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594部分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594部分

小说: 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樋口季一郎中将任哈尔滨特务机关长,铃木贞一中将任兴亚企划院政务部长时候产生的。
  在哈尔滨少将特务机关长任上,樋口季一郎中将曾经提出一个可谓计划。希望借助德国排犹的机会,利用满洲国吸引富裕的犹太人定居甚至建国,以达到利用犹太人资金帮助日本发展,增强自身实力的目的。
  樋口季一郎中将知道,曾经长时间控制世界经济走向的犹太人有钱。而且不是一般的有钱,是相当的有钱。控制在犹太人手中的金钱究竟有多少,他不知道。但他知道的是,如果能充分的利用犹太人的资金,可以大大的缓解从来就没有宽裕的过的日本财政,为日本扩大侵华效力。
  当然这位樋口季一郎中将慷他人之慨,用别国的土地制定吸引犹太人来所谓满洲定居甚至建国计划一事,并不是出于他所谓的拯救犹太人的慈善之举。而是纯粹是因为看上了犹太人的钱袋子。想借用犹太人的钱,来支撑日本的财政以便日军更好的扩军备战。毕竟财力一向紧张的日本,很难长时间支持一场战争。
  而当时任主管战争筹划的兴亚企划院政务部长的铃木贞一却是坚决反对这个计划,因为铃木贞一是陆军内铁杆的支持与德国联盟的人。他认为这件事情,会大大引起德国人对日本的不满,威胁到正在谈判的三国联盟。
  而铃木贞一认为,作为一个少有的强大盟友,日本绝对不应该为那些一直试图用金钱控制世界的犹太人去得罪已经提出抗议的德国人。两个人从那时候起,就一直相互看对方不顺眼。
  尽管在时任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和满铁总裁松冈洋右的强硬支持之下,这个所谓吸引犹太人到满洲定居的河豚计划还是秘密的执行了。到苏德分别占领波兰,犹太人东流之路被彻底的堵死之前,日本人的这个河豚计划总计吸引了两万多犹太人,经苏联抵达东北。
  虽然樋口季一郎当初的计划获得了部分的成功,但两个人的梁子却是就此结下。樋口季一郎认为如果不是这个没有战略眼光的家伙阻拦,在五相会议上胡说八道本来可以吸引更多的犹太人。
  正是这位号称日军内部第一经济学家的阻挠,才使得驻德使馆发放签证时候畏手畏脚,发放的签证数量远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多,严重的妨碍了自己的计划。使得计划进展缓慢不说,还被德国人察觉。
  因为这件事,参谋出身的樋口季一郎中将一直嘲笑,虽然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的文凭一样不少,但连一次联队规模演戏都没有指挥过。身上穿西服比穿军装时间长的多的多的铃木贞一是一个西装军人。
  而且身为东京帝国大学经济系的毕业生,眼皮子窄的还不如街头小贩。这个家伙在帝国大学经济系,恐怕除了学到怎么计算着花钱去玩女人之外,什么都没有学到。与军人相比,他铃木贞一更应该去当一个幼稚园老师或是小学老师。
  而两人之前结下的梁子,加上樋口季一郎的嘲讽,让铃木贞一中将一直就看这个实际上履历和他差不多的樋口季一郎中将同样不顺眼。尤其被其嘲笑为西装军人,让骨子里面还是一个地道的日本军人的铃木贞一中将很不舒服。
  之所以铃木贞一在部队损失不轻的情况之下,还要强行进攻双城,就是想让那个一直嘲笑他的家伙好好看看,他铃木贞一中将到底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帝国军人。铃木贞一中将要用事实证明,既然当年他能从陆军士官学校学弟的身份,领先于他樋口季一郎中将考上陆军大学。现在担任师团长,在战绩上一样能压他樋口季一郎一头。
