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1078部分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1078部分

小说: 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部署在十二吐和孙家营子一线的坦克部队之外,编入整个预备队的完整坦克实际上只有两个连的数量。这也是在迂回部队还要继续夺取北面的巴林左右两旗的情况之下,王光宇可以抽调出的最大机动兵力。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在夺取林西县城后,王光宇将主要的力量投入到了北线。试图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抢占大板、林东一线,打通与杜开山的直接联络。同时稳定整个北面的战线,以集中力量面对日军的反击。
  为了达成这个战术目标,他将装甲一旅的主要力量都编入了北上的部队。在林西境内虽说掌握了一定的预备队。但是在考虑的林西境内的日军主力已经被打垮,除了在孙家营子一线和十二吐一线的纵深,各部署了少数的坦克部队防止日军可能反击之外,在预备队中只集中了两个连的兵力。
  同时将所有的战损坦克留下,一方面是抓紧时间抢修,恢复这些战损坦克的作战能力。一方面也是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这些战损坦克作为机动力量使用。
  虽说王光宇之前并没有想到运用坦克部队,与日军部署在林西的第三战车联队打一场坦克战。但是目前固守在林西东北与东南两个方向,以及翁牛特旗境内的二十三师团残部,并未彻底的丧失发起反击能力。
  尤其是之前一直未动用全力,只是出动少数兵力参战的这个第三战车联队,对于王光宇来说还是一个相当大的威胁。在暂时还要集中兵力夺取巴林左右两旗的情况之下,将这些战损坦克尽全力抢修好,王光宇手中也有了一张王牌。
  如果不是装甲一旅的修理营留在林西境内的两个修理连工作得力,在战场上不顾日军的炮火和步兵的反击,只要一发现有坦克出现战损的情况就立即拖下来抢修。并在备件不全的情况之下,动用一切手段不分昼夜的进行维修。
  在预备队出动之前,将大部分的战损坦克抢修完毕。单凭十二吐一线的两个坦克连总共十九辆坦克的兵力,在不调动孙家营子一线坦克部队参战的情况之下,根本就无法集中足够的兵力参战。
  尽管在装备的性能上还占据明显的优势,但是四十多辆坦克与即便除去之前战损还有六十辆各种型号坦克的第三战车联队作战,总归还是胜算把握不大。蚂蚁多了,在很多的时候也会咬死狗熊的。
  不过参战的这些六十一辆坦克,除了十二吐方向原本部署的以及预备队加在一起的四个不满编的连,性能尚属完好之外。刚从修理营出来的那些坦克,因为时间过于匆忙,还有相当一部分很多或多或少都有些毛病还没有彻底的维修好。
  有的坦克火炮,开炮的时候只能停留在一个水平线上,无法进行仰射或是俯射。有的坦克之前战损的负重轮,因为一时还无法补充,还是用从被摧毁的日军坦克上拆卸下来,经过修改后临时代替的。
  还有的坦克炮塔上的高射机枪被日军速射炮或是炮兵火力打掉,因为缺乏备用货源只能用苏制DP机枪临时代替,或是压根就暂时不装。甚至有相当一部分被日军步兵火力打坏的附加装甲,还没有来得及更换。只是因为形势紧急,勉强调到十二吐一线参战而已。


第1161章 差距决定命运
  在之前的战斗中,日军的三七速射炮虽说无法击穿抗联坦克的装甲,但是对于外面车灯、高射机枪、电台天线等一些附属设备,以及附加装甲的威胁还是很大的。这还不算其他的山野炮、步兵炮、迫击炮、掷弹筒等弹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弹片,对这些附属设备的伤害。
  再加上日军步兵动不动就采取浑身上下捆满手榴弹或是炸药的肉弹攻击,等一些自杀式反坦克手段,虽说彻底损失的坦克不多,但是这种身上多多少少都带着轻伤的坦克数量,却是着实不少。
  虽然无法让坦克彻底的丧失战斗力,但是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坦克的作战性能。车灯是夜间作战必须的装备,高射机枪是防空与对付日军步兵的最好装备。至于电台天线,就更不用说了。没有了天线,坦克上的车载电台基本上就彻底的报废。
  好在此时的二十三师团汽油数量严重不足,剩余的汽油大部分又被那位生驹林中佐暗中扣下留给自己的第三战车联队。手头的汽油就是连维持二十三师团辎重联队那二十多辆卡车的运行,都无能为力。
  缺乏汽油的二十三师团,就是想制造对抗联坦克杀伤力最大的燃烧瓶却是没有原料。在加上为了防止日军的这种肉弹攻击战术,抗联在发动机上安装了一层铁丝网。日军投掷少量的燃烧瓶,还没有等破裂就基本上都被弹开。
  否则按照日军士兵上来时候的疯狂劲,抗联的坦克损失也会更大。诺门罕一战,日军就是采取的这种肉弹加上燃烧瓶简单自杀式的攻击战术,成打的击毁了缺乏步兵掩护的苏军坦克。甚至就在王光宇带队迂回的时候,整个诺门罕草原上,还倒数散落着苏军坦克的残骸。
  而抗联的坦克就算再这么改装,你发动机那里,却是永远是整个坦克最薄弱的地方,也是最致命的地方。因为发动机在运转的时候需要散热,那里无法加装任何的装甲。否则热度散不出去,用不了多长时间发动机不用敌人来破坏,自己就会烧毁。
