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633部分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633部分

小说: 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家伙是几十万大军的统帅,而且这些新式武器的技术都在他手中掌握着。他有权决定出售与否,即便是他们的中央也无法制约他。而自己就不同了,自己无权是否可以出售给他这些赌注的权利。而且,这还是这个家伙打算用美元去买的情况之下。
  但从他话里话外,皮尔逊少校却是听出这个家伙并不准备为这个赌注付出一个美元。自己可没有那个本事,一下子给他弄到这么多的轰炸机,还有技术。要知道,即便是与美国关系最亲密的英国人,在美国购买飞机也是要用现金支付的。
  看到皮尔逊少校有些犹豫,杨震笑了笑道:“皮尔逊少校,实际上无论这个赌注你是输是赢,对你们美国人都是最为有利的。你别忘了,我们投注的内容是什么。也就是说这个赌注,不管你表面上是输赢,实际上你都是赢家。”
  “你知道,我们现在正在对日军作战。如果你输了,虽然输掉了一大批重型轰炸机,但是这些轰炸机最终都是投入的对日作战的战场上的。一旦美日两国进入交战状态,我们得到这批重轰炸机,并将其投入到战场之上,可以有力的策应美国作战。大大减小美国人在战争之中付出的代价。”
  “你赢了,一分钱不花,弄到了两项最新式的武器技术。转手就可以向正在北非面临大批德意坦克压力的英国人,甚至严重缺乏反坦克武器的国民政府出售,获得大笔的资金。而在你们美国人主动参战后,也可以大大的减轻你们面对德日两国装甲部队的压力。这个赌注无论是对于你,还是你身后的美国政府来说,都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对于杨震的这番实话,皮尔逊有些无奈的苦笑道:“杨,不是我不想答应你。只是我的能力有限,赢了倒是好说,输了我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去兑现这个赌注。就算我卖光家族分到我名下的股票以及财产,倾家荡产的去偿还你这笔赌债,但是也获得不了出口许可证的。我不是国会,不是陆军部,更不是白宫。”
  说到这里,皮尔逊道:“杨,尽管我很希望和你打这个赌。但是我不得不遗憾的告诉你,你的这个赌注已经超过我的能力范围了,很抱歉。当然你如果想要出售你说的那两种武器装备技术的话,我会想办法游说美国陆军,给你开一个优惠价。”
  听到皮尔逊的话,杨震表面上不动神色,但心中却是翻了翻白眼暗自道:“你以为我真稀罕你的那些美元?要不是为了这个赌注,你以为我会让你看到这两种武器?尤其是那种凝固汽油弹,我会白白的让你看?我可没有那么冤大头。”
  只是心中虽然对皮尔逊的这番话,很是不以为然。但是他也知道这件事情是急不来的。自己要想获得在未来战争之中,获取可以通过空中战略轰炸,这种可通过采取釜底抽薪战术,削弱日军战争持续能力的武器,只能是一步步的来。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想到这里,杨震笑道:“皮尔逊少校,你先别急着答复我。我会给你一段时间和你们高层人士沟通的。而且从现在开始,到明年年底还有足足一年多的时间不是吗?我想着十五个月的时间,也足够你去运作与思考清楚了。”
  杨震很清楚,一旦美日两国爆发战争,自己要求获得B十七这种可以对日进行战略轰炸的轰炸机,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麻烦。自己不是苏联,日本更不是德国。对于在珍珠港事件后,仇日情绪达到了极点的美国人来说,只要能给日本人带来麻烦,为自己全面投入战争争取时间的事情,他们都会乐于去做的。
  一贯擅长于釜底抽薪的美国人,为了摧毁日本人的战争潜力。在手还不够长的情况之下,会很乐于通过自己的手去实施。但是要想通过这种飞机,获得大型飞机的制造技术,却是很困难。
  所以杨震思虑了良久,最终还是决定那这两种很应眼下世界战局景的新式武器来设一个套子。建立一支自己的战略空中力量,可以进行对日轰炸,以尽可能的削弱日本本土的战争潜力,以及战争持续能力是杨震这个想法的前提。而且最关键的是获取大型飞机的制造技术,这才是杨震最终的目标。
  而达到这个目标,没有一支战略空军力量是不可能的。B二十九这种二战时期性能最优良以及载弹量最大、航程最远的轰炸机,杨震知道美国人即便研制出来,也不会出售或是援助给自己的。
  至于原因很简单。自己开展对日空袭,削弱日本战争实力,是美国人所乐见其成的。但是让这种先进的重型轰炸机落入苏联人手中,是美国人所不愿意见到的。自己身上不仅顶着共产主义者的招牌,而且距离苏联太近了。
  而这种B十七或是B二十四这两种航程既能达到日本,现在已经开始投入量产。而且在美国人最需要鼓舞士气的时候就可以投入战斗的轰炸机,要比几年后服役的B二十九轰炸机好弄的多。
  最关键的是B二十九轰炸机投入现役的时间太晚了。四四年,对于对日战争结束已经只剩下一年的时间太短了。先不说美国人会不会同意转让这种技术,单单就这个时间让杨震很难忍受。
  倒不是杨震没有相中苏联的佩八型这种自己最容易获得的重轰炸机。只是在目前空中实力有限的情况之下,直接购买战略轰炸机还没有那个必须。直接可以用于战场支援,以及战术轰炸的中型轰炸机和可以进行对地支援作战的俯冲轰炸机,才是最适合的选择。