  在铃木贞一的催促之下,庄司巽大佐不敢耽搁。集中他手头的全部兵力,在炮火的掩护之下,越过孔家窝棚一线向双城外围最重要的据点张政窝棚一线发动了连续的猛攻。希望能够达到师团长阁下的期盼,抢在第九师团前面攻占双城。
  只是很不幸,对手并非是一触即溃。除了抵抗依旧极其顽强之外,反击的炮火也极其猛烈。庄司巽投入的第一波次以中队为建制的冲锋,连对手主防御阵地的边都没有摸到,就被炮弹给炸了回来。
  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的一个中队,在后路被密集的炮火封锁无法撤回的情况之下,全部倒在了对手交叉部署的机枪火力之下。第一波次的冲锋连一个浪花都没有掀起,就被对手干净利落的给打了回来。攻击失利不说,第一波攻势便丢了一个中队,让庄司巽鼻子都快气歪了。
  被第一波次攻势惨淡的结局气得七窍生烟的庄司巽此时也顾不得一直暗中告诉自己稳健的警告。将铃木贞一中将配属给他的炮兵全部用上,集中手头所有可以集中的兵力,不顾伤亡轮番的向守军阵地发起了接连不断的攻击。
  同时将七十联队目前仅存的一个步兵大队也调了上来,从守军的侧翼投入攻击。反正第九师团即将赶到,自己也不用担心后路的安全。而为了压制住对手在第一波攻势之中,给自己带来很大麻烦的炮兵,庄司巽甚至集中了两个炮兵中队,专门压制守军的炮兵。


第578章 血肉双城(九)
  庄司巽这一改变战术,倒是给守军带来不小的麻烦。尤其是正面与侧翼结合的攻击战术,给王德耀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十三团在张政窝棚一线就两个营的兵力,而防御的正面相当于双城县城整个东南方向,防御纵深虽然不大,但是正面却是很宽。
  加上之前为了救援孔家窝棚,硬生生的拼光了两个连。实际上此时王德耀手中只有一个多营的部队,防守这么大一块阵地,兵力多少显得有些不足。尤其是侧翼苏家窑一线,受到的压力极大。
  一场激战从中午战至午夜,王德耀虽然守住了二线阵地,但一线阵地却不得不因为伤亡严重而主动放弃。作为十三团主要防御支撑点的张政窝棚,也在兵力损耗过大的前提之下,在经过马凤岐同意后,主动放弃了。十三团之前在双城车站缴获的两门七十五毫米野炮,也在炮战之中被日军炮火炸毁。
  在进抵距离县城已经是近在咫尺的张政窝棚后,二十五师团的炮火已经开始落进双城县城。为了下一步作战方便,日军在战斗中动用炮兵对双城东城墙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在激战之中,修建于清同治七年,规模宏大的双城东城门承旭门被日军炮火彻底的摧毁。整个城楼被日军密集的炮火炸成一片废墟。
  二十五师团装备的两个中队一百二十毫米明治三十六年式榴弹炮,虽然射程不过五千多米,已经属于淘汰产品,但是威力还是不小的。双城城墙与东北其他有城墙的县城一样,不过是外面包裹着一层青砖,里面是夯土修建的。在日军不计炮弹的炮击之下,整个城墙被炸了七零八落。
  铃木贞一如意算盘打的很清楚,就是要摧毁守军最可以作为防御阵地依托的城墙。使其无法利用城墙作为工事。自己在突破双城外围防线后,可以直接进入巷战,而不必去攀登那些高达四五米的城墙。
  同时日军为了切断可能的援军增援,动用远程炮火封锁了双城车站。一个中队射程高达一万八千余米的日军九二式一零五加农炮,在一个中队的九一式一零五野炮的配合之下,将双城火车站彻底的摧毁。
  由于日军手中有着最为准确的双城地图,所以日军日军远程火炮打出的炮弹精度极佳。当第一批炮弹落到双城车站时,一列刚刚进站准备转移百姓的列车当即被命中。被摧毁的列车,将整个双城车站堵的严严实实。
