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139部分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139部分

小说: 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亲自赶到老白山一线督促进展的杏贤一大佐如何催促,不管佐佐木到一中将的如何震怒,第八联队的这些士兵行军速度依旧不紧不慢。每天甚至连十公里都达不到。虽说大雪封山,山中积雪甚厚,但这个行军速度也绝对慢的够可以。
  这些大阪兵对于心急如焚,生怕少将军衔没有带上,自己却是先被勒令切腹自杀的杏贤一大佐整天挥舞的军刀浑不在意。而对亲自乘飞机督促其进度的佐佐木到一每隔几个小时就会空投下来的,那一封比一封措辞严厉的训斥信一更不在意。无论这二位在天上、地下怎么催促,这行军速度就是快不起来。
  实际上佐佐木到一太高估这些大阪兵的战斗决心了。当几个被打散之后逃进山林,在一通瞎转之后居然辗转跑到西路日军中的第二大队散兵将那场让他们记忆犹新的战斗描绘出来之后,所有第八联队的日军士兵就明白了一点:“这些土匪绝对不是软柿子。而去碰石头,那绝对不是第四师团的风格。”
  尤其是在得知在这冰天雪地的环境中作战,一点小伤都可能要命的这一点之后,这些士兵更是打定了主意,这种符合第四师团私下规定的三不参加战斗之一不合理的战斗还是不要参加的好。
  这些日军士兵的磨磨蹭蹭,使得佐佐木到一沿着哈尔巴岭构筑的新的封锁线始终无法彻底的封闭。让杨震得以轻松的摆脱了日伪军的合围,翻越了哈尔巴岭的支脉老黑岭,进入到了宁安东南部的镜泊湖地区。


第121章 东进(二)
  实际上杨震从哈尔巴岭车站北上的速度并不快,甚至在老黑岭腹地整整休整了两天。若是第八联队的动作快一些,杨震就真的被封闭在了老黑岭山中。最起码,北上不会进行的如此顺利。
  让杨震在老黑岭山中耽搁了整整两天宝贵时间的原因是他在攻打哈尔巴岭车站之时,在一个尚未修建完成的铁路直线上发现了不知道因为什么被甩在这里的五节车皮。
  在这五节车皮之内,杨震所部救出了近四千饥寒交迫的劳工与战俘。而从哈尔巴岭车站上发现的通行记录中的得知,这列火车上的劳工与战俘是准备分别押送到两个地方的。
  车上的劳工是准备送到镜泊湖水电站工地上的,而战俘则是要押送虎林的。至于到虎林去做什么,车站上的火车通行记录却是没有任何记载。除了杨震之外,在场的所有人,包括这些战俘自己也没有人知道他们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命运。
  从幸存劳工口中上杨震可以清楚的得知,这列劳工列车共有十余节,车上共有劳工、战俘万余名。除了战俘都是准备运往虎林、东宁之外,大部分劳工都是日军从关内哄骗,甚至干脆就是抓来的,准备运往镜泊湖水电站修建工地。
  这五列车皮已经被甩在这里整整两天,如果不是杨震所部经过,恐怕这些人大多都得冻饿而死。至于这五列车皮因为什么被甩在这里,却是没有人能说的清楚。甚至被俘的伪满铁路警察都不知道距离自己直线距离不过两里地的这处支线上这五列车皮之中,还有数量如此庞大的劳工。
  被救出来的劳工与战俘数量虽多,但身体极度已经极度虚弱。在无法将这些劳工丢弃在这里的情况之下,杨震只能冒险在老黑岭中休整了两天,以恢复这些劳工与战俘的体力。
  经过部队中劳工出身的战士现身说法,被解救的劳工全部“自愿”从军。对于劳工来说,既然来东北挣大钱的愿望原来只是一个泡影,家又已经回不去了,那么除了参加杨震的部队,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别无选择。尽管为了是否吸收这些劳工参军,杨震几个人曾经伤透了脑筋。
