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重生之官脑 作者: 财神宁 >

第14部分

重生之官脑 作者: 财神宁-第14部分

小说: 重生之官脑 作者: 财神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记得在家那会,老爷子就经常讲这钓鱼就如同做官,首先要调整好自己垂钓时的心态,既要吸引鱼儿主动来上勾咬食,却又不能太过急功尽利;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和风细雨之中却又暗藏杀机,才是高明的为官之道。
回到正堂,打发婆娘拿鱼到后面厨房去收拾,孙有财先给两位客人泡上一壶红石公社本地产的清茶,这才小心说道:“有个事,也不知当讲不当讲。”
宋逸闻微微一笑,“有什么事,当讲无妨。”
“最近,县里面似乎有人到咱们公社来活动,主要是询问关于公路集资的事情。”
端起茶杯的手凝固在半空,宋逸闻一动不动注视着桌面,好半响才吐出一句,“在历史大潮中,不管什么时候总会有这样、那样不合谐的声音,便如同在耳边不停‘嗡嗡’叫唤的苍蝇,真是让人讨厌。”
洪武跟孙有财不太明白,顶头上司刚才话语中想表达什么意思。不过既然对方已经心中有数,也没有再将这个不愉快的话题继续下去。
宋逸闻很不高兴,因为他想不通在这个激情澎湃的大时代中,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自己不干事,也看不得别人为老百姓干实事的干部存在。
“外战外行,内战内行;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也不知道为什么,脑子里突然就冒出了这样一句话。
回到镇上,心中有点堵得慌的宋逸闻拿起笔,再次以‘大时代’为笔名写了一篇文稿,大肆抨击了存在于基层政府机关内的陈旧观念,甚至直言改革开放如果想取得伟大胜利,那么第一步便是要大胆解放思想,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说实话,他从来没有在写东西时产生过这种快感,整个人便仿佛已经被某种神秘力量控制一般,脑子里思如泉涌中间没有任何停留一气呵成,写完之后整个人只感到神清气爽,郁积在胸中郁闷气息为之一清。
既然要战,那便战吧!
(冲榜中,求推荐、收藏。)


