过京城以外的百姓,这回倒是见识到了……”
  从大秦最繁华的京城出来,脚下干干净净的水泥楼就变成了还算干净的土路,路边的百姓从体面的衣裳变成了粗布以上,不过气色倒也还好,看得出来都是能吃饱饭的。
  可等远离京城,黄侍郎再去看那些百姓的时候,就发现百姓们变了。
  身上的衣裳有了补丁,气色看上去也没有那么好,全都是面有菜色。
  有时候路过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城镇,甚至是还能看到成群结队的乞丐,能看到城墙外面许多人躺在地上等死,他们不是病了,而是太饿太饿,快要饿死了。
  以前黄侍郎从未注意过这些,他只觉得京城富足,百姓安居乐业,根本不会存在吃不饱饭的情况,还是他去保育堂医馆的时候偶尔听一些年轻大夫说过。
  “现在还有许多吃不饱饭的,他们很容易营养不良,那不是病,可也最难医治。”
  “咱们医馆又要拿出补贴给他们送吃食了吧?”
  “是啊,听师傅说要把库房里的银子半空一半。这事儿是小蛋少爷提出的,霍老原本不同意,说是民生与我等何干,可最终还是点了头。”
  “医者仁心啊,霍老他们……”
  “反正虽然我是大夫,却还是觉得那些人没必要靠咱们去救,本应该是朝廷的事才对。”
  黄侍郎在旁边听着,等着两个大夫一边说着话一边离开,黄侍郎这才赶忙从保育堂医馆出来,想打听打听朝廷可有法子解决此事,结果打听来打听去,什么都没打听出来,倒是朝中大人们吃喝玩乐的法子颇多,用的还都是衙门的银子。
  这回坐在燕洵对面,黄侍郎就觉得十分羞愧,“燕大人,朝廷无能啊……”
  “黄大人,慎言。”燕洵赶忙道,“朝廷只是还没想出应对的法子而已,便是保育堂医馆拿出再多的银子也解决不了根本。这件事最终的解决办法还是要让他们回去村中,自给自足才行。只是田产,种子,甚至是农具等等他们都没有,而朝廷定然是拿不出这么些银钱来补贴,这才迟迟不能安顿他们。”
  “是啊。”黄侍郎也想过这个问题,他同样是想不出解决的法子。
  那边蛋弟弟和蛋红红抬着一个装满果子的盘子过来,两只小幼崽十分默契的同时抬脚、落脚,哒哒哒跑到黄侍郎前面,同时放下盘子。
  蛋红红拿了个银叉递给黄侍郎,“黄大人,请慢用。”
  “多谢。”黄侍郎赶忙接过银叉,戳盘子里切成小块的果子吃。
  燕洵眼中闪过一丝笑意,这黄侍郎十分有意思,自从他孙儿平安以后,就整个跟变了个人似的,看待事情也通透了,哪里有半点疯癫的样子,那是活的比谁都明白。
  “不过倒是可以选择租给他们,由衙门出人看着,也不怕他们耍滑头。”燕洵就说,“口粮、种子、农具等等都可以借给他们,一年夏收、秋收结束,先还五成,再给予三年免税,保准他们抢着愿意。”
  “要不是实在是活不下去,谁愿意等死呢。”
  “黄大人,我看你合适上这个折子,到时候提前跟司平他们通个气。要是实在不放心,你可以拿我的帖子去见见周老,若是周老点头的话,那这事儿就差不多了。”
  这主意是燕洵早就想好的,只是他现在树大招风,不适合上这样的折子,刚巧黄侍郎来了,他身为老臣,又是皇帝亲自启用的,倒是十分合适。
  “燕大人?”黄侍郎一愣,没想到他只是来见见燕洵,想要道歉,这怎么就有了差事!
  重要的倒不是燕洵说的主意,这样的主意谁都能想出来,能写折子的人多了去了,重要的是燕洵说的可以找司平、史元守他们,甚至是还能得到燕洵的帖子,可以直接去见周老,以确保这件事的成功!
  燕洵既然这么说了,那就证明事情一定会成功。
  一旦此事成功,那么那些将要饿死的人都会得到新生,到时候大秦会减少多少饿死的百姓,又将会有多少百姓重新回到自给自足的状态,从而产出更多粮食上交朝廷?
  这是天大的功劳!
  燕洵就这么拱手相让了!
  “这事儿不用着急。”燕洵淡定道,“回头等边城这边的事儿结束了再说。黄大人此次来边城,怕是没有那么快回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