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激情H文电子书 > 校花们 >

第46部分

校花们-第46部分

小说: 校花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凸自然高高兴兴的一口答应。  记得大一那年胡凸在校园里跑采访还是很勤快的,可谓乐此不疲,他希望自己能在校报多发一点稿子,多积累一点成绩,这样的话,毕业时找工作不也有些铅印的作品给自己助威吗?一年下来,胡凸倒是奉命先后采访了若干个系的一些教授并写出了一个系列的人物专访,这些专访经章副主编过目在校报刊登出来后,立即就在校内获得了相应的影响,胡凸乃因此获得了小小的一点名声。回想起当时的情形来,胡凸至今仍为此感到有几分自豪哩。还别说,这次被上海那家报社选中,恐怕和大一时在校报的锻炼还真有些关系呢。胡凸对校报实在是怀有一种感激之情的,对于章副主编个人,胡凸也怀着同样的这种感情。  星期五的中午,胡凸按时赶到了校报编辑部开会。校报的几位编辑老师都是30多岁的中年人,可他们的心态都很年轻,有时甚至类乎老顽童。他们中的每个人都乐于和记者团的同学们打交道,他们性情温和而包容,虽是师辈,却不以师者自居,他们善于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他们在记者团内部所营造的,乃是大家庭一样的氛围。他们经常热心地鼓励大家多写稿、多练笔,无论是改稿、编稿还是发稿,他们的态度始终是认真而细致的,胡凸觉得当初自己能加入到这个集体中来实在是一件无比正确也无比幸运的事。胡凸到得比较早,在例会正式开始之前的十来分钟时间里,胡凸在会议室里和陆陆续续到来的新老学生记者们一一照了面,有的点点头,有的打打招呼,有的甚至热情地寒暄几句,乃至和坐得近的聊上一会。不一会,胡凸就熟悉了与会者中的那些陌生的青春的容颜。细心的胡凸还注意到黄文石没来——这家伙考上研究生了,应该心情很好,比较放松比较有闲才对啊,也不知此人忙什么去了。  不一会儿,例会开始了,大家都安静下来,认真地听主编许老师讲话。许老师先是总结开学以来的工作,然后是发布近期的改版计划和选题计划,及至讲毕了,章、赵、林等几位老师也作了辅助性的发言。原来校报决定推出几个系列的重头报道,包括一组校园热点的透视、述评文章,一组涵盖各个领域的优秀学生的人物报道等等。许老师说这样一组报道有利于活跃版面,立体地展现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章老师说这样的报道对文笔的要求比较高,希望我们当中能有几位同学来挑起大梁,赵老师说这个改版方案和选题思路是校党委宣传部开会研究并肯定了的……但几位老师一如既往地并没有给大家布置具体的硬性的任务,只是在全体会上宣读一番,然后让大家会后再去自由地发现、申报选题,应该说,编辑部留给大家发挥的空间很大。  胡凸觉得很兴奋,他那年就有心写几篇规模大一点、结构复杂一点的稿子的,遗憾的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校报上大量的版面都被干巴巴的工作报告一类的文字所占据,实在罕有特大块的空间供学生记者来纵横驰骋,而现在,大显身手的好机会终于来了!胡凸当然知道,大稿子写起来难度大、投入大,并且稿费很少,只是象征性的有一点;可这些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能练练笔,毕竟就要到报社上班去了嘛。胡凸坐在角落里一边听老师们讲话,一边琢磨心事,无论怎么说,也该坐下来静下心写点东西了,胡凸希望自己在毕业之前能写出一、两篇比较出色的稿子来,既算是对校报栽培的一种回报,更是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留下一份文字化的纪念。  春夏之交正是上半年当中气候最好的时候,依照以往的经验,胡凸知道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校园文化开展得最活跃的两个时间段之一。虽然眼下的校园里还不是太热闹,可胡凸明白,校团委和校学生会肯定不会无所作为的,即便仅仅是为了树立“政绩”,他们也肯定不会默默无闻无声无息的,胡凸相信,神州大学的文化狂欢很快就会拉开帷幕,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些天以来,“求战心切”的胡凸每天都在以一个准记者的目光密切地注意着校园里的各种文艺活动,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胡同都会及时地注意到。果然,胡凸在校园里没转上几天,就远远地在公告栏上看到了一个“神州大学首届校园歌手大赛决赛即将举行”的海报,如果胡凸没有记错的话,这该是这个大赛的第三张海报了,前些日子还张贴过大赛报名的启事和初赛的启事,只不过前些日子自己忙于找工作的事没有在意而已。此刻的胡凸可就不一样了,毕竟是去向已定无后顾之忧了,胡凸敏锐地意识到,这可是一个不可放过的值得好好报道一下的热点题材!胡凸觉得自己应该抓住机会挖掘挖掘,再花点心思费点笔墨为校报写出一篇有份量且能被瞩目的文字来。胡凸找到校报具体负责此类选题的章副主编汇报了自己采写歌手大赛的打算,结果当即得到了明确的肯定和支持,也就是说,这个选题就算定下来了。    
《校花们》38(2)