第十八章 老领导
更新时间2010116 9:30:12  字数:3637

 办公室内烟雾弥漫,办公桌上的烟灰缸内烟头高高堆起,宋逸闻一根接一根不停吸着手中香烟,一动不动注视着那份躺在办公桌上的文稿。
自从昨天完成这份作品之后,便一直在思索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那便是应不应该将这份措词激烈文稿发出去。
做为过来人,他自然清楚自己在文稿中的观点绝对正确,可现在是路线之争还没有最后定论的八六年,这样一枚重磅炸弹扔出去是福还是祸,现在还不好讲。
“呼……”吐出郁积在心中那一口浊气,似乎有了最后决定的宋逸闻将文稿装进一只大信封。
来到秘书室,迟疑片刻还是将信封交到了刘海妮手中,道:“立刻去镇上邮电局走一趟,将这封信件用快件寄出去。”
从镇长手中接过信件,刘海妮自然不会知道自己手中这东西,会在共和国高层引起怎样的争议,点点头转身便离开了镇政府。至于宋逸闻,回到办公室之后只觉得一阵心烦意乱,似乎自己刚才做了一个十分糟糕的决定。
难道,这次真的错了?
打开窗户,呼吸着从外面不断涌进来的新鲜空气,心中却又有另外一个声音在不断呐喊;你没错,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判断……
正左右为难,暗自犹豫是否将那篇文稿追回来时,耳边却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响。于是只好摇摇头将脑子里那些混乱杂念统统扫地出门,这才张嘴吐出两个字,“进来。”
房门推开,人到迟暮之年有点秃顶的周明国走了进来,脸上少了曾经的苍白与疲惫,多了几分健康特有的红润。
看来,这位红杨镇的甩手大掌柜,这段时间在医院调理得不错。
“周书记,回来怎么也不事先打个电话,我也好去迎接一下。”发现走进办公室的是周书记,宋逸闻连忙起身迎了过去。
“怎么迎接,难道要你这个镇长亲自骑自行车,将我这个老头子从市区驮回来?”
微微一笑,看样子心情十分不错的周明国又补上了一句,“小宋,你有功啊!”
“有功,有什么功?”宋逸闻一脸茫然。
“回来这一路上,发现镇上三个公社已经有几个大队通了公路,甚至连运送矿石的载重卡车也开了进来,听说黄石大队的牛二呆一家还成了万元户,这不是功又是什么。”
说到这里,他又一脸真诚给跟前后生鞠了一躬,“做为土生土长的红杨镇人,我在这里代表公社亲们谢谢你了!”
“老书记,使不得……”将对方扶起,宋逸闻在一刻被深深震慑了,修路以来聚集在心中怨气也随之烟消云散。
一位马上要退休老书记,居然能够放下身段向自己这样的年轻后生鞠躬致谢,不得不说这批从纯真年代走过来的老干部实在是可爱!
扶着老书记在办公桌边坐下,并且亲自给对方倒上一杯红杨镇自产的香茶,他才谦虚地补上了一句,“这都是大家同心协力的结果,老书记如同这样就是折杀我这个晚辈了。”
“从大队干部到镇委书记,老头子一辈子都在红杨镇工作,对这里的情况实在是太清楚,想修路谈何容易。”
想起自己曾经有过的修路历史,马上要退二线的周明国也不由有点唏嘘,伸手便在对方肩膀上拍了拍,“小宋,有没有兴趣一起跑趟省城,跟我去见一位老领导?”
“见老领导?”宋逸闻有点迟疑。
安桂省正是老爷子以前工作革命过的地方,这里许多老干部也都是其一手提拔起来,而这些老干部每次去北京第一件事便是去拜会老领导,自己去省城如果碰上什么熟人就不太好了。
“不用怕,我那位老领导为人脾气很不错,相信一定会喜欢你的。”还以为跟前年轻人怯场,周明国连忙又微笑着安慰了一句。
“怕,本少爷确实是有点怕,是怕到时候碰上熟人身份被揭穿吓着你!”
在心里嘀咕了一句,宋逸闻还是决定不去拒绝对方的好意,于是点了点头:“既然这样,那就太感谢老书记了。”
“谢什么,咱们政府内部现在最缺少的,就是像你这种有知识、文化又肯干实事的年轻人。”
离开办公室时,这位即将到点退居二线的老干部,还不忘叮嘱了一句;“小宋,以后不管做什么先多为广大老百姓想想,可千万不要让我这个老头子失望啊!”
如果不是想办实事,不想在省委机关浪费大好青春,爷根本就不会到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来!
注视着老书记离去的背影,不再为那遍文稿忧心的宋逸闻重新坐回到办公桌边,然后从抽屉内拿出了一份还没有完成的红杨镇总体经济规划书。
按照设想,在公路彻底全线贯通之后红杨镇将形成矿产、石料供应、水果加工为龙头的三条产业链条。到时候,西杨公社有矿石采掘、东杨公社有水果加工、红石公社有石料供应做为产业支柱,一定能让这个几十年来一直需要国家救济贫困县,从而彻底摘掉贫穷与落后的帽子。
当然,饭要一口一口吃,路也要一步一步走,那条将红杨镇三个公社与312国道连接起来的致富路,现在已经耗尽了镇政府全部财力与精力,暂时还没有能力去兴办其它乡镇企业。