  至于那些战俘来说,就更不用提了。这些人在战俘营中便饱受磨难,此时获得解放,估计没有人傻到再回去让小鬼子虐待了。这些战俘大部分都是去年在武汉会战中被俘的,算起来在鬼子战俘营之中也呆了不少的时间。
  有了这部分的战俘与劳工的加入,杨震的部队有如吹气般快速的膨胀起来。实打实的有了一个简编师的实力。虽然部队实现了跨越似的发展,但杨震却没有半分的欢喜,而是陷入了忧虑之中。
  杨震知道自己在脱离老黑顶子秘营之后,在寻找到下一个稳定的,可以有充分时间对部队进行整训的落脚点之前,并不适合大批扩编部队。
  战俘出身倒是好说,都打过仗,水平不知道怎么样,但最起码开枪射击、最基本的战术运用还是会的。最起码到了战场之上,不会面对着日军的火力傻跑,一厢情愿的认为自己两条腿能够跑赢日军的炮弹。
  但战俘出身的劳工不过占解救出的劳工数量的四分之一,也就说满打满算不过一千多人。其余的一点军事常识都没有,甚至绝大部分连枪都没有摸过的人占据了绝大部分。这些人在鬼子如今像疯狗一样追着自己的情况之下,非但不能起到什么作用,恐怕还会成为自己一个严重的负担。
  最关键的原本有些富余的武器弹药,再接受了这四千多劳工之后,便显得极为紧张。拐老婆沟口缴获的武器弹药,除了补充那一战的损耗之外,其余的已经全部与伤员一起运回老黑顶子秘营。尤其不便携带的装备已经全部运了回去。
  尽管杨震将从击溃伪满铁路警察护路大队以及稍后的打援战斗中缴获的武器全部发放下去,但也只够装备那些战俘出身的人。也就是说,不算轻重机枪等支援武器,现在仅仅最基本的步枪便又两千多条的缺口。
  这还只是武器上的缺口,还不包括冬装、粮食等其他各种物资的缺口。尤其是粮食,加上这多出来的四千人,杨震所部原来携带的足够维持半个月的粮食,却是连三天都吃不到。
  但将这两千多劳工若是推出去,不仅对部队士气影响极大,更重要的是这些人便断绝了所有的生路。就算被重新抓获之后,日军不对其进行屠杀,但等待他们的也只有劳力被榨干之后的死亡。
  在解救这批劳工之后,杨震召集了包括总指挥在内的所有人连续开了几次短会,依旧没有找到任何的解决方法。别说杨震这些也算打过几仗的人,就是一般的新兵都知道在日军疯狗似的围追、堵截之下,带着两千多刺手空拳,且没有受过任何军事训练的新兵行军作战会是一个什么结果。
  眼看到了必须得走的时候,可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让杨震很是头疼。实际上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些人只要训练好了,对于始终缺乏兵源的部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扩充机会。
  能被抓来当劳工的,虽然不能说都是青壮年,但至少都是年轻力壮的。只要能有一个稳定的时间训练,这些人对部队的壮大发展,将会是一个有力的助力。但眼下的情况,却让所有人,包括总指挥在内都沉默了。
  眼看敌情越发严重,再不走就真的被困在这四面受敌的老黑岭之中的情况之下,大家又一讨论了半晌,却依旧没有能拿出一个两全其美的主意。带上还是不带,成了杨震与所有人面临的最头疼的事情。
  拿不定主意,部队又不能在此处长待,大家几乎都将眼光投向了沉默不语的杨震。良久,总指挥先开口道:“杨副总指挥,你看怎么办?这些劳工究竟吸收进部队还是发钱遣散?”