胡凸很快就有了主意,要写好这篇文章,那就应该先到组委会找有关的负责人去聊聊,摸摸总体的情况,然后再弄张门票到大赛现场去感受一番,这些之后,再提笔写起稿来就好办了,准保是又快又好。胡凸只一眼就从那张海报的下端搜寻到了组委会的所在——就在校学生会的办公室啊,好找!虽然自大一从学生会退出之后胡凸就很少再去学生会了,可学生会办公室的所在他还是记得很清楚的。  没想到胡凸刚迈进学生会的办公室,第一眼看到的竟是从自己视野里失踪了近一年的黎慧!还是那么俏丽迷人,猛然一见,胡凸竟然还有些动心。黎慧坐在两张对接在一起的办公桌前,她的对面是另一位女生。唐突之间,胡凸没有直接问黎慧,而是冲她笑笑,转而问黎慧对面的那个女生:“请问同学,‘歌手大赛’组委会是在这里吗?”  那女生点点头:“是。你有什么事吗?”  胡凸坦然相告:“我是校报的学生记者,来采访歌手大赛的。”  没等那女生有所反应,一旁的黎慧已不甘寂寞地发话了,“胡凸,别以为好久不见,我就不认识你了!都快毕业了,你怎么还在给校报做学生记者?”  胡凸应道:“其实我从大三时起就停了一年多,关键是现在我的工作单位定在报社了,所以又回到校报来写写稿子练练笔头。怎么,你还在学生会当副主席?”  “还有一个月就要换届选举了。”然后黎慧就问胡凸,“我猜你是来找歌手大赛的新闻线索的吧?”  胡凸反问黎慧:“要我猜,你就是组委会秘书长吧!?”  黎慧笑而不语,坐在她对面的女生代她作了答:“没错,黎副主席正是组委会的秘书长,全面负责这次大赛的具体操作。”  胡凸感觉采访的事基本有了谱,乃兀自在靠近办公桌的一把椅子上坐下了,然后笑着跟那女生说:“这组委会的机构可真够复杂的,团委书记是组委会名誉主任,学生会主席是组委会主任,还有组委会秘书长,还有名誉副主任若干、副主任若干,副秘书长若干,组长若干,策划若干,干事若干……”  那女生打断他说:“你也别见怪,这么大一个赛事,千头万绪,没有各个部门的互相配合和紧密协作,怎么能确保成功地举办嘛!不过,别看这么多机构,实际上真正在一线掌控全盘操办实事的,还就得数我们黎慧,你不是要采访吗?”女生说着冲她对面的黎慧扬扬下巴,“找她就找对了。还有,你来得也刚刚好,黎主席其实也是匆匆忙忙吃完中饭刚跑过来忙的,她才进办公室没几分钟呢。”  黎慧笑盈盈地对胡凸说道:“你别听我们的文化部长穷白乎了,说吧,你是要了解情况还是来要门票的?”  “黎秘书长,你想得可真周到,我是既要采访又要门票。” 胡凸笑一笑,接着说:“采访是不用说的,可也需要到决赛现场去感受感受,这样才能写出一篇好文章来,对吧?何况咱们老早就认识了。”  黎慧一脸阳光地答复他,“没问题,有什么需要,尽管提好了。”  这时,坐在黎慧对面的文化部长拿起桌上的一叠资料站了起来,她笑笑地对他们俩说:“你们谈吧,我到团委去办点事。”  黎慧没有拦她,而是交代她说:“也好,你把这些总结材料和那份计划书一起交到团委去,看看他们有什么意见没有?”  文化部长一边答应着,一边就出了门。  看看办公室里没有别人,胡凸乃抓住机会向黎慧问了个私人问题,“有一年没见面了吧,一直也联系不上你,找不到你,也不知道你都在忙什么,能告诉我吗?后来你究竟到校外租了房子没有?”  黎慧有些得意地说:“租了,另一个朋友帮我找的房子,不要钱白住,而且是楼房。”  胡凸觉得有点意外,但他的神色是含而不露的,他笑着问:“是什么人帮你找的啊?不会是男朋友吧?”  黎慧笑答:“打住打住,瞧你都说到哪去了。上次找房子麻烦你了,不好意思。这次呢,又要感谢你来采访、报道我们的歌手大赛,这样吧,你看有什么需要我介绍的,尽管提问好了。”  胡凸不假思索地打开采访本,拿好笔,略略地想了想,就开始提问:“你是大赛组委会的秘书长,应该说你是最了解总体情况的,要不就有劳你先介绍一下总的情况吧?”  “好啊,我们的大赛其实也很需要一些宣传,那我就给你介绍介绍。”黎慧迎着胡记者探寻的目光说:“这次大赛报名的同学达到了108人,可谓是反响热烈,规模空前!其中男生66人,女生42人,人数上相差不大,男女比例很接近。这说明,女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是比较高的,这是个可喜的现象!”  胡凸接着问:“那么,进入这次决赛的同学有多少呢?男女生又各占多少?”  黎慧回答他说:“经过初赛和复赛的淘汰,最终有二十名同学进入了决赛名单,其中女生8名,男生12名。实际上,进入决赛的歌手就都算获奖了,前十名获得的是本次大赛的‘十佳歌手’称号,后十名获得的是优秀奖。”  胡凸又问:“那么,前十名之间还排名吗?”  黎慧道:“排呀,按评委给出的平均分的高低来排,特等奖一名,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五名。”    
《校花们》38(3)
胡凸再问:“为什么你们会想到举办这么一次歌手大奖赛呢?你认为这个活动有什么意义?”  如此这般,胡凸就这样问了几个比较虚的问题,这般如此,黎慧乃有针对性地一一作答。  末了,胡凸又说:“遗憾的是初赛、复赛我都没有看,可决赛就不能不看了,否则我这文章就没法完成,黎秘书长,我对你的采访结束了,你看现在能发一张门票给我了吗?”  黎慧微笑着说:“当然,我们欢迎校报的记者报道我们这次大赛,今天已经听你叫了几次黎秘书长了,这有多别扭,你还是叫我黎慧吧。”  “恭敬不如从命。” 胡凸一边应声,一边就摊开手掌来做要票状。  黎慧打开办公桌的抽屉,伸手摸出一沓门票,问他:“你要第几排的?中间的还是边上的?”  胡凸道:“当然是前排靠中间的,这样才能看得仔细,听得真切,写得传神,对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