  同时随着日军后续炮火的不断落下,原来承担了最大疏散工作的双城火车站彻底的被封锁。而此时,城内和车站尚有两千多百姓还尚未转移。也就是说,这最后两千多百姓已经没有可能在疏散出去。
  当日军炮弹落进双城县城内的时候,这些原本任政工人员怎么催促,甚至就连强行迁移手段都用了。宁愿和部队捉迷藏,也不愿意撤离的百姓却开始着急起来。但此时火车站已经被日军炮火封锁,就是想通过铁路撤退也来不及了。
  无奈之下,马凤岐只能先找一个炮火死角将他们安顿下来。至于什么时候撤退,只能看战事进展再说。这些人大部分都留守下来,抱着死也死在家里面的老弱,自愿留下来守护家园的青壮年不到三分之一。
  看着这些突然不知道从那里冒出来的老弱为主的人群,本来还以为只剩下几百人和部分要求参军的学生没有疏散的马凤岐不由的头都大了。活见鬼了,这些人之前躲到什么地方去了。派出疏散的人员为了保证不落下一个人,几乎都快在县城内刮地三尺了,怎么还能落下这么多人?
  只是头大归头大,但这些人无论让在头疼也必须要做出一个稳妥的安置。无奈之下他将留下的人中大约六百多人的青壮年编到一起,派出一个排紧急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以便必要的时候拉上前面作战。
  当初不是让你们走不走吗,好老子的部队正在激战兵员紧张,你们留下来正好塞牙缝。这六百多人,足够临时编成了一个营。虽说少了点,临阵磨枪的训练效果也不会比没有好到那里去。可在马凤岐看起来,这些人躲在工事中会放枪总比没有强。
  至于那些现在想走也走不了,留下来既不能补充部队,又得安排专人照顾的老头、老太太,马凤岐将其安置在作为城内最坚固建筑物的一处东正教堂之内。这个东正教堂都是用整条大石块修建而成,至少挡住日军七十五毫米山野炮轰击不成太大问题。
  为了保证这些岁数都不小,最年轻的也足有五十多岁的老人不因为受到惊吓出现什么意外,马凤岐还特地从旅卫生队抽调出一名医生带领一个加强班看护。虽说是自己培养的二把刀,急救药物除了吗啡和阿司匹林之外,其余的也少的可怜。但有总比没有强。
  看着马凤岐安排这一切的时候,嘴里面嘟嘟囔囔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一边的独立二旅政委,从关内调到东北之前,在晋察冀军区四分区任支队政委的黄胜斌虽没有听清楚,但也大致猜出来这个家伙在说什么。
  黄胜斌知道马凤岐这是在表达自己对疏散行动后还有如此多的漏网之鱼很不满意,但是又不能说出口来。只能自己嘀咕两句,权当发泄不满。其实相当不满意的不仅仅是马凤岐,一手操作了疏散工作的黄胜斌对如此大规模的疏散行动也很不满意。
  只是这里毕竟是新区,不是关内那种老根据地。群众基础差不说,时间上也有些过于仓促而无法将工作做的太细致。从而导致了一场有了现代化运输工具,本应快捷的疏散行动拖延了大半天,还没有能完成。
  不过不满意归不满意,但黄胜斌毕竟是大革命时期入党的老党员,是老资格的政工人员。虽然不满意,但也没有表达出来。对于马凤岐有些另类的发泄,黄胜斌也只能苦笑着道:“我说老马,你这嘴里面在嘟嘟囔囔的说什么那?”
  “我知道你心疼前边寸土必争的战士,我也心疼。我难道就不知道疏散时间每拖延一分钟,就不知道有多少战士倒在日军的炮火之中。可这又能怎么办?中国人历来有句俗话叫做离家不离乡,但凡有一点办法能活下去,没有几个人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尤其是东北这样的富饶之地。”
  “你让人家抛家舍业的说走就走,那里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