  总指挥开了口,李延平犹豫了一下也道:“我看还是发钱遣散的好。我们现在面临的形势并不乐观,一下子吸收进这么多人,部队的战斗力下滑的很厉害不说,补给也是一个大问题。”
  “日伪军现在疯狗似的对我们围追、堵截,带着这么多人对我们行军、作战影响太大。这些人没有受过任何的军事训练,大不多人连枪都不会用。一旦我们与日伪军遭遇,这些人乱起来甚至会冲乱我们自己的部队。我看除了那些战俘出身的留下之外,其余的人还是发钱遣散为好,部队扩充不在于这一时。”
  听罢李延平的建议,杨震抬起头看了看郭炳勋与王光宇。二人见到杨震将目光投向自己,犹豫了一下之后,最终也缓缓点了点头,表示赞同李延平的建议。
  说实在的北满地广人稀,一下子招这些兵不容易。只要环境允许没有人会拒绝这么一大批兵员。若是时局稍缓,一下子补充部队这么多人,做梦都想部队发展、壮大李延平恐怕会笑的睡觉都合不拢嘴。
  但对于眼下的形势来说,带着两千多连最基本的军事训练都没有受过的新兵行军、作战,那不叫扩编,叫包袱。这些人甚至可能会最终拖垮部队。能让原则性极强的李延平说出放弃的话,说明形势绝对不容乐观。
  听罢几个人的想法,杨震又将目光投向了总指挥。却见到总指挥对于他投过来的目光,也是缓缓的摇了摇头:“将他们遣散,对于急需劳工的小鬼子来说,就算重新被抓,也不见得杀了他们。极有可能将他们押回他们本应该去的地方。”
  “但我们若是带着没有受过任何军事训练的他们,我们将丧失最大的优势,便是我们的机动能力。至少短时间之内是这般。况且将没有受过任何军事训练的他们送上战场,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你是军事指挥员,这个道理我们不说,你应该清楚。”
  “我想,在没有取得下一个稳定的落脚点,在我们能够争取至少短暂的休整时间,能够对新兵进行训练之前,我们的部队不宜急剧扩大。延平说的没有错,还是遣散为好。”
  总指挥的话音落下,杨震没有立即回答,从来都不吸烟的他突然从李延平要了一支香烟点燃之后,狠狠的吸了起来。
  就在整根香烟要被杨震吸完的时候,杨震看着渺渺升起的烟雾,眉头一皱突然下了最后决心道:“总指挥、政委、参谋长,这些人不能遣散,全部都要带着走。”
  对于杨震的决定几个人都愣住了。他们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年轻,却杀伐果断,军事素养极高的将领最终的决定却是这个,几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们都不明白,这其中的利弊,在已经很明显的情况之下,杨震为何还要下这个决定。
  看着吃惊不小看着自己的众人,杨震苦笑道:“这些人不能遣散,一旦遣散对我军的军心士气影响极大,对我们部队今后发展也很不利。”
  “我们对干部、战士宣传的抗战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解救在日寇手中受苦受难的同胞的吗,但同胞真的有难之时,我们却为了自身安全将他们丢下,这说得过去吗?难道我们只是嘴上说说?而且我们也要考虑一下部队之中劳工出身的人的感受。”
  “实际我们都知道一旦被遣散,他们面临的后果是什么。正像总指挥说的那样,正急需劳工的小鬼子不一定会现在就对他们进行屠杀。但这只是我们的一种猜测而已,鬼子会不会动手,我们谁也不知道。”
  “小鬼子一向拿中国人不当人,这些对于他们来说几乎是唾手可得的劳工就更不在乎。谁能保证小鬼子为了保证他们中不混进我们的人,对他们所谓重点工程带来危害,会下毒手。鬼子干这种事情不是一回两回了。”
  “就算退一万步讲,鬼子为了保证劳动力需要,不杀他们。将他们送到镜泊湖水电站继续做苦工,但我们既然已经将劳工作为我们后续主要补充兵员,这会给我们带来致命影响的。谁能相信一支在危急的情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