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151部分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151部分

小说: 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警戒行动,搜索行动,潜伏行动,破袭行动,营救行动,夺取、扼守行动等。共同训练内容包括,共同条令,掩体构筑,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防护等。”
  “等将来有条件了,还要进行伞降训练、武装泅渡、操舟以及各种车辆的驾驶。当然,现在我们手头只有日军卡车,所以你们暂时只能学习日式卡车的驾驶。”
  杨震和上一根手指,李明瑞眼睛便大了一圈。等杨震两只手十个手指全部合拢,李明瑞真希望自己干脆的昏过去算了。
  对于杨震罗列出的这些训练科目,便是出洋混过几年,也算见多识广的郭炳勋也不禁咂舌不已的道:“司令员,这些一个月他们能接受得了吗?要是完成你的这些训练科目,我看至少得三年以上。若是战士们的底子在薄一些,要完成至少还要加上两年。”
  郭炳勋的眼光果然精准,一眼就看出了要想完成这些训练科目至少得在三年以上。不用多,单单就一个军事日语,要想熟练掌握,就至少得两年以上。这还是学习快,脑袋够用的。
  对于郭炳勋的疑问,杨震笑笑道:“我也没有要求他们现在一下子全部掌握。现在进行的主要以格斗、定向爆破、运动之中的武器射击、远程精准狙击、布、排雷训练、以及各种伪装训练。”
  “他们经历过独自在外作战,野外生存训练只需要进行一些补充训练。他们大多都是枪法好的老兵,射击训练只需要加强行进间射击训练科目。至于战术,也陆陆续续学习了一些,现在更多的是加强。”
  “老郭,你说的没有错,这些科目要全完成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不过因为我们现在缺乏必要的装备,很多科目开展不了,所以有些训练科目只能取消。”
  “即便这样,要想完成全训至少也需要两年。但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我只能给他们一年的时间。一年之内,他们必须要完成我预想中的七成训练科目。我要的是一把可以随时扎向敌人心脏的尖刀,不是一堆普通的步兵。就算再苦再累,他们这一年之中也要完成预定科目的训练。”


第131章 辉煌的开端(二)
  自进驻日军这个秘密仓库开始,杨震忙的几乎是脚不沾地。夜里别人都休息了,作战室或是他与郭炳勋卧室内的灯经常是一亮便是一夜。
  翻译日军陆军士官学校的教材,针对当天训练之中出现的问题,修改训练计划,研究后续作战方案,以及拟定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的预案,很多的时候都是一夜无眠。
  没有办法,处于四面强敌环视之下,又正处于草创期间的部队需要面对的事情太多。白天还要带领部队训练,调整防御部署以及工事。很多事情只能是等夜间给教导队以及连排职军官上完课之后,才能静下心来研究。
  一个月下了,别人在充足的伙食补充以及大量的体能训练之下,是更加的壮实了。他和郭炳勋却累成瘦的几乎是一阵风就能吹走。
  看着眼睛熬的通红的杨震与郭炳勋二人,总指挥有些心疼的道:“你们这么熬怎么行,你们都成什么样子了?来日方长,一天吃不了一个胖子。事情总是要一点点来,急是急不得的。”
  “这整日整夜的不休息,你们要是累垮了,部队怎么办?张婷与我汇报过,你们两个每天平均休息时间不超过三个小时。经常连续几天只睡一两个小时,甚至一夜不睡,吃的也少。总是这么下去,那怎么行?”
  尽管也感觉到身心的疲惫,但对于总指挥的劝解,正拟定工兵训练计划的杨震闻言,摇了摇头道:“总指挥,我们也想休息,也累,也不是铁打的。但时间不等人那?”
  “眼看就要到日军运输给养的时候了。一旦日军的给养车到达,我们的身份很难再隐瞒下去了。到时候,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一场恶战。部队新兵几乎占据了九成,战斗力下滑的如此厉害。不抓紧时间,等鬼子反应过来,等待我们将会是什么?每一个人都很清楚。”
  “尽管这里有相对完备的防御工事,但那是应付火力贫弱,缺少攻坚手段抗联的。对于飞机、重炮齐全,特别是不缺乏大口径直瞄火炮的日军来说,这里的防御手段还是显得太单一,也太单薄。”
  “在这种情况之下,让未经训练的部队去与日军硬拼。总指挥,我们那不是战斗,而是让他们送死,是在犯罪。一个月的时间,说实在的实在不充足。仅仅让这些新兵完全融入部队,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完成最基础的训练,就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但对于我们来说现在却是最缺乏的便是时间。更何况这还是针对那些军官体系齐全的部队来说的。对于连基层军官都不足的我们来说,需要更多的时间。但眼下的局势您也知道,一旦我们暴露,就相当于捅了马蜂窝了。”
  “仅仅下江地区就驻扎了鬼子的两个师团的兵力。一旦暴露,这两个师团全线压上,我们能否抗的住,就看这些天训练的结果的。总指挥,您说我们两个不拼命能行吗?”