  别的日军师团在反坦克战术上精通不精通,在采取肉弹攻势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个样子,暂时还不清楚。但是在诺门罕战场上与苏军铺天盖地的坦克血战过的二十三师团,在反坦克战术方面绝对有自己的一套。
  经历过那场对日军来说绝对是印象最深刻,也见识到什么叫做真正现代化的战役的二十三师团。他们很清楚坦克最脆弱的地方在什么地方,而且清楚在采取肉弹攻击的时候,采取什么战术,攻击什么部位最有效。
  相比反坦克直瞄火炮来说,拿人去执行肉弹攻击的确伤亡惨重,也有些的确拿人命不当回事。但是无疑相对只能在固定阵地作战,以及数量有限的反坦克炮来说,这种肉弹攻击一是数量充足,二也是相对灵活的。而且可以寻找坦克最薄弱的地方,进行攻击。
  也幸亏迂回部队在攻击日军工事的时候,步兵配合还算得力。而且日军缺乏汽油来制造燃烧瓶,同时抗联装甲部队对日军这种肉弹攻击,也做了一定的准备,并进行过相应的训练。否则按照日军那种拿人命不当回事的所谓武士道精神,在林西这一仗装甲一旅的损失绝对不会这么的轻。
  因为手榴弹对坦克的杀伤力,与燃烧瓶相比还是小的多。单凭日军手榴弹那点杀伤力,是炸不开车身上装甲的。当然如果使用集束手榴弹,钻进基本没有防护的坦克车底或是炸毁发动机,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但是在其他情况之下只要炮塔不被日军撬开,驾驶舱内被丢上几枚手榴弹给乘员造成杀伤,一般情况之下很难给坦克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但即便是采取了多种办法,在日军肉弹攻势之下,抗联被击伤的坦克数量还是相当的多。
  尤其是在外蒙获得的苏制T二六B坦克、BT五坦克,因为还没有安装附加装甲,即便是被排在二线,但是在日军三七速射炮和肉弹攻击之下,造成的损失很大。永久损失的坦克,基本都是在外蒙搞到的那些未安装附加装甲的坦克。这也验证了便宜不能白占的老话,你吃下去的东西,早晚要多少吐出来点的……
  而迂回部队虽说原有的坦克并未有永久损失的,但是在日军三七速射炮和肉弹攻击之下,履带被炸断、负重轮被击毁的数量却是不少。这些坦克现在虽然经过抢修,但也只是能勉强出战而已。
  在侧翼方面坚持不与日军打近战,除了根据自己坦克性能在战术上的刻意安排之外。侧翼迂回的坦克很多都是还没有维修好的战损,也是相当大的一部分原因。在侧翼方向的攻势,只是为了分散日军的兵力。如果真正打生驹林想打的那种近战,对抗联反倒是不利。
  因为在数量本就不多的备用爆炸反应装甲以及附加装甲,都调拨给了北上部队之后,修理营手中并没有足够的备用品来更换战损坦克上的损失的部件。只能临时拆卸掉中弹几率较少的车身后的反应装甲,挪到车体前以加强前装甲的防御能力。
  没有了附加装甲保护,本身就是整个坦克上装甲最薄弱的车后部,此时的防护力与诺门罕战役中的苏军同类坦克,没有任何的区别。一旦日军迂回到抗联的坦克车体身后,对于这些同样皮薄的坦克带来的威胁,也是相当致命的。
  而在混战与近战之中,又是很难保证车体正面一直对敌。所以在王子阳发现生驹林的真实意图后的再三督促之下,指挥侧翼部队的装甲一旅坦克团三营营长,还是选择了按照他的要求。只在五百米之外,用炮火削弱当面之敌的进攻,而尽可能的避免与日军坦克打近战和混战。
  如果不是日军的坦克火炮性能低下,其使用的穿甲弹威力不大。以及日军的指挥官,对抗联坦克的性能出现了误判。这场战役的结局恐怕还是很难说,至少不会赢的这么轻松,也不会出现一边倒的局面。
  实际上王子阳正是根据对日军作为主力的九七式坦克的了解,以及参战部队的自身情况,才指定的此次作战的战术。在侧翼吸引、分化日军兵力,同时利用原来部署在十二吐一线坦克部队编制还算是完整的现状,加强预备队中的一个坦克连正面全线压上。利用自己的装备与火力上的优势,率先打垮正面的日军坦克中队。
  只是他没有想到生驹林在战术运用上连续出现的判断失误,反倒是将作为主力的九七式坦克调到了侧翼,想要先打垮侧翼突击的部队,以便保证与孙家营子一线联络通畅。结果却被拖住,无法及时回援正面战线,也在一定程度帮了他很大的忙。
  同时日军落后的坦克通讯系统,造成的不便使得兵分两处的日军第三战车联队,相互之间的沟通不畅。严重影响了两处日军坦克集群之间的相互通讯联络,更加影响了生驹林中佐对整个战局的掌握和判断。
  日军坦克的乘员素质,的确是相当的优秀。无论是其短停射击的命中率,还是各个战车组之间的配合,都明显在抗联的坦克乘员组之上。但装备上的缺陷,却是日军单凭训练程度是无法弥补的。
  尤其是在抗联的坦克乘员组素质虽然与日军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并不是很明显的情况之下,装备性能上的差距直接影响了此次战斗最终的走向,决定了两方面的胜负。而且在装备上的这个差距,不是一般的明显。
  如果说日军的九七式坦克还能与抗联改装后的T二六坦克,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勉强抗衡,在极近距离还能击穿抗联坦克上附加装甲的话。那么日军九五式轻型坦克,面对着已经与原来天差地别的对手,根本就是白白的送死。再加上那些最多只能称之为装甲车的九四式坦克,那里能抵挡的住抗联经过改进升级后的坦克?
  当然如果还是原来BT坦克那种只有十几毫米厚的装甲,日军的九五式轻型坦克还是有一定抗衡能力的。就算对付炮塔正面装甲厚度达到二十五毫米的T二六B型坦克,也并非是完全没有一战的实力。以其装备的三十七毫米火炮,在五百米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