  而且这苏制重轰炸机的性能虽然不次于美国的B十七与B二十四轰炸机,但是在可靠性上却是相差很远。最关键的是,苏联人不一定会提供这种他们最新式的远程轰炸机。因为这种轰炸机在他们那里,也是刚刚量产。
  对于一个后世来者,而且是军人出身的来者,最大的好处就是对于这场战争的进程的把握,是一般人难以项背的。而且对于这场战争中,几大国投入的武器装备性能的了解,虽然不见得了如指掌。但是却绝对是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可以把握。
  对于苏军目前使用和即将装备的飞机来说,杨震最想要的就是与苏军这种佩八式轰炸机系出同门的佩2式轻型双发战斗轰炸机。至于苏军远东军区参谋长格里格连科少将,在谈判之中主动提出出售,甚至赠予的TB三式重轰炸机、SB二式中型轰炸机,以及伊十五、十六式战斗机,他连看都不想看。只是为了训练需要,进口了一批伊十六战斗型。
  在他看来,苏军出售这些性能已经落后的飞机,就是为了想要骗取自己手中的外汇。否则为何自己提出购买一批米格三式战斗机,想要用于根据地防空作战。苏军方面却死活不承认自己目前这种飞机已经实行量产。甚至连提都不愿意提起。
  更为可笑的是,这种飞机被泄露出去的情报,还是杨震转交给苏联方面的。当然这个情报是杨震根据后世所知苏军各种新式战斗机投产的年代,而自己编造后通过地下情报网又转了一圈后搞出的。但是苏联人耍的手腕,却是让杨震极为不满。
  苏制轰炸机的性能不如人意,再加上苏联方面使用的手腕,让杨震将希望放到了美国人的身上。毕竟相比苏联方面的小气和手腕,再加上飞机技术上的差距,明年珍珠港事件后,财大气粗的美国人可就是大方的紧。而且从与日本人直接成为对手的美国人那里解决,要比始终畏手畏脚的苏联人要容易的多。


第626章 不干点什么对不起自己
  通过在这个皮尔逊少校抵达东北后第一轮的谈判,杨震就感觉到这个皮尔逊少校的背景恐怕不简单,绝对不会单纯是一个陆军军官的身份。否则,他即便是美国陆军情报官员,那么他对美国军人有威慑力,但绝对不会让那些商人,尤其是那个高傲的詹姆斯也俯首帖耳的。
  在美国,军方的情报人员没有那么大的威力。尤其是对这些商界精英来说,他的这个身份也许会有一些麻烦,但是绝对不至于让这些人老实听话的地步。这个家伙能在商界同样有威慑力,依靠的绝对不单纯是他的军方背景。
  所以在第一轮谈判完成后,杨震在向中央汇报大致的谈判结果的同时,请中央想办法查清这个皮尔逊真实的背景。中央在接到杨震的请求后,通过安插在国民政府军政部以及外交部的地下人员,很快就摸清楚了这个皮尔逊少校的真实背景。
  当接到中央的复电后,对于这个家伙的真实身份,杨震在吃了一惊的同时,也不仅一阵的狂喜。立马感觉到这个家伙身上,肯定有相当大的文章可以做。这个皮尔逊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低调,但是实际上的身份可谓是相当的显赫。在这个家伙对自己表现出明显好感的情况之下,不拿他这个身份做点文章,杨震都感觉对不起自己。
  这位皮尔逊少校不仅仅是美国陆军情报员,其还有在美国商界也有极大势力这一层背景。其外祖父是美国梅隆财团上任总裁理查德·梅隆,其父亲是克利夫兰财团的汉弗莱家族的现任掌门人。其父母两边,都是美国赫赫有名的财团。
  而且由于其外祖父去世后,梅隆财团中无人能够挑起大梁。所以他身上不仅有着梅隆家族留下的大量股票,还是其外祖父选定的顺位继承人之一。而其父亲的家族,在美国钢铁工业之中,也占据统治地位。
  身上有两大家族继承权的这位皮尔逊少校,在美国政界也许是默默无闻,军界更是一个小小的少校,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按照美国政界与经济界尤其是金融界向来关系紧密的传统,这个家伙在政界的隐形资本还是很雄厚的。
  而在商界之中,身上拥有两大家族继承权,尤其是控制了美国相当一部银行业的梅隆家族继承权。他在美国商界的影响力还是相当的大。尤其这次为这几家制药商提供的五亿美元贷款,基本上都是出在梅隆家族控制的银行。他甚至对这几家制药商有着生杀大权。
  依这个家伙在美国政经两界雄厚的关系来看,只要搞定他。B十七这种重轰炸机,未必是没有希望。尤其在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日仇恨情绪高涨的情况之下。搞定这种武器,还是有可能的。
  否则,现在忙的焦头烂额的杨震,那有心思陪他在这里看东洋景。先不说南下的王效明所部还需要密切的关注。就是已经结束战斗,转入休整的一四两个纵队,也足以让杨震忙的脚不点地。
  大战过后,干部的调整补充。伤亡兵员的补充,部队编制的调整。还有新的地方部队的组建,新区的巩固与发展。新区兵工厂与学校的搬迁和调整。大战之后,对日情报工作的后续开展。每天一睁眼,数不清的事情在等着杨震这位军区司令员。
  现在忙的每天睡眠时间只有不足四个小时的杨震,再加上大战过后,心力使用过度带来的身心疲惫,杨震此时已经属实疲惫到了极点。因为用脑过度,不到三十岁的他,此时脑袋上已经出现了星星点点的白发。
  此时只恨不得多长十个脑袋,连父母都没有时间去探视的杨震。如果没有特别的心思,那有那个时间去和这位美国陆军少校出来遛弯?在这里闲扯,看着日本人利用中国人白骨垒成的工事发呆?
  只是作为一名情报官员,而且作为两大商业家族的传人。也算得上是老谋深算的皮尔逊少校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