  对于杨震的话,总指挥沉默了。对于下江的局势,这些天一直在协助杨震训练教导队以及给军官上课的总指挥心中更是清楚。在二路军主力大部分溃散、失败后,二路军仅剩的建制还算完整的七军,一直没有能找到。实际上任何人心中都清楚,即便能找到他们,按照他们现在剩余的这一二百人,也失去了策应作战的能力。
  而三路军在主力西征之后,留在下江地区的部队同样失去了联系不说,同样即便找到也因为实力所限,而无法策应作战。至于留在吉东地区的二军,自东出以来便一直未能寻到踪影。现在这支部队可以说面临着孤军作战的境地。
  日军不算在牡丹江地区驻扎的重兵集团,仅仅在与自己近在咫尺的佳木斯地区就有一个第四师团。尽管与这个第四师团打过交道,对其也算是熟悉,知道他们的战斗力如何。但在敦化地区,只是一个大队的兵力而已。而在距离自己近在咫尺的佳木斯则整整有一个师团的兵力。若是一旦打起来,这结果还很难说。
  对于杨震与郭炳勋这种拼了命似的工作态度,总指挥尽管也知道是危局之下无奈的选择,但总指挥却真的很为他们担心。这种一天二十余小时,近似于熬心血的工作强度,常人则很难能撑下来。
  看到总指挥沉默了下来,杨震笑笑道:“总指挥,你放心吧,我还能坚持的住。实在不行的时候,我会与参谋长换着轮番休息一会的。对于自己的身体情况,我们还是清楚的。您放心吧,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对于杨震的坚持,总指挥微微叹了一口气道:“若是二路军主力尚在,三路军主力还留在下江地区作战,有了他们的相互策应,你也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我不管你怎么说,但有一条你要记住,你是这支部队的最高军事主官,你必须照顾好自己。凡是需要为部队多考虑、考虑。你的全部,包括你的身体在内,现在已经不是一个人的了。”最后一句话,总指挥说的很重。
  对于总指挥的话,杨震微微点了点头,却没有再说话。眼睛只是望着窗外的远方附近已经冒出点点绿色的森林,沉默良久才道:“希望上天能够多给我们争取一点时间,那怕只有半个月,甚至是七天也好。”
  对于杨震来说,累到是一方面,关键是情报的空缺让他始终有种不安的感觉。只有那部缴获的原来日军守备队与日军总部以及佳木斯日军联络电台能提供的消失实在是有限。
  因为杨震在缴获的日军资料中看到,这里的日军除了汇报这里的情况,以及领受上级的命令之外,其余的事情一律不许多问。也就是说这里的日军几乎是与外界隔绝的。
  尽管为了弥补情报上的不足,杨震在经过二十多天加强训练之后,将侦察营轮番派出去进行侦察,但收集回来的情报却是极为有限。战场上的战术侦察与战略侦察以及敌情的获取,还是差别极大的。
  去年日军对下江开展大规模围剿的同时,对下江地区的地下党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在叛徒的出卖之下,除了少数身份未暴露者之外,下江地区的十余个县委以及佳木斯市委地下党组织被破坏余烬。
  三百余地下党员、干部被捕、被杀。整个下江地区的地下党组织已经彻底瘫痪。总指挥几次派人去佳木斯、富锦、同江、萝北等地寻找地下党组织,却都是徒劳无功而返。
  无法深入到日军内部,获得情报来源的手段过于单一,使得情报工作总是落在后边。严重的拖延了杨震对敌情的判断。这也是他心中不安的来源。
  唯一能让杨震感觉到欣慰的是,他寻找军工工人的努力没有白费。杨震更没有想到,他想寻找的人现在居然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就在这里解救的劳工中。
  这十几个劳工原是沈阳兵工厂的工人,后在一名党员工人的带领下投奔了抗联,与抗联抽调出的部分干部、战士一起组建了十一军的兵工厂。
  去年年底,在大雪封山之前,为了摧毁抗联各部之中唯一的兵工厂,日伪军调集三千多兵力,对兵工厂所在的桦南、集贤交界的七星砬子地区展开大扫荡。
  在十一军主力随三路军西征,军长年初入苏后便失去踪迹,一直未归。留守部队又在萝北被日伪军重兵合围之下全部牺牲后,已经失去一切援军的情况之下,被合围的兵力只有五十多人的兵工厂警卫部队与工人并没有屈服,利用险要地形顽强抗击日伪军的进攻。
  日伪军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之下,悍然施放毒气,使得警卫部队与工人除了在战斗之中牺牲的之外,全部中毒昏迷被俘。兵工厂的设备虽然已经事先掩埋,但厂址却被彻底的破坏。
  这些技术工人之所以存活下来,没有像警卫部队干部、战士那样被俘后被立即屠杀,是因为他们都是技术工人。而日军修建这个工事,在无法使用通常作为技术工人的朝鲜人的情况之下,留下了一条命,被送到这里作为技术工人,严密监视使用。
  有了几名工人作为骨干,又有了现成的机械设备以及大量的原材料与半成品,杨震的兵工厂很快便运转了起来。不过杨震并未将兵工厂放在这个日军秘密仓库。而是将所有设备以及半成品都其转移到了青黑山的原始森林之中。
  小兴安岭的山地虽然不似南方喀斯特地貌山地中山洞众多,但作为山区,总归还是有大量的山洞。经过整整三天的亲自苦心勘察,杨震在青黑山摩天岭附近亲自选定了一处新厂址。
  那里群山环抱,地势险要,到处都是悬崖峭壁,与外界仅有一条狭窄的,便是连马车都无法通行。而且到处都是原始密林,植被茂密,隐蔽性极佳。
  在选定了新厂址之后,杨震以最快的速度,将所有机械设备拆散之后与日军仓库之中的半成品、原材料秘密运至那里。为了满足兵工厂的电力需要,杨震甚至将日军仓库之中两台小型发电机与一台手摇发电机也运输到那里。甚至将缴获的堆积如山的汽油中一半都运了过去。
  为了以最快的速度将兵工厂建立起来,杨震不惜中断了工兵团的训练,专门抽调了一批老骨干专门协助建立兵工厂。好在那里的原始森里提供了足够多,也足够大的木材。本身又有一个大型的天然山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