不过没关系,只要等正在建公路全线通车,便是县政府到时候不批一分钱下来,镇政府也能依靠收取公路养护费这一项收入,获得开办石材与水果加工厂所取资金。
便在这一刻,他终于深深体会到那些改革先行者们,为什么都把“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当成摆脱贫困的尚方宝剑来看待!
修通公路,就等于有了更多可以动用的资金,又能够用这些钱去办许多以前办不到的事情,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挣到更多的钱……
……
桂阳是安桂省省会,综合性工业城市,中国建设中的科教基地,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也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做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处于安桂省偏远地区的东阳虽然地贫人穷,可历年来却出过不少干部双河市。至于其中官位最高者,则无疑是做为安桂省政协副主席的安子桂。
做为从红杨镇走出去的干部,这位已经退居二线的政协副主席从普通办事员开始一步步一路向前,最风光时曾经做过二任双河市委书记。现在虽然退居二线,但在双河市还是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周家小子,你父亲最近还好吧?”省委大院家属区内,安子桂在自己家里接待了来自家公社的同志。
周正明父亲曾经是安子桂的第一任秘书,也是从小看其长大的长辈,两家之间一直以来都有着十分密切关系。
“老爷子身体还好,只是退休之后在家里一直闲得慌,总想再出来为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余热。”看着身穿睡衣的长辈,马上即将退下来的周正明心中也不由一阵感慨,当年那名壮得跟一头牛似的汉子,一年没见似乎又变得更加老迈了!
坐下聊了几句,周正明就很有技巧将话题牵涉到红杨镇修路之上,并且还特别提起了一件安子桂当年修路的往事。
“是啊,当年为了能够得到修路所需资金,还被当时的县委书记踹了一脚。只是可惜,最后还是没有把路修好!”
想起当年的事情,也是一脸唏嘘的安子桂似乎又想起什么,“听说,红杨镇最近正在修路?”
绕了这么大弯子,周明国就是想引出这个话题,连忙接口回答:“这次路能修成,还要多亏了小宋镇长,否则凭咱们这些老家伙绝对没有这样的魄力。”
一直不说话的宋逸闻连忙谦虚,道:“修路是红杨镇整个党政班子集体的决定,也多亏了有广大干部没日没夜的辛苦工作,最后才会有这条幸福路的顺利修筑,我可不敢贪天之功。”
安子桂瞟了一眼边上的年轻人,脸上神色突然一变,“这位小同志,长得真是很像我以前一个老领导。”
宋逸闻一脸惊讶,摸了摸自己那张还算英俊的小脸蛋,“老书记,是不是认错人了?”
来之前,听说前来拜会这位老领导是双河原市委书记安子桂,他就已经将那颗悬空的心重新放回了肚子里。对方退二线回省城进政协时,老爷子已经返回北京享清福,两人之间并没有什么太多交情。
确实有点像,不过身份上差距实在太大。
想到老首长的身份,再想想跟前只不过是一位需要故人引荐的小镇长,安子桂似乎也为自己脑子里会浮现那种可笑念头而感到可笑,
不过对这个年轻的宋姓镇长,他在脑海中还是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对方以“大时代”为笔名写得那篇赞美改革开放文章,自己可是反复拜读过。
在路线之争还没最后尘埃落定之前,敢干立场鲜明提出这样的观点,这家伙在安桂省广大年轻干部中绝对是一个异类。而这种人,在现在这个敏感时期通常只有两种结局,要就是一飞冲天,要就彻底被打进地狱不得超生。
不过以自己经验来看,一飞冲天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
注视着跟前富有朝气年轻人,回忆起自己当年风华正茂岁月的安子桂越看越觉得顺眼,聊了一会家公社事又特意挽留对方一起吃晚餐。
在席间,他认真向对方询问了大量关于基层的实际问题,也聊了很多关于改革开放方面与安桂省未来发展方向方面的问题,一顿饭直吃到晚上近九点才宾主尽欢而散,并且约定等公路全线通车之日亲自回家公社转一转。
“老书记不用送了……”省委大院门口,宋逸闻与周明国一脸笑容。
这次省城之行,不但意外得到老首长的热闹款待,而且还得到对方回家公社看看的承诺,所得收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